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石化(600688)
icon
搜索文档
炼化及贸易板块9月29日跌0.19%,康普顿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6635.9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9 08:53
板块整体表现 - 炼化及贸易板块当日下跌0.19% 但上证指数上涨0.9% 深证成指上涨2.05% 板块表现弱于大盘 [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 10只个股上涨 10只个股下跌 [1][2] - 板块资金流向呈现主力净流出6635.9万元 游资净流入6386.32万元 散户净流入249.58万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大庆华科涨幅最大达10% 收盘价19.91元 成交量5.99万手 成交额1.17亿元 [1] - 博汇股份上涨4.42% 收盘价13.70元 成交量7.05万手 成交额9482.09万元 [1] - 宝草股份上涨2.10% 收盘价5.84元 成交量35.61万手 成交额2.08亿元 [1] 领跌个股表现 - 康普顿领跌3.70% 收盘价16.64元 成交量10.15万手 成交额1.69亿元 [2] - 荣盛石化下跌3.24% 收盘价9.57元 成交量44.78万手 成交额4.29亿元 [2] - 恒逸石化下跌1.46% 收盘价6.73元 成交量47.98万手 成交额3.22亿元 [2] 资金流向特征 - 大庆华科主力净流入3999.83万元 主力净占比34.23% 为板块最高 [3] - 中国石油主力净流入3516.65万元 主力净占比2.75% [3] - 荣盛石化虽股价下跌但游资净流入3620.05万元 游资净占比8.44% [3] - 宝草股份主力净流入2053.59万元 主力净占比9.89% [3]
第一波嘉宾剧透!上海石化/顶立科技/长盛科技/美兰德/幄肯新材/703所......Carbontech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大会
DT新材料· 2025-09-28 16:03
大会概况 - 大会主题为创新应用打破国内碳纤维行业"内卷"格局 聚焦碳纤维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4][7] - 由Carbontech主办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 多家企业及研究机构协办和支持 [3][4] - 大会设开幕式、行业论坛及科技成果展示等环节 涵盖碳纤维高端装备、新能源碳材料等专题 [2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碳纤维凭借优异性能成为航空航天、汽车工业、风电叶片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材料 [7] - 行业处于技术转型与产业重塑关键时期 应用端是产业链核心驱动力 eVTOL、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等领域带来广阔需求空间 [7] - 大会旨在提升碳纤维核心竞争力 推动行业迈入高质量增长期 [7] 参与企业技术实力 - 长盛科技实现T700、T800规模化生产 良品率超98% 国内首家实现T1000和T1100级碳纤维工业级规模化生产 掌握M40X级碳纤维生产技术 [10] - 湖南顶立科技开发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热工装备 化学气相沉积装备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3] - 杭州幄肯科技专注高端热场材料 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光伏、光通信等领域 [15] - 陕西美兰德专注炭/炭复合材料研发 为光伏、半导体等行业提供产品及设备 [19] - 威海捷诺曼主要从事碳纤维缠绕机、固化线、氢气瓶自动化产线等设备 [21] 大会议程与活动 - 12月9日举办开幕式及剪彩仪式 12月11日设碳纤维高端装备、新能源碳材料等分论坛 [24]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供需对接、科技成果展示及用户端巡馆 [24] - 设碳/碳复合材料论坛 聚焦光伏热场、碳陶制动及热工装备更新 [30] -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论坛以绿色、创新、发展为主题 探讨热固性及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 [35] 展览与展品范围 - 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展示碳纤维复合材料、硅碳、电容炭等材料及制品 [39] - 展品覆盖汽车工业、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氢储运等应用端 以及材料端和生产设备 [39] - 生产设备包括高温炉、碳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铺丝设备、纤维缠绕机等 [39]
炼化及贸易板块9月24日涨0.17%,广聚能源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3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4 08:46
板块表现 - 炼化及贸易板块当日上涨0.17% 广聚能源领涨涨幅3.40% [1] - 上证指数上涨0.83%至3853.64点 深证成指上涨1.8%至13356.14点 [1] 个股涨跌 - 广聚能源收盘价11.57元 成交量10.15万手 成交额1.16亿元 [1] - 宝利国际涨幅3.38%至4.59元 成交量69.04万手 成交额3.14亿元 [1] - 桐昆股份涨幅3.14%至14.11元 成交量26.00万手 成交额3.62亿元 [1] - 荣盛石化下跌0.96%至9.28元 成交量26.72万手 成交额2.47亿元 [2] - 中国石油下跌0.12%至8.13元 成交量139.83万手 成交额11.39亿元 [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32亿元 游资净流出1398.89万元 散户净流出1.18亿元 [2] - 宝利国际主力净流入3908.56万元 占比12.43% 游资净流入276.62万元 [3] - 中国石油主力净流入3319.02万元 占比2.92% 游资净流出2535.77万元 [3] - 广聚能源主力净流入1955.13万元 占比16.84% 游资净流出349.55万元 [3]
人保财险吉林市分公司第一营业部: 走进新市民群体 为一线百姓普及金融知识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3 12:07
活动背景与目的 - 人保财险吉林市分公司第一营业部于9月18日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专题宣传活动 以落实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要求 [1] - 活动旨在通过"面对面"交流实现金融服务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是"金融知识进企业"的重要举措 [3] 活动内容与形式 - 通过典型案例重点讲解非法集资 电信诈骗 恶意退保等常见金融陷阱的识别与防范技巧 [3] - 采用发放宣传折页 播放反诈视频 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职工树立理性投资观念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 针对企业职工中老年人 新市民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风险咨询 帮助了解金融产品适当性管理要求 [3] 企业参与与反馈 - 吉林石化作为"新中国化工长子"拥有庞大职工群体 为活动提供了重要实施场景 [3] - 现场职工反馈案例具有警示意义 使他们对金融诈骗套路形成更清晰认识 [3]
填补空白!中石化,碳纤维再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21 23:07
产品技术突破 - 上海石化发布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 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2] - 60K大丝束碳纤维单丝含量较48K提升25% 强度提高0.5GPa 模量增加20GPa 生产装置单线效率提升25%[4] - 产品拉伸强度突破4.9GPa 单股丝束可吊起1吨重物 弹性模量达260GPa以上[4] - 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难点 实现从原丝到氧化炭化全流程工业化试生产 属国内首创[6] 产品体系与产能 - 公司拥有3K/12K/24K/48K/60K等近20种型号碳纤维产品 构建覆盖通用型+高性能及大丝束+小丝束全谱系[6] - 依托上海和内蒙古两大碳纤维制造基地 强化产业链协同打造碳纤维核心产业集群[7] 应用领域与案例 - 60K产品适用于深海海上风电和建筑桥梁领域 满足大功率深远海风电叶片对长度和模量的高要求[2][4] - 48K大丝束碳纤维风电专用料已应用于131米长陆上风电叶片[7] -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壳[9][10] - 碳纤维复合材料抽油杆达领先水平 具备耐腐蚀/质量轻特性 可降低采油成本[12] - 大丝束碳纤维筋应用于青岛海口路跨风河大桥 成为国内首个大丝束碳纤维索锚体系桥梁工程[14][16] - 碳纤维复合材料车头罩为广州高速地铁列车减重 属国内首列应用[17]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全球最长131米陆上风电叶片 单个风电机组扫风面积相当于8个标准足球场[18][19] - 碳碳复合新材料风机叶轮使用寿命是现有材料10倍以上 解决烷基化装置叶轮腐蚀难题[21] 行业地位与成就 -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7] - 公司在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和碳纤维碳碳复合新材料多个应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7]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0033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9 08:3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395.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1%[10] - 利润总额亏损5.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88.52%[1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55.66%[1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为人民币395.00亿元,同比下降9.17%[18] - 公司税前亏损人民币5.83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0.12亿元[18] - 公司除税及非控股股东权益后亏损人民币4.49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0.03亿元[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净额334.9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66%[2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462.128百万元,同比下滑1,755.66%[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94.99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34.897亿元人民币下降9.2%[1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7.42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1.674亿元人民币亏损[12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亏损为4.493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盈利2850万元人民币[12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净亏损为4.48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盈利633.1万元人民币[122] - 公司报告期内净亏损4.49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负4.49亿元人民币[132] - 公司对外交易总收入为人民币394.995亿元,同比下降9.2%[140][141] - 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人民币5.83亿元,同比由盈利1242.8万元转为亏损[142] - 归属于公司股东净亏损人民币4.49亿元,同比由盈利284.5万元转为亏损[149] - 基本每股亏损人民币0.0425元,同比由盈利0.0003元转为亏损[14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原油单位加工成本4001.90元/吨,同比下降379.86元/吨(降幅8.67%)[2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4.35%至130.19百万元,主要因研发项目增加[38] - 其他收益同比下降38.76%至7.909百万元,因政府补助减少[38] - 资产减值损失416.854百万元,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17百万元[38] - 所得税收益134.702百万元,同比变动-2,309.32%,因确认税务亏损递延所得税资产[39] - 财务收入净额人民币7426.7万元,同比下降16.5%[144]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人民币4.17亿元,同比增加274.0%[146] - 所得税收益人民币1.35亿元,同比由支出609.7万元转为收益[147] - 售出存货账面价值为32,713,883千元,同比下降9.2%[156] -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为416,854千元,同比大幅增加274.0%[156] - 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从693.3万元增至840.7万元,增长21.3%[192] 各业务线表现 - 炼油产品销售额209.22亿元,同比下降16.14%;化工产品销售额84.77亿元,同比下降3.21%[23] - 炼油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96%至26,856.886百万元,毛利率21.78%[40] - 化工产品毛利率同比提升7.10个百分点至7.77%,营业收入下降3.41%[40] - 炼油产品分部经营亏损人民币2.12亿元,同比由盈利7.52亿元转为亏损[140][141][142] - 化工产品分部经营亏损人民币5.57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0.40亿元收窄46.4%[140][141][142] - 产品贸易分部经营利润人民币290万元,同比下降71.1%[140][141][142] - 2025年6月30日炼油产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4,569,737千元,同比下降5.4%[187] - 2025年6月30日除炼油产品以外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313,692千元,同比下降25.7%[187] 生产运营数据 - 公司生产主体商品总量557.68万吨,同比下降4.35%[19] - 公司累计加工原油632.49万吨,同比下降4.93%[19] - 公司生产成品油399.29万吨,同比下降6.81%,其中柴油产量下降13.56%[19] - 公司乙烯产量27.33万吨,同比增长24.34%[19] - 原油加工量减少12.42万吨,导致成本减少5.44亿元[24] - 公司厂区边界VOCs浓度均值62.4μg/m³,同比下降9.70%[20] - 公司老旧装置专项隐患整治整改完成率98.8%[20]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27.78%[10] - 经营现金流净流入7.68亿元,同比增加5.17亿元[27] - 投资现金流净流入7.34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出5.86亿元)[28] - 融资现金流净流出12.81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入14.35亿元)[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27.78%至778.943百万元,因采购商品支付现金减少[39] - 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7.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17亿元人民币(增幅206%)[133] - 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7.3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流出5.86亿元人民币[133]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出12.8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流入143.51亿元人民币[135] - 收到合营联营公司股息收入9.65亿元人民币[133] - 利息收入2.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7.72亿元人民币[133] 资产、债务与借款 - 总借款余额减少11.8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偿还15亿元[29] - 资产负债率41.77%(2024年同期:41.96%)[31] - 长期借款增加471.13%至3.87亿元,用于补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45] - 货币资金减少30.28%至84.3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20.09%,主要因购买定期存款重分类至其他非流动资产[44] - 衍生金融资产大幅增加204,312.24%至1亿元,主要因购入原油及成品油掉期合约[44] - 应收账款增加179.27%至19.59亿元,主要因应收成品油销售款增加[44] - 其他非流动资产新增25.28亿元,主要包含新购的2-3年期定期存款[44] - 应付账款增加69.17%至46.20亿元,主要因应付原油采购款增加[4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82.09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4.30亿元人民币,增长2.7%[124] - 公司银行定期存款从2024年末的38.84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0元,同时非流动资产中的银行定期存款新增25.12亿元人民币[124] - 公司欠关联公司款项从2024年末的95.9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0.31亿元人民币,增长15.0%[126] - 公司净流动资产从2024年末的43.44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76亿元人民币,下降56.8%[126] - 公司借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15.01亿元人民币大幅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39亿元人民币,下降97.4%[126] - 公司存货从2024年末的65.5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9.74亿元人民币,增长6.4%[12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84.299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82.091亿元增长2.7%[161] - 应付账款为人民币19.396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4.286亿元增长35.8%[162] - 应付票据为人民币16.464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475亿元增长57.2%[162] - 欠关联公司款项为人民币110.229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95.773亿元增长15.1%[162] - 应付股息为人民币2.422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3139万元大幅增长671.7%[162] - 借款总额为人民币3.869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5.687亿元大幅减少75.3%[164] - 短期银行借款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5.009亿元降至零[164] - 长期借款为人民币3.866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6769万元大幅增长471.0%[164] - 长期借款年利率为2.66%,与2024年末持平[165] - 关联公司欠款总额从717.168亿元增至1971.09亿元,增长174.9%[191] - 欠关联公司款项总额从959.0947亿元增至1103.0937亿元,增长15.0%[191] - 短期借款从15.0094亿元降至0元,减少100%[198] - 货币资金从120.9648亿元降至84.3378亿元,减少30.3%[198] - 应收账款从7.0159亿元增至19.5931亿元,增长179.2%[198] - 存货从65.5226亿元增至69.7439亿元,增长6.4%[198] - 应付票据从90.4759亿元增至97.8293亿元,增长8.1%[198] - 应付账款从27.3091亿元增至46.1998亿元,增长69.2%[198] - 公司合并总负债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662.48亿元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1,756.71亿元,增长5.7%[199] - 公司合并长期借款大幅增加,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6.77亿元增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38.66亿元,增长471.1%[199] 资本开支与投资活动 - 资本开支4.08亿元,主要用于热电机组清洁提效改造[30] - 公司购置物业、厂房和设备为119,686千元,同比下降3.9%[152] - 新增在建工程为288,714千元,同比增长24.1%[152] - 上海石化热电机组清洁提效改造工程报告期内投资1.99亿元,项目施工中[54] - 不动产及设备采购合同从338.6739亿元降至270.0165亿元,减少20.3%[195] 股东权益与股权结构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43.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4%[10] - 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从年初251.2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43.93亿元人民币,减少7.35亿元人民币(降幅2.9%)[132] - 公司支付股息2.11亿元人民币[132] - 回购股份支出8.41亿元人民币[132] - 公司归母所有者权益从2024年末的250.28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42.93亿元人民币,下降2.9%[128] - 公司净资产从2024年末的251.32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43.94亿元人民币,下降2.9%[126] - 公司合并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68.34亿元降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61.61亿元,减少9.8%[199] - 公司合并股东权益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251.44亿元降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244.06亿元,减少2.9%[199] - 公司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64.13亿元降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57.31亿元,减少10.7%[199] - 公司合并资本公积为人民币6.14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6.21亿元减少1.2%[199] - 公司合并专项储备为人民币3.03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91亿元增长4.4%[199] - 公司合并其他综合收益为人民币0.12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0.03亿元大幅增长331.0%[199] - 公司股份总数减少132,610,000股至10,542,617,500股[93] - 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减少132,610,000股至3,213,804,000股,持股比例下降至30.48%[93] - 人民币普通股(A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9.52%[93]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90,340户[97] - 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462,155,000股,占比51.81%[99] -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股2,970,776,780股,占比28.18%[9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1,915,641股,占比0.68%[99] - 自然人股东张沐城持股49,564,000股,占比0.47%[99] - 前十名股东中无质押或冻结股份情况[9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462,155,000股A股,占公司总股本51.81%,占A股类别74.53%[102] - Corn Capital Company Limited持有200,020,000股H股好仓及等量淡仓,各占公司总股本1.90%,占H股类别6.22%[102] - 孔宪晖通过Corn Capital Company Limited间接控制200,020,000股H股好仓及淡仓,各占公司总股本1.90%[102][103] - Yardley Finance Limited持有200,020,000股H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1.90%,占H股类别6.22%[102] - 陈建新通过Yardley Finance Limited间接控制200,020,000股H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1.90%[102][103] - 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黄翔宇持有140,000股A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0.0013%,占A股类别0.0019%[109] - 监事张枫持有10,000股A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0.0001%,占A股类别0.0001%[109] - 监事陈宏军持有31,400股A股好仓,占公司总股本0.0003%,占A股类别0.0004%[109] - 中石化集团间接持有中石化股份69.64%已发行股本,因此被视为持有公司5,462,155,000股A股权益[102] - 除披露人员外,公司董事及高管持股情况无变化,多数未持有公司股份[105][106] - 公司报告期内回购H股7724万股,支付对价8411.7万元人民币[112] - 公司2025年1月回购2367万股H股,最高价1.20港元/股,最低价1.11港元/股[112] - 公司2025年2月回购1730.6万股H股,最高价1.23港元/股,最低价1.18港元/股[112] - 公司2025年4月回购1241.4万股H股,最高价1.18港元/股,最低价1.14港元/股[112] - 公司2025年5月回购2385万股H股,最高价1.23港元/股,最低价1.16港元/股[112] - 公司2023年回购H股70,192,000股,支付对价70,579千元[172] - 公司2024年回购H股53,866,000股,支付对价53,425千元[172] - 公司2024年注销124,058,000股H股,减少股本124,058千元,增加资本公积54千元[172] - 公司2024年回购H股55,370,000股,支付对价56,159千元[1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回购H股77,240,000股,支付对价84,117千元[17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注销132,610,000股H股,减少股本132,610千元,股份溢价减少7,666千元[174][175] 关联方交易 - 公司与中石化集团签订金融服务框架协议,2024至2025年度金融关联交易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75] - 原材料采购关联交易金额达人民币249.137亿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77.09%[79] - 石油产品和石化产品销售关联交易金额达人民币296.2287亿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74.95%[79] - 石化产品销售代理关联交易金额达人民币2129.4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100%[79] - 仓储服务关联交易金额达人民币5.7亿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93.2%[80] - 关联方向公司提供资金期末余额为人民币20.6048亿元[84] - 与中石化财务公司存款业务本期发生额达人民币4969.66486亿元[86] - 与白沙湾分公司续签仓储服务协议,年仓储服务费上限为人民币1.14亿元[76] - 向中石化股份提供科技研发服务年度费用上限为人民币1.8亿元,中石化股份向公司提供科技研发服务年度费用上限为人民币3.5亿元[77] - 向巴陵新材料提供蒸汽服务,费用上限为人民币1.065亿元[77] - 应收关联方款项为1,971,090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174.8%[157] - 2025年6月30日与中石化集团及其子公司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7,249千元,同比下降16.3%[189] - 2025年6月30日与集团联营及合营公司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为人民币699,922千元,同比下降58.1%[189] - 2025年6月30日与中
国内首创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19 07:20
公司技术突破 - 中国石化自主研发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为国内首创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1]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能生产60K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 [2] - 成功突破60K以上大容量单喷头工业制备技术难点并实现工业化试生产 [2] 产品组合与生产能力 - 公司已形成24K/48K/60K等近20种型号碳纤维产品全谱系生产能力 [1] - 产品谱系覆盖"通用型+高性能"与"大丝束+小丝束"组合 [1] - 2022年率先实现48K大丝束碳纤维工业化生产突破 [2] 产品性能与应用领域 - 60K大丝束碳纤维强度较48K更高且抗变形能力更强 [2] - 碳纤维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而强度达钢的7-9倍并具耐腐蚀特性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深海风电领域并有效提升下游复合材料生产效率 [2] - 碳纤维广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领域 [1] 产业链意义 - 助力我国碳纤维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1] - 完成从原丝制备到氧化炭化全流程技术通关 [2]
投资数十亿的万吨级碳纤维项目获批
DT新材料· 2025-09-17 16:05
深汕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获批 - 深汕特别合作区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完成备案并正式获批 规划年产1万吨高性能碳纤维(T700级以上) 分两期建设 一期5000吨/年 二期5000吨/年 计划2025年10月动工 2029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 项目建设内容涵盖聚合、干喷湿纺纺丝、碳化及中试线 整体投资规模或达数十亿元 [4] 国内碳纤维产业现状与产能布局 - 碳纤维因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氢能储罐、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4] - 国内碳纤维产业长期受制于工艺、装备、原丝制备等环节 产品性能和规模化水平存在不足 但近年来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速度明显加快 多个万吨级乃至千吨级项目密集布局 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区域集群联动发展的格局 [4] - 中复神鹰已建成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 截至2023年底碳纤维产能已超过2万吨/年 涵盖T700、T800、T1000等系列 部分型号进入航空航天领域 [4] - 中简科技聚焦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已形成年产数千吨T700级以上碳纤维产能 在建扩产项目 产品应用覆盖航空、航天及体育休闲等领域 [5] - 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T800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 现有2.4万吨/年大丝束原丝产能、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 完成性能标定 主要应用于风电叶片等领域 [5] - 光威复材是国内最早实现碳纤维自主化企业之一 T700、T800及部分T1000碳纤维已实现批量生产 现有产能规模达万吨级 [6] - 恒神股份由中航高科控股 拥有千吨级碳纤维产能 在江苏靖江建设更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产品逐步切入航空及新能源市场 [6] - 吉林碳谷聚焦大丝束碳纤维 规划建设万吨级产能 一期3000吨/年碳纤维生产线已建成投产 推进后续扩建 [6] - 沈阳华特依托兵器集团背景 重点发展中高端碳纤维 承担国家重大专项 部分T700级碳纤维生产线已建成 [6] 行业发展瓶颈 - 原丝制备技术壁垒 高性能碳纤维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丝品质 聚丙烯腈(PAN)原丝制备长期是国内短板 [7] - 工艺装备水平需提升 高性能碳纤维对纺丝、碳化环节要求极高 国产化装备稳定性与一致性仍需改进 [7] - 下游市场结构不均衡 国内高性能碳纤维需求主要集中在风电和体育休闲 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市场占比有限 高端产品尚未形成足够内需牵引 [7] 碳材料产业设备与技术 - 碳纤维生产设备涵盖纺丝设备、预氧化炉、石墨化炉等 [9] - 复合材料制造设备包括铺丝机、RTM设备、热压罐、注射成型设备、拉挤成型设备等 [9] - 加工与检测设备涉及三维编织设备、针刺机、CVD炉、碳化炉、浸渍设备、磨削设备、加工设备、热氧化设备、缺陷检测设备等 [9] 行业活动与平台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定于2025年12月9-11日举行 主题包括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金刚石全场景应用、超精密加工与制造等 [10] - 新材料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等服务 包括品牌推广、企业专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需求对接、定制报告、项目尽调、投资融资等 [11]
炼化及贸易板块9月15日涨0.42%,岳阳兴长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2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5 08:49
板块表现 - 炼化及贸易板块9月15日整体上涨0.42%,领先个股为岳阳兴长(涨3.39%)和上海石化(涨1.81%)[1] - 上证指数当日下跌0.26%至3860.5点,深证成指上涨0.63%至13005.77点,板块表现优于大盘[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10只个股下跌,呈现分化态势[1][2] 个股涨跌 - 岳阳兴长领涨板块,收盘价17.98元,成交量12.01万手,成交额2.14亿元[1] - 中国石油涨幅0.92%,成交额13.52亿元为板块最高,成交量154.57万手[1] - 博汇股份跌幅最大达2.75%,桐昆股份跌2.11%,宝莫股份跌1.98%[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28亿元,游资净流入6904.06万元,散户净流入5944.91万元[2] - 中国石油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45亿元(占比10.69%),但遭游资净流出6333.77万元[3] - 广汇能源主力净流入4100.17万元(占比11.5%),岳阳兴长主力净流入2901.69万元(占比13.54%)[3] 成交活跃度 - 中国石油成交额13.52亿元居首,广汇能源成交额3.57亿元次之[1] - 上海石化成交量96.48万手为板块最高,中国石油成交量154.57万手居次[1] - 恒逸石化成交量13.20万手,桐昆股份成交量24.19万手,显示较高市场关注度[2]
2025年1-7月中国石油焦产量为1828.2万吨 累计下降4.4%
产业信息网· 2025-09-07 00:39
石油焦产量数据 - 2025年7月中国石油焦产量265万吨 同比下降2.1% [1] - 2025年1-7月累计产量1828.2万吨 累计同比下降4.4% [1] 相关上市企业 - 涉及石油焦产业链企业包括华锦股份 远兴能源 上海石化 华西能源 万华化学 恒力石化 荣盛石化 新奥股份 中油资本 [1] 数据来源 - 产量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与智研咨询整理 [1] - 行业报告参考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石油焦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