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福科技(688021)

搜索文档
奥福科技(688021)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2 08: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1.766亿元,同比增长24.90%[18][1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2%至1.89亿元,2024年同期为1.52亿元[15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7664.16万元,同比增长24.90%[32] - 报告期营业收入17,664.16万元,同比增长24.90%[91][9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53万元,同比亏损收窄[1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53万元,同比亏损显著收窄[33] - 净利润亏损收窄83.2%至-214万元,2024年同期为-1272万元[158] - 净利润亏损收窄81.3%,从-1395.48万元改善至-260.74万元[15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收窄82.3%,从-1361.60万元改善至-241.53万元[15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上年同期为-0.18元/股[17] - 基本每股收益从-0.18元/股改善至-0.03元/股[15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28%,上年同期为-1.51%[17]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260.74万元,同比增长80.31%[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27.23%至14,398.14万元,增速高于收入[92]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0.3%至1.77亿元,2024年同期为1.47亿元[15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7%,同比减少1.32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57%,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65]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56.35%,主因贷款规模压缩[92][94] - 财务费用下降56.4%,从448.53万元降至195.77万元[154] - 财务费用转负为-103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长75.1%至83.8万元[157] - 管理费用同比降17.83%,主因辞退福利减少及未确认股权激励费用[92][9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0.1%至459万元,2024年同期为511万元[157] - 研发费用增长6.4%,从1256.56万元增至1336.86万元[15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07.26万元,同比增长88.94%[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88.94%至3,607.26万元[9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9.0%至3607万元,2024年同期为1909万元[16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从2024年上半年的负1794万元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正3039万元[16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至-1,881.73万元,同比降241.70%[9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1882万元,2024年同期为正值1328万元[16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4年上半年的正2465万元变为2025年上半年的负1614万元[16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降122.41%至-2,818.61万元[9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819万元,较2024年同期-1267万元扩大122.5%[16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11.1%,从2024年上半年的17.41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5.48亿元[16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16.2%,从2024年上半年的14.31亿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99亿元[163]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大幅下降83.0%,从2024年上半年的6335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81万元[163]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63.8%,从2024年上半年的5500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990万元[163][16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60.5%至3928万元,2024年同期为9934万元[16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34.3%,从2024年上半年的5488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06万元[1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553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28%[18] - 总资产为11.736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39%[18]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11.90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74亿元,减少约0.16亿元(1.3%)[146] - 货币资金减少5.95%至46.7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3.99%[96]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4972.73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676.97万元,下降约295.76万元(5.9%)[145] - 应收票据大幅增长45.70%至22.99亿元,主要因销售收入增加[96]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1.19亿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21亿元,增加约245.90万元(2.1%)[145] - 应收账款融资项激增285.07%至16.83亿元,因持有低风险票据增加[96] - 存货余额较期初减少3251.60万元[35] - 存货下降13.66%至205.4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17.51%[96] - 存货从2024年末的2.38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5亿元,减少约325.16万元(13.7%)[145] - 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从2022年末30,363.57万元降至2025年半年度末20,545.9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由21.07%降至17.51%[84] - 其他流动资产增长43.30%至32.41亿元,因对外提供借款[96] - 应付票据暴涨680.19%至7.25亿元,主要因采购需求增加[97] - 合同负债下降35.51%至3.51亿元,因预收销售商品款减少[97] - 合同负债增长26.5%,从7541.02万元增至9539.18万元[150] - 短期借款保持在稳定水平,2025年6月30日为8351.60万元,较2024年末的8412.78万元略有减少[146] - 短期借款减少39.2%,从5425.88万元降至3296.52万元[150] - 长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9457.82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238.57万元,减少约2219.25万元(23.5%)[14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4年末的8.58亿元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55亿元,减少约241.53万元(0.3%)[147]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的1.36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34亿元,减少约241.53万元(1.8%)[147] - 在建工程从2024年末的8029.51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292.33万元,增加约262.82万元(3.3%)[14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增550.75万元,2024年末该项为0[145] - 公司总资产从11.05亿元微增至11.07亿元,增长0.2%[150][151] - 毛利率从2022年41.70%降至2025年半年度18.49%,波动下行趋势明显[85] 业务表现:蜂窝陶瓷载体及排放控制 - 重卡市场1-6月累计销量53.56万辆,同比增长6%[32] - 已实现批量供货项目105个,开发验证中项目80个[34] - 汽油机小载体业务新增自主品牌车企项目实现量产[34] - 掌握碳化硅质DPF对称孔和非对称孔结构制备方法具备商业化量产条件[46] - 公司DPF产品出口北美和欧洲市场[60] - 公司研发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烧成温度达1400℃以上[59] - 超高孔密度蜂窝陶瓷孔密度大于10000cpsi[37] - 公司蜂窝陶瓷技术领域累积数万配方及科学实验数据[50] - 公司从厚壁载体改进为薄壁载体研发历时半年[50] - 自主研发窑炉温度自动控制及烧成技术通过计算机程序精确控制温度分布提高烧成合格率[48][49] - 在研项目"柴油机蜂窝陶瓷载体改进"累计投入737.42万元,预计总投资3343.22万元[67] - 在研项目"柴油车NOx后处理关键技术与部件"累计投入327.30万元,已通过台架测试[67] - 在研项目"PM后处理关键技术与部件"累计投入294.94万元,正优化产品性能[67] - 在研项目"汽油机蜂窝陶瓷载体改进"累计投入686.23万元,预计总投资991.46万元[67] 业务表现:新能源与新技术研发 - 2025年1-6月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92万辆,同比增长186%[79] - 300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已实现丙烷燃料气氢重整器与燃烧器的销售与小批量配套应用[39] - 150kW天然气制氢设备已完成制氢催化剂开发预计年底完成SOFC系统样机开发及测试[39] - 热声制冷系统开发中已完成金属丝网和陶瓷回热器两级环路行波系统验证正在进行四级系统样机试制[40] - 2025年上半年获得4项发明专利围绕热声制冷核心技术布局[40] - 子公司奥福声冷从事工程和技术研究及新能源技术研发,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10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总计1336.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39%[36] - 研发投入总额为1336.86万元,同比增长6.39%[65] - 新增发明专利7项[36]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发明专利7项,均为自主研发[61][63] - 公司发明专利累计获得49项,申请总数达91项[63] - 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实施期为2023年12月至2027年3月[63] - 公司承担国家"86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关键课题[60] - 公司获2022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62] - 研发人员数量为9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6.58%[7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537.66万元,平均薪酬为5.84万元[70] - 研发人员教育程度:博士研究生1人(1.09%),硕士研究生12人(13.04%),本科28人(30.43%),专科22人(23.91%),高中及以下29人(31.52%)[70]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9人(20.65%),30-40岁49人(53.26%),40-50岁17人(18.48%),50-60岁4人(4.35%),60岁及以上3人(3.26%)[7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完成监事会改革取消监事会并将职权移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强化审计监督职能[42] - 修订废止或新增33项配套制度包括公司章程完善合规管理体系[43] - 公司取消董事会并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编号为2025-011[12] - 2025年5月16日股东会对三项议案进行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并披露现金分红分段表决情况[41] - 公司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10] -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已全部完结[140]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3,850,000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11]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未满足归属条件,部分已授予股票作废[111]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个归属期未满足归属条件,部分已授予股票作废[111] - 2025年度股份支付费用确认为零未来无新股权激励计划则不会产生额外费用[44]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682户[134] - 董事长兼核心技术人员潘吉庆持股10,743,827股,占比14.06%[136][138] - 董事于发明持股9,388,460股,占比12.29%[136] - 董事王建忠持股9,105,967股,占比11.92%[136][138] - 股东周杰报告期内增持515,586股,期末持股2,281,721股,占比2.99%[136] - 核心技术人黄妃慧报告期内减持15,656股,期末持股110,623股[139] - 前十名股东持股总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超过50%[136] - 所有董事及高管持股均未设置质押或冻结[136][138][139] - 股东于发明与于进明为兄弟关系,合计持股占比14.31%[136] - 无限售流通股均为人民币普通股,无转融通出借情况[136][137] - 公司总股本由77,283,584股减少至76,413,717股[177] - 注册资本由77,283,584元减少至76,413,717元[177]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业绩下滑风险,主要由于毛利率承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成本高企及产品售价持续下滑[72] - 公司新产品研发存在失败风险,可能导致研发投入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73] - 公司面临技术升级风险,若排放法规大幅趋严且公司未能及时响应将影响盈利能力[74] - 公司存在技术人才流失风险,核心研发人员流失可能阻碍技术研发进程或导致关键技术泄露[75] - 公司核心产品主要应用于商用货车领域,下游行业景气度下降或产销量波动将影响经营业绩[78] 客户与销售模式 - 公司对最大客户销售占比为23.24%,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占比为57.83%[76] - 海外销售采用VMI和非VMI两种模式[31] - 公司深度参与客户下一阶段产品预研与开发[51] - 公司产能建设投入先于客户审核认证程序[51] 地区与子公司表现 - 公司山东工厂与部分整车厂商附属催化剂企业相邻[52] - 子公司重庆奥福覆盖西南地区多家主机厂商[52] - 子公司安徽奥福与长江三角洲催化涂覆企业就近配套[52] - 境外资产规模达1.5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6%[98] 非经常性损益与政府补助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362.75万元[21] 承诺与协议 - 原实际控制人潘吉庆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首发前股份[114] - 潘吉庆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14] - 潘吉庆担任董事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5%[114] - 原实际控制人于发明、王建忠承诺离职后六个月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114] - 所有承诺方均声明严格遵守股份锁定承诺且未出现未能及时履行情况[114] - 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115] - 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或上市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时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15] - 董事及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25%[115] - 董事及高管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115] - 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不得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25%[115] - 违规减持收益归公司所有[115] - 监事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25%[115] - 监事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股份[115] - 股份锁定期承诺起始日期为2019年10月16日[115] - 减持比例可累积使用[115] - 核心技术人黄妃慧所持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比例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16] - 股东于进明所持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发前股份[116] - 原实际控制人潘吉庆等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格[116] - 原实际控制人潘吉庆等每年减持股份数额不超过持有股份的25%[116] - 原实际控制人潘吉庆等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通知并公告[116] - 公司及原实际控制人承诺申请文件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116] - 违反股份锁定承诺减持所获收益归公司所有[116] - 原实际控制人承诺不越权干预公司经营管理活动[116] - 原实际控制人承诺不以不公平条件向他人输送利益[116] - 原实际控制人承诺对职务消费行为进行约束[116]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薪酬制度与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17] - 公司承诺若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将依法回购全部首次公开发行新股[117] - 股权激励行权条件将与公司填补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17] - 填补回报措施承诺为无条件且不可撤销[117] - 违反承诺造成损失将依法承担补偿责任[117] - 承诺期间自2019年10月16日至首次公开发行实施完毕[117] - 若监管规定变化
奥福科技:上半年亏损241.53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8:09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77亿元 同比增长24.9%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41.53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1361.6万元显著收窄 [1] - 基本每股收益-0.03元 [1] 经营状况 - 营业收入增长得益于商用车重卡市场景气度回升 [1] - 产品销售规模实现同步增长 [1] - 降本增效举措初显成效 [1]
奥福科技(688021.SH):上半年净亏损241.53万元
格隆汇APP· 2025-08-22 08:0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 同比增长24.9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41.53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亏损0.03元 [1]
奥福科技(688021.SH)发布上半年业绩,归母净亏损241.53万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08:0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77亿元 同比增长24.9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241.53万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572.2万元 [1] - 基本每股亏损0.03元 [1]
奥福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41.5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7: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7亿元 同比增长24.9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53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1120.07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0.03元/股 较上年同期-0.18元/股改善0.15元 [1]
奥福科技(688021)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438.13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13:1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19日收盘价19.9元,单日下跌3.86% [1] - 换手率7.31%,成交量5.59万手,成交金额1.1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38.13万元,占成交额12.93%,其中超大单净流出535.51万元(占比4.82%)、大单净流出902.62万元(占比8.12%) [1] - 中小单资金呈净流入态势:中单净流出198.17万元(占比1.78%),小单净流入1239.96万元(占比11.15%)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9605.10万元,同比增长34.04% [1] - 归属净利润326.98万元,同比增长62.75% [1] - 扣非净利润431.77万元,同比增长56.11% [1] - 流动比率2.331,速动比率1.233,资产负债率27.64%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山东奥福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德州市 [1] - 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注册资本7641.3717万人民币,实缴资本5000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潘吉庆 [1] - 对外投资企业10家,参与招投标项目6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4条,专利信息51条,行政许可13个 [2]
汽车零部件板块8月15日涨1.92%,川环科技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8.5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5 08:37
板块整体表现 - 汽车零部件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92% [1] - 上证指数报收3696.77点,上涨0.83% [1] - 深证成指报收11634.67点,上涨1.6% [1] 领涨个股表现 - 川环科技(300547)收盘价48.48元,单日涨幅20.00%,成交量41.46万手,成交额18.87亿元 [1] - 溯联股份(301397)收盘价46.50元,单日涨幅15.73%,成交量20.96万手,成交额9.42亿元 [1] - 福赛科技(301529)收盘价82.21元,单日涨幅15.67%,成交量5.62万手,成交额4.40亿元 [1] - 一花嘴奥(301022)收盘价46.32元,单日涨幅11.13%,成交量11.95万手,成交额5.34亿元 [1] - 登云股份(002715)收盘价18.47元,单日涨幅10.01%,成交量18.70万手,成交额3.40亿元 [1] 跟涨个股表现 - 飞龙股份(002536)收盘价29.62元,单日涨幅9.99%,成交量144.43万手,成交额40.56亿元 [1] - 腾龙股份(603158)收盘价11.25元,单日涨幅9.97%,成交量159.28万手,成交额17.62亿元 [1] - 奥福科技(688021)收盘价20.88元,单日涨幅9.89%,成交量7.49万手,成交额1.54亿元 [1] - 林泰新材(920106)收盘价111.40元,单日涨幅9.57%,成交量2.06万手,成交额2.21亿元 [1] - 麦电电控(688667)收盘价66.70元,单日涨幅8.81%,成交量1.82万手,成交额1.20亿元 [1] 下跌个股表现 - 航天科技(000901)收盘价19.82元,单日跌幅9.99%,成交量202.26万手,成交额40.72亿元 [2] - 湖南天雁(600698)收盘价13.52元,单日跌幅5.39%,成交量140.64万手,成交额19.08亿元 [2] - 凯众股份(603037)收盘价13.00元,单日跌幅3.56%,成交量23.09万手,成交额2.96亿元 [2] - 美晨科技(300237)收盘价2.65元,单日跌幅3.28%,成交量295.09万手,成交额7.97亿元 [2] - 继峰股份(603997)收盘价11.77元,单日跌幅2.32%,成交量28.81万手,成交额3.41亿元 [2] 资金流向情况 - 汽车零部件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8.58亿元 [2] - 游资资金净流出13.77亿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入22.36亿元 [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汽车尾气净化器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相关企业分析: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尾气净化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5 23:44
汽车尾气净化器行业概述 - 汽车尾气净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的设备,用于减少和净化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 - 工作原理包括物理过滤颗粒物、化学反应转化有害气体以及生物降解有害物质 [3] - 主要净化装置包括三元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活性碳罐装置等 [5] - 三元催化转化器含有铂、铑、钯三种贵金属,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5]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汽车尾气净化器市场规模为797.4亿元,同比上涨5.02% [1][11] - 2016年中国三元催化器市场规模为316.1亿元,2024年增长至637.9亿元 [13] - 预计未来五年,随着汽车销量提升和环保法规趋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11] 行业驱动因素 - 中国汽车保有量从2016年的1.94亿辆增长至2024年的3.53亿辆,年复合增长率为7.8% [9] - 燃油车仍占据主导地位,其尾气污染问题推动净化器需求增长 [9]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及内燃机辅助系统仍需高效尾气净化解决方案 [1][11] -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推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7]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陶瓷材料(催化剂载体)和稀土材料(催化剂助剂) [7] - 中游为汽车尾气净化器的生产制造 [7]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汽油车、柴油车及燃料电池车等各类车辆 [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外品牌并存,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并重 [15]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安徽艾可蓝环保、山东奥福环保、中自环保科技、重庆海特汽车排气系统、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等 [15][17][19] - 市场竞争加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集中度成为关键竞争因素 [15] 相关企业表现 - 安徽艾可蓝环保2024年尾气净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下降10.68% [17] - 山东奥福环保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96亿元,同比增长34.04%,归母净利润亏损326.98万元,同比增长62.75%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推动净化器性能提升,如SCR、DPF及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的集成应用 [21] - 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影响净化器设计与维护,通过车载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控制 [21] - 国际合作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2] - 各国政府加大对环保产业支持力度,出台更严格排放标准与激励政策 [23]
2025年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行业产量、产业链、竞争格局、代表企业经营现状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政策红利下,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4 01:36
行业基本概况 -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用于减少、控制或消除大气污染物排放 旨在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应用于工业排放、能源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1][2] - 2024年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量为41.4万套[1][8] - 行业按应用场景分为工业烟气治理装备、VOCs治理装备、机动车尾气治理设备及其他大气污染防治处理设备[2] 市场规模与政策环境 - 2024年大气污染防治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6] - 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 连续4年超过90%[6] - 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包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2024年)》等[4][6] - 政策目标包括到2027年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 到2035年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6]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钢铁、陶瓷、铝、活性炭、高端纤维等原材料 脉冲阀、质量流量计、循环泵、电加热器等核心零部件 以及催化剂、还原剂等环保处理剂[10] - 行业中游为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生产制造[10] - 行业下游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制药、建材等领域的气体排放[10] - 钢铁是主要原材料之一 同时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 较2023年下降1.7% 钢材产量14.00亿吨 较2023年增长1.1%[12]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呈现"多层级、差异化"特点 市场主体包括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14] - 大型国有环保集团资金雄厚、政府资源丰富 主导火电、钢铁、水泥等高排放行业的脱硫脱硝、除尘项目 承接大型EPC工程[14] - 民营企业主要专注VOCs治理、监测设备等细分领域 技术灵活性强 服务中小型企业[14] - 主要企业包括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北京清新环境、龙净环保、菲达环保、奥福环保、凯龙高科、德创环保、盛剑科技、雪浪环境、仕净科技、楚环科技、保丽洁、艾可蓝、聚光科技等[2][14] 代表企业业绩 - 龙净环保2024年除尘器及配套设备及安装营业收入49.66亿元 较2023年增加2.44亿元 脱硫、脱硝工程项目营业收入30.53亿元 较2023年减少13.5亿元[16] - 菲达环保2024年除尘器及其配套设备营业收入17.93亿元 较2023年增加0.88亿元 烟气脱硫设备营业收入5.11亿元 较2023年增加2.83亿元 垃圾焚烧烟气处理设备营业收入0.57亿元 较2023年减少0.61亿元[18]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将向"技术高端化、服务综合化、市场全球化"方向发展[1][20] - 在工业化城镇化继续推进背景下 需进一步挖掘污染物减排空间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并缩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环境差距[1][20]
奥福环保3年1期均亏损 2019年IPO募5.2亿国投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5-29 07:2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605 10万元 同比增长34 04% [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6 98万元 较上年同期-877 77万元亏损收窄 [1]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431 77万元 较上年同期-983 69万元改善 [1]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70 31万元 上年同期为-176 67万元 [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 04亿元 3 32亿元 2 84亿元 呈现波动 [1]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3 73万元 -792 15万元 -4396 76万元 亏损扩大 [1] 上市与募资 - 2019年11月6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26 17元/股 发行2000万股 [1]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1]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 57亿元 较原计划5 77亿元少1 20亿元 [2] - 发行费用合计6627 92万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5234 00万元 [2] 募投项目 - 原计划募资投向五大项目:年产400万升DPF载体山东基地项目 年产200万升DOC/160万升TWC/200万升GPF载体项目 生产线自动化技改 研发中心建设 补充流动资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