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抗体(03681)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抗体(0368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2:38
财务表现:亏损与现金流 - 报告期内亏损减少人民币40.8百万元,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90.6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49.8百万元[7]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4982.1万元,较去年同期9062.2万元收窄45%[143]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2690万元[10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1.0百万元[100] - 可动用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5.7百万元[101] - 可动用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565亿元,较期初14.143亿元减少1.57亿元[10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0.103亿元,较期初6.19亿元增加3.913亿元[10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产生亏损净额人民币49,821千元[134] 融资活动 - 公司于2025年5月完成认购112,810,817股新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24.0百万港元[7] - 公司于2025年8月完成认购182,072,400股新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369.5百万港元[7] - 公司通过股份认购筹集约1.24亿港元,重点投入SM17临床推进与新候选药物研发[17] - 在2025年8月,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股份认购,融资约3.695亿港元(369.5百万港元)[17] - 发行新股募资净额约1.24亿港元(每股1.10港元)[106] - 2025年5月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总计123.957百万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际使用19.101百万港元,未动用金额为104.856百万港元[107] - 2023年股份认购以每股1.29港元发行共56,834,719股新股,募集所得款项净额约73.182百万港元[109] - 2022年股份认购以每股1.78港元发行28,680,000股新股,募集款项净额50.89百万港元[112] - 2019年全球发售募集所得款项净额1,272.8百万港元[114] - 公司完成2025年7月认购事项,以每股2.03港元发行合共182,072,400股新股,相当于认购前已发行股份约15.12%[120] - 2025年7月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3.69462亿港元[120] - 公司发行1.128亿股新股,认购价为每股1.10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人民币1.08亿元[147] 研发费用与成本控制 - 研发成本减少至人民币32.7百万元,同比下降40.6%[97] - 研发实验室耗材及实验成本支出减少[7] - 研发雇员及行政雇员的雇佣成本减少[7] - 实验室耗材及试验成本支出减少约人民币12.4百万元[97] - 研发人员僱佣成本减少约人民币9.4百万元[97] - 行政开支减少至人民币23.7百万元,同比下降30.7%[98] 债务与资金结构 - 未偿还银行借款为人民币3.544亿元,较期初4.193亿元减少6490万元[103] - 资产负债比率大幅改善至104.1%,较期初185.3%下降81.2个百分点[103] - 银行融资未动用额度为人民币3.217亿元[103] - 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抵押账面值为人民币3.382亿元[104] - 银行借款实际年利率区间为3.00%-3.90%[103] - 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41.93亿元(未经审核),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35.44亿元(经审核)增长18.2%[145] - 非流动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30.66亿元,其中抵押借款16.83亿元,无抵押借款13.84亿元[145] - 流动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11.26亿元,其中抵押借款4.02亿元,无抵押借款6.49亿元[145] - 一年内到期银行借款为人民币11.26亿元,占总借款的26.9%[145] - 公司透支融资总额为人民币6.98亿元,其中已使用金额为人民币3.76亿元[145] - 抵押借款对应的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账面净值约为人民币3.38亿元[145] - 银行借款实际年利率区间为3.00%至3.90%[145] 产品管线进展:舒西利单抗(SM03) - 舒西利单抗(SM03)已策略性撤回类风湿关节炎BLA申请,全力推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开发[4] - 舒西利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键3期数据显示,第24周ACR20应答率达到约50%,第52周超过65%,第104周超过70%[11] - 公司战略性主动撤回舒西利单抗用于RA的BLA申请,全速推进其用于治疗SLE的临床开发[12] - 公司旗舰产品舒西利单抗(SM03)为潜在全球首创抗CD22单抗药物[24] - 舒西利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期临床研究BLA申请于2023年9月获受理[24] - 公司于2025年7月14日宣布自愿撤回舒西利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BLA申请[24] - 公司决定全速推进舒西利单抗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开发[24] - 舒西利单抗治疗RA的3期临床主要终点ACR20应答率在第24周达到约50%[34] - 舒西利单抗长期治疗ACR20应答率在第52周超过65%[34] - 舒西利单抗延伸期第104周ACR20应答率超过70%[34] - 公司已战略性自愿撤回舒西利单抗治疗RA的BLA申请[34] - 公司决定全速推进舒西利单抗用于治疗SLE的临床开发[34] - 公司正筹备就舒西利单抗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治疗递交IND申请[41] - 公司已着手规划舒西利单抗治疗SLE的2期临床试验[41] - 舒西利单抗于2025年7月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内研究中取得突破性临床前结果[32] - 舒西利单抗在小鼠模型中显示出有望减轻蛋白尿及潜在狼疮性肾炎[33] 产品管线进展:SM17 - SM17针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1b期研究显示其在缓解瘙痒和皮损恢复方面优于抗IL-4/13药物[4] - SM17剂型转换临床桥接研究预计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4] - SM17针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1b期研究显示,高剂量组91.7%患者实现瘙痒缓解(NRS-4),75%达到皮损恢复(EASI 75),41.7%达到症状完全或近乎完全清除(IGA0/1)[14] - SM17于2024年第一季度获得美国首次人体1期临床研究报告,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性整体良好[25] - SM17于2023年8月11日及9月8日自国家药监局分别获得治疗哮喘及特应性皮炎的IND批准[25] - 公司于2025年4月7日公布SM17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1b期正面顶线结果[25] - SM17在1b期临床高剂量组中91.7%患者实现瘙痒缓解指标(NRS–4)[45] - SM17在1b期临床高剂量组中75%患者达到皮损恢复指标(EASI 75)[45] - SM17在1b期临床高剂量组中41.7%患者达到完全或近乎完全清除AD症状指标(IGA0/1)[45] - SM17的1期临床研究入组健康受试者总数为77人[44] - SM17针对哮喘的IND申请于2022年2月提交并于2022年3月获FDA批准[44] - SM17针对哮喘的IND申请于2023年5月提交并于2023年8月11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45] - SM17针对AD的IND申请于2023年6月提交并于2023年9月8日获国家药监局批准[45] - SM17的1b期临床研究已入组合共32名中重度AD患者[45] - SM17在美国1期临床试验招募77名健康受试者,LSLV于2023年9月完成[75] - SM17治疗中重度AD的1b期研究纳入32名患者,阳性顶线结果于2025年4月7日公布[75] - 公司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SM17剂型转换临床桥接研究[75] - 公司计划在中国提交SM17治疗IPF的IND申请[75] 产品管线进展:其他候选药物 - 抗CGC抗体(抗γc抗体)的新药研究(IND)申请已启动,预计最早于2026年提交[4] - 其他候选药物(抗CGC抗体及双特异性抗体)预计于2026年提交IND申请[26] - SN1011已获得国家药监局4个IND批准,包括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多发性硬化症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28] - 云顶新耀于2024年12月公布SN1011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1b/2a期临床试验初步分析取得积极结果[28] - 云顶新耀于2025年7月2日基于截至2025年3月21日的数据分析进一步公布最新积极结果[28] - SN1011于2020年8月27日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用于治疗SLE[48] - SN1011于2021年6月23日获国家药监局IND批准用于治疗天疱疮[48] - 抗CGC抗体计划于2026年前提交斑秃治疗IND申请[50] - 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计划于2026年前提交IND申请[51] - SM06正在进行化学、生产及控制程序(CMC)优化[49] - 抗CGC抗体正在进行CMC优化及毒理学研究[50] - 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正在进行CMC优化及非人灵长类动物毒性测试[51] - 公司计划在中国启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IND申请及SLE概念验证2期临床研究[74] - 公司SM06候选药物处于IND许可阶段及临床试验优化阶段[77] - 公司抗CGC抗体及双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处于CMC优化及毒理学研究阶段[77] 研发平台与技术 - 公司开发第三代可逆共价BTK抑制剂SN1011[88] - 公司采用框架重塑人源化技术开发SM06和SM09抗体[94] - 公司开发靶向IL-25受体(IL-17RB)的人源化单抗SM17[87] - 公司拥有B细胞治疗平台开发抗CD22抗体舒西利单抗(SM03)及SM06[88] - 公司已建成临床前研发平台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方法探索[76] - 公司正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药物靶点识别的可行性[18] 知识产权与专利申请 - 公司提交一项SM06专利合作协定(PCT)申请、一项SM17的PCT申请及一项舒西利单抗的PCT申请[67] - 公司在美国有6项待审批专利申请,在中国有7项待审批专利申请,在欧盟有6项待审批专利申请及6项待审批PCT专利申请[67] - 公司拥有4项舒西利单抗(SM03)在中国获授及注册的发明专利[66] - 公司拥有1项SN1011在美国获授及注册的发明专利及1项在欧洲获授及注册的发明专利[66] - 公司拥有2项SM09在中国获授及注册的发明专利及3项在美国获授及注册的发明专利[66] - 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数目为92项,较期初的91项增加1项[69] - 公司抗γc抗体研究论文于2025年3月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正式发表[90] - 公司CD22相关研究论文于2025年2月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正式发表[92] 生产基地与设施 - 海口生产基地总作业面积约19,163平方米,产能为1,200升[64] - 苏州生产基地土地面积43,158平方米,总楼面面积约75,000平方米[65] - 公司拥有海口生产基地及正在建设苏州生产基地[63] - 苏州生产基地占地43,1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000平方米预计2025年底取得产权证书[79] 战略合作与授权协议 - 公司于今年八月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8] - 公司于2021年与云顶新耀订立SN1011治疗肾脏疾病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授权协议[62] - 公司与SYSU-IAS于2025年8月12日订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60] - 公司通过合作协议获准使用基础生物学及免疫学联合实验室设施[55] - 合作内容包括使用专门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前研究[56] - 合作预期通过加速研发进度提升药物研发管线[57] - 公司每季度向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支付1000000港元用于合作实验室运营[57] -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每年向牛津大学支付1000000港元用于联合实验室研究活动[57] 市场与行业趋势 - 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超500万,中国患者规模逾100万,其中约50%可能进展为狼疮性肾炎(LN)[10] - 全球特应性皮炎(AD)患者超过2.3亿,中国患者逾7000万,其中28%为中重度患者[1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额达660亿美元,同比增长36%[19] - 2025年上半年对外授权总额较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增加约27.2%[19] - 对外授权项目中超过50%涉及临床前或1期临床试验[19] - 国家药监局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14个月压缩至30日[20] - 中国SLE患者约103.49万人预计2030年增至109.47万人[81] - 全球SLE治疗市场规模2024年超24亿美元预计以7.8%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037年63.7亿美元[81] - 中国AD患者从2019年6,570万人增至2030年8,170万人其中30%为中重度患者[82] - 中国AD药物市场规模从2019年6亿美元增至2024年1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3亿美元[82] - 全球AD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77亿美元[82] - 全球哮喘患者人数预计2030年增至8.6亿人其中中国患者达7,810万人[83] - 全球自身免疫疾病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1205亿美元增至2030年163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3.1%[84] -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约500万人[84] -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市场预计到2030年达人民币83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6.8%[84] -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市场份额预计从2024年43.4%增至2030年59.8%[84] - 约70%的SLE患者可检测到抗双链DNA抗体[38] - 约50%的SLE患者受LN影响[39] 人力资源与研发团队 - 研发人员总数33人,较期初40人减少7人(下降17.5%)[69] - 研发人员中博士学历5人,较期初6人减少1人(下降16.7%)[69] - 研发人员中硕士学历21人,较期初24人减少3人(下降12.5%)[69] - 研发人员中大学学历或以下7人,较期初10人减少3人(下降30%)[69] 资金用途与募资管理 - 所得款项净额中55.781百万港元拟用于SM17研发及临床项目,实际使用8.375百万港元,未动用47.406百万港元[107] - 所得款项净额中24.791百万港元拟用于新候选药物临床前研究及试验,实际使用0港元,未动用24.791百万港元[107] - 所得款项净额中43.385百万港元拟用作营运资金及扩充能力,实际使用10.726百万港元,未动用32.659百万港元[10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约32.659百万港元已拨作2025年短期营运现金流需求[110] - 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预期于2026年前动用完毕[107] - 已动用资金根据资金管理政策部署至营运周期,主要用于员工薪酬、间接开支及专利相关开支[110] - 2023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拟定使用总额为73.2百万港元,实际使用53.5百万港元,未使用19.7百万港元[111] - 舒西利单抗(SM03)营销及商业化拟定使用25.6百万港元,实际使用20.5百万港元,未使用5.1百万港元预计2025年底前动用[111] - 舒西利单抗(SM03)商业化生产及场地转移拟定使用14.6百万港元,实际使用0港元,全部未使用预计2025年底前动用[111] - 舒西利单抗(SM03)BLA上市申报和延伸试验拟定使用11.0百万港元,实际使用9.9百万港元,已全部动用[111] - SM17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拟定使用22.0百万港元,实际使用15.1百万港元,已全部动用[111] - 2022年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已按拟定用途悉数动用,总额50.9百万港元[113] - 研发及商业化SM03实际使用39.6百万港元,占2022年认购总额的77.
中国抗体-B(03681.HK)完成根据一般授权发行2496.54万股认购股份
格隆汇· 2025-08-29 11:11
公司融资动态 - 公司完成向认购人H和认购人O发行2496.54万股认购股份 [1] - 认购事项于2025年8月29日根据相关协议条款完成 [1] - 本次股份发行未披露具体融资金额及资金用途 [1]
中国抗体-B完成发行2496.54万股认购股份
智通财经· 2025-08-29 11:07
公司融资活动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完成发行2496.54万股认购股份 [1] - 每股认购股份价格为港币2.03元 [1]
中国抗体(03681)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8-29 10:55
FF305 翌日披露報表 (股份發行人 ──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股份購回及/或在場内出售庫存股份) 如上市發行人的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出現變動而須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主板上市規則》」)第13.25A條 /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GEM證券 上市規則》(「《GEM上市規則》」)第17.27A條作出披露,必須填妥第一章節 。 | 第一章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 是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3681 | 說明 | 普通股 | | | | | | | A.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 | | | |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變動 | | 庫存股份變動 | | | | | 事件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 目 | 佔有關事件前的現有已發 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 份)數目百分比 (註3) ...
中国抗体(03681) - 完成根据一般授权认购新股份
2025-08-29 10:53
香 港 交 易 及 結 算 所 有 限 公 司 及 香 港 聯 合 交 易 所 有 限 公 司 對 本 公 告 的 內 容 概 不 負 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 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下表說明(i)緊接餘下認購事項完成前;及(ii)緊隨餘下認購事項完成後本公司的股 權架構: SinoMab BioScience Limited 中 國 抗 體 製 藥 有 限 公 司 (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3681) 完成根據一般授權認購新股份 董 事 會 欣 然 宣 佈 , (i) 本 公 司 與 認 購 人 H 及 (ii) 本 公 司 與 認 購 人 O 有 關 認 購 合 共 24,965,400股認購股份的認購事項已根據各相關認購協議的條款及條件於二零二 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完成。 緒言 茲提述中國抗體製藥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及二零 二五年八月十五日的公告( 統稱「該等公告」),內容有關( 其中包括 )根據一般授權 認購本公司新股份及完成若干認購事項。除另有所指外,本公告所用詞彙與 ...
港股生物科技股集体下挫,博安生物跌超12%
格隆汇APP· 2025-08-28 05:50
港股生物科技股整体表现 - 行业出现集体下跌 多只股票跌幅超过6% [1] - 跌幅最大股票为药明巨诺-B下跌12.95%和博安生物下跌12.53% [2] 个股表现详情 - 药明巨诺-B(02126)跌幅12.95%至4.840港元 [2] - 博安生物(06952)跌幅12.53%至13.750港元 [2] - 维立志博-B(09887)跌幅9.93%至58.950港元 [2] - 北海康成-B(01228)跌幅9.75%至2.130港元 [2] - 圣诺医药-B(02257)跌幅9.64%至8.810港元 [2] - MIRXES-B(02629)跌幅8.43%至42.800港元 [2] - 昭衍新药(06127)跌幅7.56%至20.060港元 [2] - 科济药业-B(02171)跌幅6.98%至20.000港元 [2] - 银诺医药-B(02591)跌幅6.87%至44.180港元 [2] - 中国抗体-B(03681)跌幅6.69%至2.370港元 [2] - 三叶草生物-B(02197)跌幅6.58%至0.710港元 [2] - 乐普生物-B(02157)跌幅6.49%至8.500港元 [2] - 云顶新耀(01952)跌幅6.08%至65.650港元 [2] - 华领医药-B(02552)跌幅5.87%至3.210港元 [2] - 官明昂科-B(01541)跌幅5.78%至11.080港元 [2]
中信建投首次覆盖中国抗体(03681.HK),给予“买入”评级——SM17数据超预期,携手中大香港高研院加速研发转化
新浪财经· 2025-08-21 06:56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中信建投证券首次覆盖中国抗体(03681 HK)并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7 43港元 较8月20日收盘价有150%上涨空间 [1]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 - SM17在特应性皮炎Ib期临床数据优异 600mg剂量组EASI75应答率75% EASI90和IGA 0/1达41 7% 疗效显著且具量效关系 [2] - SM17为全球首个靶向IL-25受体的抗体药物 临床前数据显示其炎症因子抑制效果优于乌帕替尼 有望填补皮下制剂疗法空缺 [2] - SM0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III期临床中ACR20应答率显著优于安慰剂 通过非耗竭性调节B细胞过度活化 保留正常免疫功能 [4] - SM03在狼疮性肾炎模型中显示逆转蛋白尿和肾损伤的疗效 优于利妥昔单抗 且有潜力延伸至阿尔茨海默症治疗 [4] - 公司管线覆盖类风湿关节炎 红斑狼疮 哮喘等自免疾病 JAK3imAb BsAb等管线还涉及斑秃 白癜风及骨质疏松症 [4] 战略合作与技术升级 - 公司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达成五大领域合作 包括联合开发 设施共享 全链条技术支持等 加速科研成果全球转化 [1] - 合作方将提供实验场地和动物资源 公司负责推进候选药物在中美两地的IND申报及临床开发 [1] 财务与市场前景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0 04亿元 0 08亿元和0 16亿元 合理市值约101亿港元 [7] - 公司正构建免疫性疾病治疗生态 差异化机制管线与战略合作将提升商业化前景 [7]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SM17在特应性皮炎领域数据优于Dupixent(EASI75 37 8%)和乌帕替尼(EASI75 60%) 展现突破性潜力 [7] - SM03作用机制区别于传统B细胞耗竭疗法 注重免疫耐受恢复 差异化优势显著 [5] - 多平台支撑下 公司有望成长为免疫和炎症疾病创新疗法领域的领先者 [8]
生物科技股多数下跌,云康集团跌超14%,腾盛博药跌超8%
格隆汇· 2025-08-19 07:29
港股生物科技股表现 - 港股生物科技板块普遍下跌,歌礼制药-B跌幅最大达15.06%,最新价15.51港元,总市值149.46亿港元 [1][2] - 云康集团下跌14.18%,最新价2.3港元,总市值14.29亿港元 [1][2] - 派格生物医药-B下跌9.15%,最新价31.76港元,总市值122.58亿港元 [1][2] - 腾盛博药-B下跌8.3%,最新价2.21港元,总市值15.9亿港元 [1][2] - 中国抗体-B下跌7.49%,最新价3.21港元,总市值43.71亿港元 [1][2] - 嘉和生物-B下跌7.08%,最新价4.46港元,总市值23.47亿港元 [1][2] - 思路迪医药股份下跌6.06%,最新价7.91港元,总市值20.42亿港元 [1][2] - 泰格医药下跌5.73%,最新价54.25港元,总市值467.11亿港元 [1][2] - 加科思-B下跌5.69%,最新价8.12港元,总市值64.04亿港元 [1][2] - 药明巨诺-B下跌5.14%,最新价5.72港元,总市值23.82亿港元 [1][2] - 三叶草生物-B下跌5.13%,最新价0.74港元,总市值9.6亿港元 [1][2] - 君实生物下跌4.69%,最新价34.54港元,总市值354.62亿港元 [2] - 昭衍新药下跌4.38%,最新价23.14港元,总市值173.43亿港元 [2] 生物科技公司市值变动 - 泰格医药总市值最高达467.11亿港元,但股价仍下跌5.73% [2] - 君实生物总市值354.62亿港元,股价下跌4.69% [2] - 昭衍新药总市值173.43亿港元,股价下跌4.38% [2] - 中慧生物-B总市值201.25亿港元,股价下跌4.39% [2] - 歌礼制药-B总市值149.46亿港元,股价跌幅最大 [2]
港股生物科技股多数下跌,云康集团跌超14%,腾盛博药跌超8%
格隆汇APP· 2025-08-19 06:10
港股生物科技股整体表现 - 港股生物科技股多数下跌 涉及歌礼制药 云康集团 派格生物医药 腾盛博药 中国抗体 嘉和生物 思路迪医药股份 泰格医药 加科思 药明巨诺 三叶草生物等公司[1] 个股价格变动情况 - 歌礼制药-B股价下跌15.06%至15.51港元 总市值149.46亿港元[2] - 云康集团股价下跌14.18%至2.3港元 总市值14.29亿港元[2] - 派格生物医药-B股价下跌9.15%至31.76港元 总市值122.58亿港元[2] - 腾盛博药-B股价下跌8.3%至2.21港元 总市值15.9亿港元[2] - 中国抗体-B股价下跌7.49%至3.21港元 总市值43.71亿港元[2] - 嘉和生物-B股价下跌7.08%至4.46港元 总市值23.47亿港元[2] - 思路迪医药股份股价下跌6.06%至7.91港元 总市值20.42亿港元[2] - 泰格医药股价下跌5.73%至54.25港元 总市值467.11亿港元[2] - 加科思-B股价下跌5.69%至8.12港元 总市值64.04亿港元[2] - 药明巨诺-B股价下跌5.14%至5.72港元 总市值23.82亿港元[2] - 三叶草生物-B股价下跌5.13%至0.74港元 总市值9.6亿港元[2] 其他相关个股表现 - 宜明昂科-B股价下跌4.76%至12.81港元 总市值52.18亿港元[2] - 君实生物股价下跌4.69%至34.54港元 总市值354.62亿港元[2] - 中慧生物-B股价下跌4.39%至51.15港元 总市值201.25亿港元[2] - 昭衍新药股价下跌4.38%至23.14港元 总市值173.43亿港元[2]
中国抗体-B(03681.HK)将于8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8 10:23
公司财务安排 - 中国抗体-B将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议程包括审议及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公司将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公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