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科创(002243)

搜索文档
力合科创(002243) - 半年报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7 08:45
证券代码:002243 证券简称:力合科创 公告编号:2025-039号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 会议于 2025 年 8 月 26 日以现场方式召开。本次董事会会议通知已于 2025 年 8 月 16 日以电子邮件方式送达给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本次应参加会议的 董事 9 人,实际参加会议的董事 9 人。本次会议由董事长贺臻先生召集和主持, 公司全体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的内容以及召集、召开的方 式、程序均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经全体与会董事表决,通过 以下决议: 一、会议以 9 票同意、0 票反对、0 票弃权,审议并通过了《公司 2025 年半 年度财务报告》;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事前审议通过了《公司 2025 年半 年度财务报告》,并同意提交董事会审议。 《 2025 年 半 年 度 财 务 报 告 》 刊 登 在 2025 年 8 月 28 日 ...
力合科创(00224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7 08:35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10.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76%[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2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1.61%[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978元/股,同比增长45.75%[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1%,同比上升0.48个百分点[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940746亿元,同比增长4.40%[7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3946亿元,同比增长45.76%[7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94亿元同比增长4.40%[41][44] - 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45.76%[41]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4%,从10.48亿元增至10.94亿元[149] - 营业利润大幅增长136.2%,从5044.59万元增至1.19亿元[149] - 净利润同比增长84.3%,从4579.99万元增至8441.36万元[14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45.8%,从8122.57万元增至1.18亿元[151] - 基本每股收益增长45.8%,从0.0671元增至0.0978元[15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3325.61万元,同比下降1327.93%[140]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18,116,955元[163] - 2025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19,906,996.01元[169] - 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77,083,758.43元[172] 成本和费用 - 财务费用7297.53万元同比增长13.06%[44] - 研发投入6382.96万元同比增长2.69%[44] - 所得税费用3380.50万元同比增长722.28%[44] - 财务费用增长13.1%,从6454.52万元增至7297.53万元[149] - 所得税费用激增722.3%,从411.11万元增至3380.50万元[14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93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76.15%[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68亿元同比改善76.15%[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93.3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85亿元改善76.15%[15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88亿元改善45.26%[15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10.4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76亿元下降116.78%[15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89亿元,期末余额为15.05亿元[157]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7.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4亿元下降24.25%[157]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为3.96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94亿元基本持平[15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下降2.6%,从11.97亿元降至11.66亿元[156]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达7.21亿元,其中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为7.2亿元[160] - 母公司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为1.21亿元[160]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6.99亿元,全部为借款所得[160]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28亿元,较期初增长118.88%[160] 业务线表现 - 出口销售额2.60亿元同比增长50.71%[45] - 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8.18亿元占比74.74%同比增长9.69%[45] - 科技创新服务收入2.50亿元同比下降10.14%[45] - 新材料产业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11.00%[45] - 子公司丽星科技海外出口业务增长超50%,通过自动化升级和供应链优化实现降本增效[34] - 科技创投业务聚焦"更早更小更科技"策略,投资阶段覆盖天使期/初创期/成长期[28] - 创新基地平台服务覆盖惠州/珠海/佛山/重庆4地,聚焦能源电子/海洋光电/新材料/医疗器械产业[32] 投资和资产处置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1.69亿元人民币[23]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159万元人民币[23]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所得税影响额为4864.36万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896.47万元,合计12663.44万元[24] - 投资收益为1.88亿元,占利润总额的159.02%,主要来自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及理财收益[48]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793.77万元,占利润总额的-15.17%,主要来自非流动金融资产估值变动[4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4.37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9.42万元[53]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22.15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68.21万元[53] - 芯海科技股权投资期末账面价值2671.61万元,报告期公允价值收益327.97万元[58] - 投资收益增长143.5%,从7719.93万元增至1.88亿元[149] - 母公司投资收益下降32.0%,从1.78亿元降至1.21亿元[153] 投资组合和项目 - 公司持有境内A股上市公司4家及香港H股1家,期末持仓市值分别为华金资本4166.76万元、力合微4004.21万元、*ST清研1247.36万元、芯海科技267.16万元、宜搜科技127.07万港元[31] - 在投项目总数248个,行业分布为先进制造47.35%、新一代信息技术16.06%、新能源新材料15.44%、生物医疗7.98%、其他13.17%[31] - 报告期内完成投资交割项目11个,覆盖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疗/先进制造领域[30] - 与6所高校(含清华大学/哈工大/西安交大等)保持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9][32] - 已投企业基本半导体/安序源/亦诺微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9] - 报告期投资额1.15亿元,较去年同期1.62亿元下降28.58%[57]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为164.8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0.61%[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2.7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0.15%[19] - 货币资金减少至15.9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51个百分点至9.67%[50] - 长期借款增至37.4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67个百分点至22.70%[51] - 存货规模为45.01亿元,占总资产27.30%,其中19.88亿元存货用于抵押借款[50][56] - 受限资产总额达34.15亿元,包括质押应收账款1.12亿元及冻结货币资金2762.34万元[55][56] - 公司期末总资产为164.892446亿元,净资产为83.32349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47%[72]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5.95亿元,较期初减少13.99%[14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37亿元,较期初增长77.82%[14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9.73亿元,较期初增长2.15%[144] - 存货期末余额为45.01亿元,较期初下降1.27%[144] - 流动比率为3.82,较上年末增长20.50%[140] - 资产负债率为49.4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140] - 利息保障倍数为2.18,较上年同期增长70.31%[140] - 非流动资产合计为87.74亿元,较期初87.70亿元基本持平[145] - 长期股权投资为21.69亿元,较期初21.81亿元下降0.6%[145] - 投资性房地产为17.25亿元,较期初16.68亿元增长3.4%[145] - 短期借款为1.05亿元,较期初3.04亿元下降65.4%[145] - 应付账款为9.49亿元,较期初10.55亿元下降10.1%[145] - 长期借款为37.43亿元,较期初33.23亿元增长12.6%[146] - 应付债券为13.07亿元,较期初13.29亿元下降1.6%[146] - 货币资金为1.28亿元,较期初0.40亿元增长219.0%[147] - 其他应收款为17.14亿元,较期初10.95亿元增长56.5%[147] - 应付债券为13.07亿元,较期初6.11亿元增长113.8%[148] 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表现 - 子公司深圳市通产丽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5.99076104亿元,营业利润为3004.87807万元,净利润为2827.144936万元[63] - 子公司深圳市力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509.66545万元,营业利润为1.7774616926亿元,净利润为1.4670136561亿元[63] - 参股公司太仓仁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8.3436079077亿元,营业利润为5905.616434万元,净利润为4429.212326万元[63] - 公司对深圳市力合天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48%但拥有控制权[64] - 公司对深圳市力合光明科技创新创业投资企业持股49.50%但拥有控制权[65] 融资和担保活动 - 公司中期票据余额合计1.3亿元(24力合科创6千万元、25力合科创7千万元)[137] - 公司2025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总额7亿元,发行利率2.18%[116] - 公司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规模5亿元,其中公司出资9500万元,全资子公司出资500万元,控股子公司出资500万元[119] - 全资子公司向控股子公司提供财务资助延期三年,金额5000万元[120] - 子公司为入园企业银行按揭贷款提供阶段性担保总额不超过10亿元[121] - 控股子公司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6.1亿元,并以自有资产抵押[122] - 全资子公司力合科创集团向其控股子公司惠州力合创新中心提供2.78亿元人民币财务资助延期五年[123] - 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人民币2.6亿元,涉及23家非关联方企业[107][108] - 最大单笔担保金额为人民币2,645万元,对象为广东惠州市瑞诚嘉达电子有限公司[107] - 担保类型均为连带责任担保,无抵押物或反担保措施披露[107][108] - 已完成履约的担保共5笔,总金额为人民币2,825万元[107][108] - 2023年新增担保金额最高,达人民币1.1亿元,涉及10家企业[108] - 单笔最小担保金额为人民币95万元,对象为镇江卓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8] - 非关联方担保占比100%,无对子公司担保记录[107][108] - 担保期限跨度从2019年3月至2023年12月,持续超4年[107][108] - 惠州市企业受担保数量最多,共6家,总金额达人民币6,452万元[107][108] - 2022年担保发生频率最高,共8笔,总额为人民币5,365万元[107][108] - 报告期内公司审批对外担保额度合计为10亿元人民币[109] - 报告期末公司实际对外担保余额为3.650646亿元人民币[109]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为10.548279亿元人民币[110] - 公司实际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为19.53%[110] - 公司为资产负债率超70%对象提供担保余额10.548279亿元人民币[110] - 报告期内子公司担保实际发生额为2894.86万元人民币[110] - 报告期末已审批对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19.293亿元人民币[110] - 报告期内担保实际发生额合计4028.86万元人民币[110]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股份总数1,210,604,219股,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99.47%(1,204,142,290股)[126] - 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0.53%(6,461,929股),全部为境内自然人持有[126] - 第一大股东深圳清研投资控股持股34.43%(416,812,955股)[128] - 第二大股东深圳市通产集团持股15.68%(189,844,504股)[128] - 股东黄杰持股3.19%(38,634,272股),报告期内增持1,665,800股[128] - 股东海南东汇富企业管理持股2.38%(28,766,100股),报告期内减持901,000股[128] - 股东海南东汇富企业管理持有9,716,000股处于冻结状态[128] - 股东清控创业投资持股1.14%(13,752,354股),报告期内减持1,150,000股[12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38,946户[128] - 无限售条件前两大股东持股合计6.07亿股(深圳清研4.17亿股、深圳通产1.90亿股)[129] - 公司控股股东清研控股100%股权无偿划转至深投控和深智城分别持有50%股权[116][117] - 控股股东上层股权结构变动完成工商变更,实际控制人仍为深圳市国资委[114][115][116][117] 公司治理和人事变动 - 公司总经理变更,原董事长兼总经理辞任总经理后继续担任董事长,新任总经理由徐安毕担任[118] - 公司独立董事变更,原独立董事因任期届满辞职,新任独立董事由杨高宇担任[118] - 公司第六届董事会审议通过19项议案包括2024年年度报告及利润分配等[115] - 公司定位为"深圳市国资系统综合性创新平台",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36] 诉讼和仲裁事项 - 北京中矿联合投资基金及其合伙人被判决连带支付未付股权转让款及违约金,涉案金额2857.43万元[90] -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回购案判决支付本金及回购款合计2631.73万元,违约金年利率6%[90] - 广东力合双清科技创新有限公司被二审判决支付工程款及利息合计2455万元[90] - 世能科泰能源技术股份回购仲裁案裁决支付回购款1800万元及年化10%利息[90] -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获先行判决支付工程款1347.17万元,后续一审判决总额2203.80万元[90] -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回购案执行终结,被执行人被列入失信名单[90] - 北京中矿联合投资基金案于2024年9月申请强制执行立案[90] - 广东力合双清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案二审判决于2025年4月8日生效[90] - 世能科泰能源技术股份回购仲裁案于2025年3月29日收到裁决结果[90] - 所有诉讼案件均未形成预计负债[90] - 江苏创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起诉江苏协兴建筑安装工程等公司工程款纠纷,涉案金额536.3万元[91] - 某地方政府机构起诉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运营合同纠纷,涉案金额5900万元[91] - 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反诉某地方政府机构合作运营合同纠纷,涉案金额2834.84万元[91] - 湖南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申请仲裁股权回购纠纷,涉案金额2483.58万元[91]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起诉江苏力合智能制造产业园工程款纠纷,涉案金额5839.45万元[92] - 广东佛高控股有限公司起诉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涉案金额10584.1万元[92] - 报告期内其他64项诉讼仲裁案件总涉案金额约3200万元[92] 关联交易和资金往来 - 关联方太仓仁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期末余额32300万元[98] - 关联方深圳市高新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款余额2000万元,利率4.96%[98]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重大关联交易及担保事项[94][95][96][101][106] 分红和股东回报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派发现金红利8474.23万元,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34.52%[72] - 公司累计15年实施现金分红,总金额达7.18亿元[72] - 公司利润分配金额为84,742,290元[163] - 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金额为84,742,295.33元[169] - 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金额为108,954,379.71元[172] - 利润分配中对所有者分配金额为104,946,321.11元[167] 企业社会责任和ESG - 公司连续10年参与CDP碳披露项目及ECOVADIS社会责任评估并于2024年获ECOVADIS铜牌评级[79] - 员工互助基金报告期内资助员工及家属共7人[80] - 报告期内开展安全培训43次共计2806人次参与[81] -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完成率100%[81] - 特种设备持证上岗率100%[81] - 公司纳入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企业数量为1家[78]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81] 财务报告和审计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86] -
力合科创:从“书架”走向“货架”,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摆渡人”
证券时报· 2025-08-26 00:59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构建了覆盖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赋能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 [1][12] - 通过投资获取退出回报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而非目标 更注重提供全生命周期赋能服务 [6][7] - 建立"三跑"模式(陪跑、接力跑、领跑) 在项目成长过程中既可作为资本领投方也可作为产业领投方 [11] 投资布局与基金矩阵 - 已投资500多家高科技企业 孵化4000多家企业 包括氢致能源、基本半导体等从0到1的转化项目 [2][5] - 设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 开创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化先河 [9] - 形成两个层级基金布局:种子+天使期基金与成熟期+产业基金 其中与深圳能源合作成立11亿元产业基金 [10] 资源整合能力 - 整合清华、北大、南科大等高校资源 与6个双创示范基地、9个诺奖实验室及4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产学研资源带 [1][11] - 通过清研院上百个概念验证中心、高校合作网络及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三大抓手建立项目来源系统 [11] - 将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复制至湖北、重庆等省市 成立湖北省首只概念验证基金并建立武汉转化基地 [10] 行业发展历程 - 1999年科技部出台《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 推动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作用 [8] - 2012年"十八大"明确科技创新核心地位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日益成熟 [8] - 2025年深圳发布风投创投行动方案 明确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风险投资并推动概念验证基金设立 [9] 核心竞争优势 - 早期组建工科背景投资团队 敢于投资别人不敢投的早期硬科技项目 [5] - 提供"妈妈式服务"而非简单保姆式服务 帮助实验室团队弥补市场、管理、企业运营等专业能力短板 [6][7] - 2015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 参与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8]
力合科创:从“书架”走向“货架”,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摆渡人”
证券时报· 2025-08-26 00:56
公司背景与定位 - 公司起源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专注于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 投资孵化和人才培养四大领域 [5] - 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机构之一 成立于1999年 初始资金200多万元 [5] - 已投资500多家高科技企业 孵化4000多家企业 包括氢致能源 基本半导体 中科星睿 微灵医疗等优质项目 [2][6] 业务模式与战略 - 构建覆盖概念验证 中试孵化 产业赋能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 [15] - 采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 专注早期硬科技项目 并组建工科背景投资团队 [5][6] - 形成基金矩阵布局:种子+天使期基金与成熟期+产业基金双层级 包括西丽湖概念验证基金 中试基金及11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 [12][13] - 建立项目"活水"系统:通过清研院概念验证中心 高校合作(深大 南科大 清华等)及产业化技术平台获取优质项目源 [14] - 实施"三跑"服务模式:陪跑(基础支持) 接力跑(阶段衔接) 领跑(产业主导和控股投资) [14] 行业环境与发展 -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关键难点:概念验证和中试环节因技术不确定 产品未定型 市场难预测等因素成为行业薄弱环节 [1] - 国家政策支持:1999年科技部出台风险投资机制文件 2012年"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核心地位 2025年深圳推出风投创投行动方案支持概念验证基金 [10][12] - 深圳南山区形成密集的产学研资源带:聚集4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6个双创示范基地 9个诺奖实验室及多所高校 [1] 成果与影响 - 概念验证基金运行三年多表现良性:项目存活率高 后续融资顺利 成功实现从概念向产品化工程化过渡 [12] - 业务模式成功复制至其他省市:2025年6月在湖北设立首只概念验证基金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13] - 公司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于2015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 [10] 典型案例 - 瑞波光电孵化案例:公司提供办公场地 政策支持 资金支持和全程陪伴 使其芯片产品应用于无人驾驶 机器人 无人机等领域 [9]
力合科创(002243)8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29.62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5 12:1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25日收盘价8.84元 单日上涨0.11% [1] - 换手率2.46% 成交量29.59万手 成交金额2.6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29.62万元 占成交额6.22%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2880.03万元(占比10.99%) 大单净流入1250.41万元(占比4.77%) [1] 资金流向结构 - 中单资金净流出1297.76万元 占成交额4.95% [1] - 小单资金净流入331.85万元 占成交额1.27%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4.67亿元 同比增长5.18% [1] - 归属净利润2070.05万元 同比增长42.64% [1] - 扣非净利润2725.32万元 同比增长27.98% [1] 财务健康状况 - 流动比率3.534 速动比率1.459 [1] - 资产负债率49.34%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5年 位于深圳市 从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 - 注册资本121060.4219万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121060.4219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贺臻 [1] 投资与知识产权 - 对外投资7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583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5条 专利信息275条 行政许可44个 [2]
专业服务板块8月20日涨1.23%,胜科纳米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3541.93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0 08:41
板块整体表现 - 专业服务板块当日上涨1.23%,领涨个股为胜科纳米(涨幅12.40%)和力合科创(涨幅7.57%)[1] - 上证指数上涨1.04%至3766.21点,深证成指上涨0.89%至11926.74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涨幅超1%,其中胜科纳米成交量达7.46万手,成交额2.48亿元[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五分别为:胜科纳米(35.80元,+12.40%)、力合科创(9.24元,+7.57%)、实朴检测(27.15元,+4.06%)、广电计量(21.81元,+2.78%)、钢研纳克(15.44元,+1.78%)[1] - 跌幅最大为广东建科(39.24元,-11.54%),其次为国义招标(15.80元,-3.42%)[2] - 力合科创成交额达5.62亿元,为板块最高;广东建科成交额17.66亿元,但股价下跌[1][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541.9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8052.41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4510.48万元[2] - 力合科创获主力净流入7541.18万元(占比13.41%),广电计量获主力净流入3858.63万元(占比13.30%)[3] - 实朴检测主力净流入2714.82万元(占比15.97%),安车检测主力净流入3195.90万元(占比7.29%)[3] - 游资净流入最高为力合科创(-1621.65万元),但占比为负值,显示资金分化[3] 成交活跃度 - 广东建科成交量42.88万手居首,但股价下跌11.54%[2] - 力合科创成交量62.33万手,结合5.62亿元成交额显示高活跃度[1] - 胜科纳米虽涨幅最高,但成交量7.46万手相对较低,显示资金集中推动[1]
清华创客 批量南下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5:33
清华系AI与机器人创业潮 - 截至2024年底"清华系"在科创板/北交所/港交所上市企业共97家,总市值3.8万亿元 [1] - 清华是全国培养AI创业者最多的高校,覆盖大模型、自动驾驶、AI芯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1] - 智谱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等AI明星企业创始团队均来自清华 [2] - 深圳是除北京外清华校友最多的城市,超60家"清华系"上市公司扎根深圳 [1] - 清华校友创办的硬科技独角兽有53家,深圳占比30%以上 [1][9] 清华系企业典型案例 - 智谱AI于2024年4月启动A股IPO辅导,成为国内"大模型六小虎"首家启动IPO企业 [1] - 卓世科技基于HealthGPT Core开发"小卓AI家医"产品,与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达成千万级别采购意向 [2] - 大寰机器人拥有超100项知识产权,其中40%为发明专利,核心技术已实现国产化 [4] - 零次方机器人发布Zerith-V0模型和Zerith-H1机器人,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专项场景超长序列多任务连贯操作的企业 [5] - 密尔医疗为"清华系"基因测序公司提供国产化激光器,形成校友产业链协同 [7] 深圳机器人产业生态 - 截至2023年底深圳机器人企业达74032家,2024年新增14534家,同比增长39.64% [3] - 深圳涌现优必选、众擎机器人、智平方等"具身智能八大金刚"企业 [3] - 零次方机器人完成天使+和天使++轮亿元级融资,由水木基金、力合科创等"清华系"机构投资 [8] - 力合科创累计投资孵化企业4000多家,培育上市企业3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多家 [8] 清华校友网络效应 - 2023年清华大学审议通过120个成果转化项目,涉及558项知识产权,总收入3.45亿元 [6] - 清华校友网络形成"技术深度-产业资源-资本赋能"的乘数效应 [8] - 力合科创通过校友组织获取创业项目,如助推零次方机器人入驻南山区"模力营"AI生态社区 [9] - 校友身份可缩短"两度空间"建立信任时间,促进产业资源互补 [7]
脑机接口板块走高 创新医疗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8-12 02:13
脑机接口板块市场表现 - 脑机接口板块整体走高,多只个股出现大幅上涨 [1] - 创新医疗涨停,麒盛科技此前封板 [1] - 翔宇医疗、麦澜德、倍益康涨幅超过10% [1] - 爱朋医疗、诚益通、三博脑科、伟思医疗、力合科创等个股跟涨 [1]
清华创客,批量南下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0:48
清华系AI与机器人创业概况 - 截至2024年底"清华系"在科创板/北交所/港交所上市企业共97家,总市值3.8万亿元,其中63家总部或核心研发在深圳,占比65% [1][12] - 清华是全国培养AI创业者最多的高校,覆盖大模型、自动驾驶、AI芯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1] - 清华校友创办的硬科技独角兽全国共53家,深圳占19家,占比30%以上 [1][12] 清华系AI企业布局 - 智谱AI启动A股IPO辅导,成为国内"大模型六小虎"首家启动IPO企业,创始人团队均来自清华计算机系 [2] - "大模型六小虎"中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创始人均为清华校友,业内称"清华承包中国AI半壁江山" [2] - 卓世科技切入"AI+医疗"赛道,基于HealthGPT Core开发"小卓AI家医"产品,已获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千万级采购意向 [2] 清华系机器人企业布局 - 深圳机器人企业达74032家,2024年新增14534家,同比增长39.64% [4] - 大寰机器人拥有超100项知识产权(40%为发明专利),产品覆盖伺服电动夹爪等200类产品 [4] - 零次方机器人发布Zerith-V0基础模型和Zerith-H1人形机器人,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专项场景多任务连贯操作的企业 [5] 清华校友创业生态 - 2023年清华大学审议通过120个成果转化项目,涉及558项知识产权,总收入3.45亿元 [9] - 力合科创累计投资孵化企业4000多家,培育上市企业3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多家 [10] - 零次方机器人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力合科创等"清华系"机构 [11] 清华系企业代表案例 | 企业名称 | 清华背景 | |---------|---------| | 智谱AI | 创始人唐杰为清华教授,CEO张鹏清华计算机系毕业 [2] | | 大寰机器人 | CEO孙杰清华机械自动化本科 [4] | | 星际光年 | 创始人位德浩清华工学硕士 [6] | | 零次方机器人 | 创始人闵宇恒清华AI硕士 [6] |
清华创客批量“南下”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09:51
清华系企业上市与市值表现 - 截至2024年底清华系在科创板/北交所/港交所上市企业共97家 总市值达3.8万亿元[1][9] - 其中63家总部或核心研发位于深圳 占比达65%[9] 清华系AI与机器人领域布局 - 智谱AI于2024年4月启动A股IPO辅导 成为国内大模型六小虎首家启动IPO企业[1] - 清华系AI企业覆盖大模型/自动驾驶/AI芯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智谱/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创始团队均出自清华[1][2] - 深圳机器人企业达74,032家 2024年新增14,534家 同比增长39.64%[3] - 具身智能领域涌现优必选/众擎机器人/智平方等深圳"八大金刚"企业[3] 清华系硬科技企业规模与分布 - 清华校友创办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全国共53家 其中深圳占19家 占比超30%[1][9] - 超60家清华系上市公司扎根深圳 成为除北京外清华校友最多城市[1] - 大寰机器人拥有超100项知识产权 其中40%为发明专利[4] - 零次方机器人2024年1月成立 5月发布专项场景具身操作基础模型及轮臂人形机器人[5] 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本支持 - 2023年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居全国高校首位 审议通过120个转化项目涉及558项知识产权[6] - 力合科创累计投资孵化企业超4000家 培育上市企业30余家及专精特新企业200多家[8] - 零次方机器人2024年7月完成天使+及天使++轮亿元级融资 投资方包含力合科创/同创伟业等清华系机构[8][9] 校友网络与产业协同 - 清华校友网络形成"传帮带"机制 通过"两度空间"即可建立信任合作关系[7] - 密尔医疗为清华系基因测序企业提供国产化激光器 实现产业链协同[7] - 力合科创通过校友组织获取项目源 为零次方提供资金及产业资源对接支持[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