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科技(000901)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智造:公司控股股东为航天七院,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30 09:11
证券日报网讯 航天智造9月30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为航天七院,隶属于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秉承创新驱动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航天技术在民用产业的应用,其中航天能源以 航天火工技术为源泉,逐步形成了特种能源、精密机械和智能控制"三位一体"的技术能力,开发出射孔 和完井全系列产品;航天模塑由成都塑胶分厂和成都航天模具中心股份制改造而来,是航天模具技术在 民品领域的应用。 (编辑 王雪儿) ...
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持续活跃
证券日报· 2025-09-29 16:27
近期,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持续活跃。9月28日,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000901)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星河动力")顺利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共计24亿元。就在不久前的9月18日,星际荣耀航天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7亿元交割。 此外,今年以来,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商业航天企业陆 续启动上市辅导。 "我们正在进行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计划,D+轮融资将成为星际荣耀上市前最重要的一轮融 资,这轮融资的部分资金将会用于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发。"星际荣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勇 鹏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未来两年,随着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规模化投放,低轨星座高密度组网,卫 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应用全面落地,商业航天产业有望实现商业闭环。 从上述两笔融资的投资方来看,星河动力的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 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南京六合区各级投资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旗下四川制造业协同基金和四 川区域协同基金等。星际荣耀本轮融资则由成都先进资本旗下基金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二期股权投资 基金有限公司领投,成 ...
航天科技(000901) - 关于召开公司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的提示性公告
2025-09-29 09:15
证券代码:000901 证券简称:航天科技 公告编号:2025-临-051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公司 2025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的 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及公司全体董事会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不 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根据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航天科技) 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临时)会议决议,《关于召开公司 2025 年第 三次临时股东会的通知》已于 2025 年 9 月 24 日刊登在巨潮资讯网 (http://www.cninfo.com.cn)和《上海证券报》。现将有关事项再 次提示如下: 一、召开会议的基本情况 (一)股东会届次:航天科技 2025 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 1 本次股东会采取现场表决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公司将通过 深 圳 证 券 交 易 所 交 易 系 统 和 互 联 网 投 票 系 统 (http://wltp.cninfo.com.cn)向公司股东提供网络形式的投票平 台,公众股东可以在网络投票时间内通过上述系统行使表决权。 同一表决权只能选择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中的一种表决方式。同 一表决权出现重复表决的,以第一次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100次发射任务
新京报· 2025-09-29 04:27
发射任务与成就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三十号卫星01星和02星进入预定轨道 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 - 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第100次发射 成为我国第二型突破百发的单一型号运载火箭[1] -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8次发射[1] 火箭性能与应用 -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自1992年8月9日首飞成功 凭借可靠性高 性能优异和安全性好等特点成为我国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主力运载火箭[1] - 火箭已成功将300余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涵盖遥感 测绘 空间科学等多种卫星类型[1] - 火箭多次高质量承担国际发射服务 在国际市场上打造了中国航天的响亮名片[1] 研制单位与卫星用途 - 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1] - 试验三十号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技术试验验证[1]
“航天科技+超级工程”捷报频传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 2025-09-28 07:03
卫星发射与航天工业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 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完成第597次飞行任务 [1] 海底油气管道建设 - 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总长度突破10000公里 跃居世界前列 [2] - 渤海湾建成国内最密集海底管道网络 总长度达3200余公里 [4] - 渤海管道网络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海域超4公里 [6] - 2024年累计新建海底油气管道近200公里 [6] - 2030年规划海底管道总长度突破13000公里 [8] - 海底管道具备兼容输送氢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的潜力 [8]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 主桥跨径1420米与桥高625米均居世界第一 [9] - 大桥全长2890米 使两岸车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 [11] 能源开发项目 - 海南莺歌海东方13-3区开发项目投用两条海底管道 实现环海南岛海底管线互联互通 [4]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08星成功发射
经济观察网· 2025-09-27 01:22
卫星发射任务 - 2025年9月27日03时28分长征四号丙遥四十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H星) [1] - 卫星配置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9台遥感载荷 [1] -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596次发射任务 [1] 卫星功能与应用 - 侧重气候变化监测并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 [1] - 提升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能力 [1] 参与机构分工 - 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 [1] - 中国气象局作为用户部门负责地面和应用系统建设运行 [1]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卫星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研制 [1]
研判2025!中国商业运载火箭‌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政策、航空发射数量、火箭运力、企业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卫星组网催生爆发性需求,商业火箭市场长期增长锚定千亿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6 01:07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商业运载火箭采用市场化机制 以商业盈利为主要导向 为卫星和飞船等航天器提供发射服务 [1][2] - 按推进剂分为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 固体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短且维护简便但运力较小 液体火箭推力大且可关停重启 是实现回收与重复使用的主流方向 [3] - 按运载能力分为轻型 中型 大型和重型火箭 以满足从单颗微卫星到组网发射数十颗卫星及深空探测等不同层次需求 [3] 政策环境 - 国家密集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 构建覆盖技术研发 生产制造及发射服务的全链条支撑体系 [1][7] - 北京 上海和广东等地推出差异化措施 形成中央统筹加地方竞合的政策协同模式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1][8] - 上海市提出2027年实现产业规模千亿级突破 商业火箭年总装能力达100发 卫星年智造能力突破1000颗的量化目标 [8] 市场需求与供给 - 2025年商业卫星发射需求预计接近1000颗 较2024年增长十倍 但当前运力供给仍不足 [1][13] - 2024年全国共完成68次发射 仅将约250个飞行器送入太空 难以满足高密度组网需求 [1][13] - 按一箭10-20星配置 2025年需实施50-100次发射 行业正逐步朝向航班化发射模式演进 预计2030年年均发射量不低于200次 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13] 竞争格局 - 行业以高资质门槛为基础 呈现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等国家队主导 七家持证民营企业差异化互补的梯队化特征 [1][15] - 除国家队及国家衍生企业外 仅蓝箭航天 星河动力等七家民营火箭公司持有运载火箭总体技术科研生产许可牌照 [15] - 第一梯队由航天科技和科工集团主导 第二梯队为七家持牌民营企业 在中小型火箭和低轨星座发射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 [15] 技术发展 - 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是行业核心驱动力 多款液氧甲烷可复用火箭计划2025年前后首飞 目标将发射成本大幅降低至每公斤2万元以下 [16] - 朱雀三号目标成本较朱雀二代降低90% 逼近国际领先水平 [16] - 液体火箭技术更复杂 但推力大且可关停重启的优势使其成为实现回收与重复使用的主流方向 [3] 基础设施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采用高效测发模式 单个工位年发射能力达16发 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后年总发射能力有望突破60次 [17] - 海南发射场将与酒泉 太原等传统发射场及海阳东方航天港形成互补网络 缓解发射资源约束 [17] - 基础设施扩容支撑发射频率迈向航班化 以满足星网和千帆等星座未来上万颗卫星的部署需求 [16] 应用生态拓展 - 行业将向太空旅游 在轨服务和深空探测等多元化应用生态拓展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新体系 [1][19] - 中科宇航研发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支持太空旅游 力箭二号火箭计划承担中国空间站货运任务 [19] - 产业从未来1-5年聚焦低轨星座组网 向5-10年的中高轨及深空探测拓展 [19] 产业链协同 - 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协同 上游涵盖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核心材料与组件 中游包括商业发射服务和卫星运营 下游面向通信导航遥感等传统场景及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场景 [8] - 中游以卫星发射 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为核心 形成从发射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8] - 下游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驱动 持续拓宽商业航天应用边界 [8]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行业产业链全景、项目部署、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星座组网加速建设,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5 01:12
低轨卫星行业概述 - 低轨卫星在距地球160公里到2000公里轨道运行 具有运行周期短和可频繁重访特定区域的特点 [1][2] - 按应用领域可分为通信卫星 遥感卫星和导航增强卫星 按通信服务类型可分为宽带星座和移动通信星座 [3][4] - 卫星通信具备高可靠性 广域覆盖等优势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 应急通信和互联网接入等领域 [7] 中国政策支持 - 商业航天产业在"十四五"以来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推动 被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代表 [1][5] - 202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要求与低空经济 生物制造等协同发展 成为新增长引擎 [1][5] - 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 从频谱协调 业务准入 设备管理等多维度为行业提供制度保障与发展指引 [6]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形成上游技术攻坚 中游生态整合 下游场景爆发的协同格局 [6] - 上游以航天科技 航天科工等国家队及银河航天等民企为主导 聚焦卫星平台与载荷研发 [6] - 中游由星网集团 中国卫通等统筹星座规划与运营 海格通信等布局地面信关站与用户终端 [6] - 下游向消费级与行业级场景深度渗透 包括手机直连卫星 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等新兴市场 [6] 全球发展现状 - 全球低轨卫星网络领域形成以美国为引领 多国激烈角逐的竞争格局 [8] - 美国依托SpaceX 亚马逊 波音等企业构建成熟产业生态 持续扩大星座规模与技术优势 [8] - 中国加速推进虹云 鸿雁及"星网"等重大工程 系统构建覆盖全球的高性能卫星互联网体系 [8] 星座项目进展 - Starlink已成功发射8926颗卫星 其中在轨运行数量达7731颗 计划2027年将总规模扩展至4.2万颗 [9] - 中国启动"国网星座"和"千帆星座"等万颗级低轨星座计划 "国网星座"计划2035年前完成约1.3万颗卫星组网 [9] - "国网星座"在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的30天内完成6次发射 目前在轨卫星达72颗 [9] 市场规模预测 - 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从2020年265.59亿元上升至2024年353.3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 [10]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6亿元 2026年国内低轨通信卫星发射量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10] - 预计到2030年低轨卫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甚至1500-2000亿元 [11][12] 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 工信部明确2030年前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型业务规模应用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过千万 [11] - 2025年底推出商用终端 2026年实现偏远地区应急通信覆盖 2027年扩展至大众消费市场 [11] - 中国联通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星间激光通信技术持续升级 千帆星座卫星已实现每秒30GB的数据传输能力 [13] - 相控阵天线借助AI驱动波束成形算法 向更轻薄 低功耗方向发展 [13] - 华为Mate系列手机内置天线接收灵敏度达-128dBm 推动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普及 [13] 产业生态完善 - 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向民营企业开放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15] -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更加紧密 共同开发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等新兴应用场景 [16] - 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推动整个产业稳健发展 [16]
航天科技:接受中航证券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09:52
公司调研活动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4日15:00-16:30接受中航证券调研 董事会秘书李一凡与证券事务代表陆力嘉参与接待并回答投资者问题 [1] 业务收入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制造业收入占比84.98% 为最主要收入来源 [1] -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收入占比9.36% 其他制造业收入占比6.62%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31% 内部抵销占比-1.27% [1] 市值信息 - 公司当前市值128亿元人民币 收盘价16.02元 [1]
航天科技(000901) - 2025年9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4 09:32
航天应用业务 - 航天应用产品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精密制造、航天辅材、测试测控设备四大方向 [2] - 加速度传感器技术国内领先,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领域,获近十项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多项专利 [2] - 精密制造涉及发动机及舵机零部件生产与伺服系统装配 [2] - 航天辅材专注于多型航天电缆电装设计与生产 [2] - 测试测控业务涵盖飞航产品雷电与静电防护检测及地面测试设备 [2] 汽车电子业务 - 境外业务以车载座舱传感器为核心,产品覆盖安全、舒适、自动驾驶三大领域 [2] - 核心产品包括安全带提醒装置(SBR)、乘员分级系统、生命感知传感器和手离方向盘探测系统(HOD) [2] - 境内业务以商用车为主,横向拓展汽车仪表、车载显示终端、T-Box、行驶记录仪、车载逆变器五大产品线 [2] 战略调整与资产处置 - 近期资产出售旨在聚焦主责主业,释放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 [2][3] 车联网业务布局 - 基于自主开发的"航天智慧车联网综合服务云平台"提供北斗车辆监控、网络货运智慧物流等服务 [3] -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全过程监管平台"在山东实现多部门协同监管,具备示范效应 [3] - 业务覆盖山东、贵州、江西、宁夏市场,并向云南、四川、新疆、湖北等省份扩展 [3]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暂未安排股权激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