文化主体性

搜索文档
黑神话一周年:它不止是游戏,更是一场“文化革命”的号角
虎嗅· 2025-08-21 03:24
三天销量突破一千万的神话仿佛还在昨天,黑猴问世就已来到一周年了。一年的时间里玩家没等来真正的DLC,最终等来的是刚刚在科隆展上官宣的《黑 神话钟馗》。虽然但是,不留恋于已经收获的风景,打点行装重新出发,也挺好。 毫无疑问,时至今日还有大量的玩家仍然没走出黑猴出世带来的冲击。打出真结局,跟着动画重走完西游路,听着《未竟》中唱着"名注齐天梦一般",我 想会有不少人跟我一样,既满足又怅然。 出手即是顶尖3A水平的游戏本体,堪称国漫新标杆的《六样情》动画,由冯骥亲自填词的多首意境高绝的配乐,以及最后的未竟之路……我怅然的是, 为什么等到我这个80后已变成中登,这样的东西才出来?又还要等多久,更多的黑猴才能出现? 很多单机玩家从很早以前就坚信并期待着中国3A时代终有到来的一天,但与其说是因为相信中国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就认为这一天必然会到来,倒 不如说是因为大家都有着一种不甘——不是因为相信会出现,而是认为一定要出现。 没有什么事是每个人都坐等其成就能发生的。从《大众软件》创刊到《血狮》暴雷,从《仙剑》系列作为"中国游戏之光"长期霸榜到著名檄文《谁谋杀了 我们的游戏》面世,中国玩家因追求"自己的"好游戏而一次又一次碰 ...
“限韩令”可能松动,但“韩流”再难回归
虎嗅· 2025-08-05 02:58
9年后的今天,从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到韩国内部政坛的更替,从中国市场翻涌的线下内容消费需求,到韩流全球化在新阶段的瓶颈,当双方再次 因复杂、多维的原因走近,在新一代内容消费者成熟的当下,客观层面的放开无法打破精神层面已经形成的隔阂。 寒流 变化是突然到来的。 6月28日,韩国偶像组合SuperJunior成员李东海、李赫宰在重庆举办见面会;7月以来,前东方神起成员金在中先后在上海、重庆举办见面会,已宣布城市 中还有青岛、重庆,其上海见面会举办方屹起文化,近期又官宣了另一位韩国艺人金贤重见面会的消息。此外,Twice、Seventeen等韩国偶像团体也先后 在上海、青岛等城市举办了规模不等的线下签售活动。 今年以来,有关"限韩令"即将解除的传闻不断在中韩两国舆论场中发酵。4月,有韩国媒体称"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向韩国演出策划公司发送 了关于邀请K-POP偶像团体联合演出项目的合作公函"。央视亚太总站迅速否认了这一消息,但4月29日的外交部例行交流会上,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报以 开放态度,"我们对同韩方开展有益的文化交流合作持开放的态度,希望韩方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向前发展。" 准确 ...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31 00:29
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历史演进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承担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使命 致力于将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文明先进的中国[2]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用革命文化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科学文化现代化目标 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雄心[2] - 改革开放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强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2] - 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3] 新时代文化使命的核心内涵 - 新时代文化使命是推动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 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3]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3]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社会发展及日常生活[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效显著 文化事业产业日益繁荣[3] - 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文化自信明显增强[4] 担负文化使命的三大原则 - 坚定文化自信是根本基点 要求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 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6] - 秉持开放包容是本质要求 既要萃取中华文化精华 也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7] - 坚持守正创新是重要思想方法 守正要求守住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创新要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8][9] 文化强国的建设路径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10][11] - 继承弘扬革命文化 包括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11][12]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际话语权[13][14]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16][17] - 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民 培育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18]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健全保护传承体制机制 推动系统性保护[19]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20] 战略目标与实施保障 - 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15]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15] -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根本制度[15]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15]
深刻认识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经济日报· 2025-07-30 22:18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内涵 - 文化领导权实质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3] - 体现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管理权 话语权 通过文化凝聚力 感召力 吸引力形成强大文化力量 [3] - 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3] 思想领导的基础性作用 - 思想领导是一切领导的基础 直接决定实践成败 [4] - 思想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内在 强大且持久的 [4] - 丧失文化领导权会导致迷失方向 失去奋斗动力 [4] 党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 表现为强大思想引领力 精神凝聚力 价值感召力 话语影响力 [5] - 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5][6] - 关键在掌握话语权 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6] 坚持文化领导权的战略意义 - 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为民族复兴提供思想保证 [7] - 移动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媒体形态和舆论生态 对主流思想舆论形成新挑战 [7] -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 敌对势力渗透严重影响思想舆论环境 [7] 文化主体性与领导权的关系 -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立得住 行得远的基础 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8] - 反映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 体现文化创新创造的主动精神 [8] - 党掌握文化领导权可产生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 为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支撑 [8] 实践要求与实施路径 -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9] - 需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10] - 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 [10]
新华全媒头条|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
新华社· 2025-07-19 15:31
文化主体性与中国式现代化 - 文化主体性是维系民族认同和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是文化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的集中体现,也是世界格局变革中彰显文明特质的精神坐标[1] - 中华文化在5000多年历史中始终坚守主体性,通过守正创新和开放包容实现文化自信自强,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4] -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塑文化主体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筑牢文化根基[4] 文化主体性的四大作用 - **引领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苏州传统工艺催生高精尖产业[6] - **凝聚力**:通过共同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典型案例包括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70年坚守[7] - **塑造力**:激活文明基因驱动文化创新,故宫文物数字化和文创产品转化、国家版本馆建设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网络文学等"文化+"新业态创造经济增长点[8] - **辐射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覆盖150多国)、国际传播(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发行)、影视作品(《流浪地球》等)输出文化软实力,孔子学院和"欢乐春节"活动搭建文明互鉴桥梁[9][10] 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启示 - 发展中国家需立足文化主体性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避免西方现代化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证明现代化路径可兼具本土特色与一般规律[11] - 中国实践为南方国家提供新图景:如茶文化外交("茶和天下"活动)、古都文明对话(中希互动),展现多元共存理念[12] - 现代化非单一模式,需避免"复制粘贴",中国通过保持文化主体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11][12]
综述|保护传承创新 共同迈向现代化——多国人士热评《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智库报告
新华社· 2025-07-19 14:23
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 -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继承、创新、发展中所展现出的独特价值理念和精神特质 [2] - 文化主体性唤醒文化自觉、塑造文化自信、锻造文化自立、铸就文化自强 [2] - 文化主体性对于认清民族存在本质具有根本性意义 [3] 文化主体性与现代化 -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各国应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 [3] -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选择 [4]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实现充分文化主体性的过程 [5] 文化主体性与国际秩序 - 文化霸权的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表现为文明冲突论、文明等级论等 [6] - 推动文化主体性有助于全球南方国家实现独立、团结与共同发展 [6] - 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墨西哥提供了"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径"的启示 [6] 文化交流与合作 -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能减少"陌生感",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 [3] - 中国与拉美国家应加强交流合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
新华时评丨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 夯实文明互鉴精神根基
新华社· 2025-07-19 14:09
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与时代价值 - 报告深刻阐释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根基、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1] - 明确指出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1] -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样本 [1] 文化主体性对全球文明互鉴的贡献 - 中国以"美美与共"包容精神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1] -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重视文明传承创新与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1] - 搭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平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为各国文明现代更新提供借鉴 [1] 文化主体性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 - 中国以"天下大同""和合共生"理念提供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治理视角 [2] - 打破"西方文明等于现代文明"的历史错觉 [2]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证明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可能性 [2] -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对冲霸权话语 [2] 文化主体性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推动 - 中国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对全球性挑战 [2] - 主张各国巩固文化主体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 维护文明多样性并通过交流学习绘就人类文明多彩画卷 [2]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交流互鉴 - 各国需携手巩固文化主体性,在坚守中传承与创新 [2] -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凝聚人类文明进步力量 [2] - 引领世界走向持久和平、稳定、发展的未来 [2]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智库报告在墨西哥发布
新华社· 2025-07-19 13:05
文化主体性 -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唤醒文化自觉 塑造文化自信 锻造文化自立 铸就文化自强 [1] -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沉淀出独特文化品格 形成深厚文化主体性根基 [1] - 近代中华文化主体性虽受冲击但根脉未断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结合实现重塑和巩固 [1] 文化生命力与影响力 - 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领导权 建设强凝聚力社会意识形态 使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精神力量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催生新大众文艺和"文化+"业态 展现文化生命更新活力 [2] - 中国搭建文明对话平台 推动文化交流传播 扩大文化辐射力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际形象 [2] 世界意义与现代化实践 - 巩固文化主体性树立文明传承自信 守护人类文明基因库多样性 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现代化样本 [2] - 破除文化霸权话语垄断 推动构建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 -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守文化主体性的成功实践 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2] 论坛背景 - 论坛由新华通讯社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同主办 [3]
《新时代关键词: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出版发行
人民日报· 2025-06-16 22:13
图书出版 - 人民日报出版社近日出版《新时代关键词: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主题图书,在全国发行 [1] - 该书为专题文集,收录人民日报理论版专栏已发表的18篇文章 [1] - 图书内容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 [1] 专栏内容 - 人民日报理论版开设"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专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理论阐释 [2] - 专栏文章围绕"新质生产力""全过程人民民主""文化主体性"等重大原创性概念展开 [2] - 文章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社将专栏文章结集成书以满足读者学习需求 [2] 理论价值 - 该书将学理、道理、哲理有机融合,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 [2] - 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2] - 对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日报· 2025-05-26 22:3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 -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并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1] - 中华文明拥有5000多年历史,但曾经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磨难[2] - 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文明创造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高扬中华文化主体性[3] 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 世界现代化进程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西方模式并非所有国家的必然之路[2] - 二战后部分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导致发展困境[2] -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提供非依附性发展新选择[6] "两个结合"的理论与实践 - "两个结合"思想守护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揭示传统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民族底色的基因[3]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解决现实问题,为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4]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激活文明基因,赋予现代化文化底蕴和精神动力[4]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 -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独特世界观、价值观等,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5]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应对全球挑战[6] -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