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防(600764)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海防: 中国海防关于股东权益变动完成过户登记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8 09:27
股东权益变动情况 - 公司股东中船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被母公司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其持有的26,355,612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的3.71%)以非交易过户方式转让给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1] - 本次吸收合并已于2025年6月17日完成过户登记,中船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不再持有公司股份,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增至3.71% [1]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持股变化 - 本次权益变动后,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量保持473,464,300股,占总股本的66.62%,与变动前一致 [2][3]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持股54,028,216股(占比7.60%),第七二六研究所持股10,944,430股(占比1.54%),第七一六研究所持股5,253,399股(占比0.74%),均未发生变动 [2][3]
中国海防: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持有3.71%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6-18 08:41
股权变动 - 中国海防股东中船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被母公司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吸收合并 [1] - 2635 56万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3 71%)已过户至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1] - 中船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持股3 71%的一致行动人 [1] - 中船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不再持有中国海防股份 [1]
中国海防: 中国海防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18 08:20
公司经营概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311.26万元,同比下降26.11% [2] - 水声电子防务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9,117.07万元,同比下降16.23% [3] - 特装电子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079.15万元,同比下降26.08% [3] - 电子信息产业经营保持稳定,实现营业收入129,700.64万元,同比增长1.99% [4] - 研发投入34,929.62万元,占营业收入11.01% [5] 董事会工作情况 - 全年召开8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51项议题 [5] -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全年召开7次会议,审议25项议案 [7] - 董事会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 [2] - 规范召开4次股东大会,18项议案均获表决通过 [8] 财务指标分析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99.85万元,同比下降26.11% [27] - 基本每股收益0.320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0% [27] - 资产负债率28.36%,流动比率2.68 [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742.79万元,同比下降59.14% [31] - 应收账款净额414,451.08万元,同比增长19.11% [25] 利润分配方案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0.59元(含税),合计41,927,133.77元 [36] - 2024年累计分红91,671,190.79元,占净利润40.21% [36] - 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36]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 - 2024年披露定期报告4份、临时公告63份 [9] - 连续两年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工作评价A级 [9] - 举办业绩说明会、投资者调研等活动提升透明度 [10] - 实施现金分红0.50亿元 [10] 2025年重点工作 -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优化决策机制 [11] - 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确保合规披露 [12] - 系统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强化资本市场品牌 [12] - 加强财务管控和募投项目管理 [12]
中国海防: 中国海防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
证券之星· 2025-06-06 09:09
股东大会基本信息 - 股东大会召开时间为2025年6月27日10点00分,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中船大厦 [1] - 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进行 [1][3] - 网络投票时间为2025年6月27日9:15-15:00,其中交易系统投票平台时间为9:15-9:25、9:30-11:30、13:00-15:00 [1] 会议审议事项 - 本次股东大会审议的议案已通过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和第九届监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相关公告已于2025年4月30日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 [2] - 无需要回避表决的关联股东 [2] 投票规则 - 股东可通过交易系统投票平台或互联网投票平台(vote.sseinfo.com)进行投票,首次使用互联网投票平台的需完成股东身份认证 [3] - 持有多个股东账户的股东,其表决权数量为名下全部股东账户所持相同类别普通股和相同品种优先股的总和 [4] - 同一表决权通过不同方式重复表决的,以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 [4] 会议出席对象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20日,登记在册的A股股东(股票代码600764)有权出席股东大会 [4][5]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聘请的律师也可出席会议 [5] 会议登记方法 - 登记时间为2025年6月23日9:00-11:00和14:00-17:00,地点为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中船大厦 [6] - 股东可通过现场、传真或信函方式登记,需提供身份证、证券账户卡等相关材料 [5][6] - 无法出席会议的股东可委托他人代为出席并行使表决权 [6] 其他事项 - 公司使用上证信息的智能短信服务提醒股东参会投票,股东可根据《上市公司股东会网络投票一键通服务用户使用手册》直接投票 [3][4] - 会务联系人为证券事务部,联系电话010-88010563,传真010-88010570,邮箱cecgt@cecgt.com [6]
中国海防(600764) - 中国海防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
2025-06-06 09:00
会议信息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4] - 现场会议2025年6月27日10点于北京中船大厦召开[5] - 网络投票2025年6月27日进行[7] 议案信息 - 审议包括2024年度董事会等报告的7项议案[9] - 议案2025年4月30日刊载于指定平台[10] - 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的议案为4、7[12] 股票信息 - A股股票代码600764,简称中国海防[15] - 股权登记日为2025/6/20[15] 登记信息 - 会议登记时间为2025年6月23日[18] - 登记地点在北京市海淀区中船大厦[18] 投票规则 - 同一表决权重复表决以第一次结果为准[17] - 股东对所有议案表决完毕才能提交[17]
中国海防(600764):水下听风,智领深蓝
长江证券· 2025-05-31 08: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顶层政策持续加码水下攻防、深海科技,水下有望成为下一阶段重点投入方向 [3][8] - 水声技术是装备实现水下探测、通信、导航和对抗的共性技术,水声电子装备应用广泛,伴随我国海洋装备加速建设,叠加维修替换需求,有望步入高景气周期 [3][9] - 中国海防为中船集团旗下水声电子防务装备龙头,具备水声装备全产业链能力,在多个细分方向处于国内垄断或领先地位,核心受益于海洋装备建设,未来有望乘专业化整合之风打造电子信息旗舰平台 [3][10] 各部分总结 背靠中船集团深耕海洋防务电子,聚焦兴装强军经营改善可期 - 公司是中船集团电子信息产业板块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定位中船电子信息产业化平台,立足水声电子军民一体化发展 [21] - 受需求节奏及产品价格影响,公司2022 - 2024年营收业绩波动,2025Q1已有改善迹象;产品价格调整致毛利率降低,叠加研发等费用偏刚性,净利率短期承压,2025一季度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公司持续推动精益管理提质增效,保持高研发投入,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多个项目预计2025 - 2026年投入使用 [29][31][34] 政策加码海洋强国战略筑梦深蓝,无人化智能化装备建设加速 - 水下攻防方面,大国博弈制海重要性凸显,美国海军“重回制海”战略牵引军费占比回升,水下装备为核心布局点;水下战场特点对装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水下攻防突出体系化、综合化作战 [39][44][46] - 深海科技方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定位为新兴产业,排序仅次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或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深海科技涵盖多领域,发展有助于保障我国资源与能源安全 [50][52][56] - UUV、海底观测网、深海空间站等新兴装备涌现,UUV自主性强,海底观测网可实现对目标海域的全天候广范围高精度覆盖,深海空间站可支持深海综合实验与资源开发 [61][64][68] 水声电子:感知通信核心分系统,新兴装备建设牵引广阔空间 - 水声技术是水下装备实现探测、通信、导航和对抗的底层共性技术,声呐等水声设备品类丰富,静音技术发展牵引水声技术迭代演进 [69][74][76] - 水声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舰艇、UUV、海底观测网等海洋装备,美军核潜艇单艇水声电子设备配套价值量高于水面舰艇,UUV结合不同任务需求配备多种声呐,光纤水听器是水下半永久监测设施的核心部分 [82][85][90] - 我国大型主战舰艇建设将带来大量水声设备需求,基于三大典型作战需求测算,未来UUV市场空间广阔,声呐等水声电子设备维修替换需求牵引后市场空间广阔 [95][100][103] 水声电子防务龙头资产稀缺,深化国改打造电子信息旗舰平台 - 水声电子赛道技术经验壁垒高,我国水声电子装备产业格局清晰,中船集团产业链布局完善,中国海防是少数具备水声装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在多个细分方向市场份额领先 [108][112][114] - 公司在轴角转换器等运动控制类、卫星通导多个细分领域、特种电源产品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产业化能力突出 [119][122][126] - 公司控股股东中船集团为全球第一大造船集团,持续深化改革,公司作为集团电子信息板块资本运作平台,有望深度受益专业化整合 [131]
中国海防:水下听风,智领深蓝-20250531
长江证券· 2025-05-31 00: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首次)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顶层政策持续加码水下攻防、深海科技,水下有望成为下一阶段重点投入方向 [3][7] - 基于声波的水声技术是装备实现水下探测、通信、导航和对抗的共性技术,伴随我国海洋装备加速建设,叠加维修替换需求,水声电子装备有望步入高景气周期 [3][8] - 中国海防为中船集团旗下水声电子防务装备龙头,是国内少数具备水声装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在多个细分方向处于国内垄断或领先地位,核心受益于海洋装备建设 [3][9] - 公司作为中船集团电子信息板块资本运作平台,未来有望乘专业化整合之风打造电子信息旗舰平台 [3][9] 各部分总结 背靠中船集团深耕海洋防务电子,聚焦兴装强军经营改善可期 - 公司是中船集团电子信息产业板块上市公司,旗下拥有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实力领先,是多个平台,拥有多家子(孙)公司 [19] - 公司布局电子防务装备与民用电子信息产业军民两翼协同发展,水声电子防务装备为核心优势主业,各业务有代表性产品 [24][25] - 受需求节奏及产品价格影响公司2022 - 2024年营收业绩波动,2025Q1已有改善迹象,分业务营收增速有差异 [30] - 产品价格调整导致公司毛利率有所降低,叠加研发费用等偏刚性,净利率短期承压,2025一季度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32] -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动精益管理提质增效,保持高研发投入夯实核心竞争力与成长动能 [35] - 公司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多个项目预计2025 - 2026年投入使用满足未来需求释放所需 [38] 政策加码海洋强国战略筑梦深蓝,无人化智能化装备建设加速 水下攻防:大国博弈时代重要凸显,体系化发展卫守水下国门 - 大国博弈制海重要性凸显,“重回制海”战略牵引美国海军军费占比回升,水下装备为核心布局点 [41] - 相比陆地和空中战场,水下战场具有结构多维、空间广阔、态势感知难度大等特点,对装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45] - 水下攻防突出体系化、综合化作战,将多种武器装备通过信息网络有机融合实现多重作战功能任务,UUV在水下攻防体系中起关键作用 [47] 深海科技: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从科研探索到产业化提速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将其定位为新兴产业,排序仅次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或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52] - 深海科技涵盖多个领域,发展深海科技有助于保障我国资源与能源安全,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54][59] UUV、海底观测网、深海空间站等新兴装备涌现支撑应用落地 - UUV是一种可长时间在水下工作的无人智能化装备,突出特点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63] - 海底观测网是深海观测半永久性设施,可实现对目标海域的全天候广范围高精度覆盖,我国已建成部分试验系统并正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67] - 深海空间站是可长期驻留海底的科研平台,2025年2月28日,“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启动建设 [71] 水声电子:感知通信核心分系统,新兴装备建设牵引广阔空间 水声技术是实现水下探测、通信、导航和对抗的底层共性技术 - 水下信息传播特点决定水声技术是水下装备实现探测、通信、导航和对抗的底层共性技术,在国防领域应用场景多样 [72] - 声呐等水声设备是水声技术的具象化体现,历经百余年已形成丰富品类可完成多种任务所需 [76] - 静音技术发展牵引水声技术迭代演进,现代声呐等水声设备向低频、大功率、大基阵发展 [78] 水声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舰艇、UUV、海底观测网等海洋装备 - 声呐等水声电子设备在传统水面舰艇及潜艇上均有大量应用,承担多种作战任务 [81] - 美军核潜艇单艇水声电子设备配套价值量高达上亿美元,显著高于水面舰艇 [84] - UUV作战任务多样,单台UUV结合不同任务需求同时配备多种声呐 [88] - 光纤水听器适合大规模组阵,是水下半永久监测设施的核心部分 [90] 装备建设带动水声电子景气上行,消耗品属性创造广阔后市场 - 我国大型主战舰艇加快建设,2020年至2040年或净增加94艘,水声设备需求旺盛 [96] - 基于三大典型作战需求测算,未来UUV市场空间广阔将带动大量水声电子设备需求 [98] - 声呐等水声电子设备工作环境恶劣,换能器等部件需定期维修替换牵引后市场空间广阔 [106] 水声电子防务龙头资产稀缺,深化国改打造电子信息旗舰平台 水声电子赛道技术经验壁垒高,公司为少数具备全产业链能力 - 相比于传统电磁波技术,水声技术难点多、经验科学性质明显,需要大量时间与资源投入 [9][111] - 我国水声电子装备产业格局清晰,中船集团产业链布局完善为国内水声电子的主力军 [117] - 中国海防是国内少数具备水声装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在多个细分方向市场份额领先 [119] 特装电子与水声电子协同性强,公司在多个细分品类技术领先 - 公司在轴角转换器等运动控制类市场份额领先,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自主可控 [123] - 公司在卫星通导多个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产业化能力突出 [126] - 公司特种电源产品品类丰富下游应用广泛,是国内高端电源产品核心供应商之一 [130] 中船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整合,公司为上市平台有望深度受益 - 公司控股股东中船集团为全球第一大造船集团,持续深化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 [134]
中国海防(600764) - 中国海防关于为所属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5-23 09:15
担保情况 - 公司为辽海输油本次担保额500万元,截至披露日共1950万元[2][3] - 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两年[8] - 截至披露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23370万元,占2024年末净资产2.87%[12] 辽海输油财务 - 2024年末资产9308.82万元,负债5394.54万元,净资产3914.28万元[9] - 2025年3月末资产7486.99万元,负债3520.42万元,净资产3966.57万元[9] - 2024年营收5599.08万元,净利润193.17万元;2025年1 - 3月营收1487.08万元,净利润52.29万元[9] 其他信息 - 辽海输油注册资本2180.31万元[5] - 公司子公司中船辽海装备对辽海输油持股100%[6] - 本次担保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有效期至2024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日[11]
中国海防:坚持创新驱动 积极开拓市场增量
全景网· 2025-05-21 00:25
公司业绩与战略 - 中国海防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1.73亿元,归母净利润2.28亿元 [1] - 2025年将聚焦防务方向主责主业,构建电子防务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双牵引发展新格局 [1] -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能,促进公司提质增效 [2] 防务业务发展 - 体系化推进防务装备科研、生产、服务的运营管控,确保产品按期保质保量交付 [2] - 巩固传统产品市场份额,立足新平台建设争取新项目,形成新的防务类业务增量 [2] - 瞄准"深海作战、智能装备、无人平台"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加大创新资源投入 [2] 非防务产业拓展 - 推动智能制造由传统制造业进军新能源相关制造业 [2] - 推动港口智能化向船舶智能化,船岸云一体化迈进 [2] - 拓展油气设备、智能交通、智慧照明、智能制造国内市场,开拓"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海外市场 [2] 深海科技布局 - 拥有水声电子防务装备全专业领域、全产业链科研生产能力,掌握水下探测、通信、信息获取和对抗设备核心技术 [3] - 持续聚焦技术创新、技术转化、产业运用和市场开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 - 水声电子装备是水下能力体系建设的核心,发展空间广阔 [1] 业务范围与优势 - 业务涵盖电子防务装备、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拥有水声电子方向上国内唯一的全体系科研生产能力 [3] - 提供水下信息化装备、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卫星通导、专用电源等电子信息产品 [3] - 中船集团组织旗下12家上市公司召开集体业绩说明会,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1][3]
中国海防(600764) - 中国海防关于参加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2025-05-20 11:02
业绩总结 - 2024年部分产品毛利率下降,经营有压力[2] - 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两次共派9167万元,占净利润40.21%[6] - 2025年一季度多项产品交付,业绩同比大增[7] 未来展望 - 2025年构建双牵引发展格局,加强运营管控[3] - 确保防务产品交付,巩固份额,争取新项目[3] - 推动智能制造进军新能源,拓展国内外市场[3] - 瞄准新方向加大创新投入,争取研究项目[4] 其他新策略 - 制定落实“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9] 数据相关 - 截至2024年底,下属企业获国家级奖38项、省部级奖198项[6] - 截至2024年底,拥有知识产权1675项,含发明专利488项、软件著作权605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