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601919)

搜索文档
中远海控(601919) - 中远海控关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限制行权期间的提示性公告


2025-09-22 09:46
期权行权期 - 首次授予期权第三个行权期为2023年6月5日至2026年6月2日[1] - 预留授予期权第三个行权期为2024年5月29日至2027年5月28日[1] 限制行权 - 本次限制行权期间为2025年9月26日至2025年10月30日[1] - 2025年10月31日将恢复行权[1]



中远海控(0191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2 08:31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入人民币1090.99亿元,同比增长7.78%[11][13][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75.28亿元,同比增长3.90%[14] - 息税前利润(EBIT)人民币254.83亿元,同比增长3.35%[14] - 净利润人民币201.96亿元,同比增长4.88%[14] - 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1.12元,同比增长0.07元[11][13][14] - 经营利润人民币197.19亿元,同比增长6.61亿元[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90.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8%[33][3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75.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0%[3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090.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16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16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75.28亿元人民币[16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利润为197.19亿元人民币[161] - 公司股东应占期间利润为人民币175.28亿元,同比增长3.9%[164][165] - 公司期间利润总额为20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2024年同期为192.56亿元人民币)[190][191] - 集装箱航运业务外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7,460,096千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04,758,968千元,增长7.5%[195][197] - 码头业务外部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3,764,399千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340,376千元,增长15.3%[195][19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为866.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3%[41][42] - 集装箱航运业务成本为839.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0%[41][43] - 码头业务成本为4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0%[41][44] - 公司折旧及摊销费用为9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2024年同期为93.66亿元人民币)[190][191] 集装箱航运业务表现 - 集装箱航运业务完成提单箱量1328.0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59%[14] - 集装箱航运业务收入为1048.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9%[38] - 集团货运总量为1328.0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59%[80] - 跨太平洋航线货运量239.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72%[80] - 亚洲区内(含澳洲)货运量449.5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21%[80] - 集团航线总收入为人民币966.09亿元,同比增长6.88%[81] - 亚洲区内(含澳洲)航线收入为人民币265.51亿元,同比增长13.82%[81] - 其他国际(含大西洋)航线收入为人民币157.89亿元,同比增长18.79%[81] - 中远海运集运航线收入合计人民币661.16亿元,同比增长7.35%[83] - 跨太平洋航线收入人民币166.14亿元,同比增长4.03%[83] - 亚欧(含地中海)航线收入人民币128.58亿元,同比下降5.43%[83] - 亚洲区内(含澳洲)航线收入人民币163.49亿元,同比增长11.46%[83] - 其他国际(含大西洋)航线收入人民币137.68亿元,同比增长19.37%[83] - 集团集装箱航运业务收入人民币1048.03亿元,同比增长7.3%[84] - 集团息税前利润(EBIT)人民币215.07亿元,利润率20.52%,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84] - 国际航线单箱收入1205.95美元/标准箱,同比下降4.75美元[86] - 除海运以外的供应链收入人民币215.83亿元,同比增长8.37%[84] - 美洲地区集装箱航运收入同比增长2.6%,从27,965,756千元增至28,697,465千元[195][197] - 欧洲地区集装箱航运收入同比下降2.1%,从21,471,560千元降至21,025,603千元[195][197] - 亚太地区集装箱航运收入同比增长13.6%,从23,852,077千元增至27,098,395千元[195][197] - 中国大陆集装箱航运收入同比增长10.5%,从10,808,338千元增至11,945,964千元[195][197] - 其他国际地区集装箱航运收入同比增长19.7%,从13,362,365千元增至15,991,541千元[195][197] 码头业务表现 - 码头业务完成总吞吐量7429.6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35%[14] - 码头业务收入为58.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5%[39] - 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7429.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35%[88][89] 船队运力与订单 - 公司自营集装箱船队规模达557艘[17][25] - 总运力超过340万标准箱[17][25] - 持有新船订单运力91万标准箱[17][25] - 累计订造42艘甲醇双燃料动力新船[21] - 甲醇双燃料新船运力达78万标准箱[21] - 公司手持新造船订单共计51艘[25] - 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完成首航[21] 物流与网络布局 - 拖车产品覆盖全球56个国家地区[20] - 海陆联运业务量均得到明显提升[20] - 通过3组干线和3组支线优化航线网络布局[18]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257.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8%[35]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人民币25,776,977千元,同比增加现金净流入人民币3,122,590千元,增幅13.78%[54]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10,501,177千元,同比增加现金净流出人民币145,578千元[56] -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30,366,227千元,同比增加现金净流出人民币8,867,884千元[5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57.77亿元,同比增长13.8%[16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05.01亿元,同比增加1.4%[167]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03.66亿元,同比增加41.3%[167]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等资本支出为人民币97.51亿元,同比减少17.5%[167] 资产与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69,142,909千元,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15,046,169千元,降幅8.17%[53] - 总资产人民币498,497,058千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024,844千元,增幅0.21%[59] - 总负债人民币215,603,431千元,比上年末增加人民币3,189,994千元,增幅1.50%[59] - 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69,922,644千元,比上年末减少人民币13,403,630千元,降幅16.09%[59] - 长短期借款合计人民币34,823,936千元,其中银行借款占比93.04%,其他借款占比6.96%[62][63] - 美元借款占比65.03%,人民币借款占比21.00%,欧元借款占比12.39%,港币借款占比1.58%[64] - 未来用于建造集装箱船舶的资本性承诺为人民币57,071,031千元[71] - 公司未使用银行贷款授信额度为人民币160.36亿元[72] - 对联营及合营公司投资余额为人民币750.0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03亿元[74]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期末数为人民币489.53亿元,其中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为477.15亿元[77] - 证券投资期末账面价值为人民币49.36亿元,实现投资收益人民币17.30亿元[78]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91.4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841.89亿元人民币下降8.2%[157] - 2025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为24.0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7.04亿元人民币增长41.0%[158] - 2025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为1598.7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511.63亿元人民币增长5.8%[15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人民币1691.43亿元,较期初减少8.2%[167] - 公司总权益于期末为人民币2828.94亿元,较期初减少0.8%[16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97,472,214千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98,497,058千元,增加1,024,844千元[192] - 公司未分配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4,199,231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63,917,099千元,增加6.3%[200] -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其余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6,514,193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9,052,359千元,增长7.0%[200]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总计4771.453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一级资产为447.5424亿元人民币,第三级资产为29.6029亿元人民币[179]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计12.3856亿元人民币,包括7.5962亿元人民币的股本证券和4.7894亿元人民币的非上市投资[179]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较2024年末的491.6682亿元人民币减少14.2349亿元人民币[179][181]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中非上市投资较2024年末的4.2896亿元人民币增加0.5005亿元人民币[179][181] - 股本证券投资较2024年末的6.5948亿元人民币增加1.0014亿元人民币[179][181] - 2024年末持有的4.01865亿元人民币上市可转换债券在2025年中期报告中已不再列示[181][179] - 第三级金融资产(不可观察参数)总计29.602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9.5283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179][181] - 第一级金融资产(活跃市场报价)总计455.138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468.7347亿元人民币减少13.5961亿元人民币[179][181] - 第三级金融资产中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资产为4789.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2024年同期为4367.2万元人民币)[185] - 第三级金融资产中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资产为2.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2024年同期为2.79亿元人民币)[185] 股东回报与股份回购 - 宣派中期现金红利每股人民币0.56元,派息比例约占归母净利润50%[14] - 回购A股约1.02亿股及H股约2.37亿股并均已注销[14] - 2025年1-5月累计回购A股102,417,499股,总额1,442,406,345.88元人民币[144] - 2025年1-5月累计回购H股237,307,000股,总额2,964,054,400.00港元[145] - 公司注销152,417,549股回购A股及319,960,500股回购H股[148] - 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派现0.56元人民币,总额约86.74亿元人民币,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0%[149] - 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派现0.52元人民币,总额83亿元人民币,占当期归母净利润50%[149] - H股每股股息折算为0.613944港元,采用汇率1元人民币兑1.096328港元[150] - 向公司股东宣派股息人民币159.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34.5%[164][165] - 回购及注销股份支出人民币41.9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98.3%[164][165] 股权激励计划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应A股总数不超过218,236,900股[103] - 股票期权占公司A股股本约2.25%及总股本约1.78%[103] - 2019年首批向460名激励对象授予190,182,200份股票期权[105] - 首批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每股A股人民币4.10元[104] - 首批期权授予日A股收盘价为每股人民币4.82元[104] - 2020年5月29日公司向39名激励对象授予16,975,200份预留股票期权,行权价格每股A股3.50元[106] - 2021年5月17日注销17名激励对象6,791,000份期权,首次授予激励对象调整为443人,期权数量调整为183,391,200份[107] - 2021年7月7日注销1名激励对象448,500份期权,首次授予激励对象调整为442人,未行权期权调整为164,549,499份[108] - 2022年5月19日注销2名预留激励对象1,905,800份期权,预留激励对象调整为37人,预留期权调整为20,161,960份[109] - 2022年5月19日注销16名首次激励对象6,364,049份期权,首次激励对象调整为426人,未行权期权调整为153,069,191份[109] - 2022年6月10日首次授予期权行权价格从3.15元/股调整为2.28元/股,预留授予从2.69元/股调整为1.82元/股[110] - 2022年7月4日预留授予第一个行权期可行权6,653,450份期权,行权价格1.82元/股,涉及37人[110] - 2022年7月4日首次授予第二个行权期可行权75,164,920份期权,行权价格2.28元/股,涉及425人[110] - 2022年12月12日首次授予行权价格调整为1元/股,预留授予行权价格调整为1元/股[112] - 2023年4月28日注销32名激励对象6,251,028份期权,首次激励对象调整为393人[113] - 首次授予期权第三个行权期拟行权数量为71,191,616份,行权人数为393人,行权价格为1元/股[114] - 预留授予期权第二个行权期拟行权数量为6,430,878份,行权人数为35人,行权价格为1元/股[114] - 公司注销7名激励对象持有已到期但未行权的909,811份股票期权[114] - 预留授予期权第三个行权期符合行权条件,拟行权数量为6,552,563份,行权人数为35人[115] - 报告期内公司股票期权总数变动:期初4,262,263份,行使1,306,103份,期末2,956,160份[118] - 已行使股票期权发行的A股股本为1,306,103股,占公司报告期已发行A股股本加权平均数的0.01%[119] - 未来可行使的股票期权为2,956,160份,占公司报告期已发行A股股本加权平均数的0.023%[119] - 截至2025年9月15日,股权激励计划项下可予发行的股份总数为2,956,160股,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0.019%[119] - 激励对象朱涛持有222,179份未行使期权,行权价1元/股[117] - 公司其他业务和管理岗位关键人员持有1,794,980份未行使期权,加权平均收市价为13.82元[118] - 第一批股票期权行权期为授予日起24个月后至36个月内,可行权数量占总量33%[123] - 第二批股票期权行权期为授予日起36个月后至48个月内,可行权数量占总量33%[123] - 第三批股票期权行权期为授予日起48个月后至84个月内,可行权数量占总量34%[123] - 第一批期权生效要求2020年平均净资产现金回报率不低于12.15%[124] - 第一批期权生效要求2020年归母净利润较2018年基准增长不低于8%[124] - 第二批期权生效要求2021年平均净资产现金回报率不低于13%[125] - 第二批期权生效要求2021年归母净利润较2018年基准增长不低于18%[125] - 第三批期权生效要求2022年平均净资产现金回报率不低于14%[125] - 第三批期权生效要求2022年归母净利润较2018年基准增长不低于30%[125] - 中远海运港口2018年向238名激励对象授予53,483,200份股票期权[128]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2025年4月3日徐飞攀获任执行董事及副总经理[98][99] - 2025年4月16日张峰获选执行董事[98] - 2025年4月3日潘志刚接替退休的郑琦任总会计师[99] 主要股东与投资结构 - 中远海运集运持有泛亚航运62%股权[132] -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泛亚航运20%股权[132]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泛亚航运
航运股跌幅居前 中远海能跌超7% 海丰国际跌超5%
智通财经· 2025-09-22 02:55
航运股市场表现 - 中远海能跌7.07%至9.07港元 海丰国际跌5.61%至28.92港元 东方海外国际跌4.12%至128.1港元 中远海控跌3.98%至13.27港元 [1] 运价指数走势 - 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报1198.21点 较上期下跌14.3% [1] 区域航线运价表现 - 欧洲航线运输需求增长乏力 即期市场订舱价格继续下行 [1] - 北美航线运输需求较9月初下降 即期市场订舱价格大幅回落 [1] - 波斯湾航线运输需求疲软 即期市场运价大幅调整 [1] - 澳新航线运输需求基本稳定 市场运价延续下行走势 [1] - 南美航线运输需求增长乏力 即期市场订舱价格继续下跌 [1]
美国征收港口费,中远海运正式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9-22 02:07
美国贸易制裁措施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25年初提出针对中国航运业的全面制裁提案 计划对中国航运企业 中国建造船舶及拥有中国造船订单的船东征收高额港口费[3] - 制裁措施包括强制推行美国出口货物优先运输规则 被视作美国对中国航运业"系统性打压"的升级[3] - 具体实施时间定于2025年10月14日开始执行 针对中国船东和运营商及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提供的海运服务征收港口服务费[4] 中远海运应对策略 - 公司发布告客户书确认美国港口服务费政策将于2025年10月14日生效 承认该项收费可能对运营带来挑战[4] - 公司承诺维持美国航线网络服务稳定性 坚持投入稳定运力并保持服务品质[4] - 公司积极完善产品结构以适应美国市场需求 维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运费及附加费政策[4] 公司市场定位 - 中远海运集运长期深耕美国市场 严格遵循所有美国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4] - 公司定位为促进美国进出口贸易的值得信赖合作伙伴 强调稳健经营美国班轮运输业务[4] - 公司秉持韧性与决心 以卓越服务和传递价值为经营理念[4]
交通运输行业资金流入榜:南京港等5股净流入资金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0:3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19日下跌0.30% [1] - 申万行业中有16个行业上涨 煤炭和有色金属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为1.97%和1.19% [1] - 汽车和医药生物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为1.94%和1.41%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587.33亿元 [1] - 8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入规模居首达8.72亿元 传媒行业净流入6.92亿元 [1] - 23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计算机行业净流出规模居首达107.23亿元 汽车行业净流出79.29亿元 机械设备和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出较多 [1] 交通运输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上涨0.65% 主力资金净流入6.57亿元 [2] - 行业127只个股中81只上涨 2只涨停 41只下跌 [2] - 68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其中5只净流入超亿元 [2] - 南京港净流入资金2.49亿元居首 申通快递和中远海控分别净流入2.08亿元和1.23亿元 [2] - 6只个股资金净流出超3000万元 海航控股净流出1.98亿元居首 中远海发和京沪高铁分别净流出4607.03万元和4507.59万元 [2] 交通运输行业资金流入个股详情 - 南京港涨6.52% 换手率14.39% 主力资金流入24886.81万元 [2] - 申通快递涨停 换手率2.77% 主力资金流入20807.79万元 [2] - 中远海控涨1.29% 换手率0.64% 主力资金流入12294.24万元 [2] - 炬申股份涨2.66% 换手率24.34% 主力资金流入11330.21万元 [2] - 中远海能涨2.32% 换手率1.81% 主力资金流入10314.98万元 [2] - 嘉友国际涨5.57% 换手率1.98% 主力资金流入8014.62万元 [2] - 顺丰控股涨1.36% 换手率0.84% 主力资金流入6455.23万元 [2] - 宁波海运涨3.57% 换手率7.26% 主力资金流入5191.99万元 [2] 交通运输行业资金流出个股详情 - 海航控股跌4.05% 换手率2.80% 主力资金流出19752.89万元 [3] - 中远海发跌1.89% 换手率1.62% 主力资金流出4607.03万元 [3] - 京沪高铁跌0.57% 换手率0.39% 主力资金流出4507.59万元 [3] - 招商南油平盘 换手率2.99% 主力资金流出4049.13万元 [3] - 中信海直跌1.30% 换手率2.19% 主力资金流出3490.83万元 [3] - 圆通速递涨4.97% 换手率1.64% 主力资金流出3089.78万元 [3] - 辽港股份跌3.21% 换手率1.54% 主力资金流出2907.48万元 [3] - 物产中大涨0.34% 换手率1.99% 主力资金流出2770.50万元 [3]
航运概念上涨0.83%,6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9:40
航运概念板块整体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航运概念板块上涨0.83%,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6位 [1] - 板块内55只个股上涨,九丰能源、南京港、华鹏飞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09%、6.52%、5.72%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辽港股份、融发核电、中远海发,分别下跌3.21%、2.21%、1.89% [1] 板块资金流动情况 - 航运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91亿元,其中44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 [2] - 6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南京港净流入2.49亿元居首,中远海控、炬申股份、中远海能分别净流入1.23亿元、1.13亿元、1.03亿元 [2] - 主力资金净流入率最高的个股为南京港(34.00%)、炬申股份(21.85%)、招商港口(14.87%) [3] 个股资金流向详情 - 南京港今日换手率14.39%,主力资金净流入2.49亿元,净流入率34.00% [3] - 中远海控上涨1.29%,换手率0.64%,主力资金净流入1.23亿元,净流入率10.34% [3] - 炬申股份上涨2.66%,换手率24.34%,主力资金净流入1.13亿元,净流入率21.85% [3] - 中远海能上涨2.32%,换手率1.81%,主力资金净流入1.03亿元,净流入率12.97% [3] 资金流出显著个股 - 中国船舶主力资金净流出1.60亿元,净流出率6.72% [7] - 融发核电主力资金净流出5384.77万元,净流出率11.72% [7] - 九丰能源尽管股价上涨8.09%,但主力资金净流出4894.56万元,净流出率5.83% [7] - 中远海发股价下跌1.89%,主力资金净流出4607.03万元,净流出率11.10% [7]
俄乌冲突概念上涨0.76%,5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9:36
俄乌冲突概念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俄乌冲突概念板块上涨0.76%,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10位,板块内46只股票上涨 [1] - 如通股份和凯美特气涨停,九丰能源、东华能源、新疆火炬涨幅居前,分别上涨8.09%、4.38%、4.03% [1] - 胜利股份、神农种业、丰茂股份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72%、2.40%、2.38% [1] 板块资金流动情况 - 俄乌冲突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0.85亿元,35只股票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只股票净流入超5000万元 [2] - 凯美特气主力资金净流入6.70亿元,华友钴业、中远海控、中远海能分别净流入4.49亿元、1.23亿元、1.03亿元 [2] - 凯美特气、中远海能、如通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比率居前,分别为24.35%、12.97%、12.91% [3] 个股资金流入详情 - 凯美特气主力资金净流入6.70亿元,换手率19.85%,净流入比率24.35% [3][4] - 华友钴业主力资金净流入4.49亿元,换手率4.92%,净流入比率9.67% [3][4] - 中远海控主力资金净流入1.23亿元,换手率0.64%,净流入比率10.34% [3][4] 个股资金流出情况 - 长安汽车主力资金净流出9877.16万元,净流出比率10.10% [7] - 海能达主力资金净流出5310.98万元,净流出比率11.09% [7] - 九丰能源主力资金净流出4894.56万元,净流出比率5.83% [7]
航运港口板块9月19日涨1.02%,南 京 港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4.6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9 08:53
板块整体表现 - 航运港口板块当日上涨1.02%,显著跑赢大盘,上证指数下跌0.3%,深证成指下跌0.04% [1] - 板块内10只个股涨幅超1.5%,其中南京港以6.52%涨幅领涨,宁波海运涨3.57%,连云港涨2.44% [1] - 板块资金呈现主力净流入态势,主力资金净流入4.64亿元,游资净流出1.68亿元,散户净流出2.96亿元 [2] 个股价格表现 - 南京港收盘价10.29元,成交量69.91万手,成交额7.32亿元,涨幅居板块首位达6.52% [1] - 中远海能收盘价12.77元,涨幅2.32%,成交162.76万手,成交额7.96亿元 [1] - 招商轮船收盘价8.86元,涨幅2.19%,成交122.88万手,成交额10.85亿元 [1] - 跌幅最大个股为辽港股份,收盘价1.81元,下跌3.21%,成交283.48万手 [2] 资金流向分析 - 南京港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30亿元,主力净占比31.48%,居板块资金流入首位 [3] - 中远海能获主力净流入1.11亿元,占比13.98%,游资净流入1462.83万元 [3] - 中远海控获主力净流入1.03亿元,占比8.64%,但游资净流出9120.32万元 [3] - 海峡股份虽股价微跌0.11%,但获主力净流入2952.22万元,游资净流入2290.07万元 [3] 成交活跃度 - 辽港股份成交量达283.48万手居板块之首,成交额5.18亿元,但股价下跌3.21% [2] - 中远海发成交量157.75万手,成交额4.15亿元,股价下跌1.89% [2] - 招商南油成交量143.52万手,成交额4.64亿元,股价持平 [2] - 国航远洋成交18.89万手,成交额2.02亿元,股价上涨1.53% [1]
Cosco Confident in ‘Stable and Reliable’ Service Ahead of US Port Fees
Yahoo Finance· 2025-09-18 22:08
新收费政策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于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运营商征收每净吨50美元的港口停靠费 每航次收取[1] - 2026年4月17日起将额外增加每年每净吨30美元的费用 到2028年累计达每净吨140美元[1] 公司应对措施 - 中远海运承诺维持美国市场服务稳定可靠 确保运力部署和服务质量稳定[2] - 公司积极优化产品组合以适应美国市场需求变化 但未透露具体方案[2] - 保持具有竞争力的费率及附加费政策 强调始终遵守美国法律法规[3] 财务影响评估 - 中远海运与子公司东方海外国际预计2026年合计支付21亿美元罚款[4] - 该项费用将使中远海运2026财年收入预测减少5.3% 并侵蚀74%的共识盈利预期[4] 子公司战略调整 - 东方海外国际预计业务将受到较大冲击 计划借此开拓东南亚和南美市场新机遇[5] 运营数据披露 - 中远海运跨太平洋航线约70艘船舶均由中国建造[6] - 包含东方海外国际在内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货量的18%部署在跨太平洋贸易航线[6]
中远海运与中国船级社深度参与伦敦航运周 推动全球航运“双转型”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8 06:50
公司绿色智能技术成果 - 中远海运集团展示一体化绿色智能供应链方案 覆盖航运 港口和物流全产业链 [1] - 集团新增船舶中超过三分之一为新能源船型 并通过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1] - 中国船级社制定30余项绿色和数字化船舶标准 建设智能船舶数字孪生平台及零碳航运创新实验室 [1] 行业倡议与合作框架 - 提出支持IMO净零框架 推动全球监管统一以提供公平高效监管环境 [2] - 倡议设立绿色航运能源专项基金 支持跨国合作示范项目破解能源供给瓶颈 [2] - 推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平台 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追溯 [2] 国际协同与未来规划 - GSBN平台实现电子提单大规模应用 拟推动全球绿色认证数据标准统一 [2] - 计划围绕绿色燃料研发 智能船舶示范等领域加强中英及中欧合作 [3] - 拟在2026年上海海事展公布首批合作成果 [3] 行业技术领导力 - 中国在绿色造船 智能船舶研发及绿色燃料供应方面形成可全球推广经验 [1] - 通过开放共享技术生态体系使全球海事相关方受益 [1] - 发起绿色航运能源基金和碳足迹认证平台加速绿色燃料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