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乡村
icon
搜索文档
实探青海数智化转型样本:5G专网赋能新型工业化,智慧文旅激活商业新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3:17
核心观点 - 中国移动青海公司通过智慧网络和数字化管理推进青海省乡村治理和产业现代化 助力实现"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 数字技术已成为当地文旅经济、产业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1] 智慧文旅建设 - 西宁下南关街部署5G站点14个(44个基站小区)和4G站点10个(61个基站小区) 另规划5G-A站点3个预计10月落地 [2] - 今年8月下南关街站点日均流量10720.92GB 同比去年8月7926.34GB增长2794.57GB 增幅35.26% [2] - 郭麻日村完成88个宽带端口新建 实现147户居民及5家民宿全覆盖 带宽达标率100% [3] - 截至8月底郭麻日村新发展宽带用户26户 端口使用率达81.25% [3] 5G专网工业应用 - 青海宜化5G专网项目为青海省内第一家标杆案例 正在全省示范推广并持续扩建 [4] - 5G专网以高速率、低延时网络支撑企业生产管理各环节 助力降本增效 推动氯碱化工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4] - 青海宜化2011年被评为两化融合企业 2023年被评为青海省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绿色工厂 [4] 农村通信覆盖 - 寺沟养殖区通信基站建设投入硬件设施80余万元 每年维护费5万余元 [5] - 基站建成后养殖户可通过快手、手机直播等方式推广牛羊产品 [5] 数字乡村建设 - 湟源县东峡乡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选取7个村覆盖120平方公里 [6] - 建设"云上东峡"数字乡村旅游综合平台 包含智慧党建、乡村治理三治合一、创业扶持、线上招聘等功能模块 [6] - 吾屯村布放15个监控设备(4个人脸识别、1个球机、10个普通监控)和4个音柱 [7] - 数字乡村系统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提升基层综合治理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7]
数字技术助推产业升级,章丘乡村焕发勃勃生机
齐鲁晚报· 2025-09-23 09:37
核心观点 - 数字技术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全面赋能农业现代化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1][4] - 中国联通与三涧溪村合作构建四位一体循环农业数字化系统 实现全流程数据监控[1][2] - 数字化管理使黑猪年出栏量从3000头增至1万头 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产品品质[4] - 数字技能培训覆盖物联网软件 电商带货 视频剪辑等多领域 培育新型农业人才[6] - 数字技术推动三产融合 第二产业接入工业园MASS系统 第三产业上线一码游小程序[8] - 创新共建共赢生态模式 未来将通过标准化模块加本地化定制策略向更多乡村推广[9] 农业数字化升级 - 物联网传感系统实现对黑猪养殖 虫育鸡养 有机种植等环节全程数据监控[1] - 耳标方案实时监测生猪体温 大棚物联网设备监测棚舍温度及土壤湿度[4] - 科学规划使黑猪年出栏量从3000头提升至1万头规模[4] - 精细化种植提升西红柿 黄瓜 草莓等作物品质与口感[4] 运营效益提升 - 大数据监测降低养殖企业人力成本[4] - 数字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 种植户收益显著提升[4][6] - 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数据掌握优化猪粪虫鸡到蔬菜培育的全流程[2] 人才培育体系 - 开展数字技能培训覆盖物联网软件 电商带货 视频号剪辑 网络直播等领域[6] - 培训对象包括农场经营者 小企业主及各类岗位工作人员[6] - 数字高速公路与应用车协同发展理念提升村民技术应用能力[6] 产业融合拓展 - 数字乡村平台接入第二产业工业园区MASS系统 实时展示生产环境数据[8] - 第三产业上线一码游小程序 提供美食 景点及文旅信息服务[8] - 数字技术从第一产业延伸至三产融合发展的完整生态[8] 模式创新推广 - 构建政府 企业 村集体 村民 科研机构多方参与的共建共赢生态[9] - 标准化模块策略涵盖AI治理 数字养殖 三务公开等核心功能[9] - 通过本地化定制灵活组合功能模块 打造可复制的数字乡村样板[9]
智慧文旅惠民生,数字乡村点亮村民新生活
齐鲁晚报· 2025-09-23 09:37
数字乡村平台建设 - 中国联通济南市章丘区分公司为石子口村打造数字乡村平台 实现大屏 中屏 小屏三屏联动 实时更新全村数据 [1][2] - 平台提供"联通数村"小程序 支持景点导览 酒店预订 门票购买 优惠券领取及景区管理功能 [1][2] - 数字政务模块包含党务公开 村务公开 财务公开及我的诉求 用车审批等在线服务 [1] 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 - 采用无人机与人工结合运输设备 克服山区地形限制 实现5G信号全覆盖 [4] - 部署数字大喇叭系统 支持手机远程通知 定时播报及天气预警 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2][4] - 为智慧民宿提供网络支持 实现空调 灯光 香薰 窗帘的智能语音控制 [6] 文旅与经济发展 - 通过"一码通"二维码连接景点介绍 门票预订及民宿服务 提升游客体验 [2] - 建设数字乡村直播间 配备先进设备支持直播带货 助力农产品销售及户外活动直播 [6][8] - 石子口村利用石屋资源开发二十四节气主题智慧民宿 结合数字化提升住宿体验 [6] 人口与治理数据 - 村庄总人口643人 其中男性313人占比48% 女性330人占比52% [1] - 人口年龄分布:18岁以下189人 18-35岁417人 35-55岁359人 55-65岁577人 65岁以上数据未明确 [1] - 平台集成干部数据 党员信息及村务处理功能 2024年累计处理诉求612条 [1]
探访青海数智化建设实记:电信普惠重塑西北新颜
中国经营报· 2025-09-22 15:57
电信普遍服务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2015年10月国务院提出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1] - 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十年间在青海建设基站和光缆 电信基础设施成为乡村振兴 新型工业化 绿色电力 文旅消费的数字底座 [1] - 青海移动三年建设近千个基站 织就民生网 产业网 生态网 5G信号覆盖高原 [1] 网络覆盖对民生经济的激活作用 - 西宁下南关民族小吃街部署14个5G站点和10个4G站点 规划3个5G-A站点 保障商业活力 [3] - 2024年8月下南关美食街日均流量同比增长35.26%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消费场景 [3] - 大通县寺沟养殖区建设4G基站 投入80余万元 解决信号覆盖问题 养殖户通过直播拓宽销售渠道 [4] 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 - 黄南移动实现72个行政村数字乡村监控覆盖 有线宽带农村接入率达75% [5] - 吾屯村部署15个监控和智能音柱 实现防灾减损 便民广播与村务治理一体化 [6] - 湟源县东峡乡建设"云上东峡"数字乡村旅游综合平台 集成智慧党建 景点 民宿 农产品与旅游路线 [8] 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技术融合 - 郭麻日古堡2024年5月建成88个宽带端口 实现147户居民和5家民俗全覆盖 带宽100%达标 [7] - 木雕大师通过直播间单月销量达到过去半年水平 非遗文化通过数字技术推向世界 [7] 工业数字化转型与5G应用 - 青海宜化2023年建成省内首个5G专网 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和远程监控 [9] - 5G低时延特性使设备响应速度提升10倍 每年减少停机损失超千万元 [9] - 公司2025年新晋成为青海省先进级智能工厂 5G专网应用在全省传统企业推广 [9] 数字技术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 数字技术成为青海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产业升级的转换器 民生改善的连接器 [1] - 电信普遍服务到乡村振兴 新型工业化到绿色电力 消费提质等多领域被数字技术深度塑造 [2] - 青海全面拥抱数字化时代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
“数”说“湘”村新貌(“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0:16
数字乡村建设在湖南省的实践 - 数字技术广泛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成果遍及智慧产业、平安乡村、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8] - 湖南省因地制宜建设数字乡村 通过电商直播、智慧渔政、村务积分等方式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8] 电商直播激活花木产业 - 浏阳市柏加镇花农李贝贝通过直播销售盆景 直播间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占家庭花木销售总额的20%[10][11] - 每棵外销苗木配备二维码"身份证" 客户可查看溯源信息和养护知识视频 提升客户体验与复购率[11] - 李贝贝工作室通过"线上引流+优质供货"帮销周边脱贫户苗木 帮销金额超过12万元[11] - 柏加镇花木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 存量资产超300亿元 共有花木合作社、园林绿化企业400余家[11] - 镇政府组织电商培训并开通花木电商快递专线 推动乡镇向数字借力[11] 智慧渔政系统建设 - 沅江市建设"智慧渔政"系统 覆盖100万亩禁捕水域 现有60名渔政执法人员人均管辖水域面积超15000亩[12] - 系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AI算法 通过143个监控站点自动精准报警非法捕捞行为[12][13] - 立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36起 实现由人防到技防的转变[13] - 监控设备按水域特点差异化配置 重点水域安装雷达和夜视激光云台 次重点水域安装全彩摄像机和热成像摄像头[13] 村务积分制与股份制融合 - 新化县油溪桥村推行积分制管理 村民可通过公益建设、产业增收等方式获得积分[14] - 积分按比例折算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产权和收益权 实现积分制与股份制"两制融合"[14] - 村集体经济从2007年亏损4.5万元转变为2024年收入278万元[15] - 通过腾讯开发的小程序"善治美"实现积分在线申报和多级审核 保证制度公开透明[15] - 计划打造积分交易中心 未来实现积分流通、转让、变现[15]
网络安全彩云行丨普洱思茅:数字技术深植乡村沃土 网络安全守护产业发展
新华网· 2025-09-21 08:07
9月19日,"网络安全彩云行"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的田野间,了解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情 况。放眼望去,百亩高原特色野生蔬菜现代化生产示范园里,连片作物长势喜人。 以往藏在山野间的野生蔬菜,如今已在这里实现智慧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作为野菜规模化种植的"试验田",这里集 中培育了甜菜、枸杞叶、野苦瓜、红香椿、水蕨菜、臭菜、苦子果等七个主导品种,同时引入"智慧云农"平台,推动野生蔬菜 生产向优质高效转型,让数字技术成为乡村农业"数智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思茅区高原特色野生蔬菜现代化生产示范园(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采收甜菜(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智慧云农"苗情监测站(9月19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为推动高原特色野生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市公司与思茅区农业农村局合作,在示范 园内搭建了气象环境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可视化农情监测站及农作物长势监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等现代设备, 对野生蔬菜的土壤墒情、生长环境、农作物长势、虫情及园区气象等进行数据监测。"中国联通普洱市公司政企部经理李敏介 绍,示范园通过5G、物 ...
数智赋能筑根基
新华网· 2025-09-04 09:09
核心观点 - 西安通过5G、工业互联网和AI等数字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在智慧文旅、数字教育、智能制造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形成可复制的"陕西经验" [1][14]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陕西移动在大唐不夜城采用多频三层4G/5G立体超密组网 部署96个5G基站和139个4G基站 实现242个5G小区和818个4G小区覆盖 [4] - 运用5G-A3CC载波聚合技术使峰值下载速率达4.2Gbps 通过AI智能基站动态调整资源 可同时保障20万用户正常使用 [4] - 采用智能载波调度实现节能 夜间单层网络运行显著降低基站能耗 [4] 产学研融合创新 - 西安交大-中国移动数字政府联合研究院采用1121产学研新模式 2024年产出106项学术成果和19个数字政府课题成果 [5] - 研发的海算治数平台在黑龙江落地 跨网数据传输速率提升50% 丢包率降低50% [5] - 绿色智能算力解决方案使智算中心单节点能耗降低30%以上 [5] - 建立四层人才梯队 培养269名学生 吸引3名博士后和13名集团级金种子加入 [6] 智慧教育应用 - 中国电信在西安交大创新港部署5G融合双域专网 端到端时延降至8毫秒 比普通5G公网快6倍 [7] - 支持30组VR设备同时操作 延迟控制在20毫秒以内 解决高并发和低时延痛点 [7] - 通过5G网联无人机巡检效率比人工快90% 数字孪生平台接入20多万个传感器 年节省千万级运维成本且人力节省近一半 [8] 智能制造升级 - 法士特高智新工厂采用5G+工业PON双千兆方案 AGV调度效率提升45% 设备故障率下降30% [10] - 车间人员从700-800人减少至150人 亩均产值比老厂区提升近5倍 实现绿色生产并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 [10] 数字乡村振兴 - 陕西联通直播产业研究院四年培训超4.5万名新农人 打造400余个10万+粉丝账号 累计带货超3.2亿元 [12] - 通过直播助农使苹果每斤多卖2元 自主研发AI直播云平台解决运营难题 [13] - XR和元宇宙技术打造"泾阳安吴元宇宙第一村" 为西凤酒等企业实现年增收超千万元 [13][14]
重走小学课本路,看见中国移动织就的山水新画卷
环球网· 2025-09-01 09:4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通过5G、AI和大数据等技术在广西漓江、遇龙河和龙脊梯田等地区实施数字化项目 推动智慧旅游、数字乡村建设和文化传承 实现通信网络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并显著提升当地旅游收入和管理效率 [1][5][8][9][11][13][14] 漓江风景区杆塔线缆迁改工程 - 公司启动漓江风景区杆塔线缆迁建改造工程项目 包括跨江段落7处和4段光缆建设 总长度达161公里 覆盖4个县区8个乡镇 [3] - 项目克服喀斯特地形复杂和水文数据匮乏等挑战 在1个月内完成9条跨江线路点的拆除 恢复自然景观并实现5G新基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5] 遇龙河景区智慧文旅项目 - 公司在遇龙河全域75个点位部署5G+智慧管理覆盖 采用云计算和AI技术 实现从人工管护到智能化管理的升级 提升水情监测、安防和通行管理效率 [8] - 通过5G网络和无人机巡检 确保通信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2024年智护平台处置落水险情30余次 增强游客安全体验 [8] 龙脊梯田5G网络与数字化应用 - 公司实现龙脊梯田景区5G网络全覆盖 支持直播、导航和支付流畅运行 村民通过5G直播民俗活动 带动民宿预订量增长 [9] - 在核心景点部署高清摄像头 开展24小时慢直播 2025年累计直播27场 吸引超百万网友观看 促进“云游龙脊”成为文旅新时尚 [11] - 搭建乡村振兴5G直播间 助力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翻番 智慧景区系统提升管理效率 推动全村旅游收入显著增长 [13] 龙胜人工智能研学中心 - 当地政府联合公司打造“龙脊之下”研学中心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主题 构建融合体验、科普和实践的综合研学空间 依托5G网络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互动 [13] 技术赋能与乡村振兴 - 公司以5G、AI和大数据等技术赋能乡村 改变传统农业和旅游模式 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未来将继续深耕数字乡村建设 [14]
全国主场活动将在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办,形成“1+5+5”活动板块
大众日报· 2025-08-30 16:33
活动总体安排 - 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举办 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2] - 活动采用"1+2+N"框架:1场全国主场活动包含12项重点活动 2项政策宣传与发展成果展示包含10项重点活动 N项助农惠农服务包含36项活动 [2] - 组委会联合17个成员单位共组织开展58项重点活动 [2] 主场活动板块设计 - 山东主场活动形成"1+5+5"结构:1场联欢活动 5个成果展示板块 5项特色活动 [3] - 联欢活动通过文艺汇演形式展示乡村振兴成果 聚焦产业/建设/治理三大领域 [4] - 5个成果展示板块涵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种业振兴/现代农机装备/智慧农业/金融助农 [5] 成果展示具体内容 - 种业振兴板块展示农业种质资源与优良品种创新成果 开展良种科普宣传 [5] - 现代农机装备板块展示新技术新装备 包括农业机器人和"无人农场"现场作业演示 [5] - 智慧农业板块展示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成果 提供实时演示和沉浸式体验 [5] - 金融助农板块组织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发布金融产品 助力乡村振兴 [5] 特色活动安排 - 乡村大集活动举办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等产销对接 展销全国农业精品及山东特色农产品 [6] - 文化嘉年华展示农耕文化遗产 包括石榴/牡丹鉴赏及农民画/剪纸/面塑等手工艺展示 [7] - 现代农业科普活动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 提升农民科技素养 [7] - 美食汇活动由鲁菜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传统美食 弘扬齐鲁饮食文化 [7] - 文体活动包含"村晚"/"村BA"/摄影大赛 并启动全国智慧农业创新大赛和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总决赛 [7]
兴业银行擦亮福农优品“金色招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0 09:15
活动概况 - 2025年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活动暨为荷而来建莲文化旅游活动在福建三明市建宁县启动 由福建省委网信办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妇联主办 兴业银行协办 旨在开展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 挖掘乡村特色资源 通过网络直播赋能乡村振兴[1] - 福建电商助农联盟成立 金融机构签署金融助农行动书 网络主播和媒体代表深入福建金牌旅游村及一品一村示范地 推动福建好山好水好物走向全国[1] - 活动现场展示特色农产品包括种子 莲子 黄桃 银耳 茶叶 灵芝等 兴业银行三明分行展位展示杂交水稻种子[1] 杂交水稻制种行业 - 建宁县是全国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 全国每10粒杂交稻种中有1粒来自建宁[1] - 福建省泓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建宁制种产业领军企业 创始人深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领域20余年[1] - 制种行业具有生产周期长 投入大 风险高等特点 关键生长期微小温度变化可能影响产量 厂房建设 新品种研发及种子培育需金融支持[2] 金融支持措施 - 兴业银行金融特派员主动推广乡村振兴贷产品 帮助企业对接近政府惠企政策 提供信贷支持350万元[2] - 乡村企业通过手机在金服云平台申请贷款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审核资质后公布合格企业名单 银行据此发放信用贷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 - 兴业银行建立金融特派员工作制度 组建超过1800人专业队伍 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为客户定制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3] 农业数字化发展 - 永安市绿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70亩葡萄基地预计年产出10万多斤葡萄[2] - 企业强调将手机作为新农具 数据作为新农资 推进农业数字化改造规划[2] - 公司业务涵盖蔬菜水果种植 农产品加工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积极参与电商助农联盟拓展销售渠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