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集团(600811)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丨钢铁股拉升 中国东方集团涨10% 重庆钢铁涨5%
格隆汇APP· 2025-07-30 02:21
港股钢铁股表现 - 中国东方集团股价大涨9.95%至2.100港元领涨板块 [1] - 重庆钢铁股份涨4.97%至1.690港元 马鞍山钢铁涨2.18%至2.340港元 [1] - 鞍钢股份涨1.63%至2.500港元 华津国际控股涨1.52%至0.335港元 [1] 政策预期影响 - "反内卷"政策预期有望带动钢铁行业估值提升 [1] - 平控政策预期下钢铁供给总量趋紧且产业集中度持续趋强 [1] - 行业已就促进联合重组和落后产能退出的必要性达成共识 [1] 需求端支撑因素 - 需求有望在地产基建筑底企稳支撑下保持平稳 [1] - 制造业持稳向好与钢铁出口高位形成支撑 [1] - 钢铁需求总量有望保持平稳或边际略增 [1] 行业转型趋势 - 产业集中度提升、产量结构调整是转型必然趋势 [1] - 产品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转型方向 [1] - 供需总体形势有望维持平稳 [1]
港股钢铁股短线走高,重庆钢铁股份(01053.HK)涨超14%,中国东方集团(00581.HK)涨超6%,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HK)、鞍钢股份(00347.HK)涨超3%。
快讯· 2025-07-21 01:50
港股钢铁股表现 - 重庆钢铁股份(01053.HK)股价上涨超过14% [1] - 中国东方集团(00581.HK)股价上涨超过6% [1] - 马鞍山钢铁股份(00323.HK)和鞍钢股份(00347.HK)股价均上涨超过3% [1]
一文说清“ST”股
经济网· 2025-07-15 05:44
沪深交易所拟调整主板风险警示股票涨跌幅限制 - 沪深交易所拟将主板风险警示股票涨跌幅限制从5%调整为10%以提升定价效率 [2] - 调整后股价上涨或下跌速度加快例如上涨20%所需时间从4天缩短至2天 [9] 风险警示股票分类及市场现状 - 风险警示分为退市风险警示(*ST)和其他风险警示(ST)两类 [2] - 截至7月2日沪深主板*ST股99只ST股74只 [2] - *ST股退市风险更高2024年强制退市股票中绝大部分为*ST股 [2] *ST股市场表现 - *ST太和戴帽前一个月股价下跌20%公告当日下跌9.54% [3] - 退市前一年*ST东方、*ST旭蓝、*ST大药股价跌幅达75%-92% [2] ST股市场表现及风险 - ST股可能升级为*ST股如ST高鸿一年后转为*ST高鸿 [4] - ST高鸿2024年股价下跌48%2025年初至7月2日再跌9% [4] - 部分ST股直接退市如ST旭电因股价跌破面值退市 [5] 风险警示股票整体趋势 - *ST/ST股价格长期疲软基本面彻底转好案例较少 [7] - 涨跌幅放宽后基本面恶化公司退市速度可能加快 [9]
盐城东方集团以会展经济打造产城融合标杆
新华日报· 2025-07-14 06:24
作为盐城会展经济核心载体,近年来,盐城东方集团现代服务业重点板块——盐城国际会展中心以"会 议、展览、赛事、宴会"核心思路,近3年打造逾百场展会活动,拉动数百亿经济效应,实现业务"新突 破"、书写会展"新精彩"、赋能城市"新发展",为会展业融入区域格局交出"最优解"。 "会"联四海, 构筑开放合作"强磁场" 作为盐城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会展综合体,这里既是国际经贸"会客厅",也是思想交锋"智慧场"。近 3年,30余场高规格展会轮番登场,使其成为长三角北翼对外开放重要平台。 5月以来的盐城国际会展中心,各类展会活动如火如荼。盐城投资环境说明会吸引50余家世界500强、30 家央企国企、1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及国际商协会代表共襄盛会,见证30个重大项目签约;AD次元新星 动漫游戏博览会掀起Z世代青春风暴,7000名二次元爱好者参与,创下盐城动漫展会规模新纪录……以 高标准服务为支撑,单日万人潮涌带动3公里商圈业绩飙升50%,酒店均价环比上涨30%,充分释放会 展经济辐射效应。 "赛"引热潮, 激活千万流量"新引擎" 从热血沸腾的电子竞技到科技感十足的青少年科创赛事,盐城国际会展中心国展中心近年来成功承办玉 麒麟C ...
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收涨0.62%,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64%;钢铁板块午后持续拉升,重庆钢铁股份(01053.HK)收涨超90%,鞍钢股份(00347.HK)、中国东方集团(00581.HK)收涨超10%。
快讯· 2025-07-02 08:1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收涨0 62%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跌0 64% [1] 钢铁行业表现 - 钢铁板块午后持续拉升 [1] - 重庆钢铁股份(01053 HK)收涨超90% [1] - 鞍钢股份(00347 HK)收涨超10% [1] - 中国东方集团(00581 HK)收涨超10% [1]
深度丨从帮凶到漏网之鱼:如何追责财务造假“第三方”合谋者?
证券时报· 2025-05-15 08:48
财务造假现状与趋势 - 2020年以来因收入舞弊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中,超过六成案件涉及交易造假,共184家受罚企业中有117家单纯采用交易操纵手段[4][6][7] - 交易造假已从会计账本数字游戏升级为覆盖业务全流程的系统性造假,典型案例包括国美通讯虚构关联交易、东方集团开展空转循环贸易等[5] - 造假手段迭代至"3.0阶段",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谋伪造完整资金循环链条,隐蔽性显著提升[10] 第三方参与造假规模与模式 - 58家造假上市公司涉及686家第三方配合,平均每家超10家协作方,新研股份案中第三方数量过百家[11] - 第三方主要扮演四类角色:关联方/隐性关联方(如信威集团隐瞒控制关系)、真实客户(如文化长城区域代理商)、空壳公司(如保千里案20家小微企业)、自然人名义客户(如东方金钰6名自然人)[12][13][14][15] - 504家第三方以客户名义虚构销售,49家伪造采购,105家兼具双重身份,28家充当资金过桥方[15] 典型案例与数据 - 紫晶存储案造成1.7万投资者受损,中介机构先行赔付10.86亿元,但21家配合第三方仅2家因自身财报问题受罚[2][18] - 广东榕泰通过注册揭阳市中粤农资等多家空壳公司构建虚假交易对手[11] - 专网通信案中国瑞科技、江苏舜天等联合数十家上下游企业开展虚假自循环业务[11] 监管与法律困境 - 近五年294家被明确点名的配合造假第三方中,近两成已注销或吊销,但司法追责率极低[19][21] - 现行制度对第三方处罚存在空白,如紫晶存储案中第三方仅承担0.7%的总罚金比例[18][23] - 专家指出利益驱动与违法成本过低是合谋主因,建议建立全链条追责机制[17][23]
厦门银行对188人次执行绩效追索扣回 贷款纠纷起诉东方集团及其关联方
犀牛财经· 2025-05-14 09:02
薪酬管理执行情况 - 厦门银行首次披露绩效追索扣回执行情况 2024年对188人次执行绩效追索扣回 金额合计370.12万元[2] - 高级管理层最终薪酬尚在确定过程中 将根据结果执行延期支付 全行延期支付薪酬余额约0.62亿元[2] - 因尚未问责的风险事件 暂不兑付2024年拟兑付的602.20万元风险递延金[2] 重大贷款风险事件 - 厦门银行披露涉及东方集团及其关联方的4.19亿元贷款纠纷 被告包括银祥油脂 银祥集团和东方集团[2] - 银祥油脂因在其他金融机构逾期且涉及重大经济纠纷构成违约 厦门银行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启动法律程序追偿[3] - 诉讼请求包括要求银祥油脂偿还本息及实现债权费用 行使抵押物优先受偿权 要求银祥集团和东方集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3] 客户关系历史 - 银祥油脂曾连续多年是厦门银行制造业贷款重要客户 截至2017年末 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均位列前十大制造业贷款客户首位[3] 关联方财务问题 - 东方集团2020-2023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 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累计虚增营收161.29亿元 虚增营业成本160.74亿元 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2]
虚假贸易规模大周期长 多方合力“拆弹”
证券时报· 2025-05-11 18:56
虚假贸易现状与特征 - 虚假贸易成为财务造假重要手段,通过空转走单或资金出借搭建财务迷宫,反映资本运作失控、内控失效、审计失职的合力问题 [1] - 近期案例显示虚假贸易呈现交易规模变大、暗藏时间拉长的新特征 [1] - *ST锦港2022至2024年通过虚假贸易虚增利润,导致年报及季报虚假记载 [2] - 东方集团2020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收161亿元,通过虚构贸易空转超百亿规模 [3] 虚假贸易操作模式 - 虚假贸易分为两类:空转走单(只走票不走货)和以贸易之名进行资金出借的融资性贸易 [7] - 关联公司在虚假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降低造假门槛并强化空转特征,如东方集团通过关联公司隆裕粮油虚假购销 [4] - 财务公司充当专用蓄水池角色,东方集团在东方财务公司的存款占货币资金比例超70%,资金或被用于虚构交易循环 [5] 虚假贸易动机与影响 - 国有企业为完成考核指标,通过贸易名义出借资金、做大营收的动力增强 [9] - 虚假贸易可同时美化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如东方集团将实际资产负债率82%修饰为55% [9] - 融资性贸易缺乏完善风控体系,商品价格波动或企业经营异常易导致资金损失 [8] 监管与企业应对措施 - 国资体系出台"十不准"政策,严禁融资性贸易和空转走单等行为 [9] - 央企如中电港组织专题培训强化风险管控,大唐电信按季度自查虚假贸易,中国中车搭建虚假贸易识别模型 [10] - 审计机构强化对虚假贸易的审查,包括贸易背景、商业实质、货物流及收入确认等 [11] 行业案例与风险 - *ST锦港虚假贸易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蛰伏时间长达七年 [3] - ST易事特涉嫌通过虚假贸易业务、代采业务和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虚增营收 [7] - *ST高鸿因疑似虚假贸易陷入数十起诉讼纠纷,被指控隐瞒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的情况 [8]
造假、退市、被追债,400亿前东北首富栽了,一点也不冤
创业家· 2025-05-02 11:10
核心观点 - 东方集团因财务造假和债务危机导致退市,并被民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起诉,涉及金额达19.52亿元 [4][10][15] - 公司通过虚增营收161.3亿元和营业成本160.73亿元维持虚假财报,最终被证监会处以3900万元罚款 [15][16] - 实控人张宏伟曾通过资本运作和金融杠杆扩张商业帝国,但根基不稳导致快速崩塌 [19][20][28] 财务造假与退市 - 东方集团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触及退市条件,于4月15日停牌 [10][14] - 公司通过农产品贸易虚增营收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造假跨度达2020-2023年 [15] - 退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仍有470万手买单,散户被游资炒作吸引接盘 [16] 债务与诉讼 - 民生银行起诉东方集团及张宏伟,涉及金额10.3亿元,案件处于一审阶段 [4][6] - 公司累计新增诉讼金额19.52亿元,涉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10] - 东方集团持有的12.68亿股民生银行股份已全部质押 [24] 商业帝国发展史 - 张宏伟1984年创立东方集团,1994年上市成为东北首富,身价峰值达410亿元 [19][20][27] - 通过参股民生银行、锦州港等金融机构实现资本扩张,形成"东方系"版图 [21][23][25] - 采用"资本+产业"双驱动模式,但过度依赖财务杠杆和关联交易 [25][28] 关联企业影响 - 锦州港同样因财务造假被罚2300万元,虚增营收86亿元 [32] - 民生银行关联贷款风险暴露,泛海系贷款余额从637亿元降至856亿元 [30] - 招商银行、摩根等机构曾逆势买入东方集团股票,股东户数增至13万户 [32]
东方集团有关责任人遭纪律处分,集团此前曾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0:22
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终局 - 上交所对东方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张宏伟、时任董事长孙明涛等多名高管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张宏伟、孙明涛终身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党荣毅5年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5] - 东方集团因未按时归还闲置募集资金所涉金额较大,被上交所及时任董事长孙明涛予以公开谴责,时任总裁李章彦予以通报批评 [5] - 东方集团终止上市,其股票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两网公司及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6] 财务造假细节 - 2020年至2023年,东方集团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38.97亿元、48.65亿元、65.43亿元、8.25亿元,占各期对外披露营业收入的25.20%、32.05%、50.44%、13.56% [6] - 同期虚增营业成本分别为38.75亿元、48.44亿元、65.30亿元、8.24亿元,占各期对外披露营业成本的23.74%、29.57%、45.43%、11.45% [6] - 四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 [6] - 审计机构大华所在财务造假期间对年报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现状与背景 - 东方集团2023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大华所出具"非标"意见,涉及向控股股东东方有限及其子公司提供担保金额33.19亿元,以及东方有限在龙江银行哈尔滨龙腾支行的4.54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到期未偿还 [7] - 东方集团成立于1992年,1994年登陆上交所,是黑龙江省首家上市民企,业务涵盖农业、金融、港口及新型城镇化开发 [7] - 公司旗下参股锦州港(ST锦港)和民生银行,曾为多元化产业巨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