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波音(BA)
icon
搜索文档
Boeing hires replacement workers as defense unit strike enters second month
CNBC· 2025-09-04 20:26
罢工事件背景 - 波音公司防务部门3200名员工自2025年8月4日起开始罢工并持续至第二个月[3] - 罢工原因为员工拒绝公司提出的合同方案[3] 公司应对措施 - 波音启动应急计划开始招聘永久替代人员以填补制造岗位空缺[2] - 公司未具体披露招聘替代人员的数量规模[2] 合同方案细节 - 波音原方案包含20%总体薪资涨幅和5000美元批准奖金及其他改进条款[3] 劳资双方立场 - 管理层认为工会持续提出更多要求且未明确结束罢工条件导致双方分歧扩大[2] - 罢工员工由国际机械师和航空航天工人协会837区代表[3]
Boeing and WestJet Announce the Airline's Largest-Ever Order for 67 Airplanes
Prnewswire· 2025-09-03 13:30
订单规模 - 加拿大西捷航空增购67架波音飞机 包括60架737-10和7架787-9机型[1][4] - 订单包含额外期权选项 其中737-10有25架选择权 787-9有4架选择权[4] - 此次订购使西捷航空确认订单总量达到123架飞机 成为加拿大最大飞机订单持有者[1] 机队结构 - 西捷航空当前运营近150架波音737系列飞机 包含787梦想客机和737 MAX长途机型[1] - 787-9机队将从7架实现翻倍增长 支撑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航线扩张[1] - 737-10订单量累计达107架 该机型具备单通道飞机中最低单座运营成本优势[2] 运营效益 - 新飞机将显著改善燃油消耗效率 提升运营经济性[1] - 机队平均机龄约10年 属北美主流航司中最年轻机队之一[2] - 波音787机型在提升乘客舒适度同时保持更高运营效率[2] 战略合作 - 此次交易延续双方长达三十年的合作伙伴关系[2] - 订单支持西捷航空国内与国际网络扩张计划[1] - 波音公司为全球150多个国家提供航空航天产品与服务[3]
Boeing 737 Max crash victims' families make final plea to scrap DOJ deal
CNBC· 2025-09-03 12:42
司法诉讼进展 - 联邦法官将于周三听取关于驳回对波音公司重罪指控的政府动议的辩论 [1] - 波音公司被美国检方指控犯有共谋欺诈罪 涉及两起共导致346人死亡的坠机事件 [2] - 波音选择认罪而非接受审判 但首席法官于12月拒绝了认罪协议 [3] 协议条款变化 - 双方经过六个月重新谈判达成不起诉协议 政府将撤销指控以换取波音支付或额外投资11亿美元 [7] - 协议资金将用于罚款 遇难者家属赔偿以及内部安全和质量措施 [7] - 司法部称此决定基于波音在质量控制和反欺诈计划方面的"重大变化" [8] 技术责任认定 - 案件核心涉及波音为MAX机型开发的新软件系统 该软件根据单一传感器错误读数反复下压机头 [14] - 交通部监察长发现波音未向联邦航空局关键人员告知MCAS软件变更 [15] - 基于不完整信息 联邦航空局批准了最低限度的计算机培训 避免了成本更高的模拟器训练要求 [16] 历史处罚记录 - 波音在2021年达成和解协议 支付25亿美元并加强道德法律合规计划以换取延期起诉 [17] - 司法部去年认定波音违反协议并恢复指控 [13] - 阿拉斯加航空事件中737 MAX舱门面板脱落 使公司安全记录再次受到审查 [18] 遇难者家属立场 - 约30个家庭要求法官拒绝政府请求并任命特别检察官接管案件 [10] - 部分家属律师支持法官决定 希望推动对前高管起诉和更严厉财务处罚 [4] - 110名遇难者家属要么支持审前解决方案 要么不反对不起诉协议 [12]
美联航东京起飞波音客机返航,称系机械故障!同机场一天两起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04:19
航班事件概述 - 美国联合航空UA882航班于9月2日从东京羽田机场起飞后因机械故障返航并取消航班[1][1] - 全日空航空波音787-9客机同日在羽田机场飞往巴黎途中因发动机故障发出紧急信号并返航[1] 航班详细信息 - UA882航班原计划9月2日17:15从东京起飞 实际17:54起飞 计划15:10抵达芝加哥[1] - 涉事航班执飞机型为波音787宽体机[1] 航空公司应对措施 - 全日空航班已安全降落在羽田机场 所有旅客在机场等候检修[1] - 羽田机场工作人员确认机械故障导致返航 暂无航班最新信息[1][1]
Boeing, Macquarie AirFinance Announce Order for 30 737 MAX Airplanes
Prnewswire· 2025-09-02 09:21
订单与产品信息 - 波音公司获得麦格理航空金融公司30架737-8飞机订单 该订单于7月以未公开身份形式记录于波音订单系统 [1] - 737 MAX系列飞机相比替代机型可降低20%燃油消耗与碳排放 最大航程达3500海里(6480公里) 根据配置最多可搭载210名乘客 [3] - 麦格理航空金融公司737 MAX机队规模将增至70架 该机型占全球融资飞机总量的约30% [2] 战略与市场地位 - 此次增购是麦格理航空金融公司增长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旨在为全球航空公司客户提供可持续且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3] - 租赁商对737 MAX的订单占该机型总订单量的近四分之一 波音预测未来20年全球需33000架新单通道飞机替代旧机型并满足空运增长 [4] - 麦格理航空金融公司现拥有227架飞机 租赁给48个国家84家航空公司 另有105架新技术窄体机确认订单 [5] 企业合作与行业价值 - 波音将租赁商视为重要合作伙伴 共同为全球航空公司提供单通道机队扩张的金融解决方案 [4] - 737 MAX凭借卓越燃油效率、可靠性和乘客舒适度 成为租赁公司投资组合的核心机型 [2][3] - 麦格理航空金融公司由麦格理资产管理公司 PGGM基础设施基金和澳大利亚退休信托共同持有 在都柏林、伦敦、旧金山和新加坡设有办公室 [5]
Southwest Airlines begins using FAA-mandated cockpit barriers on new Boeing jetliners
Fox Business· 2025-09-01 17:15
航空安全新规实施 - 西南航空开始运营首架配备二级驾驶舱屏障的波音737 Max 8飞机 该屏障旨在防止非法入侵 设计变更自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后启动[1] - 波音和空客已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2023年法规开始交付带屏障的飞机 该法规于上周正式生效[2]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要求航司最迟于2026年7月在新交付飞机中安装二级屏障 但多数主要航司计划利用宽限期暂不立即执行[5][6] 企业合规进展 - 西南航空选择立即合规 预计2023年内还将接收约25架带屏障的波音飞机[6] - 公司运营执行副总裁表示"一旦飞机准备就绪即可投入生产" 强调快速执行能力[9] - 新规仅要求新生产商用客机加装屏障 不强制现有飞机进行改装 未获认证的飞机制造商暂无需合规[12] 行业安全标准演进 - 二级屏障需求源于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闯入驾驶舱事件 航空安全专家和飞行员工会认为该设计能提升安全性[2]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在9·11后已采用驾驶舱安全标准 重点防御强行入侵和未授权进入 新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9]
Boeing's Defense Unit Steers to New Heights on Expanding Backlog
ZACKS· 2025-09-01 14:56
波音公司防务业务表现 - 防务、太空与安全(BDS)部门在2025年第二季度创造66亿美元收入 占公司总销售额近三分之一[1] - 该部门收入同比增长10% 未交付订单金额从2024年底的640亿美元和上一季度的616亿美元跃升至740亿美元[2] - 强劲订单需求来自美国国防部、NASA及国际客户 保障长期收入可见性[2]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美国及盟国防务预算增加 商业发射服务扩张 天基系统在国家安全领域应用增长[3] - 部门通过技术创新和运营改进提升绩效 重点稳定固定价格开发项目并加强成本控制[4] - MQ-25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正在进行地面测试 首架工程开发模型预计2025年底前首飞[4] 同业公司订单对比 - 洛克希德·马丁截至2025年6月29日未交付订单达1665亿美元 其中38%预计12个月内转化为收入 64%在24个月内转化[7] - 诺斯罗普·格鲁曼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交付订单达897亿美元 其中40%预计12个月内转化为收入 65%在24个月内转化[8] 股价与估值表现 - 波音股价过去一年上涨35.1% 超越行业11.2%的增长率[9] - 公司远期12个月市销率为1.91倍 低于行业平均的2.33倍[11]
全球股票持仓_基金买入半导体股
2025-08-31 16:21
这份文档是美银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于2025年8月25日发布的《全球股票持仓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in Stocks)》报告,由量化策略团队撰写。报告基于对全球5,629只管理着33万亿美元资产的长线基金(Long-only Funds)的持仓分析,提供了详细的资金流向、持仓偏好和投资策略回测。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报告分析覆盖全球主要地区:美国、欧洲、日本、亚太(除日本)及新兴市场[1][18][47] * 涵盖多个全球行业板块,包括半导体、工业、医疗保健、金融、科技硬件、软件等[1][102][143] * 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但不限于:英伟达(NVIDIA)、苹果(Apple)、台积电(TSMC)、梅塔(Meta)、博通(Broadcom)、网飞(Netflix)、维萨(Visa)、万事达(Mastercard)、富国银行(Wells Fargo)、美团(Meituan)、LVMH、必和必拓(BHP)等[2][78][79][80][81][8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资金流向(Equity Flow) * **上月(2025年7月)资金流向**:全球长线基金净买入全球半导体板块272亿美元,主要受人工智能长期主题的情绪反弹推动[1] 同时,基金净卖出工业板块423亿美元和医疗保健板块271亿美元[1] 按地区看,基金净买入亚太(除日本)地区210亿美元,但净卖出美国565亿美元[1][84] * **年初至今(YTD)资金流向**:基金在欧洲和亚太(除日本)有最大净流入,分别为333亿美元和315亿美元,而在美国有最大净流出,达1368亿美元[86] * **过去12个月资金流向**:基金在亚太(除日本)和新兴市场有最大净流入,分别为1457亿美元和1205亿美元,而在美国有净流出652亿美元[89][90][92] * **个股资金流向(上月)**:在美国,基金最大净买入为英伟达(+169亿美元),最大净卖出为苹果(-112亿美元)[2][125] 在新兴市场,最大净买入为台积电(+59亿美元),最大净卖出为MercadoLibre(-14亿美元)[2] 主动持仓 vs 基准(Active Exposure vs Benchmark) * **地区持仓偏好**:基金相对于其基准,超配最严重的是欧洲(+2.28%),低配最严重的是美国(-5.59%)[132][157] * **行业持仓偏好**:基金相对于其基准,超配最严重的是工业(+1.00%)和媒体与娱乐(+0.74%),低配最严重的是科技硬件(-1.71%)和软件(-1.21%)[143][157] * **个股持仓偏好**:主动型长线基金超配最严重的是Enterprise Products和台积电,低配最严重的是苹果和英伟达[161][163] 四大选股屏(Four Stock Screens) * 该分析结合了**基金持有率(Fund Ownership)**、**主动风险暴露(Active Exposure)** 和**三重动量(Triple Momentum,综合了盈利、价格和新闻动量)** 来识别四类股票[32][33][37] * **拥挤正面(Crowded Positives)**:高持有率 + 超配 + 正面三重动量 此类股票(如Meta、博通、网飞)自2015年1月以来的回测表现跑赢全球综合基准4.4%[37][73][75] * **拥挤负面(Crowded Negatives)**:高持有率 + 低配 + 负面三重动量 此类股票包括美团、LVMH、Pilbara Minerals[37][81] * **低配正面(Under-owned Positives)**:低持有率 + 超配 + 正面三重动量 此类为逆向机会,包括Rolls-Royce、皇家加勒比等[37][80] * **低配负面(Under-owned Negatives)**:低持有率 + 低配 + 负面三重动量 此类股票包括必和必拓、Targa Resources、洛克希德马丁[37][82] 其他重要内容 * **方法论**:分析涵盖了5,629只长线基金(其中4,235只为主动基金,管理15.9万亿美元;1,394只为被动基金,管理17.1万亿美元),使用超过912个独特的基准[18][47] 数据截至2025年7月31日[17] * **数据来源**:包括MSCI、FTSE、FactSet、Bloomberg、13F文件、基准指数、各国交易所等[6][53] * **局限性**:分析基于基金披露的持仓,数据通常有2-3个月的滞后性;资金流计算基于VWAP,可能与实际交易价格有差异;未包含所有投资者类型(如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规模小于5亿美元的基金等)[70][71][72] * **免责声明**:报告中筛选的股票并非投资推荐,回测表现不代表未来实际结果,投资者应基于自身情况做出决策[12][13][68][69]
特朗普罕见点名中国:美国筹码比北京厉害!威胁的话刚说出口,中方专机即将抵达美国?
搜狐财经· 2025-08-30 08:25
中美贸易谈判态势 -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或赴美会晤 美方提出若中国不保证稀土磁铁供应将加征200%关税 中方重申处理中美关系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同时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 - 5月以来中美已进行三轮会谈 双方互降24%对等关税 并设定90天休战窗口 谈判按缓和评估再谈的流程推进 并非因威慑而谈判 [3] - 关税措施难以摧毁产业链完整且内需市场巨大的经济体 反而可能导致美国通胀就业与资本开支受到反噬 稀土关税更似谈判破裂预警的口头威慑而非实际胜负宣告 [6][8] 稀土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稀土供应链核心环节 约占60%开采量 近90%精炼产能 重稀土加工领域接近垄断地位 [3] - 美国积极建设本土稀土产业链 但面临规模良率成本与重稀土比例等门槛 MP Materials磁体年产量仅千吨级 远低于中国数十万吨级的钕铁硼磁体产量 [3] - 中国实施稀土总量调控和流向记录制度 将许可审批转为合规管理 为产业节拍管理留出空间 [5] 航空制造业供需关系 - 波音公司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 中国占其全球交付份额曾达两位数 过去两年中国已暂停或推迟部分波音订单 并增加空客采购 [5] - C919供应链国产化率超70%且持续提升 若实施零件断供和关税极端措施 将对中美航空制造业造成双向冲击 [5] 产业技术发展路径 - 美国企业通过承购协议与融资推动本土稀土发展 如火神元素与新元素技术采用色谱分离新路线 但整体仍处于追赶阶段 [3][5] - 中国需将稀土产能优势转化为技术标准和生态优势 加快材料装备高端化 完善回收体系 拓展多元原料来源 以维持长期卡位优势 [8]
国冶炼炉卡死六代机!17种稀土全面管控,白宫砸千亿难破技术铁幕
搜狐财经· 2025-08-30 01:35
稀土资源控制 - 中国对17种稀土实施全面出口管控 包括钐 钆 铽 镝 镥 钪 钇等7种中重稀土的出口许可证制度 [1][3] - 中国占全球稀土产量60%以上 精炼供应量占比超过90% [3] - 稀土分离提纯技术领先美国20年 新一代技术提取效率比传统工艺提高60% [8][9] 军工产业影响 - 美军153种主战装备中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加工环节 [3] - F-35战机单架需使用417公斤稀土材料 其中37%关键材料来自中国 [3] - 美国NGAD六代机项目因材料供应问题被叫停 原定2030年首飞计划受阻 [5][11] 技术优势 - 中国建成完整稀土全产业链 从开采到精炼实现自主可控 [8] - 江西单个省份稀土技术人员超过5000人 美国全国专业人员不足200人 [9] - 高纯度稀土使导弹抗干扰能力提升300% 雷达探测距离增加40% [6] 产业投资布局 - 中国稀土产业资金分配:40%开采技术升级 20%精炼设备现代化 15%环保技术 15%研发应用 10%战略储备 [9] - 美国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重建稀土供应链 目标2027年满足国防需求 [13] - 美国Mountain Pass稀土矿重启 但整体产业链建设滞后 [8] 企业反应 -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表示稀土短缺影响隐身涂层和雷达系统生产 [5] - 波音公司NGAD六代机项目组因材料供应问题暂停运作 [5] - 部分美国军工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以确保稀土供应 [6] 军事应用 - 爱国者导弹制导系统依赖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 [6] - F-22超音速巡航能力需特种稀土材料制造发动机 [6] - 激光测距仪 激光制导武器和夜视设备均依赖稀土材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