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信(300065)

搜索文档
海兰信:海兰信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记录表
2023-05-05 10:26
证券代码:300065 证券简称:海兰信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兰信 2022 年度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活动记录表 | | 32.内河船舶业务目前进展如何? | | --- | --- | | | 答:目前已经在内河船舶上开始系列化的智能化升级,从去年底开始, 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 | | 33.杨总好,目前美国的限制对公司影响如何,是否可以国产替代了?谢 谢 | | | 答:经过近 1 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我们目前已经基本克服了实体清单的 影响,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 | | 34.军工业务今年情况怎么样?和去年相比呢? | | | 答: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今年的军工业务有提升,对比去年有明显增 长。 | | | 35.李总您好?新加坡和沙特方面有什么新进展?麻烦介绍下 | | | 答:今年公司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不光推广大陆市场,对新加坡、中 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时推进 UDC 合作。 | | | 36.海底观测网订单(崖州)22 年执行进度为 0 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 否已经得到完全解决 | | | 答:因 2022 年度疫情影响,海底观测网(崖州)的进展不及预期。目前 疫情已经过 ...
海兰信(300065)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海兰信,代码300065[20]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申万秋[20] - 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7号院10号楼5层501,邮编100095[20] - 公司于2020年5月将注册地由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1号院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C座1902室变更为现地址[20]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地锦路7号院10号楼,邮编100095[20] -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为http://www.highlander.com.cn[20] - 公司电子信箱为HLX@highlander.com.cn[20] - 公司创立于2001年,在智能航海、海洋观探测、海洋信息系统等领域耕耘20多年[39] 公司业务技术相关 - 海底数据中心相关技术和产品经长期积累和验证,技术风险相对较低,但大规模拓展和海洋工程施工仍存在风险[4] - 公司开展技术链条国产化革新,若未能把握技术趋势或研发速度不及行业,可能面临技术瓶颈[5] - 公司将联合多方合作伙伴,以客户为导向,采取资本合作等方式排除跨行业经营和技术风险[4] - 公司通过“岸基雷达系统+海面无人艇巡逻+海底观监测网”实现海底数据中心全方位安保,并制定维护计划和应急措施[4] - 高频地波雷达作用距离可达300公里以上,可利用短波(3 - 30MHz)在导电海洋表面绕射传播[16] - 小目标探测雷达对极小目标(RCS≥0.1m²,物标高度≥1m)具有良好探测效果[16] - 潜水员使用的系统可保证48小时的极限生存时间[16] - 公司海底数据中心运行PUE低至1.076,较传统陆地上的数据中心节能30%以上[38] - 公司海洋立体观探测仪器装备中,近海监测雷达可进行30海里范围内的小目标探测,高频地波雷达可进行最远至200海里范围内的海流流场探测[41] - 公司在智能航海领域拥有船舶智能导航系统等系列海事产品,为客户提供船舶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39] - 公司在海洋观探测领域基于多制式雷达系统等实现海洋立体综合观测,提供相关服务[40] - 公司子公司欧特海洋是载人常压潜水系统和专业海底设备方面的全球领先者[41]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且截至目前唯一具备海底数据中心综合服务能力的提供商[38] - 海底数据中心样机单舱PUE低至1.076,服务器设备故障率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46] - 海底数据中心单千瓦TCO比同等规模陆地数据中心低15%-20%左右[46] 公司业务经营风险 - 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如期完成或效益不达预期,新增产能也可能无法及时消化[5] - 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有上升趋势,可能产生坏账风险[5] 公司业务应对措施 - 公司将强化对客户信用的风险评估和跟踪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5] - 公司要关注市场等发展趋势,定期分析调整,维护老客户并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5]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724,414,789.41元,较2021年的902,381,597.37元减少19.72%[24]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88,835,997.79元,较2021年的48,910,243.97元减少1,712.82%[24]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821,172,774.75元,较2021年的14,175,356.73元减少5,892.96%[24]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63,465.76元,较2021年的 -38,748,795.09元增加129.33%[24]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2,603,611,206.31元,较2021年末的2,854,599,603.00元减少8.79%[24]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47,963,695.01元,较2021年末的1,902,221,850.51元增加2.40%[24]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32,854,831.31元、238,852,487.12元、244,038,243.56元、108,669,227.42元[26]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29,066,611.68元、36,803,763.97元、 -1,142,132.44元、 -795,431,017.64元[27]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2,336,776.96元,2021年为34,734,887.24元,2020年为29,406,554.65元[31] -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724,414,789.41元,同比减少19.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788,836,000元,同比减少1712.82%[48] -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2022年营收174,101,001.56元,占比24.03%,同比减少51.38%[52]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2022年营收532,746,359.56元,占比73.54%,同比增长13.78%[52] - 其他业务2022年营收17,567,428.29元,占比2.43%,同比减少76.91%[52] - 国内市场2022年营收689,477,465.91元,占比95.18%,同比减少15.87%[52] - 国外市场2022年营收34,937,323.50元,占比4.82%,同比减少57.82%[52] -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营业收入1.74亿元,毛利率33.87%,同比减少51.38%和8.33%[53]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营业收入5.33亿元,毛利率13.02%,同比增加13.78%和减少14.20%[53] - 海洋观探测营业成本1.15亿元,占比19.44%,同比减少44.38%[58]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营业成本4.63亿元,占比78.25%,同比增加35.99%[58]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4.3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59.78%[61]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3.9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56.19%[61] - 2022年销售费用8614.89万元,同比增加8.39%[63] - 2022年研发费用5925.39万元,同比增加23.36%[63] - 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260人,较2021年的306人减少15.03%;研发人员数量占比54.51%,较2021年的60.23%降低5.72%[65]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75,921,559.14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48%;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金额16,667,617.28元,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21.95%,较2021年的60.82%大幅降低[6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29.33%,原因是本期支付的期间费用和往来款等减少[6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增加61.7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91.67%,原因是本期赎回的理财产品增加[6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增加375.17%,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517.84%,原因是本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亿元及新增借款影响[68] - 2022年投资收益17,619,252.19元,占利润总额比例 -2.17%;资产减值 -680,725,523.47元,占利润总额比例83.99%[71] - 2022年末货币资金586,303,701.61元,占总资产比22.52%,较年初比重增加11.41%[72] - 2022年末应收账款385,768,495.41元,占总资产比14.82%,较年初比重减少2.27%[72] - 2022年末存货253,806,576.16元,占总资产比9.75%,较年初比重增加3.54%[72] - 2022年末在建工程118,136,039.23元,占总资产比4.54%,较年初比重增加4.33%[72] - 金融资产小计为608,948,812.00元,其中不含衍生金融资产为4,487,164.01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11,621,017.85元[75] - 报告期投资额为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15,000,000元,变动幅度为-100.00%[77] - 2020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72,130.19万元,本期已使用20,463.27万元,已累计使用30,338.15万元,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46,313.34万元,占比64.21%,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为41,792.04万元[82] - 2022年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29,401.89万元,本期已使用8,809.8万元,已累计使用8,809.8万元,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0元,占比0.00%,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为20,592.09万元[82] - 合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01,532.08万元,本期已使用29,273.07万元,已累计使用39,147.95万元,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46,313.34万元,占比45.61%,尚未使用募集资金为62,384.13万元[82] - 2020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扣除承销和保荐费用后募集资金为72,132.60万元,2022年度累计使用30,338.15万元,扣除累计已使用后余额为42,939.32万元,其中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30,000.00万元,专户余额为12,939.32万元[82][83] - 2022年发行股票扣除承销和保荐等费用后实际可使用募集资金为29,401.89万元,2022年度累计使用8,809.80万元,扣除累计已使用后余额为20,597.84万元,其中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000.00万元,专户余额为597.84万元[84][85] - 金融负债为0元[75] - 2022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增加0.0507元,归属于公司普通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增加0.73元[192] 公司募集资金及项目情况 - 公司向11名特定对象发行30,581,039股,募集资金299,999,992.59元,2022年12月26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变更至724,480,225股[49][50] - 承诺投资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01,532.08万元,本报告期投入29,273.07万元,累计投入39,147.95万元[86] - 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拟投入21,511.8万元,本报告期实际投入12,034.37万元,累计投入进度55.94%,预计2024年08月24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86][89]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预计投资24,801.53万元,累计投入8,428.9万元,投资进度33.99%,预计2023年12月0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86] - 补充营运资金(一)预计投资9,874.88万元,累计投入9,874.88万元,投资进度100.00%[86] - 补充营运资金(二)预计投资8,820.57万元,累计投入8,809.8万元,投资进度99.88%[86] - 2022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0,000.00万元,扣除发行承销费等598.11万元[87] - 2022年12月公司将50,0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转入一般账户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不超12个月[87] - 年产智能船舶系统及智能感知系统项目变更为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86][87][89]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地点由深圳变更为三亚再变更为陵水[87]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式变更为购置土地建设研发中心和办公用房[87]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46,313.33万元,已投入20,463.27万元[90] - 年产智能船舶系统370件套及智能感知系统360件套项目最终未投入资金21,511.80万元转为用于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90]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第一次变更,实施主体变更为海南瑞海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地点变更为海南省三亚市,实施方式变更为购置土地建设[90]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第二次变更,实施主体变更为海鹦(海南)技术有限公司[90] 公司子公司经营情况 - 香港劳雷海洋系统有限公司总资产33,926.91万元,净资产23,128.74万元,营业收入14,603.96万元,净利润 -9,534.20万元[95] - 深圳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27,010.61万元,净资产11,351.49万元,营业收入1,157.90万元,净利润 -99.75万元[95] - 江苏海兰船舶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3
海兰信(300065)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1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7.24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72%[24] - 2022年营业收入7.24亿元同比下降19.72%[5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12.82%[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89亿元同比下降1712.82%[48] - 基本每股收益为-1.2018元/股,同比下降1,581.87%[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9.65%,同比下降42.62个百分点[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6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129.33%[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29.33%,达到1136.35万元[68][6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91.67%,亏损缩减至5107.67万元[68][69]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517.84%,达到3.14亿元[68][69] - 资产减值损失达6.81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83.99%[71]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894万元人民币[30]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24] - 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7.206亿元人民币[24]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54亿元人民币[27] 成本和费用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营业成本4.63亿元,同比增长35.99%,占营业成本比重78.25%[58] -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营业成本1.15亿元,同比下降44.38%,占营业成本比重19.44%[58] - 管理费用1.20亿元,同比增长26.34%[63] - 研发费用5925万元,同比增长23.36%[63] - 财务费用2507万元,同比下降45.20%,主要因可转债利息减少[6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收入5.33亿元占比73.54%同比增长13.78%[52]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13.78%,但毛利率13.02%,同比下降14.20个百分点[53] -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收入1.74亿元占比24.03%同比下降51.38%[52] -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下降51.38%,毛利率33.87%,同比下降8.33个百分点[53] - 国外市场收入3493.73万元占比4.82%同比下降57.82%[52] - 公司产品覆盖民用和军标市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39] - 斩获军工订单2.8亿元创单笔订单历史新高[48] - 重大销售合同: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合同金额1.51亿元,待履行金额1.51亿元[56] 各地区表现 - 国外市场收入3493.73万元占比4.82%同比下降57.82%[5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与行业趋势一致[4] - 公司所处行业不存在产能过剩 持续衰退或技术替代等情形[4] - 公司面临新业务转型风险 特别是海底数据中心(UDC)的大规模拓展风险[5] - 公司面临募投项目风险 达产后产品产能将出现较大幅度提高[6] - 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呈上升趋势 存在坏账风险[6] - 公司正在全面开展技术链条国产化革新 拓展新业务体系发展[6] - 公司致力于海底数据中心与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99] - 2022年度公司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44] - 公司2022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 不送红股 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7] 海底数据中心(UDC)业务 - 海底数据中心(UDC)采用国内外长期技术积累和验证 技术风险已相对较低[5] - 公司联合央企三大运营商 海上风电运营商 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等合作伙伴[5] - 公司通过岸基雷达系统+海面无人艇巡逻+海底观监测网实现海底数据中心全方位安保[5] - 海底数据中心运行PUE低至1.076,较传统陆地数据中心节能30%以上[38] - 海底数据中心样机单舱PUE低至1.076,淡水消耗值WUE为零[42] - 海底数据中心单舱PUE低至1.076服务器故障率为陆地数据中心的1/8[46] - 海底数据中心单千瓦TCO比陆地数据中心低15%-20%[46]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且唯一具备海底数据中心综合服务能力的提供商[38] - 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于2022年四季度在海南陵水实施[39] - 海底数据中心业务被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38] - 千兆端口带宽939Mbps平均丢包率0-0.0015%[47] 技术与研发 - 公司近海监测雷达探测范围达30海里,高频地波雷达最远探测200海里海流流场[41] - 公司智能船舶系统涵盖智能导航、机舱、能效管理和信息平台四大模块[40] - 公司子公司欧特海洋是载人常压潜水系统ADS领域的全球领先者[41] - 公司基于南海立体观测网组建了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41] - 研发人员数量减少至260人,同比下降15.03%[65] - 研发投入金额为7592.16万元,同比下降38.05%[6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降至10.48%,同比下降3.11个百分点[65] - 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大幅降至21.95%,同比下降38.87个百分点[65][66] 募集资金与投资 - 公司完成定向发行3058.1万股募集资金3亿元[50] - 2020年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72,130.19万元,累计使用30,338.15万元[82] - 2022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29,401.89万元,累计使用8,809.8万元[82]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合计62,384.13万元,其中45.61%变更用途[82] - 2020年可转债募集资金专户余额12,939.32万元,含理财收益1,144.87万元[83] - 2022年定增募集资金专户余额597.84万元,含利息收入1.64万元[85]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101,532.08万元[86] - 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投资进度为55.94%,实际投入12,034.37万元[86][90]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为33.99%,实际投入8,428.9万元[86]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1完成100%,投入9,874.88万元[86]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2完成99.88%,投入8,809.8万元[86] - 闲置募集资金50,000万元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88] - 海洋先进传感器项目投资进度为0%[86] - 海洋基础工程技术服务项目投资进度为0%[86] - 募集资金变更涉及原智能船舶项目21,511.8万元转向海底数据中心项目[86][90] - 2022年度简易程序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29,401.89万元(扣除598.11万元费用)[88]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24,801.53万元[91] - 智慧海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8,428.9万元,投资进度为33.99%[91] - 年产智能船舶系统项目剩余募集资金21,411.10万元变更用于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91] - 报告期投资额为0元,较上年同期1,500万元下降100%[77]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与衍生品投资[79][80]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香港劳雷海洋系统有限公司净利润为-9,534.20万元[96] - 子公司江苏海兰船舶电气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为-2,540.04万元[96] - 子公司深圳欧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为-99.75万元[96] - 新设子公司高恩(海南)科技有限公司本年净利润为-25.24万元[96] - 新设子公司海兰云(海南)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贡献净利润为-3.48万元[96] - 投资设立海鹦(海南)技术有限公司本年净利润为-4.48万元[97] - 欧特海洋2022年业绩承诺为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不低于4,091.58万元[162] - 业绩承诺期各年利润承诺数总和为10,159.58万元[162] - 本次股权转让总价为34,000万元[162]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包括2名独立董事[107] - 公司监事会设3名监事包括1名职工监事[107] - 公司控股股东为自然人申万秋先生担任董事长[106] - 公司拥有独立完整的业务和自主经营能力[106] - 公司已建立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107] - 公司指定巨潮资讯网和证券时报等为信息披露渠道[108]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无重大差异[108]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5.86%[112]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4.04%[112] - 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20.93%[112] - 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8.93%[112] - 2022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13.62%[112] - 董事长申万秋期末持股数为86,192,091股[113] - 离任董事陈炜期末持股数为562,500股[113] - 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完全独立[109][110][111] - 公司不存在为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情形[110][111] - 公司所有重大事项均通过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大会独立决策[109] - 独立董事李焰于2022年6月2日离任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114] - 董事兼总经理陈炜于2022年8月8日离任[115] - 监事刘建云于2022年7月8日离任[115] - 新任独立董事韩复龄于2022年6月24日经董事会选举就任[115] - 新任董事兼总经理李常伟于2022年8月24日就任[115] - 新任监事黄平于2022年7月26日经监事会选举就任[115] - 新任副总经理汤华于2022年8月8日聘任就任[115] - 新任董事会秘书杨晔于2022年3月7日聘任就任[115] - 副总经理徐坦离任持有公司股份269,445股,其中34,737股被回购注销,剩余234,708股[115]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合计持股87,024,036股,其中34,737股被回购注销,净持股86,989,299股[114] - 公司总股本从629,832,887股增加至724,480,225股,净增94,647,338股[190] - 可转换债券转股65,928,541股,占转股前总股本10.47%[190][191] - 向特定对象发行新股30,581,039股,占发行后总股本4.22%[190][193] - 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1,862,242股[191][192] - 有限售条件股份增加17,901,368股至107,771,971股,占比14.88%[190]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76,745,970股至616,708,254股,占比85.12%[190] - 境内法人持股新增24,057,086股,占发行后总股本3.32%[190]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6,155,718股至83,714,885股[190] - 股份变动使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增加0.0507元[194] - 股份变动使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增加0.73元[194]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3058.1039万股,发行价格9.81元/股[197] - 募集资金总额2.9999999259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2.9401886052亿元[197] - 扣除不含税发行费用598.113207万元[197] - 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增至7.24480225亿股[199] - 发行对象为11名特定投资者[197] - 发行日期2022年12月12日,上市日期2022年12月26日[197] - 获准上市交易数量3058.1039万股[197] - 公司回购注销因离职激励对象及限售条件未成就的限制性股票总计1,862,242股[144] 高管与员工薪酬 - 董事长申万秋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4.13万元[130]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董中新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69.24万元[130] - 副总经理汤华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53.50万元[130]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杨晔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9.36万元[130] - 董事李常伟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9.30万元[130] - 职工监事李振宇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18.02万元[130] - 离任副总经理徐坦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48.05万元[130] - 离任董事兼总经理陈炜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7.93万元[130] - 董事卢耀祖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9.16万元[130] - 独立董事唐军武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9.16万元[130] 员工构成 - 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477人,其中母公司员工139人,主要子公司员工338人[139]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技术人员260人(占比54.5%),销售人员81人(占比17.0%),生产人员55人(占比11.5%),行政人员50人(占比10.5%),财务人员31人(占比6.5%)[140]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大学本科243人(占比50.9%),大专及以下151人(占比31.7%),硕士及以上83人(占比17.4%)[140] - 公司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477人,无离退休职工费用负担[139] 内部控制与审计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2年召开5次会议,审议各季度财务报表及审计机构续聘等事项[137] -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2022年召开4次会议,审议高管聘任及董事补选等议案[137]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2022年召开1次会议,审议限制性股票回购及董事津贴调整议案[137] - 董事申万秋、卢耀祖、唐军武本报告期均参加全部22次董事会会议[133] - 独立董事韩复龄本报告期参加11次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133] - 监事会报告期内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风险[138]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占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比例100%[149]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营业收入占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比例100%[149] - 公司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50] - 公司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数量为0个[150] - 公司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50] - 公司非财务报告重要缺陷数量为0个[150] - 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51] -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151] - 公司不存在影响治理水平的重大违规事项[153] - 公司建立健全了完整、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体系[153] - 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报酬为120万元[168] - 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的连续年限为3年[168] 关联交易与承诺 - 申万秋于2015年12月25日作出关于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永久性承诺 目前正常履行中[160] - 上海言盛于2015年12月25日作出关联交易及资金占用方面的永久承诺 目前正常履行中[160] - 上海言盛于2016年1月8日新增同业竞争禁止永久承诺 目前正常履行中[160] - 所有承诺均涉及资产重组时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承诺[160] - 承诺方包含实际控制人申万秋及关联方上海言盛投资合伙企业[160] - 承诺有效期均延续至承诺方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之日[160] - 关联交易承诺要求按市场化原则和公允价格进行交易[160] - 同业竞争承诺禁止从事与公司相同或相似业务[160] - 承诺履行情况被明确标注为"正常履行中"[160] - 报告期内无已履行完毕的承诺事项[160] - 申万秋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其持有总数的25%[161] - 申万秋承诺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61] - 申万秋及魏法军承诺全额赔偿国有股东因股权转让可能遭受的损失[161] - 申万秋及魏法军承诺不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161] - 申万秋承诺不干预公司经营且不侵占公司利益[161] - 申万秋承诺履行填补回报措施直至2027年4月30日[161] - 仓梓剑等管理层承诺不以不公平条件输送利益[161] - 仓梓剑等管理层承诺约束职务消费行为[161] - 仓梓剑等管理层承诺不动用公司资产从事无关投资[161] - 申万秋承诺关联交易均基于公允原则并经审核程序[161] - 申万秋承诺自2021年9月2日起三年内不减持公司股份[162]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164]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重大关联交易[171][172][173][174][
海兰信(300065)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1 16:00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52,105,998.0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99,112.1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17%[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714,027.7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3.44%[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491,468,711.71元,较上年度末减少4.31%[5] - 公司资产总计24.91亿元,较年初26.04亿元下降4.31%[17][18][19] - 流动资产合计17.85亿元,较年初19.02亿元下降6.16%[17] - 非流动资产合计7.06亿元,较年初7.01亿元增长0.71%[18] - 负债合计5.49亿元,较年初6.66亿元下降17.56%[18] - 流动负债合计5.11亿元,较年初6.17亿元下降17.16%[18] - 非流动负债合计0.38亿元,较年初0.49亿元下降22.56%[18] - 营业总收入1.52亿元,较上期1.33亿元增长14.49%[20] - 营业总成本1.48亿元,较上期1.65亿元下降10.56%[20] - 投资收益278.77万元,较上期201.96万元增长38.03%[20]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7.26万元,上期无此项收益[20]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811.66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962.45万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90.83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035.37万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69.91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906.66万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065元,上年同期为 - 0.0461元[21]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71.40万元,上年同期为 - 3580.24万元[23]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9618.89万元,上年同期为2960.56万元[24]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7081.76万元,上年同期为4230.54万元[24]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44495.77万元,上年同期为3563.30万元[24]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7689.56万元,期末为13193.79万元[24] 资产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货币资金较2023年1月1日减少76.06%,原因是使用银行存款购买理财产品[9]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2023年1月1日增长72.18%,原因是使用银行存款购买理财产品[9] - 固定资产较2023年1月1日增长115.68%,原因是在建工程(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转入固定资产[9] - 在建工程较2023年1月1日减少99.88%,原因是在建工程(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转入固定资产[9] 税费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税金及附加较2022年1 - 3月增长91.79%,原因是本期缴纳的增值税相应增加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9] - 所得税费用较2022年1 - 3月增长547.76%,原因是子公司预提所得税费用[10]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6,743,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11] - 前10名股东中,申万秋持股比例11.90%,持股数量86,192,091股;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60%,持股数量26,054,700股[11] - 申万秋质押股份数量为4,560,000股[11]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海南海钢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26,054,700股[11] 限售股相关信息 - 申万秋期初限售股数75,298,729股,本期解除限售10,654,661股,期末限售股数64,644,068股[14] - 陈炜期初限售股数562,500股,本期解除限售140,625股,期末限售股数421,875股[14] - 徐坦期初限售股数234,708股,本期解除限售114,804股,期末限售股数119,904股[14] - 限制性股票激励人员期初和期末限售股数均为1,094,995股[14] - 彭铁缆等相关方期初和期末限售股数均为30,581,039股,拟解除限售日期为2023年6月28日[14] - 限售股份合计期初为107,771,971股,本期解除限售10,910,090股,期末为96,861,881股[15] 审计情况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25]
海兰信:关于举行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通知
2023-04-21 13:58
证券代码:300065 证券简称:海兰信 公告编号:2023-024 (二)出席人员:公司总经理李常伟先生,财务总监董中新先生,董事会秘书 杨晔先生。 ( 三 ) 接 入 方 式 : 投 资 者 可 登 陆 深 圳 证 券 交 易 所 " 互 动 易 " 平 台 (http://irm.cninfo.com.cn),进入"云访谈"栏目参与本次说明会。 二、征集问题事项 为充分尊重投资者、提升交流的针对性,现就公司本次说明会提前向投资者 征集相关问题,广泛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投资者可提前登录"互动易"平 台(irm.cninfo.com.cn)"云访谈"栏目进入公司本次说明会页面进行提问。届时 公司将在本次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欢迎广大投资者积极参与。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2022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通知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4 月 22 日发布了《2022 年年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及未 来发展 ...
海兰信(300065) - 海兰信调研活动信息
2022-12-16 00:28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300065,证券简称为海兰信,为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其他(电话会议),时间为 2022 年 12 月 15 日 [2][3] - 参与单位包括中邮人寿保险、中信资管等众多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杨晔等 [2][3] 股价波动说明 - 公司经营无问题,无利空及应批未批信息,无股价操纵行为 [3][4] - 前五大卖出席位第一名卖出 3600 多万,当日买回 1700 多万,净卖出不足 2000 万;第五名卖出 2100 多万,当日买回近 2000 万,净卖出 100 多万 [4] - 前五大买入席位第一名深港通北向通道买入 1.5 亿,股价波动由短线非理性资金扰动,无机构或大单席位净卖出 [4] 海底数据中心项目情况 项目运营 - 两周前中国电信首舱下水运营,运营数据良好,能耗指标 PUE 值表现超预期,海南实舱 PUE 值低于广东珠海验证舱,具体数据待第三方检测后公布 [4] - 新加坡 A 公司首舱已运抵海南,近期将下水运营,后续舱在准备启运或建造 [4] 客户交付与签约 - 本月 27 日海南计划举办的首批水下数据中心客户交付暨第二批客户签约仪式按计划推进 [4] 政策机遇 - 上海市相关部门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到 2025 年底,新建数据中心 PUE 不高于 1.3,既有数据中心效率提升;“十五五”新建数据中心 PUE 力争 1.25 以下,既有改造后力争不高于 1.4 [4] - 公司在上海区域能利用自然冷源对数据中心降温并产业化规模化铺开 [4] 项目投标与优势 - 上海地区即将开展 4 个海上风电项目投标,均将海底数据中心作为配建方案 [4][5] - 海上风电与 UDC 结合可降低整体电能耗 10%-15%,降低土地使用率,“风云结合”可使 UDC 经济效益提升 30%左右,规模化后净利率超 30%,项目预计明年年中或年底有进展 [5] 产能情况 - 公司负责设计和施工,硬件设备贴牌外包,年交付 500 个舱以内没问题 [5] 合作与海外业务 - 与很多大厂协商合作,拓展海外业务,明年将在中东与新加坡 A 公司开展项目,已完成第一轮设计图纸沟通 [5] 市场空间规划分析 - 上海自 2021 年至今节能政策连续务实,明年一季度启动 5000 个老旧机架腾退式改造 [5] - 上海陆上数据中心 IDC 存量机架约 30 万个,年增速约 30%;深圳约 20 万个;长三角除上海外约 15 万个,半数以上机架因能耗不达标,水下数据中心市场潜在空间超上万个舱 [5] 投资者问答环节 海域审批与选址 - 上海 4 个海上风电项目投标均配建 UDC,公司参与竞标;深圳寻海,初选盐田港一带;厦门 2023 年有落地计划 [6] 运行情况 - 海南电信舱 PUE 值低于 2020 年广东珠海实验舱,且海南气温高,在其他地区更有优势,后续有检测报告 [6] - 上海和长三角政策要求 PUE 值达 1.1 就符合预期,低于 1.1 超预期 [6] 收入与订单 - 一个仓收入约 3000 万元,年交付 500 个舱;明年拓展海外业务从中东入手;军工订单按合同节点确定收入,执行周期多在一年以内 [6] 海洋生态影响 - UDC 对海洋生态无影响,国内有多轮环评,微软在英国北海验证多年,欧洲环保组织允许证明无影响 [6] 潜在问题 - UDC 不放在主航道,不会触船;公司专业监测,舱体自锚式结构,地震海啸不影响,除非爆破,渗水可监测打捞修复;数据安全可实现多方式备份 [7] 合作情况 - 与新加坡 A 公司继续合作,第二个舱近期下水,中东首个合作伙伴是该公司 [7] 数据延迟 - UDC 与风电项目合作距离近于陆上数据中心,不会造成数据延迟 [7] 技术与清单 - 数据仓技术自主可控,从加拿大并购技术团队并注册专利,海兰云未进入实体清单 [7] 业务空间与洽谈公司 - UDC 明年市场空间大,后续订单陆续落地;与对数据中心需求大的公司有接触,关注后续公告或公众号 [7][8]
海兰信(300065) - 2015年9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8 03:14
公司活动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有易方达基金、招商证券、东北证券、浙江乾瞻投资 [2] - 活动时间为2015年9月16日下午15:00 - 17:00 [2] - 活动地点在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C座1902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姜楠、海洋信息化业务负责人陈林 [2] 业务合作与布局 - 海兰信与劳雷产业合作打造无人艇产业,海兰信负责智能通导和电子系统技术研发,劳雷负责水动力等部分设计开发,将在北京、武汉、三沙等地布局建设无人艇基地,共同开拓多领域 [2][3] 产品优势 - 海兰信INS综合系统相比一般集成产品,实现仪器系统网络互动、功能程序自动化和统一传感器数据管理,提高精确度、性能和效率,提升海上安全系数,还能集成小目标探测功能,定位为船岸互联智能化平台,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3][4] 业务发展规划 - 公司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布局,通过海外并购基金拓展船舶航行电气化系统产品线,提高单船产值和市场占有率 [4] - 海洋信息化业务分传感器级、系统级和数据运营级,收购劳雷后具备跨越能力,通过打造样板工程积累数据进行运营管理 [4][5] 劳产业绩情况 - 劳雷产业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1 - 6月净利润分别为45,395,532.90元、24,199,835.06元和24,982,352.33元,剔除2013年大额订单后业绩增长平稳 [5] 劳雷核心竞争力 - 劳雷产业是国内领先且具国际影响力的海洋调查仪器企业,拥有全国大部分海洋调查领域客户群和专业化团队,能提供一流解决方案 [5][6] - 劳雷产业技术专家知名度高,能引导国际企业产品发展思路,为海兰信提供技术储备和产品来源,未来将打造海上无人遥测遥感装备研发平台 [6][7] 小目标雷达系统进展 - 小目标雷达采用先进算法,能实现全自动跟踪、探测和识别海上目标,提升海上监测水平,衍生产品可用于多场景 [7] - 经过一年推广,在多领域应用取得订单,实用效果获客户满意,完成二次开发和技术升级 [7][8] 股权与管理团队考虑 - 收购完成后,海兰信不改变劳雷现有管理团队及经营模式,考虑了双方管理团队激励 [8] - 未来不排除收购劳雷产业其余45%股权的可能性 [8]
海兰信(300065) - 2015年11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8 01:26
公司活动概况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2015年11月16日下午14:00 - 16:00,地点在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C座1902会议室 [2] - 参与单位包括广发证券、民生证券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海兰信董事会秘书姜楠 [2] 公司业务介绍 - 董事会秘书姜楠介绍公司业务及产品、并购劳雷产业的进展以及双方的业务协同情况 [2][3] 行业现状与公司优势 船舶通讯导航领域 - 中国船舶工业是支柱产业之一,但自主建造的船舶设备国产化率不超过50%,远洋商船通信导航产品本国占有率不超过5%,政府公务船通信导航国产化率不超过20%,与日本超95%、韩国超90%的国产化配套率有较大差距 [3] - 海兰信凭借技术等优势成为国内商船等领域唯一全自主综合导航系统供应商,有能力承接国家船舶工业通导配套需求,船舶通导配套国产化率有望提高,公司船舶智能综合系统应用推广将迎来契机 [3][4] 智能雷达系统 - 智能雷达监控系统以雷达等为主要传感器,能对海上极小目标(RCS≥0.1m²,目标高度≥1m)进行全自动跟踪等,可多站点组网,具备溢油探测等功能,已在多个领域建立示范系统且效果显著 [4][5] 海洋信息获取技术 - 我国海洋信息技术研发起步晚,核心传感器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以水声技术研发为主,但院所面临后发劣势,海洋监测仪器研制和生产日趋萎缩 [5] - 劳雷产业是世界最大的海洋调查仪器应用与系统集成服务公司,提供系统集成服务,涵盖售前咨询等,帮助客户完成多个重大项目 [6] 劳雷产业优势 - 劳雷产业技术部门牵头业务,能将客户需求直接反馈给国外供应商,商务部门提供全程服务,形成了健康的供应商 - 客户循环服务体系,在海洋调查仪器市场有绝对话语主导权 [6][7][8] - 劳雷产业拥有海洋信息数据处理软件开发能力,获全球一流厂商认可,海兰信与劳雷携手将带来引入国际领先技术并国产化的机会 [8] 公司未来战略 - 我国海洋信息化体系建设起步晚,海洋观测建设分散孤立,立体海洋监测网络亟需加速发展 [8][9] - 海兰信与劳雷联合,将协同发展多个海洋电子信息服务应用,未来建立“海空天一体化”立体海洋监测传感网和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专业海洋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9] 团队激励措施 - 发股完成后,言盛合伙企业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双方管理团队在该企业中持股,上市公司将针对劳雷产业团队制定激励方案 [10] - 劳雷产业在业绩承诺期内累计实现净利润总和超出24,454万元港币部分的50%将奖励给团队 [10]
海兰信(300065) - 2015年1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7 09:26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招商证券、诺安基金、华夏基金等多家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2015年1月6日14:00 - 17:00 [2] - 活动地点为公司产品展厅、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王一博 [2] 航海电气业务 市场预期与目标 - 公司对商船市场短期全面复苏保持谨慎态度,有向好迹象但延续性待察 [3] - 目前日韩通导产品在中国商船市场占有率60% - 70%,公司目标是将中国商船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以上 [3] - 公务船市场受地缘政治及设备国产化需求影响,公司发展势头好且有领先优势 [3] 业绩提升途径 - 船舶工业重心转移到中国,公司本地化优势及公务船设备国产化需求促进市场占有率提高 [3] - 国际化研发团队保持产品领先性,关注细分领域企业并购,打造多品牌战略提高单船供应能力 [3] - 通过系统功能差异化优势(如VMS、全船网络等)提升市场份额 [3] - 军、民品齐头并进及新业务开拓获得扭转行业格局资本 [3] 公司并购方向 - 围绕主业、海洋大产业展开资本活动 [3] - 航海电气领域关注欧洲细分市场品牌企业 [4] - 海洋防务信息化领域关注国内外与海洋信息采集相关并购机会,打造立体化海洋信息化数据平台 [4] - 持续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以资本推进创新 [4] 海洋防务信息化业务 现状 - 基于小目标探测雷达综合应用开展业务,实现小目标、溢油、海浪探测在同一平台融合 [4] - 尝试进入海洋机器人领域,打造海上自主航行数据平台,项目处于研发阶段 [4] 未来规划 - 积极做大做强主业,抢占市场先机,打造立体化海洋信息化数据系统 [4] - 为海域使用管理等工作提供数据决策信息 [4] 军工业务 发展态势 - 与国家军民融合步伐加快相关,多款产品在民转军过程中,部分新产品试装 [4] 规划核心 - 争取更多单品拿到列装型号,实现小系统集成 [4]
海兰信(300065) - 2015年6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7 08:1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等众多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2015年6月26日,地点在中关村软件园会议中心AB座 [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海兰信董事长申万秋等多人 [3] 活动主要内容 公司战略汇报 - 董事长申万秋汇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及未来发展战略 [3] 合作方介绍 - 劳雷集团总裁方励介绍劳雷发展历程、核心产品技术、应用案例及团队构成 [3] - 扬子江船厂总经理助理兼投资部部长张耀介绍扬子江发展及与海兰信的合作 [3] 并购协同效应 - 业务融合:劳雷注重传感器业务,海兰信深挖海洋信息化领域,专注系统级示范项目 [3] - 客户融合:双方在军方、科考、救捞等客户方面高度融合,海兰信可提供总体解决方案 [3][4] - 团队融合:海兰信与劳雷团队文化快速融合,劳雷团队参与股权激励 [4] 海洋信息产业规划 - 依托劳雷和研究中心做强海洋仪器设备,研发水下机器人等,做实海上无人平台产业 [4] - 与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合作推动系统性工程项目,打造示范性工程 [4][5] - 构建海洋大数据模式,进入海洋数据运营领域,提供信息调查和数据服务 [5] 战略投资者影响 - 引入中船和扬子江,海兰信将与各方深度整合资源,形成战略联盟,拓展新业务 [5] 市场容量 - 201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59936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产值近3万亿 [6] - 我国信息产业占GDP比重约20%,发达国家超40%,海洋信息产业市场容量广阔 [6] 产品进展 - 单船系统供应产值从20万美金提升至100万美金,未来将提升到300万美金 [6] - 海洋防务信息系统形成突破并建立示范项目,后期全面布局相关领域 [6][7] 无人艇产业合作 - 双方新设公司整合资源,海兰信负责智能通导和电子系统研发,劳雷负责艇体设计 [7] - 在多地布局建设不同水深的无人艇基地,开拓相关领域 [7] 并购计划 - 与南通市政府合作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投资欧洲航海智能化企业 [7] - 未来与劳雷设立面向美加的并购基金,整合全球海洋信息化资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