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富科技(03660)

搜索文档
奇富科技-S:资产质量延续改善趋势,回购已完成目标的60%+
海通国际· 2024-08-15 05:39
公司投资评级 - 奇富科技 24Q2 营业收入同比+6.3%至 41.6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23.3%至 14.13 亿元人民币 [2] - 24Q2 的 ROE 为 25.4%,同比上升约 3pct [2] - 24H1 累计每股派息为 0.6 元人民币 [2] - 净收益率(Net take rate)为 4.4%,环比+0.9pct,同比+1.1pct [2] - 24Q2 平均 IRR 为 21.6%,环比上升 0.1pct [2] - 公司于 2024 年 3 月 12 日提出 12 个月将会够不超过 3.5 亿美元的 ADS,截至 8 月 13 日已完成目标回购金额超过 60%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Q2 已获得授信审批额度的累计用户人数环比增加 130 万人至 5360 万人,同比+13.1%,环比+2.5% [3] - 71%的用户低于 40 岁,约 81%的客户来自 3-4 线城市 [3] - 重复借款客户比率占 93%,人均借款额约 7500 元人民币,加权平均借款期限约 10 个月 [3] - 24Q2 新发放贷款为 954 亿元人民币,同比-23.2%,环比-3.8%;其中平台服务贡献率为 64.9% [3] - 24Q2 贷款余额为 1578 亿元,同比-14.5%,环比-7.1%,其中平台服务贡献率为 65.8% [3] - 24H1 的 ABS 发行量同比+30% [3] - 24Q2 资金成本继续环比下降 56bp,24H1 累计下降 132bp [3] 资产质量分析 - 24Q2 计提 13.1 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源于表外重资本贷款量的下降,计提比例环比有所上升,回拨金额约 4.8 亿元人民币 [3] - 90 天逾期率为 3.4%,30 天回收率环比提升 1.2pct 至 86.3%,自 2023 年末至今保持上升趋势 [3] - 1 天逾期率环比下降 0.1pct 至 4.8%,自 2023 年末至今保持下降趋势 [3] - 拨备/逾期 90-180 天重资产贷款为 421%,环比上升 7pct [3] 营销费用管控 - 24Q2 营销费用环比-12%,同比-16%,公司有意控制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获客速度 [3] - 人均获客成本为 286 元人民币,同比-10 元人民币,环比基本保持稳定 [3] - 新获客户中,高价值客户的占比环比增加 6.8pct [3] 展望 - 公司预计 Q3 净利润在 15.5-16.5 亿元人民币,同比+31%-40% [4] - 预计贷款 IRR 在 21.6%左右波动 [4] - 预计资金成本在 24H2 大体保持稳定,甚至有可能略微下降 [4] - 预计资产质量指标可能在 Q3 持续改善,将会有额外的回拨 [4] 风险 - 贷款需求低于预期,市场流动性下降,资产质量不及预期 [5]
QFIN(QFIN) - 2024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8-14 04:26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Q2总收入为41.6亿元,同比增长6.3%,净利润率提升至4.4% [14] - 非GAAP净利润增长23%至14.1亿元,非GAAP每股收益增长32%至9.16元 [14] - 资产负债率降至2.4%,创历史新低,显示公司财务状况持续优化 [6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信贷驱动服务(资产负债型)收入29.1亿元,同比增长4.3% [48] - 平台服务(轻资产)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0.6% [50] - 轻资产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5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新增信用用户约130万,用户获客成本基本持平 [53] - 90天逾期率3.4%,但由于资产结构调整导致该指标有所上升 [55][56] - 日逾期率4.8%,30天回款率86.3%,呈现持续改善趋势 [5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从贷款中介向平台化转型,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拓展客户覆盖面 [25][26][27] -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嵌入式合作,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25][26] - 持续投入前沿技术,提升AI和大语言模型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 [37][38][41][4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宏观环境仍有挑战,但公司通过审慎执行和聚焦业务质量实现了良好业绩 [9][10][11] - 下半年将继续保持谨慎经营,同时迭代产品服务、拓展战略合作,构建可持续增长引擎 [44] - 对未来保持信心,有望持续创造价值回报股东 [45][46] 其他重要信息 - 董事长周鸿祎先生因个人原因辞任,未来将继续为公司提供战略和技术方面的建议 [90][91][92][93] - 公司加快股票回购进度,已完成60%的回购计划,体现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100][101][102]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Richard Xu 提问** - 下半年贷款规模和净息差的预期 [79][80][81][82][83][84][85] **Wu Haisheng 回答** - 下半年贷款规模有望增长,主要受益于需求回暖和风险指标改善 [80][81][82][83][84] - 净息差在第三季度可能会有所上升,但长期将维持在4%-4.5%的合理水平 [86][87] 问题2 **Emma Xu 提问** - 董事长周鸿祎先生辞任的原因及对公司的影响 [90] **Wu Haisheng 回答** - 周鸿祎先生主要因个人原因辞任,但将继续为公司提供战略和技术方面的建议 [91][92][93][94][95][96] 问题3 **Alex Ye 提问** - 公司加快股票回购的考虑 [100][101][102] **Alex Xu 回答** - 公司加快回购是看好公司长期价值,希望通过回购创造更多EPS增长 [100][101][102]
QFIN(QFIN) - 2024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4-08-14 02:33
业绩总结 - 公司2Q24净收入为4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13] - 公司非GAAP净收入为14.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13] - 公司非GAAP ROE为23.3%[13] - 公司累计回购价值3.61亿美元的ADS股票,股数减少12.4%[15] - 公司具有持续增长的良好业绩和稳定的风险表现,180天以上逾期率为4.00%[43][44] 用户数据 - 公司累计拥有5,360万用户和160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19] - 公司的用户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年龄71%在40岁以下[21][22] - 公司61%的用户持有信用卡、抵押贷款或汽车贷款[23] - 公司通过AI技术实现多渠道高效用户获取,累计拥有32.0万借款人[34][35] 未来展望 - 公司在长期发展上计划通过优化贷款结构、多元化用户获取渠道、管理风险、提高效率、投资AI和LLM技术、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实现战略目标[55][59][6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主要通过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19] - 公司通过AI技术实现实时图形引擎,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49][5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在长期发展上计划通过优化贷款结构、多元化用户获取渠道、管理风险、提高效率、投资AI和LLM技术、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实现战略目标[55][59][60]
QFIN(QFIN) - 2024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4-08-13 22:17
平台业务规模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平台累计连接159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2.414亿有潜在信贷需求的消费者,同比增长12.5%[2] - 截至2024年3月31日,累计获批信贷额度的用户为5230万,同比增长13.8%[2] - 2024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平台发放1752.4872万笔贷款,贷款促成和发放总额达992.37亿元,同比下降9.3%[2] 财务收入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为41.532亿元,2023年同期为35.992亿元;运营收入为13.641亿元,2023年同期为10.07亿元[5] - 2024年第一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运营收入为14.087亿元,2023年同期为10.535亿元;净利润为11.601亿元,2023年同期为9.298亿元[5] - 2024年第一季度,信贷驱动服务净收入为30.163亿元,平台服务净收入为11.369亿元[12][16] - 2024年第一季度,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27.891亿元,2023年同期为25.921亿元[19] - 运营收入为13.641亿人民币(1.889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10.07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12.796亿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收入为14.087亿人民币(1.951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10.535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13.221亿人民币[27] - 所得税费用前收入为15.262亿人民币(2.114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11.021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13.309亿人民币;净利润为11.601亿人民币(1.607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9.298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11.077亿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2.048亿人民币(1.669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9.763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11.503亿人民币[28] - 净利润率为27.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率为29.0%;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11.643亿人民币(1.613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9.341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11.117亿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12.089亿人民币(1.674亿美元),2023年同期为9.806亿人民币,上一季度为11.543亿人民币[29] - 完全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净利润为7.30人民币(1.02美元),2023年同期为5.64人民币,上一季度为6.88人民币;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完全摊薄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净利润为7.58人民币(1.05美元),2023年同期为5.92人民币,上一季度为7.14人民币;计算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和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净利润所用的加权平均基本美国存托股票为1.5601亿股,加权平均摊薄美国存托股票为1.5946亿股[31]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总净收入为4,153,18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599,174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5.4%[5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160,14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929,822千元人民币增长约24.8%[5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3.73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89元人民币有所增长[5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摊薄每股收益为3.65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2.82元人民币有所增长[52]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1,162,154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927,014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56] - 2024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综合收益为1,166,29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931,301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56] - 2023年Q4净利润为929,822千元人民币,2024年Q1为1,160,144千元人民币,2024年3月31日为160,678千美元[58] - 2023年Q4非GAAP净利润为976,318千元人民币,2024年Q1为1,204,789千元人民币,2024年3月31日为166,861千美元[58] - 2023年Q4 GAAP净利润率为25.8%,2024年Q1为27.9%[58] - 2023年Q4非GAAP净利润率为27.1%,2024年Q1为29.0%[58] - 2023年Q4归属于奇富科技股东的净利润为934,109千元人民币,2024年Q1为1,164,287千元人民币,2024年3月31日为161,252千美元[58] - 2023年Q4非GAAP归属于奇富科技股东的净利润为980,605千元人民币,2024年Q1为1,208,932千元人民币,2024年3月31日为167,435千美元[58] - 2023年Q4摊薄后每ADS净利润为5.64元,2024年Q1为7.30元,2024年3月31日为1.02美元[58] - 2023年Q4非GAAP摊薄后每ADS净利润为5.92元,2024年Q1为7.58元,2024年3月31日为1.05美元[58] - 2023年Q4运营收入为1,007,030千元人民币,2024年Q1为1,364,101千元人民币,2024年3月31日为188,926千美元[58] - 2023年Q4非GAAP运营收入为1,053,526千元人民币,2024年Q1为1,408,746千元人民币,2024年3月31日为195,109千美元[58] 风险管理与业务策略 - 公司打算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中继续采取严格的风险管理方法,进一步优化业务组合以提高盈利能力和效率[9] - 2024年第一季度,新促成贷款的风险指标有所改善,整体贷款组合的关键领先指标也有适度改善,首日逾期率为4.9%,30天回收率为85.1%[9]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约为19.6亿元,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83.2亿元[9]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58,267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1,761,091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54]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38,175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564,207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54]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75,40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38,940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54] 股票回购计划 - 截至2024年3月28日,公司已基本用完2023年6月20日宣布的1.5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授权金额[34] - 2024年3月12日,董事会批准新的股票回购计划,公司可在2024年4月1日起12个月内回购价值最高3.5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或A类普通股[35] - 截至2024年5月17日,公司根据2024年股票回购计划在公开市场共购买约340万份美国存托股票,总金额约6500万美元(含佣金),平均价格为每份19.3美元[36] 业绩预测 - 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净利润在11.7亿至12.3亿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7.0%至12.5%;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在12.2亿至12.8亿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6.4%至11.6%[37] 逾期率展示 - 文档展示了公司平台促成和发放贷款的历史累计30天以上逾期率和180天以上逾期率[32] 资产情况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7,426,51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818,572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51] 利润率情况 - 运营利润率为32.8%,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利润率为33.9%[27]
奇富科技(0366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13 22:06
用户增长与贷款规模 - 公司平台累计连接160家金融機構合作夥伴及247.6百萬名具潛在信貸需求的消費者,較上年增長12.2%[12] - 累计具有獲批授信額度的用戶為53.6百萬人,較上年增長13.0%[12] - 累计成功提款的借款人(包括重複借款人)為32.0百萬人,較上年增長12.3%[12] - 2024年第二季度,金融機構合作夥伴通過公司平台發起19,112,187筆貸款,總撮合及發起貸款規模達人民幣95,425百萬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23.2%[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貸餘額總額為人民幣157,778百萬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14.5%[1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净收入总额为人民币416.01亿元(57.24亿美元),同比增长6.3%[22]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经营收益为人民币198.5亿元(27.31亿美元),同比增长68.0%[14]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收益为人民币202.19亿元(27.82亿美元),同比增长63.7%[14]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37.65亿元(18.94亿美元),同比增长26.0%[14]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人民币141.34亿元(19.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3%[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收入总额为83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53.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7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收益为334.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0%[74] 贷款质量与风险管理 - 金融機構發起的貸款中,人民幣61,905百萬元在輕資本模式、智能信貸引擎(「ICE」)及其他技術解決方案下,佔發起總額的64.9%,較2023年同期減少13.9%[12] - 人民幣103,817百萬元的貸款餘額在輕資本模式、「ICE」及其他技術解決方案下,較2023年同期減少9.6%[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整個平台中金融機構發起貸款的90天+逾期率為3.40%[12]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首日逾期率为4.8%,30天回收率约为86.3%[20] 业务模式与策略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不承担信贷风险的业务放款量占总放款规模的65%[17]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为期12个月、总额3.5亿美元的股票回購计划[19] - 公司董事会批准2024年上半年股息,每股A类普通股0.30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0.60美元[57] - 公司董事会批准一项股份回购计划,授权在12个月内回购总价值不超过350百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或A类普通股[58]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为人民币84.9亿元,经营现金流约为人民币19.6亿元[1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资产总值为414.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负债总额为168.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权益总额为2263.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71] 成本与开支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366.4百万元,同比减少16.1%,环比减少11.8%[35]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95.1百万元,同比减少15.7%,环比减少10.6%[36] - 应收贷款拨备为人民币849.5百万元,同比增加75.8%,环比增加0.2%[37] - 应收金融资产拨备为人民币70.2百万元,同比减少14.7%,环比减少29.1%[38] - 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拨备为人民币123.8百万元,同比增加162.3%,环比增加11.0%[39] - 或有负债拨备为人民币负213.3百万元,同比减少128.1%,环比减少32.7%[40] 会计政策与处理 - 公司采用实际利率法在贷款周期内确认融资收入[119] - 公司向员工授出购股权及限制性股份,采用直线法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120] - 公司选择于没收期间将没收额入账列為开支扣减,2023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9,337千元及人民币11,971千元[120] - 公司采用总额会计法确认担保负债,按CECL模型确认或有担保负债[121] - 公司按月确认应收担保保费,并按较高者计量财务担保[121]
奇富科技-S:2024年一季报点评:表内贷款扩张拉动业绩,有质量增长是核心
国泰君安· 2024-05-22 05:32
业绩总结 - 公司2024Q1营收为4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9%[1] - 公司2024Q1净利润为1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40%[1]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营收分别为165.91/177.27/189.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8%/7.0%[1] - 公司2024-2026年预计净利润分别为47.38/50.22/57.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6.0%/14.3%[1] 用户数据 - 奇富科技-S(3660)在海外市场指数中表现稳定[13] 市场趋势 - 亚洲指数中,沪深300和恒生指数表现较好[13] - 美洲指数中,标普500和加拿大S&P/TSX指数值得关注[13] - 欧洲指数中,希腊雅典ASE和奥地利ATX指数表现突出[13] - 澳洲指数中,澳大利亚标普200和新西兰50值得关注[13]
QFIN(QFIN) - 2024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5-20 17:4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总营收同比增长15.4%至42亿元,净利润率提升至3.5% [9] - 非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23.4%至12亿元,每股非GAAP净收益同比增长28%至7.58元 [10] - ROE达到约22%,大幅领先行业 [1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信贷驱动服务(资产负债型)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15.4% [28] - 平台服务(轻资产型)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13.5% [30] - 信贷驱动服务和平台服务的收益率均有所提升 [3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新增信用额度用户145万,同比下降15% [32] - 新增用户获客成本下降12% [16] - 嵌入式金融渠道新增用户占比提升至36.4%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公司战略调整为追求质量增长和提高盈利能力 [7][23] - 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9][10][11] - 探索更开放的平台模式,促进用户和金融机构的高效对接 [23][2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司有信心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来应对 [23][27] - 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和提振用户信心 [58] - 公司将根据宏观经济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贷款投放节奏 [58]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Chiyao Huang 提问** - 对贷款规模和风险情况的展望 [51][52][53][54][55][56][57] - 对收益率提升的信心 [60][61][62][63][64][65] **Wu Haisheng 和 Zheng Yan 回答** - 宏观信贷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公司将保持谨慎的信贷标准 [52][53][54][55][56][57] - 通过优化风险管理、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等措施,有信心进一步提升收益率 [60][61][62][63][64][65] 问题2 **Emma Xu 提问** - 资产质量的改善趋势 [67][68][69][70][71] - 股票回购的执行进度 [72][73] **Zheng Yan 和 Alex Xu 回答** - 各项风险指标已呈现改善趋势,预计Q2将进一步优化 [68][69][70][71] - 股票回购执行进度超预期,未来将保持较快的回购节奏 [72][73] 问题3 **Alex Ye 提问** - 融资成本的进一步下降空间 [80][81][82] - 提前还款率的变化情况 [81][82][83] **Wu Haisheng 和 Alex Xu 回答** - 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主要受益于ABS发行规模扩大和资产配置效率提升 [80][81][82] - 提前还款率保持相对稳定,公司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管控 [82][83]
奇富科技(03660)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5-20 00:05
用户数量及贷款规模 - 第一季度累计具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为52.3百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3.8%[4] - 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公司平台发起17,524,872笔贷款,总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达人民币99,23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3%[4]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在贷余额总额为人民币169,92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8%[6] 贷款结构及技术应用 - 金融机构发起的贷款中,人民币60,506百万元在轻资本模式、智能信贷引擎及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占发起总额的61.0%[5] - 人民币107,597百万元的贷款余额在轻资本模式、智能信贷引擎及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较去年同期增长2.9%[7] 贷款合同特征 - 公司整个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加权平均合约期限为约10.10个月,而去年同期为11.21个月[8] - 公司整个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90天+逾期率为3.35%[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41.5亿元,非公认会计净利润为人民币12.0亿元[20] - 第一季度经营现金流达到约人民币19.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人民币83.2亿元[20] -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总额为人民币4,153.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4%[23] - 公司净利润为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73] 股份回购及资产情况 - 本公司已基本用完2023年股份回购计划的授权总值,截至2024年3月28日[55] - 公司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41,816,332千元,美元5,791,495[68]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5,610,186千元,美元777,001[68]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9,765,686千元,美元2,737,515[69]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5,519,620千元,美元764,459[69]
奇富科技(0366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1:35
公司基本信息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315,226,128股每股面值0.00001美元的A類普通股已發行及流通在外[3] - 公司為大型加速申報公司[6] - 公司不是空殼公司[8] 财务报告和审计 - 公司已於過去12個月提交《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13或15(d)條規定須提交的所有報告,並於過去90天一直遵守該等提交規定[4] - 公司已於過去12個月以電子方式提交根據規例S-T規則405須提交的每份交互式數據文件[5] - 公司已提交編製或發出其審計報告的註冊會計師事務所根據《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第404(b)條作出的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報告及對其管理層評估的證明[7] - 公司使用《美國公認會計準則》編製本提交文件所載財務報表[7] 业务定义和指标 - 公司定义的「180天+歷史逾期率」是一个百分比,计算方式为:一个财政季度内由公司撮合且逾期超过180天的所有贷款的本金总额,减去同一财政季度内由公司撮合且逾期超过180天的所有贷款的已收回逾期本金总额,除以该财政季度内公司所撮合贷款的初始本金总额[13] - 公司定义的「30天回收率」是一个百分比,计算方式为:截至指定日期逾期本金总额中一个月内偿还的本金金额除以截至该指定日期的逾期本金总额[13] - 公司定义的「90天+逾期率」是一个百分比,计算方式为:由公司撮合且逾期91至180个历日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贷款的在贷余额除以截至特定日期,公司整个平台中由公司撮合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贷款的在贷余额总额[13] - 公司定义的「貸款撮合規模」指特定期间公司撮合或发放的贷款本金总额,包括通过智能信貸引擎(ICE)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撮合的贷款规模[14] - 公司定义的「在貸餘額」指各期末公司撮合或发放的贷款的未偿还本金总额,包括ICE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的贷款余额,但不包括逾期超过180天的贷款[14] - 公司定义的「複貸量」是一个百分比,其分子为过往至少有一次成功提款的借款人在该期间借入的贷款本金额,分母为该期间通过公司平台的总贷款撮合规模[14] - 公司定义的「具有獲批授信額度的用戶」指已提交信貸申請并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14] 汇率信息 - 公司使用的人民幣換算為美元的匯率為人民幣7.0999元兌1.00美元[12] 前瞻性陈述 - 公司提到的前瞻性陳述包括公司的目标及策略、未来的业务发展、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中国信貸科技行业的预期增长、信貸科技产品的需求及市场接受度、保持和加强与借款人、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数据合作伙伴及其他各方的关系的预期、公司所属行业的竞争及与公司行业相关的政府政策及法规[16] - 公司提醒,未来的实际业绩可能会与前瞻性陈述存在重大差异,并提到了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及财务表现的因素[17] 可变利益实体(VIE)结构 - 公司通过可变利益实体在中国开展业务,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可变利益实体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净收入的92%、92%及94%[23] - 公司依赖与可变利益实体及其股东的合约安排进行所有业务运营,这些安排包括股東表決權委託協議、股權質押協議及借款協議等[24] - 公司面临与可变利益实体合约安排执行相关的风险,可能产生巨额成本,且合约安排的解释和执行存在不确定性[25] - 公司面临中国法律对可变利益实体合约安排解释和执行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合约的可执行性,并对公司的财务业绩产生重大影响[26] - 公司面临中国政府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这些行动可能影响与可变利益实体合约安排的可执行性,并可能对公司的整体财务业绩产生重大影响[27] 监管和合规风险 - 公司面临与中国业务相关的多种风险,包括境外发行监管批准、反垄断监管行动、网络安全及数据隐私监管等,这些风险可能影响公司的运营和股票价值[28] - 公司若未能取得中國證監會或其他中國政府部門的批准或完成備案程序,可能會受到處罰[33] - 公司若連續兩年被認定為委員會認定的發行人,將受到HFCAA項下的交易禁令的約束[29] - 公司若PCAOB無法檢查或全面調查位於中國的核數師,美國存託股可能被禁止在美國交易[29] 牌照和许可证 - 公司在中國的附屬公司、可變利益實體或其附屬公司已取得必要的牌照及許可證[32] - 公司可能需要為平台的功能和服務取得額外的牌照、許可證、備案或批准[32] 财务状况和股息政策 - 公司中國附屬公司及可變利益實體的實繳資本、資本儲備及法定儲備,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合共分別為人民幣8,283.6百萬元、人民幣14,436.1百萬元及人民幣16,233.7百萬元(2,286.5百萬美元)[37] - 公司中國附屬公司及可變利益實體在派付股息或轉讓淨資產時須遵從中國法律及法規的限制[37] - 公司中國附屬公司僅可以中國會計準則及法規釐定的保留溢利支付股息[36] - 公司中國附屬公司及可變利益實體必須向法定儲備金作出撥付,該等儲備金不得以現金股息方式分派,除非公司清盤[36] - 公司可能依賴中國附屬公司支付的股息及其他股權分派以撥資現金及融資需求[36] - 公司2023年外商独资企业向香港附属公司派付股息人民币940.0百万元(132.4百万美元),并支付相关预扣所得税人民币94.0百万元(13.2百万美元)[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录得递延税项负债人民币112.7百万元(15.9百万美元),与预期从中国内地附属公司向海外分派股息及股份回购的所有盈利有关[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附属公司的剩余未分配利润将无期限再投资,未确认的递延税项负债约人民币2,005.0百万元(282.4百万美元)[3
QFIN(QFIN)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4-04-26 11:05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通过VIEs贡献的收入分别占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总净收入的92%、92%和94%[14] - 2023年总净收入为162.9亿美元,较2022年持平[27] - 2023年净利润为60.1亿美元,较2022年有所增长[27] - 公司的选择合并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净收入分别为967.7亿美元、146.4亿美元和131.9亿美元[26] - 2023年,公司的WFOE向香港子公司支付了9.4亿元人民币(1.32亿美元)的股息,并相应支付了9.4亿元人民币(1.32亿美元)的预提所得税[19] - 2023年,香港子公司向公司支付了7.9亿元人民币(1.113亿美元)的股息[21] - 公司拟每六个月宣布并分配一笔现金股息,金额相当于公司上一六个月税后净利润的20%至30%[24] -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向股东支付的股息分别为零、1.464亿美元和1.319亿美元[24] - 2023年营业成本和费用为114.3亿美元,较2022年略有增长[27]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为负41.6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29] - 2023年净现金流量提供给经营活动为100.3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29] - 2022年公司总净收入为165.54亿人民币,较2021年的166.36亿人民币略有下降[31] - 2023年公司总资产为458.19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458.19亿人民币持平[32] - 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71.18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59.23亿人民币有所增长[34] 风险与合规 - 信用科技行业快速发展,难以有效评估未来前景[39] - 我们已经完成了根据监管机构指导进行的自查结果的整改措施[51] - 公司的贷款IRR政策规定IRR不得超过36%,截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贷款的IRR均低于36%[61] - 公司面临着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合规成本增加的风险,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或其他行政行动[69] - 中国监管机构加强了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监管要求,公司可能需要调整业务实践并增加运营成本[70] - 公司需注意第三方提供的借款人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可能影响信用评估准确性[76] - 公司计划继续努力吸引更多借款人,以维持平台的长期增长势头[77] - 公司与360集团的合作对业务增长做出了贡献,但未来合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78] - 公司未来运营的增长和成功依赖于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借款人对平台贷款的需求[80] - 公司在2023年的前五大直接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为公司提供了约30.7%的贷款总额[80] - 公司与Kincheng Bank的合作为公司提供了与潜在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探索和引入创新合作安排的机会[82] 法律与合规 - 公司可能面临与VIE合同安排不符合中国监管限制或未来法规变化相关的风险[135] - 公司依赖与VIEs和VIEs的股东之间的合同安排来进行所有业务运营[137] - VIEs或VIEs的股东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将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38] - 合同安排可能会受到中国税务机构的审查,可能导致公司或VIEs需要支付额外税款[140] - VIEs如果破产或被解散,公司可能失去对其持有的对业务运营至关重要的资产的使用权[141] - PCAOB无法完全检查位于中国的审计师,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审计程序和财务信息的信心[144] - 如果PCAOB无法完全检查位于中国的审计师,公司的ADSs可能会在未来受到HFCAA的限制而无法在美国交易[145] 市场与投资 - 公司上市证券的交易价格可能会持续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和行业因素[185] - 金融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对公司的股价和交易量有重要影响,不利的研究报告可能导致股价下跌[186] - 空头卖家的做空行为可能会影响公司股价,导致市场价格下跌[187] - 香港和美国资本市场的不同特点可能对公司的股价产生负面影响[188] - ADS和普通股之间的交换可能会影响彼此的流动性和/或交易价格[189] - ADS和普通股之间的交换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投资者可能无法在此期间结算或出售证券,而且涉及成本[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