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韬股份(002733)

搜索文档
雄韬股份: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5:11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第五届2025年第四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包括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在内的议案 [1] 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中UPS电源-蓄电池占比39.0% 锂离子电池占比37.84% 蓄电池材料配件占比11.25% 通信-蓄电池占比6.73% 储能-蓄电池占比4.25%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市值83亿元 [1]
雄韬股份(002733) - 半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
2025-08-25 12:39
资金余额 - 2025年期初往来资金余额总计13.73亿元[2] 累计发生金额 - 2025年1 - 6月往来累计发生金额总计8.15亿元[2] - 2025年1 - 6月偿还累计发生金额总计4.81亿元[2] 子公司情况 - 欧洲雄韬电源6月30日余额1385.28万元[2] - 美国雄韬电源6月30日余额35.62万元[2] - 上海氢雄信息6月30日余额1216.80万元[2] - 湖北雄韬电源6月30日余额2.65亿元[2] - 湖北雄韬锂电6月30日余额3.42亿元[2] - 深圳氢瑞燃料电池6月30日余额1.07亿元[2] - 深圳雄韬锂电1 - 6月偿还2.77亿元[2]
雄韬股份(002733) - 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5-08-25 12:39
募资情况 - 2016年8月5日非公开发行44,113,207股,每股21.20元,募资935,199,988.40元,净额916,630,070.28元[1] - 2020年9月8日向12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35,745,606股,每股18.24元,募资651,999,853.44元,净额639,620,850.64元[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16年募资期末余额143,485,783.95元[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0年募资期末余额468,447,405.92元[7] - 2016 - 2024年多次使用闲置募资临时补流,额度多不超65000万元或60000万元,每次使用后均按规定归还[20] - 2022 - 2025年多次使用闲置募资临时补流,金额分别不超60000万元、60000万元、40000万元、40000万元,到期前归还[24] 项目进度 - 亿瓦时动力锂电池新能源建设项目截至期末投资进度100.00%,2023年效益1,303.76[18] - 燃料电池等项目研发中心及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开发项目截至期末投资进度70.15%[18] - 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开发项目截至期末投资进度80.08%[18] - 雄韬通信基站储能投资项目截至期末投资进度52.69%,预定可使用日期延至2026年11月10日[18][19] - 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截至期末投资进度99.99%,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至2026年5月14日[18] - 湖北雄韬锂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二期)截至期末投资进度68.70%,预定可使用日期延至2027年5月24日[18][19] - 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项目投资进度101.10%[23] -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投资进度100.47%[23] 资金变更 - 累计变更用途的2016年募资总额80,370.00,比例85.94%[18] - 累计变更用途的2020年募资总额33,620.27,比例51.56%[23] - 2018年将“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新能源建设项目”4亿元募资变更为“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28] - 2022年将“燃料电池等项目研发中心及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开发项目”9100万元募资变更为“雄韬通信基站储能投资项目”[30] - 2023年将“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3亿元募资变更为“湖北雄韬锂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二期)项目”[31] - 2023年将“武汉雄韬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33620.27万元募资变更为“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2] 市场与战略 - 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竞争激烈,产能结构化过剩加剧[29] - 公司从2017年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电堆与发动机,已具备量产条件[29] - 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受限,关键材料、燃料电池成本高,氢能基础设施不完善[30]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资中超5亿元拟用于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及研发项目,资金较充足[30] - 锂电池业务是公司近年利润提升主要增长点,公司锂电池产能短缺,扩产资金缺口大[30]
雄韬股份(002733) - 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
2025-08-25 12:39
业绩总结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16.0647479661亿元,2024年半年度为15.8362911882亿元[13] - 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8744.256917万元,2024年半年度为7256.603059万元[14] - 2025年半年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07.670592万元,2024年半年度为7182.075147万元[15] - 2025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2024年半年度为0.19元[1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5年6月30日公司合并资产总计54.44亿元,较期初增长2.99%[6] - 合并流动资产合计36.76亿元,较期初增长5.94%[5] - 合并流动负债合计21.60亿元,较期初增长7.74%[6] - 母公司资产总计44.30亿元,较期初增长5.49%[10] - 母公司流动资产合计30.37亿元,较期初增长8.54%[10] - 母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4.62亿元,较期初增长24.21%[10] 现金流量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4894755.05元,2024年为29351254.24元[20]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0897796.65元,2024年为 -78438927.29元[21] - 2025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9104243.80元,2024年为75141673.83元[21] 应收款项情况 - 应收票据期末账面价值5137.37万元,期初账面价值7053.94万元[134][136] - 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12.90亿元,期初账面余额12.75亿元[144] - 应收账款期末坏账准备2136.05万元,期初坏账准备2086.76万元[147] 其他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共计43家[36] - 公司注册资本为384,214,913.00元,股份总数384,214,913股[36] - 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份A股为15,352,154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份A股为368,862,759股[36]
雄韬股份(002733) - 半年报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5 12:38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五届监事会2025年第四次会议于8月25日召开[2] - 会议通知于8月15日发出[2] - 应出席监事3人,实到3人[2] 审议结果 - 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3票同意[3][4] - 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的议案》,3票同意[5] 备查文件 - 含《公司第五届监事会2025年第四次会议决议》[6] - 含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文件[7] 公告日期 - 2025年8月26日[8]
雄韬股份(002733) - 半年报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5 12:37
会议情况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2025年第四次会议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2] - 会议应出席董事9名,实到9名[2] 议案审议 - 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表决全票同意[3][4] - 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的议案》,表决全票同意[4][6] 资金情况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无违规行为[5]
雄韬股份(00273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5 12: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6.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7.6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2%[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71.2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5%[18] - 基本每股收益0.24元/股,同比增长26.32%[18] - 稀释每股收益0.24元/股,同比增长26.32%[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1%,同比增长0.66个百分点[18] - 公司营业收入为16.06亿元,同比增长1.44%[55]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至16.06亿元[57]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至16.06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至16.06亿元人民币[167] - 净利润同比增长20.5%至8744万元人民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4%至9008万元人民币[168]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6.3%至0.24元,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增长26.3%至0.24元[169]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至6.78亿元人民币,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2.1%至4447万元人民币[1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13.06亿元,同比增长3.44%[55]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162.25%,主要因汇兑损失增加[56]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33.76%,主要因应交当期所得税减少[56] - 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4.3%至15.09亿元人民币,其中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4%至13.06亿元人民币[16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5%至5931万元人民币,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3.1%至8332万元人民币[167]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改善84.8%至-130万元人民币[167]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改善28.3%至-2462万元人民币[167] - 其他收益同比增长46.6%至2362万元人民币[167] - 母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降86%至351万元人民币[16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算力中心与数据中心UPS电源业务收入占公司收入47%[25] - 算力中心与数据中心UPS电源业务贡献公司利润75%[25] - 公司投入算力中心与数据中心UPS电源的研发费用占研发费用80%以上[25] - 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电池业务是公司近年主要利润增长点未来保持高速成长[33] - 铅酸业务目前为公司提供最大收入公司会牢牢把握该业务[33] - 锂电池业务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新开拓客户未来继续大力拓展[34] - 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增长5.72%至6.36亿元,占比提升至39.58%[57] - 蓄电池材料配件收入增长11.68%至2.08亿元[57] - 锂离子电池毛利率下降2.61个百分点至22.84%[59] - 公司锂离子电池实现25C脉冲放电能力与≤0.3mΩ超低内阻[27] - 公司氢能系统氢耗降低约20%且综合热电效率达80%[29] - 公司氢燃料电池系统可在-40℃及海拔3000m环境下稳定运行[29] - 公司氢锂储能系统氢气存储年损耗低于5%[51] - 公司纸电堆技术使用寿命超4000小时,功率密度达6.0kW/L[52] - 公司燃料电池重卡百公里氢耗降低30%以上,单日节省运营成本400元[53] - 公司商用车快充锂电池放电倍率达10C,循环寿命超6000次[53] - 公司348Ah电芯使20尺标准集装箱能量密度提高14%系统成本降低30%[45] - 公司REVO3.0 TPX 600单柜功率密度达600kw占地面积节省约90%[46] - 公司2017年推出全球首台基于600V高压LFP锂电系统的UPS产品REVO,两年内销售额过亿[47] 各地区表现 - 欧洲地区收入增长5.78%至5.19亿元,占比32.33%[57] - 亚洲(除中国境内、印度外)收入下降9.30%至4.36亿元[5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经销商模式和直接销售模式区分自主品牌和ODM产品销售[32] - 公司研发采用自主研发为主合作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辅的模式[33] -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重大,主要采用美元等外币结算,面临汇率波动风险[69] - 公司开展外汇衍生品业务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机交易[69][71] - 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100] - 公司积极进行人才梯队建设评估改革薪酬考核激励机制[100] - 公司管理层配置合理但规模扩大可能带来管理风险[100] - 铅原材料占生产成本60%,公司采用价格联动机制应对波动风险[93] - 公司产品境外销售比例较高,面临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汇兑损失风险[95] - 在越南设立主要生产基地,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及境外经营风险[96] - 氢燃料电池产业受限于加氢站建设成本高、氢气成本高及政策滞后导致发展不及预期[88] - 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受材料成本高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市场开拓低于预期[87][88] - 公司锂电池业务成为近年利润主要增长点且产能短缺急需扩大[87][88] - 广东示范城市群氢能车辆推进速度缓慢导致订单不足[82] - 广东示范城市群氢能车辆推进速度相对缓慢导致订单获取低于预期[88] - 公司已在武汉、大同、广州及深圳建设氢能产业园现有产能满足当前需求[88] - 加氢站建设成本高导致终端用氢成本较高[82] - 多个项目延期主因行业周期性波动及下游订单预测保守[83]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3.66%[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393.66%,主要因采购商品支付现金减少[5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393.7%,从29,351,254.24元增至144,894,755.05元[17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1.5%,从1,563,428,437.64元增至1,587,202,288.41元[17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22.8%,从1,031,226,472.93元增至1,266,852,390.24元[172]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10.6%,从185,079,252.92元增至204,741,621.39元[17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收窄,从-78,438,927.29元改善至-70,897,796.65元[17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8.6%,从75,141,673.83元增至89,104,243.80元[172]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2.5%,从40,984,627.12元降至3,065,167.79元[174]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25.7%,从537,690,204.69元降至399,596,050.00元[174]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扩大,从-147,351,324.88元恶化至-199,842,214.90元[174] - 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972.8%,从3,052,472.80元增至32,741,742.50元[174] 资产和债务 - 总资产54.4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3.03%[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7.3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2.32%[18] - 货币资金增加2.30个百分点至15.37亿元,占总资产28.24%[63] - 短期借款大幅增加4.15个百分点至9.44亿元[64] - 资产总计从5,284.46亿元增长至5,444.36亿元,增幅3.0%[160][161] - 短期借款从6.97亿元大幅增加至9.44亿元,增幅35.5%[160] - 应付票据从0.47亿元增至1.92亿元,增幅312.7%[160] - 合同负债从0.42亿元增至0.71亿元,增幅70.2%[160] - 未分配利润从5.07亿元增至5.59亿元,增幅10.3%[161]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7.75亿元降至6.36亿元,降幅17.9%[163]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5.36亿元增至5.84亿元,增幅9.0%[163] - 母公司短期借款从4.25亿元增至5.94亿元,增幅39.7%[164] - 母公司应付票据从2.62亿元增至5.67亿元,增幅116.4%[164] - 母公司合同负债从0.19亿元增至0.51亿元,增幅170.9%[164]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5.37亿元,较期初13.71亿元增长12.1%[159]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0.76亿元,较期初10.66亿元小幅增长0.9%[159] - 存货期末余额为7.92亿元,较期初7.60亿元增长4.1%[159] 非经常性损益及政府补助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161.82万元人民币[22]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6,250,419.68元[23] - 所得税影响额为2,164,377.22元[23]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2,271,936.87元[23]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20,363,919.75元[2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2016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9.1663亿元[73] - 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6.3962亿元[76] - 2016年募集资金累计使用总额15.59亿元,总体使用进度达96.09%[73] - 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3.997亿元并已结项[74] - 燃料电池研发中心项目变更后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1017亿元并完成验收[74] - 深圳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99989亿元且仍在建设[75] - 雄韬通信基站储能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479457亿元且仍在建设[75] - 武汉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项目募集资金3.362027亿元已终止并转投新项目[77][78] - 深圳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项目累计使用募集资金0.597932亿元并完成验收[7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合计为6.119332亿元[76][78] - 10瓦时动力锂电能源项目累计投入金额39.9亿元,投资进度100%[80] - 燃料研发等项目累计投入1.14亿元,投资进度70.15%[80] - 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开发项目累计投入1.01亿元,投资进度80.08%[81] - 通信基站储能运营项目累计投入4.79亿元,投资进度52.69%[81] - 氢燃料电池产业园生产建设项目累计投入9.9989亿元,投资进度99.99%[81] - 湖北锂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2.2575亿元,投资进度68.70%[81] - 武汉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化基地项目投入金额0元,投资进度0%[81] - 深圳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2.8567亿元,投资进度132.6%[81] - 氢燃料电池研发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591万元[82] - 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 Wh)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36万元[82] -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1,571.04万元,完成进度100.47%[82] - 承诺投资项目合计投入募集资金155,932.09万元[82] - 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延期至2026年5月14日[82] - 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实际投入募集资金合计21,047.92万元(2016年投入9,998.90万元,2020年投入11,049.02万元)[82] - 雄韬通信基站储能投资项目计划投入募集资金9,100万元[82] - 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整体投资进度为48.34%[82] - 雄韬通信基站储能投资项目实际投入4794.57万元 投资进度52.69%[83] - 湖北雄韬锂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实际投入20609.02万元 投资进度68.70%[83] - 湖北雄韬锂电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二期延期至2027年5月24日[83] - 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项目因行业波动及库存跌价导致收益不及预期[83] - 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实际投入11049.02万元 投资进度48.34%[83] - 氢燃料电池项目使用2016年募资投入9998.90万元 2020年募资投入1050.12万元[83] - 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延期至2026年5月14日[83] - 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项目延期至2027年8月15日[83] - 5GWh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尚未实际投入[83] - 2016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新能源建设项目"增加实施主体为湖北雄韬锂电有限公司及实施地点为京山市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84] - 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项目"实施主体变更为深圳市氢瑞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及实施地点增加武汉市汉南区通航园区[84] - 公司使用自筹资金预先投入锂电池项目3340.47万元人民币和燃料电池研发项目447.01万元人民币[84] - 2016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41000万元人民币期限不超过12个月[84] - 2017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55000万元人民币期限不超过12个月[84] - 2018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59700万元人民币分期提取并归还[84] - 2019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65000万元人民币于2020年8月26日全额归还[84] - 募集资金先期投入置换总额为3787.48万元人民币(3340.47万元+447.01万元)[84] - 2020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65,000万元,2021年8月24日全额归还[5] - 2021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65,000万元,2022年7月18日归还63,000万元[6] - 2022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60,000万元,2023年7月5日归还59,807万元[7] - 2023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60,000万元,2024年6月17日归还58,800万元[8] - 2024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40,000万元,2025年6月3日归还35,000万元[9] - 2025年批准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不超过人民币40,000万元[10] - 2022年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开发项目结项,节余募集资金253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 - 2023年燃料电池等项目研发中心及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开发项目结项,节余募集资金486.49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项目结余资金13,232.72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结余99,777.89元[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全部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4] - 募集资金变更总额为83,990.27万元[86] - 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开发项目投入进度80.07%[86] - 深圳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投入进度99.99%[86] - 雄韬通信基站储能投资项目投入进度52.69%[86] - 湖北雄韬锂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二期)投入进度68.70%[86] - 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进度0.00%[86] - 本期实际投入金额合计2,270.87万元[86] - 期末实际累计投入金额合计36,419.49万元[86] - 燃料电池研发中心项目变更为金属双极板项目金额1,270.00万元[86] - 所有变更项目本期实现效益均为0[86] - 变更募集资金40,000万元从动力锂电池项目转向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87] - 变更募集资金9,100万元从燃料电池研发项目转向通信基站储能项目[87] - 变更募集资金30,000万元从氢燃料电池项目转向湖北锂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87] - 变更募集资金33,620.27万元从武汉氢燃料电池项目转向湖北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项目[88]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超过5亿元用于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及研发项目[87] - 投资额同比锐减80.64%至3581万元[66] 外汇及衍生品交易 - 外汇掉期衍生品投资期末金额为18,250.17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为6.67%[69] - 报告期内外汇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171.05万元[69] - 公司套期保值业务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37号及相关公允价值计量规定执行[69] - 衍生品投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69] - 衍生品持仓面临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履约风险[70] - 公司已制定《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人员管理
燃料电池周报丨一氢能上市公司冲刺港交所!前7月燃料电池车产销量公布
新浪财经· 2025-08-20 08:10
内蒙古制氢氨一体化项目 - 国华乌拉特中旗风电制氢氨一体化项目(制氢氨部分)获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备案 总投资131.8亿元[1] - 项目包括442,000Nm³电解水制氢、377.80万Nm³储氢及3x45万吨/年合成氨产能 配套公辅设施按功能分区建设[2] 重庆市加氢站发展规划 - 重庆市规划到2035年新建加氢站60座 累计建成72座 氢气供应能力达2.5万吨/年[3] - 分阶段目标:2027年新建10座加氢站(日供氢15吨 满足800辆氢燃料电池车) 2030年新建20座(日供氢40吨 满足2000辆车) 2035年新建30座(日供氢70吨以上 满足4000辆车)[3] 北京市氢能产业标准建设 - 北京发改委拟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 完善光伏发电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3] - 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时将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作为重要指标[4] 绿氢设备采购合作 - 国富氢能子公司与哈密通慧德签订1.5亿元采购合同 涉及22套1000Nm³/h电解槽及配套设备[4] - 双方将深化绿电制氢智慧管理系统开发及工厂运维服务合作[5] 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支持 - 郑州市公示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奖励资金 拟支持30家企业(含宇通集团)涵盖车辆和氢气奖励[5] 船用氢燃料电池技术突破 - 明天氢能船舶专用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获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 系统功率120kW 电堆功率150kW(功率密度6.5kW/L 寿命22,000小时)[5] - 可模块化组合拓展至兆瓦级 已开发240kW氢能公务船和120kW游船 2000吨货船进入设计阶段[6] 氢能企业成立与投资 - 湖北绿冶氢能产业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经营范围涵盖储氢设施销售和储能技术[6] - 由湖北光谷东控股集团100%持股[7] 电解槽采购项目 - 中煤陕西PEM电解槽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上海氢器时代报价298万元(第一名) 上海氢盛创合报价438.22万元 长春绿动报价478万元[7] - 项目为单堆400标方电解槽 用于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7] 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 - 国家能源局表示中国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产能占全球超50% 三北地区示范项目贯通制取-储运-应用全流程[8] 低空经济氢能合作 - 追梦空天科技与氢航科技合作开发吨级倾转旋翼eVTOL氢混动力技术 目标2025年末完成500公里飞行测试[8] 企业资本运作 - 美锦能源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8] 氢能商用车合作 - 亿华通与鹏飞集团签约350辆氢能商用车(100辆重卡+250辆物流车) 共同推动吕梁氢能重卡制造基地建设[8] 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 - 2025年7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229辆和284辆(同比降75%和63.5%)[8] - 1-7月累计产销1593辆和1657辆(同比降54.5%和50.7%)[8]
氢能顶级盛会即将召开,国内政策也在密集出台,还有AI能源新细分加持
选股宝· 2025-08-19 08:07
全球氢能投资峰会与行业活动 - 2025全球氢能投资峰会将于9月2日至3日在伦敦举行 预计汇集来自超过55个国家的800多名高级管理人员 包括政策制定者、公用事业公司、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开发商、投资者和技术领导者 [1] - 大会关键主题包括释放资本和长期承购协议、推进氢贸易、扩大氢的最终用途和衍生物、探索人工智能加速氢气提升 [1] 中国氢能政策与规划 - 北京市就《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提出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多领域应用 推动建成覆盖全市、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1] -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就《重庆市加氢站行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提出全市规划新建加氢站60座 累计建成加氢站达到72座 氢气供应能力达到2.5万吨/年 [2] - 2024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项氢能产业政策 涵盖技术攻关、示范应用和资金支持 全方位推动氢能高质量发展 [2] 国家层面氢能政策详情 - 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标准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 加快制定氢气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等标准 支撑构建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3] - 国家能源局公告2025年第1号 6项氢能技术装备入选《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包括5MW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测试平台、岩洞氢储能系统等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 面向清洁氢等未来产业 在氢能领域列举22项任务 包括核心基础类9项、重点产品类7项、示范应用类6项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共有112项绿色技术推广 其中涉及氢能技术4项 包括氢能交通、氢冶金、燃料电池等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第六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包含焦炉煤气制取氢气技术规范 [3] -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资格评审结果公示 共有116项重大技术装备 其中有6项氢能相关重大技术装备 涉及甲醇燃料供应系统、氢气压缩机、加氢反应器等 [3]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清单(第一批) 包含健全氢能交通产业链条 试点城市广东佛山投入应用100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建成加氢站36座 [3] - 生态环境部印发《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 共有103项低碳技术 其中涉及氢能技术9项 主要在氢冶金、氢燃料电池、甲醇应用、氢能应用等方面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开展全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典型案例(2025年)及第七批参考产品(技术)征集工作 征集方向包括氢能综合利用技术等 [4] -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提出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可持续燃料产业 稳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 有序推进全国氢能信息平台建设 稳妥有序探索开展管道输氢项目试点应用 [4]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2025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 在氢能专业方向中 基础与通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燃料电池等氢能应用列入重点方向 [4]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 鼓励企业参与氢能、储能系统开发建设 [4] - 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征求《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实施细则(试行)》意见的通知 风光制氢(氨/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核发不可交易绿证 [4]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支持现役煤电改造升级机组、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机组与新能源实施联营 [4] - 财政部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第一批) 补贴总额超135亿元 其中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作为重点支持领域 第三年度奖励资金234282万元 [4]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 鼓励民营企业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稳妥开展氢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4] -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在公路沿线、城市周边区域、分拨中心等建设加氢站 推进电网结构薄弱地区长续航氢能等铁路新能源机车车辆和配套供能设施规模化应用 积极推动氢能等清洁能源在船舶上应用 加快提升氢能等供给能力 鼓励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开展清洁能源制氢 积极稳妥推广多元化氢能储运方式 加快氢燃料电池等产业培育 [4]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 涉及氢能项目17项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江苏、广东等地 项目包括10万吨风光制氢一体化及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工程示范项目、200万千瓦风电制绿氢50万吨绿色甲醇示范项目等 [5] - 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 开展重型商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氢发动机汽车技术规范等标准预研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组织开展2025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 推荐技术包括清洁低碳氢制备及应用等 [5] - 《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 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5000万吨/年 同比增长约1.6% 2024年全年氢气产量超3650万吨 同比增长约3.5% 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 其中已建成项目超90个 在建项目超80个 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年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分别约占全国已建成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45%和44% 2024年新建成项目35个 新增产能约4.8万吨/年 同比增长约62% 2024年底示范城市群氢能生产和消费侧价格分别为27.4元/千克、45.7元/千克 非示范城市群生产和消费侧价格分别为28.5元/千克、56.4元/千克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5年第7号 批准氢能行业标准7项 包括《氢气管道设计规范》、《高纯钨粉》等 均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5] - 生态环境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加快推动绿氢等新能源船舶推广应用 [5] - 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202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5] - 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公示 有6个平台涉及氢能领域 包括辽宁东大氢冶金一零碳钢铁冶金短流程中试平台、东方电气氢产业科技中试平台等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支持尚未开展电网接入工程建设或因新能源消纳受限等原因无法并网的新能源项目 在履行相应变更手续后开展绿电直连 [6]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 试点形式分为项目试点和区域试点 试点方向包括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应用、共性支撑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能源规划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6] - 国家铁路局就《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动力源系统改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提出将老旧型铁路内燃机车的化石燃料动力系统替换为氢燃料电池系统+动力蓄电池系统等动力系统 [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跨省跨区电力应急调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6]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标准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能效评价要求、焦炉煤气制取氢气技术规范等 [7] - 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 探索推动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应用 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氢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7] - 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征求《清洁低碳氢能评价标准》行业标准意见 [7] - 中电联就《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测试规范》等三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 [7] 行业分析与投资观点 - 长城证券表示 鉴于持续颁布的氢能源利好政策 上游电解槽招标项目持续稳定增多 制氢技术有所突破 制氢投资力度加大 关注参与电解槽招投标的公司 中游加快氢能输用发展 推动建设加氢站 关注具备输氢能力的企业 下游氢能探索多场景应用 促进氢能交通推广 关注氢车应用领域的企业 [7] - SOFC(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近期获得市场较大关注度 中信证券指出 SOFC具有高发电效率、减碳潜力突出、可快速部署等优势 高度适配数据中心用电需求 未来三年SOFC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0亿美元 关注SOFC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提前卡位布局SOFC技术研发的上市公司 [8] 市场表现与历史龙头 - 自2024年3月1日起 山东对行驶该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 当日氢能源板块爆发涨停潮 四川金顶、康普顿、雄韬股份等多股涨停 [9] - 近期市场表现显示 东方精工实现6天5板 最新价8.00元 涨跌幅+10.04% 四川金顶实现8天4板 最新价7.70元 涨跌幅+10.00% 康普顿实现3天3板 最新价11.06元 涨跌幅+10.05% 天元智能实现3天3板 最新价25.98元 涨跌幅+9.99% 全柴动力实现2天2板 最新价8.58元 涨跌幅+10.00% [10] 产业链相关企业 - 中国氢能产业链各环节相关企业包括上游绿氢生产制氢系统企业如隆基绿能、阳光氢能科技、天合光能股份等 辅助系统企业如雪人股份、雄韬股份、冰轮环境等 中游绿氢储运企业如中集安瑞科、中材科技、江苏神通等 加氢站企业如国富氢能、厚普股份、鸿达兴业等 [11]
电池板块8月18日涨1.27%,远航精密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1.7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8 08:45
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电池板块整体上涨1.27%,领涨个股为远航精密(涨11.93%至42.32元)[1] - 上证指数上涨0.85%至3728.03点,深证成指上涨1.73%至11835.57点[1] - 成交量居前个股包括道氏技术(116.92万手)、诺德股份(107.20万手)、先导智能(75.63万手)[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十个股中远航精密成交额3.44亿元,崇建电子涨11.81%成交6.92亿元,厦钨新能涨10.73%成交7.53亿元[1] - 跌幅前列个股包括壹石道(跌3.85%至31.44元)、骄成超声(跌3.25%至81.15元)、科达利(跌2.62%至121.50元)[2] - 德福科技虽下跌2.31%但成交活跃,成交额达23.09亿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76亿元,游资净流出2765.7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2.03亿元[2] - 宁德时代获主力净流入1.98亿元(占比2.45%),但遭散户净流出2.23亿元[3] - 雄韬股份主力净流入1.95亿元(占比23.04%),游资净流出1.02亿元,散户净流出9234.78万元[3] - 道氏技术获主力净流入1.29亿元(占比5.52%),但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出5772.40万元和7163.87万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