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洋能源(601222)

搜索文档
300MWh!4企又签约,储能合作新变化
行家说储能· 2025-04-22 12:31
行业趋势 - 新能源全面入市和AI赋能产业变革背景下,数字化与储能系统深度融合,重塑能量调度、电力交易等核心环节,成为储能设备企业战略合作和发力的新方向 [2] - 多家储能相关企业近期宣布与头部数字化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设备供货、技术协同及市场拓展 [1][2] 林洋能源 - 与瑞典Suntrade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Suntrade拟于2025-2026年间采购300MWh储能系统产品,用于瑞典、芬兰等北欧地区重点项目部署 [3][6] - 此前已与意大利SVAM签署560MWh储能项目协议,欧洲市场累计签约860MWh [6] - 公司高层与Suntrade核心团队聚焦北欧储能市场发展潜力及项目开发进行深度磋商 [6] 采日能源 - 与西门子Xcelerator达成合作,结合储能集成能力与西门子工业基础及全球影响力,展开多维度协作 [7][9] - 技术合作聚焦智慧能源领域产业发展机会,丰富能源数字化运营应用场景 [9] - 市场协同方面将借助西门子本地化服务网络加速全球布局,推动海外储能业务发展 [9] - 西门子中国工厂首个光储一体化项目投运,采用1860kW/5580kWh锂电池储能系统,预计年均降低电费25万元 [8] 清安储能 - 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依托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优势,在智慧能源、虚拟电厂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10][12] - 技术架构层将构建储能行业专属数字底座,实现全场景数据贯通与算力弹性部署 [12] - 系统应用层通过自适应算法实现储能系统状态预测,生态构建层推动能源运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 [12] 同力日升 - 与鑫蜂维网络合作推进算力中心储能、新型零碳智算园区与人工智能算力技术创新业务协同 [11][13] - 围绕大型AI训练算力中心开发电力调峰填谷需求,降低算力机房电力成本 [13] - 共建国产化"云智算中心",推进绿电开发、储能微电网等新型零碳算力中心建设 [13] - 计划通过锂电储能替代UPS及柴油发电机,降低机房建设成本并突破绿电算力中心标准 [13]
中证1000公用事业指数报3151.51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皖能电力等
金融界· 2025-04-17 08:18
指数表现 - 中证1000公用事业指数4月17日报3151 51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0 62% 近三个月上涨3 49% 年初至今下跌3 66% [2] 指数构成 - 指数样本选自各行业流动性和市场代表性较好的证券 共10条行业指数 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 [2]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 44% 前三大为吉电股份(6 89%) 金开新能(5 33%) 林洋能源(5 24%) [2] - 上交所持仓占比55 26% 深交所占比44 74% [2] - 行业分布:电力及电网(72 26%) 燃气(15 98%) 水务(10 17%) 供热及其他(1 59%) [2] 样本调整机制 - 每半年调整一次 时间为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特殊情况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剔除 并购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3] - 中证1000指数调整时 行业指数同步调整 样本行业归属变更时相应调整 [3]
林洋能源:智能电表&储能出海开拓,光伏电站稳步前行-20250416
天风证券· 2025-04-16 09: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目标价 7.26 元 [5][8][10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光伏产业链多环节布局,TOPcon 产能释放,助力光伏营收增长,储能业务发展迅速放量可观,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智能、储能、新能源”三足鼎立,海内外市场合纵连横 - 公司从智能电表业务起步,后拓展至新能源和储能领域,三大业务发展迅速,海内外市场加速布局 [13][14][15]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稳定,实际控制人陆永华直接和间接控股 35.47%,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正向激发员工活力 [19][21] - 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升,2024Q1 - 3 已实现营收 51.66 亿元,同比增长 8.76%,归母净利润 9.10 亿元,同比增长 6.95%,整体盈利能力稳定,连续高分红提振股东信心,控费能力优秀,资产结构改善 [22][29][31] 2. 智能电表稳定增长,全球布局成效显著 - 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智能电表需求增长,国南网需求稳步增长,林洋能源市占率保持稳定;政策推动智能电表产品创新;全球市场布局下智能电表需求潜力较大,海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单相表需求旺盛 [37][44][46] - 林洋能源产品多元化与技术领先,业务协同优势显著,产品线丰富,技术研发投入大且成果显著;全球布局深入,本地化策略成效显著,在中东、亚太等地区市场拓展能力强;欧洲市场深入耕耘,高端合作成果显著,电表出海金额稳步增长,占比稳定 [55][61][63] 3. 积极布局光伏产业链多环节,上下游资源丰富 - 产业政策利好,光伏行业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十五五”政策规划下,我国光伏装机量有望大幅提升 [65] - 公司围绕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展开业务布局,中游有组件产品和 TOPCon 产线,下游与央国企合作;电场运维容量稳步增长,盈利能力领先同行;光伏 EPC 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TOPcon 新兴技术前景良好,公司产能逐渐释放 [71][74][83] - 公司技术研发优势持续巩固,人才、资质、客户资源优势拉开差异,健康财务状况与信用提供强力资金保障,有望在光伏领域持续发展 [85] 4. 布局储能全产业链,落地加速订单充沛 - 储能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在政策的驱动下规模发展迅猛,预计 2028 - 2030 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大幅增长 [87] - 公司布局储能全产业链,上游与亿纬动力合作生产电芯,中游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下游采用“集中式共享储能 + 分布式用户侧储能”双轮驱动战略积累客户 [4][91][98] - 公司储能订单加速落地,2024 年上半年已完成多个百兆瓦级储能项目供货和订单交付,储备项目充足,海外实施“3 + 2”战略 [99][100] 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实现营收 86.59/103.91/121.57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0/14.58/17.42 亿元 [101] - 选取晶科科技和正泰电器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 2025 年 11 倍 PE,对应目标价 7.26 元,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105]
林洋能源(601222):智能电表、储能出海开拓,光伏电站稳步前行
天风证券· 2025-04-16 04: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目标价 7.26 元 [5][7][10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光伏产业链多环节布局,TOPcon 产能释放,助力光伏营收增长,储能业务发展迅速放量可观,业绩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智能、储能、新能源”三足鼎立,海内外市场合纵连横 - 公司从智能电表业务起步,后拓展至新能源和储能领域,三大业务发展迅速,海内外市场加速布局 [14][15][16] -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稳定,实际控制人陆永华直接和间接控股 35.47%,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正向激发员工活力 [22][23] - 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升,2024Q1 - 3 已实现营收 51.66 亿元,同比增长 8.76%,归母净利润 9.10 亿元,同比增长 6.95%,整体盈利能力稳定,连续高分红提振股东信心,控费能力优秀,资产结构改善 [24][31][33] 2. 智能电表稳定增长,全球布局成效显著 - 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智能电表需求增长,国南网需求稳步增长,林洋能源市占率保持稳定;政策推动智能电表产品创新;全球市场布局下智能电表需求潜力较大,海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单相表需求旺盛,新兴市场国家发展势头迅猛 [39][46][48] - 林洋能源产品多元化与技术领先,业务协同优势显著,产品线丰富,技术研发投入大且成果显著;全球布局深入,本地化策略成效显著,在中东、亚太、欧洲等地区积极布局;欧洲市场深入耕耘,高端合作成果显著,电表出海金额稳步增长,占比稳定 [57][63][65] 3. 积极布局光伏产业链多环节,上下游资源丰富 - 产业政策利好,光伏行业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十五五政策规划提出 2030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目标,预计到 2025 年我国光伏装机量还有 277GW 的装机空间 [67] - 公司围绕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展开业务布局,中游有组件产品和 TOPCon 产线,下游与央国企合作;电场运维容量稳步增长,盈利能力领先同行;光伏 EPC 业务毛利率相对较高;TOPcon 新兴技术前景良好,公司产能逐渐释放 [73][76][85] - 公司技术研发优势持续巩固,人才、资质、客户资源优势拉开差异,健康财务状况与信用提供强力资金保障,有望持续发展 [87] 4. 布局储能全产业链,落地加速订单充沛 - 储能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在政策的驱动下规模发展迅猛,预计 2028 - 2030 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大幅增长,政策导向储能步入规模化阶段 [89][91][92] - 公司布局储能全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上游与亿纬动力合资建设 10GWh 储能电芯产线,中游提供完善的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下游制定“集中式共享储能 + 分布式用户侧储能”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93][94][100] - 公司储能订单加速落地,2024 年上半年已完成多个百兆瓦级储能项目供货和订单交付,储备项目充足,累计储备储能项目资源超 6GWh,海外实施“3 + 2”战略 [100][101][102] 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实现营收 86.59/103.91/121.57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0/14.58/17.42 亿元 [103] - 选取晶科科技和正泰电器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 2025 年 11 倍 PE,对应目标价 7.26 元,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107]
研判2025!中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推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14 01:26
行业概述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于实现用电监测 负荷管理 线损分析和自动抄表等功能 对电力保障和有序用电具有关键作用[1] - 系统由主站系统 通信信道和计量采集设备三部分组成 其中计量采集设备主要包括智能电表和采集终端[3][4] - 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80年代末的电力负荷监控系统 到90年代中后期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再到本世纪初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最终在2005年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实现全覆盖全采集[5][6][7] 市场规模与需求 - 2021-2026年智能电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将带来总计超过2000亿元的市场需求 其中国家电网预计贡献1900亿元 南方电网预计贡献380亿元[1][17] - 2024年国家电网3个批次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项目公示中标金额达到249.17亿元 同比增长7%[12] - 2024年招标总量达9198万只 同比增长25% 其中单相表招标7568万只(增长31%) 三相表招标1366万只(增长0.56%) 采集器等设备招标265万只(增长25%)[14]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 从2018年68449亿千瓦时增至2024年98521亿千瓦时 2025年1-2月用电量达1556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3%[9] - 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国家电网提出"全覆盖 全采集"目标 智能电网建设和电能表轮换工作持续开展[6][12] - 应用范围从工商业用户向居民用户扩展 智能家居普及带来新增市场机遇[1]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通讯 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等零部件供应商 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直接影响系统稳定性[8] - 中游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行业[8] - 下游主要为电力行业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用电自动化建设投资是行业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8] 竞争格局 - 行业壁垒相对较低 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企业包括新联电子 林洋能源 海兴电力 炬华科技和迦南智能等[18] - 新联电子2024年上半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业收入2.86亿元 同比上涨29.37%[19] - 林洋能源2024年上半年电能表及系统类产品营业收入11.5亿元 同比上涨11.7%[21] 技术发展 - 通信技术从230M无线专网发展到无线公网(GSM GPRS CDMA) 通信信道趋于多样化[6][7] - 系统功能从最初的负荷监控扩展到智能控制 用户互动和精细化管理 支持分时电价 阶梯电价和预付费等现代化电力营销功能[3][7] 未来趋势 - 能源消耗增加和能源成本上升推动精细化能源管理需求增长[23] - 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提升系统性能 同时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23] - 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政府对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23]
林洋能源(601222) -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外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3-28 08:55
担保情况 - 为林洋电力服务担保2.8亿元,实际担保余额2.07976亿元[3] - 为林洋储能担保1.5亿元,实际担保余额3.14046亿元[3] - 为新加坡林洋担保3000万美元、1100万美元、1亿元人民币,实际担保余额5000万元人民币[3] - 将林洋太阳能1.5亿元、上海林洋1亿元和林洋光伏7893万元未使用担保额度调剂[5] - 为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提供28000万元连带责任担保,期限一年[11] - 为星展银行提供3000万美元或等值货币连带责任担保,期限五年[13] - 为汇丰银行新加坡分行提供1100万美元连带责任担保,期限六年[13]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折人民币97.97亿元,占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比例63.26%[15] - 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总额89.07亿元,占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比例57.51%[15] 各子公司额度与余额 - 林洋电力服务年度预计担保额度5亿元,本次担保后可用1.7亿元,余额2.07976亿元[6] - 林洋储能年度预计担保额度6亿元,本次担保后可用0元,余额3.14046亿元[6] - 林洋太阳能年度预计担保额度6亿元,本次担保后可用2.5亿元,余额6.13208亿元[6] - 新加坡林洋年度预计担保额度5亿元,本次担保后可用940万元,余额5000万元[6] - 上海林洋年度预计担保额度2亿元,本次担保后可用6000万元,余额4000万元[6] - 林洋光伏年度预计担保额度4亿元,本次担保后可用6107万元,余额1.309513亿元[6] 业绩数据 - 2024年1 - 9月林洋电力服务营收14.487731亿元,净利润4230.95万元[8][9] - 2023年度林洋电力服务营收23.051342亿元,净利润6087.03万元[8][9] - 2024年1 - 9月林洋储能资产16.602781亿元,负债13.207392亿元,净资产3.395389亿元,银行贷款8965万元[9] - 公司营业收入为127449.62,上一数据为123620.66[10] - 公司净利润为16637.90,上一数据为7434.62[10] - 2024年1 - 9月新加坡林洋营收17665.60万元,净利润1275.37万元[10] 子公司信息 - 新加坡林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3700001美元,公司持股100%[10] - 2024年9月30日新加坡林洋资产91206.73万元,负债54530.74万元,净资产36675.99万元[10]
3倍增速!10大储能企业淘金
行家说储能· 2025-03-27 10:52
南非储能市场概况 - 南非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突破1000GW 光伏资源开发率不足3% 年日照时长高达2500小时 [3] - 南非政府计划2025-2030年新增8.4GW可再生能源装机 储能配套需求增幅达300% [3] - 分布式能源成为破局核心 储能需求呈现3倍增长 南非正处于能源转型黄金窗口期 [1][3] 中国企业参展情况 - 430多家中企组成新能源"出海舰队" 包括华为、比亚迪、天合光能等 剑指南非千亿能源市场 [1] - 南非储能扶持政策(税收减免、项目补贴)与非洲自贸区协议结合 为中国企业提供规模化市场机会 [5] 重点企业产品与技术 天合储能 - 发布Elementa 2 Pro 5MWh系统 采用智能混合冷却技术 电芯间温差控制在2.5°C以内 辅助功耗降低30% [7][9] - 搭载314Ah天合芯 支持15000次长循环 配备先进消防系统 提供2小时防火保护 [9] 特隆美储能 - 推出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 包括Vega、Polar、Eos商用光储系统及alcor液冷储能系统 [11][13] - 针对矿区项目开发SPS矿区中压无缝保电系统 采用10ms无缝瞬切技术 减少对柴油发电依赖 [13] 双登 - 推出光储柴并离网一体柜 采用全模块化架构 集成锂电池组、智能光伏MPPT控制器等 [14] - 支持5台并机运行 形成1075k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 可通过1MWh标准子阵无缝并联 [16] 林洋能源 - 推出液冷PACK、Power Key®智慧液冷储能柜等产品 覆盖工商业微电网、电网级储能等场景 [17][19] - Power Key®智慧液冷储能柜采用一体化安全设计 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综合部署成本 [19] 四象新能源 - 推出PowerON D1户外分布式电池柜 适配非洲高温多尘环境 已通过CB、CE等国际认证 [20][22] - PowerON R-G6堆叠式储能电池柜具备灵活堆叠特性 可根据需求进行容量扩展 [22] 远东电池 - 推出三相一体机Power X 3 PLUS 集成光伏逆变、储能系统等五大功能 支持15分钟快速部署 [23][25] - Power STORM 5000液冷储能集装箱标准容量5.016MWh 采用多级消防架构和智能温控系统 [25] 英威滕 - 推出XD30-60KTR三相储能逆变器 支持大电芯 双电池接入设计便于后期扩容 [26] - 标配发电机接口与Smart Load功能 南非停电时毫秒级切换至离网 [26] 威胜能源 - 工商业储能系统"高性价比降本"实证数据引发多国企业咨询 南非多储能项目启动成本评估 [28][29] 美世乐 - 推出HBP储能系列产品 模块化设计支持离网供电 有效解决非洲频繁停电难题 [31][33] - HV系列堆叠式高压储能电池采用模块化设计 可根据需求进行容量扩展 [33] 麦田能源 - 推出EQ系列储能电池 IP65防护等级 64V高压电池系统 放电深度高达90% [34][36]
每日动态 | 2.1GWh!两家公司再签储能大单,涵盖欧洲工商储、钠电储能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11 09:17
湖钠能源与华夏佳业战略合作 - 浙江湖钠能源与北京华夏佳业新能源签署1GWh储能系统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江阴徐霞客镇、南京高淳、镇江鑫华等多个储能电站项目 [1] - 合作包含100MWh钠离子电池系统,采用湖钠能源自主研发的钠离子电芯技术,项目预计6月30日并网运营 [1] 林洋能源东南亚布局与国内合作 - 林洋能源高管团队与泰国副总理兼能源部部长会面,探讨泰国能源市场发展及智能电网、新能源、储能领域合作机会 [2] - 林洋储能与中能建(上海)成套签订战略协议,计划向"交通+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开发光储充一体化、港口微电网等项目 [3] 赢科数能欧洲市场拓展 - 赢科数能与意大利、罗马尼亚企业达成1.1GWh储能合作,订单额超10亿元,覆盖工商业储能等领域 [3] 国内储能技术示范项目 - 宁东光伏基地投运国内首个混合构网型储能项目,规模包括锂离子电池10MW/20MWh、超级电容1MW/5min、钠离子电池200kW/400kWh [4] - 项目由国能新能源院和宁夏电力开发,研究混合储能配置、低成本钠离子电池集成及构网技术 [4] 多氟多储能项目投运 - 多氟多100MWh用户侧储能电站在河南焦作投运,占地4100㎡,总投资约9000万元,由四个5MWh和十二个6.5MWh电池仓体组成 [5] 甘肃庆阳储能产业合作 - 甘肃庆阳与同力日升、天启鸿源签署20亿元合作协议,一期将建设2GWh储能装备生产线及1GWh磷酸铁锂储能电站,计划2025年投产 [6] 储能行业展会动态 - ESIE 2025展览面积超16万平米,预计800+企业参展、500+新品发布,吸引20万人次观众,同期举办40+主题论坛 [8] 行业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将与Quinbrook合作在澳大利亚开发24GWh电池储能项目 [10] - 比亚迪、融和元储获3.6GWh海外储能订单 [10]
林洋能源(601222) -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2025-03-05 12:00
资金募集 - 2017年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30亿元,净额29.6675亿元[4] 项目变更 - “320MW光伏发电项目”部分100MW变更为229MW光伏电站项目[7][8] - “600MW高效太阳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变更为“12GW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项目”[8] 资金使用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可转债募集资金累计使用29.2236428774亿元,可使用2.4499203465亿元[10] - 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额度不超2.5亿元,可循环滚动,期限不超12个月[3][20] 现金管理 - 本次现金管理金额23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0.90% - 2.49%[3][12] - 本次现金管理预计收益25.52 - 70.61万元,期限45天[12] 财务数据 - 2023年末资产总额2318587.25万元,2024年9月末为2451609.91万元[16] - 2023年末负债总额760232.97万元,2024年9月末为863118.25万元[16] - 2023年末净资产1548693.81万元,2024年9月末为1582273.31万元[17] - 2023年末货币资金492965.53万元,2024年9月末为431806.05万元[17] - 2023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4124.47万元,2024年1 - 9月为62451.02万元[17] - 公司用23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买理财,占期末货币资金5.33%[17]
林洋能源(601222) - 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外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2-28 10:30
担保情况 - 公司为林洋储能合计担保48000万元,新增13000万元,担保余额26354万元[3] - 公司为林洋装备合计担保41500万元,新增40500万元,担保余额240万元[3] - 公司为光伏运维担保2500万元,新增500万元,担保余额520万元[3] - 公司为多家银行提供担保,额度分别为1亿、2.8亿等[11][13] - 截至披露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89.71亿元,占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比例57.92%[15] - 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总额80.81亿元,占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比例52.18%[15] 授信情况 - 林洋储能向南京银行等申请授信,新增担保额度3000万元[4] - 林洋装备向兴业银行等申请授信,新增担保额度4500万元[4] - 光伏运维向工商银行申请授信,新增担保额度500万元[5] 额度调剂 - 公司将林洋光伏未使用的26000万元担保额度调剂使用[5] 子公司数据 - 林洋储能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额166027.81万元,净利润16637.90万元[7] - 林洋装备2024年9月30日资产总额62396.52万元[7] - 林洋储能、林洋装备资产负债率超70%[3] 公司业绩 - 2024年1 - 9月营业收入69367.78万元,2023年度为125030.34万元[8] - 2024年1 - 9月净利润563.24万元,2023年度为2126.99万元[8] - 2024年9月资产总额14445.62万元,2023年12月为17191.31万元[9] - 2024年9月负债总额2457.28万元,2023年12月为6950.05万元[9] - 2024年9月净资产11988.34万元,2023年12月为10241.26万元[9] - 2024年1 - 9月营业收入14593.56万元,2023年度为22103.53万元[10] - 2024年1 - 9月净利润1747.08万元,2023年度为3433.05万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