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icon
搜索文档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2:07
公司名稱: 益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870 | 說明 | 普通股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4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4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D 40,000,000 FF301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 ...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09: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总收入200,634千港元,较2023年的192,402千港元增长4.3%[11] - 2024年毛利率为24.0%,较2023年的27.4%下降3.4个百分点[11] - 2024年净利润为4275千港元,较2023年的18,631千港元大幅下降77.1%[11] - 公司2024年净利润为430万港元,较2023年的1860万港元下降76.9%[34] - 公司2024年营收为2.006亿港元,较2023年的1.924亿港元增长4.3%[34][40] - 集團整體毛利從2023年的52.8百萬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48.1百萬港元,毛利率從27.4%降至24.0%[44][46] - 年內純利從2023年的18.6百萬港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4.3百萬港元[57][6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绿色电力能源业务收入达4230万港元,同比增长195倍[14] - AI+电力交易业务2024年收入1910万港元,并在湖南、广西和山西新增三份售电许可牌照[15] - 新西兰可再生能源业务Future Energy在2024年下半年贡献收入超过2270万港元[21] - 永久吊船业务分部利润从2023年的3800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470万港元[35] - 绿色电力能源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20万港元激增至2024年的4230万港元,并实现扭亏为盈,从亏损390万港元转为盈利300万港元[36] - 2024年7月收购的Future Energy在收购后半年内贡献收益2270万港元,员工人数从20多名增至约50名[24] - 永久吊船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192,185千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158,363千港元[43] - 綠色電力能源業務收入從2023年的217千港元大幅增長至2024年的42,271千港元[43] - 永久吊船业务利润率在2024年显著下降,主要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环境挑战导致变更订单数量和利润率下降[35] - 绿色电力能源业务收益增长主要得益于对Future Energy的收购[40] 各地区表现 - 新西兰可再生能源业务Future Energy在2024年下半年贡献收入超过2270万港元[21] - Future Energy员工数量从20人增至约50人,业务从奥克兰扩展至南岛但尼丁[21] - 公司计划将Future Energy服务网络扩展至皇后镇、基督城和惠灵顿等新西兰主要城市[21] 成本和费用 - 行政開支從2023年的24.3百萬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35.4百萬港元,主要由於綠色電力能源業務發展導致[50][54] - 財務成本淨額從2023年的2.8百萬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3.5百萬港元,主要由於借款增加[51][55] - 所得稅開支從2023年的5.7百萬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3.0百萬港元,主要由於永久吊船業務利潤下降[52][5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在东南亚地区实现10-20GW的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27] - 公司将继续投资AI技术研发及专业人才,以保持在电力交易领域的竞争优势[23] -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太阳能板及相关设备的竞争性定价[22] 公司资产和负债 - 集團貨幣資產從2023年的62.0百萬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67.9百萬港元[58][63] - 集團總借款從2023年的59.7百萬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79.7百萬港元[61][64] - 淨負債權益比率從2023年的15%上升至2024年的20%,主要由於業務發展借款增加[66] - 公司未动用信贷融资为73.3百万港元(2023年:29.1百万港元),其中56.7百万港元(2023年:18.0百万港元)需遵守额外抵押规定[69] - 公司净负债权益比率从2023年的15%增至2024年的20%,主要因业务发展借款增加[69] - 公司抵押资产包括540万港元存款(2023年:1580万港元)、300万港元非流动资产及2430万港元物业设备[81][85] - 公司或然负债包括1371.5万港元履约保证(2023年:1312.3万港元)及1690.7万港元履约保证保险(2023年:220.3万港元)[87] 公司收购和投资 - 公司以总认购价210万新西兰元(约1005.3万港元)收购Future Energy约51.22%的股份[72][76] - 公司以总代价4045.5万港元(含卖方现金回赠1753万港元)收购香港九龙物业[74][77] - 公司在北京设立AI技术子公司,开发新能源电力领域AI应用并获得中国首届AI电力现货交易竞赛二等奖[20] - 公司在北京成立AI技术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力领域,并在AI电力现货交易大赛中获二等奖[23] 公司融资和配股 - 公司2025年3月拟以每股0.138港元配售最多1.248亿股[88] - 公司与Treasure Ship签订认购协议,以每股0.138港元的价格配发及发行220,000,000股股份,其中3,000,000港元以现金支付,约27.4百万港元通过抵销公司应付Treasure Ship的贷款结付[89][92] - 公司计划通过配售代理按每股0.138港元的价格向不少于六名独立第三方承配人配售最多124,800,000股股份[92]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60][16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达到董事会总人数的50%,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62][165] - 董事会成员包含1名女性董事和5名男性董事[172][175] - 公司已为董事安排年度审核的责任保险[153][158] - 独立非执行董事均通过年度独立性确认[167][173] - 董事会具备建设项目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等多元化专业背景[169][174] - 提名委员会负责制定董事会多元化可测量目标[171][174]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第3.10A条关于独立董事占比至少三分之一的规定[162][165] - 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审查多元化政策实施情况[172][175] - 执行董事的服务合约为期三年,可重选[185][187] - 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初始任期为三年,可重选[185][187] - 董事会会议至少每年举行四次,大约每季一次[192][198] - 股东周年大会需提前21天书面通知,股东特别大会需提前14天[192][198] - 董事会议程及文件需在会议前至少3天发送给董事[193][198] - 董事薪酬由薪酬委员会建议,参考集团业绩、个人表现及市场数据[191][197] - 董事会会议记录详细记录讨论事项及决策,包括董事提出的关切[199] - 董事可寻求独立专业意见,费用由公司承担[200] - 新董事张广迎于2024年1月18日获委任并确认其董事义务[177][181] 公司风险因素 - 公司永久吊船业务收入主要依赖非经常性的建筑项目招标或报价接受,若未能从现有或新客户获得项目将影响业务运营和财务业绩[91][94] - 永久吊船业务依赖分包商完成项目,且项目实际成本可能因突发情况偏离预估,导致成本超支并对财务业绩产生不利影响[97] - 绿色电力能源业务的财务表现受天气条件和监管发展的显著影响,可能导致业绩波动和不确定性[97] - 公司依赖具有相关知识、经验及专业知识的关键管理人员[97] 公司高管和董事背景 - 关锦添先生为公司董事会主席,拥有43年香港建筑业经验,并曾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98][101] - 叶永圣先生为公司执行董事,拥有20年以上企业咨询、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经验[104][105] - 叶永圣先生于2021年9月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服务合约为期三年[107][108] - 张广迎先生于2024年1月1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服务合约为期三年[109][111] - 刘智鹏教授自2019年10月18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年薪为144,000港元[115][119] - 张广迎先生拥有30多年国际银行从业经验,曾担任南洋商业银行副首席执行官[109][110] - 叶永圣先生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拥有20多年经验[107] - 刘智鹏教授自2018年起担任高鹏矿业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张广迎先生曾在中国建设银行巴黎分行担任总经理[110] - 刘智鹏教授自2022年起担任英达公路再生科技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叶永圣先生曾担任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107] - 刘智鹏教授自2014年至2018年担任盛京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钱伟强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董事袍金为144,000港元[125] - 巫丽兰教授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月度董事袍金为25,000港元[129] - 潘培杰先生拥有超过24年的缆车设计、营销和项目管理经验[132] - 林雨田先生拥有超过25年的会计、财务和合规领域经验[134] - 巫丽兰教授自2018年8月起担任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28] - 钱伟强先生曾担任汇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任期从2020年6月至2020年10月及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122] - 巫丽兰教授于2025年1月加入香港恒生大学担任会计学系系主任及教授[128] - 潘培杰先生于2001年1月加入集团担任Acme Gondola的高级项目经理[133] - 林雨田先生于2024年6月加入集团担任首席财务官[134] - 钱伟强先生曾担任民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任期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123] - 首席執行官潘培傑先生擁有逾24年吊船業務經驗,自2001年加入公司並於2022年晉升為CEO[136] - 首席財務官林雨田先生擁有逾25年財務經驗,曾擔任港龍中國地產集團CFO,於2024年6月加入公司[136] - 副總裁劉愷先生擁有10年電力行業經驗,負責管理全國電力交易團隊及儲能運營[138][142] - 首席專家吳春利先生擁有30年電力工程經驗,曾任中國能建(03996)副總經理[140][143] - 聯席公司秘書于霑遜先生擁有12年會計審計經驗,為澳洲及香港註冊會計師[144][147] - 聯席公司秘書林子聰先生擁有20年法律經驗,現任長沙遠大住工(02163)公司秘書[145][148] 公司管治和合规 - 公司採用聯交所《上市規則》附錄C1的《企業管治守則》作為管治標準[150] - 董事會確認公司在報告年度內完全遵守《企業管治守則》所有適用條款[151] 公司员工和多元化 - 公司女性员工占比21%(截至2024年12月31日)[176] - 公司女性雇员人数占员工总数的21%[180]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3:1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200,634千港元,2023年为192,402千港元[2][3] - 2024年毛利率为24.0%,2023年为27.4%[2] - 2024年年内溢利为4,275千港元,2023年为18,631千港元[2][3][4]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71港仙,2023年为3.21港仙[3] - 2024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879千港元,2023年为18,643千港元[4] - 2024年资产总值为251,171千港元,2023年为205,916千港元[5]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11,273千港元,2023年为105,762千港元[5] - 2024年负债总额为139,898千港元,2023年为100,154千港元[6] - 2024年按客户地理位置划分的收益总额为200,634千港元,2023年为192,402千港元,其中香港2024年为153,690千港元(2023年141,121千港元)、澳门2024年为4,673千港元(2023年51,064千港元)、新西兰2024年为22,728千港元(2023年为0)、中国2024年为19,543千港元(2023年217千港元)[20] - 2024年资产总额为251,171千港元,2023年为205,916千港元;2024年负债总额为139,898千港元,2023年为100,154千港元[24] - 2024年其他亏损净额为1,149千港元,2023年为219千港元,其中汇兑差额净额2024年为488千港元(2023年219千港元),其他非流动资产现金退保值变动2024年为642千港元(2023年为0),其他2024年为19千港元(2023年为0)[25] - 2024年开支总额为187,917千港元,2023年为163,881千港元,其中永久吊船业务销售成本2024年为126,719千港元(2023年139,348千港元),绿色电力能源业务销售成本2024年为25,823千港元(2023年266千港元)[26] - 2024年综合收益表扣除税项金额为3037千港元,2023年为5735千港元[30]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441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0.71港仙;2023年应占溢利20046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3.21港仙[33]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固金为32627千港元,2023年为49267千港元[39] - 2024年合约资产总额87124千港元,合约负债总额7891千港元;2023年合约资产总额83394千港元,合约负债总额3731千港元[43] - 2024年末未履行长期合约交易价总额126659千港元,2023年为152683千港元[46] - 2024年和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固金分别为34,614千港元和23,726千港元,同比增长45.9%[48] - 2024年公司收益约为200.6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92.4百万港元略微增加4.3%[57] - 公司整体毛利及毛利率分别由2023年的约52.8百万港元及27.5%降低至2024年的约48.1百万港元及24.0%[59] - 2024年和2023年法定普通股数目均为4,000,000,000,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均为624,000,000[47] - 集团行政开支从2023年约2430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3540万港元,增加约1110万港元[62] - 集团财务成本净额从2023年约280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350万港元[63] - 集团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570万港元减至2024年300万港元[64] - 集团年内纯利从2023年约1860万港元减至2024年约430万港元[65] - 集团货币资产从2023年约6200万港元增至2024年约6790万港元[66] - 集团2024年及2023年借款总额分别约为7970万港元及5970万港元[67] - 集团净负债权益比率从2023年的15%增至2024年约20%[68] - 2024年及2023年集团或然负债分别为3062.2万港元及1532.6万港元[7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从事永久吊船业务和绿色电力能源业务[7] - 2024年建筑收益为145,523千港元(2023年179,145千港元),维护服务收入为12,840千港元(2023年13,040千港元),可再生能源专业技术服务收益为22,728千港元(2023年为0),电力交易服务收益为19,120千港元(2023年105千港元),绿色能源发电及储能系统销售收益为423千港元(2023年112千港元)[21] - 2024年永久吊船业务收益为158,363千港元(2023年192,185千港元),绿色电力能源业务收益为42,271千港元(2023年217千港元),总计2024年为200,634千港元(2023年192,402千港元);2024年永久吊船业务业绩为14,732千港元(2023年38,043千港元),绿色电力能源业务业绩为2,990千港元(2023年 - 3,939千港元),总计2024年为17,722千港元(2023年34,104千港元)[23] - 2024年绿色电力能源业务收益约42.3百万港元、溢利约3百万港元,分部收益较去年大幅增加约195倍[51] - 2024年AI+电力交易业务录得约19.1百万港元的收益[52] - 2024年下半年,Future Energy为公司贡献收益逾22.7百万港元,雇员人数由20多名扩展至约50名[54] - 2024年永久吊船业务和绿色电力能源业务收益分别为158,363千港元和42,271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92,185千港元和217千港元[58] 公司税务情况 - 本年度香港利得税按税率16.5%(2023年:16.5%)就估计应课税溢利计提拨备[27] - 公司澳门附属公司按12%标准税率缴纳所得补充税,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新西兰附属公司按28%标准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8][29] 公司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建议2024年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31] - 董事会本年度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87] 公司业务收购与投资 - 2024年7月5日公司注资210万新西兰元(相当于1005.3万港元)收购Future Energy Auckland Limited 51.22%股权[36] - 2024年4月12日,公司附属公司以约1005.3万港元认购Future Energy扩大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1.22%[71] - 2024年12月9日,公司附属公司完成收购香港物业,总代价4045.5万港元(卖方支付现金回赠1753万港元)[72] 公司业务撇销与拨备情况 - 2024年因交易对手清盘,17万港元贸易应收款项和47.3万港元应收保固金于综合收益表撇销[40][42] - 2024年合约资产因交易对手清盘31.2万港元于综合收益表撇销,亏损拨备拨回约9.6万港元[44] 公司贸易信贷情况 - 贸易应付款项信贷期介乎发票日期起30至60天[49]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在东南亚地区总装机容量达10 - 20GW[56] 公司股份相关安排 - 2025年3月17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协议,最多配售124,800,000股,每股0.138港元[80] - 2025年3月17日公司与Treasure Ship订立认购协议,发行220,000,000股,每股0.138港元,现金支付3,000,000港元,抵销贷款约2740万港元[80] - 公司拟于2025年6月17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86] - 2025年6月12日至6月1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过户文件须于6月11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88] 公司审核与公告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本年度经审核末期业绩[89] - 罗兵咸永道核对初步公告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字一致,未发表意见或鉴证结论[90] - 本公告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本年度年报将适时寄发并刊登[91] 公司董事会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六名成员组成,三名执行董事,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3] 公司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已在2024年应用多项准则修订本,正评估未采纳准则的潜在影响[11][13]
突然,暴跌92%!啥情况?
券商中国· 2025-03-05 11:38
港股市场表现 - 3月5日恒生指数上涨2.84%至23594.21点,恒生科技指数大涨4.02%至5757.94点 [1][5] - 科技股集体爆发,华虹半导体、小米集团涨超7%,中芯国际、美团涨超6% [1][5] - 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83.69亿港元 [5] - 黄金股表现强势,周大福、老铺黄金涨超11%,中国黄金国际涨超7% [6] - 原材料股集体走高,中国宏桥涨超7%,中国铝业涨近5% [6] 益美国际控股异常波动 - 股价午后急速跳水,最低触及0.115港元,较前收盘价1.45港元下跌92% [1] - 停牌前报0.156港元,跌幅89.24%,成交额超5200万港元,放量近50倍 [1] - 公司主要从事永久吊船工程及新能源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8393.2万港元(同比+10.91%),净利润462.4万港元(同比-53.08%) [2] - 毛利由2450万港元降至2090万港元,纯利由910万港元降至450万港元,主要因永久吊船业务利润率下降及新能源业务开支增加 [2] 新能源业务发展 - 2024年上半年绿色新能源业务收入640万港元,7月获得湖南电力交易中心售电许可牌照 [3] - 2024年4月收购新西兰屋顶太阳能设备安装公司,7月完成交易 [3] - 2023年11月附属公司取得山西电力交易中心售电许可牌照 [4] - 计划在山西等电力现货市场成熟省份拓展售电业务 [3][4] - 资产负债比率由2023年底58.7%微升至2024年6月59.5%,借款总额由5970万港元增至6110万港元 [3] 机构观点 - 高盛指出港股今年累计上涨超14%,受AI、关税担忧缓解及政策转向推动 [6] - 预计MSCI中国指数仍有约12%上行空间,科技股估值提升需观察盈利影响 [6] - 瑞银维持中资股"增持"评级,MSCI中国指数过去12个月累计上涨40% [7] - 长江证券认为港股正从"红利牛"迈向"AI牛",科技公司或迎来"第二春" [8] - 交银国际推荐"高弹性+高股息"策略,看好AI、半导体及高股息板块 [8][9]
益美国际控股:发力绿色电力能源业务
国证国际证券· 2024-11-08 01:19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未有 [1] 核心观点 - 益美国际自2019年上市后,积极转型发展绿色电力能源业务,包括国内电力市场售电业务、海外光伏及其他新能源项目,并重点布局东南亚地区的新能源电力业务 [1] - 公司绿色能源业务预期快速发展,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1] - 2024H1公司售电业务贡献收入635.9万港元,占总收入的7.6%,客户用电量超20亿度 [1] - 2024年7月公司完成收购新西兰可再生能源公司Future Energy Auckland Ltd的51.22%股权,进一步开拓海外新能源市场 [1] - 公司快速布局东南亚地区新能源电力业务,与菲律宾和越南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发太阳能及抽水蓄能项目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净利润2005万港元,2024H1净利润462万港元 [1] - 2024H1公司业务分部收入贡献占比:永久吊船业务92.4%,绿色新能源业务7.6% [2] 市场表现 - 2024年11月6日股价为1.74港元 [1] - 总市值1085.76百万港元,流通市值1085.76百万港元,总股本624.00百万股 [1] - 12个月股价低/高为1.11/2.16港元,平均成交1.16百万港元 [1] 股东结构 - 林漳先生持股29.03%,马丽玲女士持股5.53%,廖石刚先生持股9.81%,滕荣松先生持股6.41%,其他股东持股49.22% [1]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08:3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永久吊船业务和绿色新能源业务[21][25]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永久吊船业务和绿色新能源业务[92][95]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92][95] 财务数据对比(2024年上半年与2023年同期)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83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7570万港元增长10.9%[18][22][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约209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2450万港元[18][22][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4.9%,2023年同期为32.4%[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约45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910万港元[18][22][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为83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7570万港元增加820万港元,增幅为10.9%[2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及毛利率分别由约2450万港元及32.4%大幅下降至约2090万港元及24.9%[28][3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行政开支增加约15.7%至约127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1100万港元[31][3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所得税开支由290万港元减少至180万港元[32][3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成本净额由2023年同期的140万港元增加至150万港元[33][3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录得纯利约450万港元,2023年同期则录得纯利约910万港元[34][38] - 2024年上半年收益为8.393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7.5678亿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0872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4539亿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7870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3343亿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447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094万港元[74]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74港仙,2023年同期为1.58港仙[7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40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066万港元[7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4,624千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4,552千港元[86] - 2024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注资423千港元,因一间附属公司终止注册非控股权益减少1,005千港元[86] - 2024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亏损72千港元[8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所得现金为26.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782.5万港元[89]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8.9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909.9万港元[89]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27万港元,2023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96.7万港元[89]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51.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04.7万港元[89]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39.7万港元,2023年同期减少净额为1708.5万港元[89] - 2024年上半年香港地区收益7.6196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6.4529亿港元;澳门地区收益137.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04.7万港元;中国内地收益594.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000港元;其他地区收益41.1万港元[100] - 2024年上半年永久吊船业务收益7757.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557.6万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收益635.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永久吊船业务分部业绩为1183.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849.8万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分部业绩为54.2万港元,2023年同期亏损143.8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未分配公司折旧开支86.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5.6万港元;法律及专业费用12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53.1万港元;未分配经营开支242.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43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财务收入450.4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71.7万港元;财务成本164.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41.5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632.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95.2万港元;所得税开支184.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85.8万港元;期内溢利447.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909.4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永久吊船业务为23.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24.3万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为8.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2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永久吊船业务折旧为1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6.9万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折旧为2.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7.4万港元[102]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63,060千港元,行政开支为12,744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51,139千港元,行政开支为11,012千港元[105] - 2024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为1,853千港元,递延所得税为 - 8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为2,823千港元[10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624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9,855千港元[111]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74港仙,2023年上半年为1.58港仙[111] - 2024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32.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1195.2万港元[133]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为26.2万港元,2023年同期所用现金为1782.5万港元[133]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工资、薪金及津贴为452.9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64.3万港元[147] - 2024年上半年主要管理人员退休金界定供款计划为6.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5万港元[147] 财务数据对比(2024年6月30日与2023年12月31日)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货币资产约为603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6200万港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与关先生的贷款额度增至4300万港元,还款日期延至2025年1月15日;与Treasure Ship的贷款额度增至2000万港元,还款日期延至2025年6月30日[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借款总额约为611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5970万港元;借款年利率为5.50%,2023年12月31日为5.50% - 6.41%[40][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动用信贷融资为316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910万港元[40][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升至约59.5%,2023年12月31日为58.7%[41][4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493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89万港元[79]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0.3676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2427亿港元[79] - 2024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10.958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5762亿港元[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总额为99,58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0,154千港元略有下降[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中的借款为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6,294千港元大幅减少[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中的借款为61,12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13千港元大幅增加[8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权益及负债总额为209,16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5,916千港元有所增加[80]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22,95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705千港元[11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保固金为15,52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772千港元[114] - 2024年6月30日与永久吊船建造合约有关的合约资产为94,27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4,357千港元[118] - 2024年6月30日与永久吊船建造合约有关的合约负债为8,5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06千港元[118] - 2024年6月30日非即期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为66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5千港元[119] - 2024年6月30日即期建筑材料预付款项为6,69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81千港元[119]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13,938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977千港元[121] - 2024年6月30日应付保固金为2,752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49千港元[121]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0,97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938千港元[122] - 2024年6月30日应付保固金为2,749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752千港元[123] - 2024年6月30日借款总额为61,12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707千港元[125] - 2024年6月30日关锦添先生提供股东贷款46,438,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5,294,000港元[128] - 2024年6月30日Treasure Ship Holding Limited提供股东贷款14,686,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000,000港元[1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贷款加权实际利率为5.5%,2023年12月31日进口贷款加权实际利率为6.9%,其他贷款为5.5%[1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永久吊船业务分部资产为140,395千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为4,161千港元,资产总额为209,169千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40,068千港元、733千港元和205,916千港元[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永久吊船业务分部负债为25,432千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为2,324千港元,负债总额为99,586千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32,221千港元、1,024千港元和100,154千港元[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25项建造合约提供履约保证担保,2023年12月31日为22项[134][1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履约保证担保金额为1425.7万港元,履约保证保险合约金额为848.4万港元[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及2023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资本承担[139][141] 业务发展动态 - 绿色新能源业务在广东和山东省的售电业务进展顺利,2024年上半年带来约640万港元收益[23][25] - 2024年7月公司获得湖南电力交易中心的市场售电许可牌照,扩大绿色新能源业务覆盖范围[26] - 2024年7月公司完成收购一家专门从事屋顶太阳能设备安装的新西兰公司[26] - 公司成立新附属公司,专注于在新能源电力领域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26] - 2024年7月5日,公司完成认购Future Energy Auckland Ltd. 51.22%股份,交易价格为210万新西兰元,目标公司成为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51] 公司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2:46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83,93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5,678千港元增长10.9%[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83,93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75,678千港元增长10.9%[9] - 永久吊船业务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77,57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5,576千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同期收益为6,35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千港元[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约83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7570万港元轻微增加10.9%;毛利及纯利分别由约2450万港元及910万港元减少至约2090万港元及450万港元[26] - 2024年上半年绿色新能源业务带来约640万港元收益[26] - 本期集团收益约839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7570万港元增加820万港元,增幅10.9%[29] 毛利与毛利率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20,872千港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24,539千港元;毛利率为24.9%,较2023年同期的32.4%有所下降[1][2] - 与2023年同期相比,集团毛利由约2450万港元降至约2090万港元,毛利率由32.4%降至24.9%[30] 溢利与收益总额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4,47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094千港元减少50.8%[1][2][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4,478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094千港元下降50.8%[11]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4,40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9,066千港元减少51.4%[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624千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74港仙;2023年同期分别为9855千港元和1.58港仙[18] - 集团本期纯利约45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纯利净额约910万港元[36] 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中的借款为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6,294千港元大幅减少;流动负债中的借款为61,12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13千港元大幅增加[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209,169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205,916千港元增长1.6%;负债总额为99,586千港元,较2023年末的100,154千港元下降0.6%[1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货币资产约6030万港元,借款总额约6110万港元,未动用信贷融资为3160万港元[3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升至约59.5%,2023年12月31日为58.7%[3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或然负债履约保证为2274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326千港元[4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25项建造合约提供履约保证担保,2023年12月31日为22项[4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就绿色新能源业务提供履约保证保险合约,将分别于2025年2月28日及3月31日解除[43] 资产情况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209,16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5,916千港元有所增长[4]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固金为37,78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267千港元有所减少[4] - 2024年6月30日合约资产为93,15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3,394千港元有所增加[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永久吊船业务分部资产为140,395千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为4,161千港元;永久吊船业务分部负债为25,432千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为2,324千港元[1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固金为3778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9267千港元有所减少[20] - 2024年6月30日合约资产总额为9315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3394千港元增加;合约负债总额为855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731千港元增加[23]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固金为16690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3726千港元减少[23] - 2024年6月30日,受限制存款约1180万港元存入银行,作为集团若干银行融资的担保[41] 每股盈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74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1.58港仙减少53.2%[2] 成本与开支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63,06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1,139千港元增长23.3%;行政开支为12,74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1,012千港元增长15.7%[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折旧费用为861,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756,000港元[8] - 本期集团行政开支增加约15.7%至约1270万港元,2023年同期约为1100万港元[33] - 集团本期财务成本净额由2023年同期的140万港元增至150万港元[35] 税率与所得税情况 - 香港、中国及澳门附属公司2024年估计平均年度税率分别为16.5%、25%及12%,与2023年相同[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所得税为1,8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823千港元;递延所得税为 - 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千港元[15] - 与2023年同期相比,集团本期所得税开支由290万港元减至180万港元[34] 业务板块业绩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永久吊船业务分部业绩为11,83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8,498千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同期分部业绩为54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438千港元[11] 股息情况 - 公司不建议就2024年上半年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16] - 董事会不建议本期派付中期股息,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也无派息[49]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永久吊船业务以及绿色新能源业务[6] 市场与业务拓展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香港房地产市场一手房成交放缓,影响公司永久吊船业务利润率[27] - 2024年7月公司获得湖南电力交易中心的市场售电许可牌照,扩大覆盖地理范围[27] - 公司计划在山西等电力现货市场成熟的省份拓展售电业务[27] - 2024年4月集团收购新西兰屋顶太阳能设备安装公司,7月完成交易,同时成立专注新能源电力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新附属公司[28] - 2024年4月12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以210万新西兰元认购目标公司51.22%股份,7月5日交易完成[47] 客户索赔情况 - 2018年集团接获客户索赔约338.1万港元,2021年经修订索赔约285.9万港元,现阶段无法确定最终结果[44] 员工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有77名全职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66名[45] 公司治理情况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巫丽兰教授为主席[4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附录C3所载标准守则[46][48] 报告发布情况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49]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08:30
环境、社会及管治治理架构与管理 - 公司在2023年建立稳健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治理架构[1] - 董事会全面负责监督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1]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和工作小组协助及监督管理[4] - 公司将可持续惯例融入营运框架,规范业务经营[6] - 公司积极管理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促进可持续发展[7] - 公司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持份者需求及期望[7] - 公司通过重要性评估识别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13] - 公司与各持份者互动评估17个关键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重要性[17] - 2023年公司识别出5个高重要性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22] 金融资产会计政策 - 公司将金融资产分类为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31] - 常规购买及出售的金融资产于交易日期确认[35] - 初步确认时,公司按公平值加上直接归属交易成本计量非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36] - 若为收回合约现金流量且现金流量仅为支付本金及利息,债务工具按摊余成本计量[37] - 公司按前瞻性基准评估按摊余成本列账的债务工具预期信贷亏损[38] - 对于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固金,公司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准许的简化法确认预期全期亏损[38] 其他资产与负债会计政策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中家具及装置折旧比率为20%或33.33%[28] - 存货包括用于建造的原材料,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较低者列账,成本按先进先出基准分配[39]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固金等预期一年或以内收取分类为流动资产,否则为非流动资产,按摊销成本减去减值拨备计量[4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手头现金、金融机构通知存款等,银行透支在综合财务状况表内流动负债连同借款列示[41] - 普通股分类为权益,发行新股份或期权直接应占的增量成本在权益内列作自所得款项扣除[43] - 贸易应付款项等初步按公平值确认,随后按摊销成本计量[43][44] - 借款初步按公平值扣除交易成本确认,随后按摊销成本列账[45] - 借款分类为流动负债,除非公司有无条件权利将偿付日期递延至报告期末后至少12个月[46] - 特定借款因符合资格资产支出临时投资赚取的收入,应自合资格资本化的借款成本中扣除[47] - 直接归属收购、建造或生产合资格资产的借款成本在特定期间拨充资本,其他借款成本在产生期间支销[78][79] 公司合规管理 - 公司确保有效遵守法规及招标协议[7] - 公司与香港交易所通过会议、培训等沟通,确保遵守上市规则[10] - 公司与供应商通过实地考察沟通付款时间及需求[11] - 公司确保在营运中全面遵守《建造业工人注册条例》(香港法例第583章)等法规[53][54] - 公司制定监管合规及许可证管理系统,保证运营遵守相关法律及监管标准[57] - 公司通过定时审计、现场评估等方式进行定期合规检查,并记录检讨结果[59] - 公司报告年度在运营中未发现重大违反产品责任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63] - 公司将聘请专业代理人核实知识产权及商标,确保原创且无侵权[65] - 公司定期进行知识产权及商标监察,避免侵权行为[66] - 公司建立并维持严格内部控制程序,各部门制定内部报告指引识别潜在不合规事件[67] - 公司对机密资料严格监控,防止资料泄露,所有雇员及执行董事须签署保密合同[69][70] - 建设项目完成后公司按合约提供责任期及保修服务,严格遵守销售法律法规[71] - 报告年度董事会对反贪污培训的参与度达100%[75] - 公司为雇员、客户及分包商实施有效举报政策,对举报人身份保密并展开内部调查及跟进[75] - 公司严格禁止所有形式的不道德行为,报告年度无涉及集团或其雇员的贪污重大违反情况或法律案件[74] - 公司实施《投诉处理程序》,制定标准化程序处理及解决客户投诉[73] - 报告年度公司在销售服务方面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产品及服务交付无重大经证实投诉[96] 公司质量管理 - 公司建立符合ISO 9001:2015质量管理标准的全方位质量控制体系[60] - 公司通过年度会议对整体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层评审[61] - 公司采纳计划-执行-检查-实践作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推动力[61] - 公司制定内部质量手册,明确交付项目的承诺及指引[63] - 公司质量政策每两年进行一次检讨,并通过多种渠道让员工认知[63] - 公司依赖第三方实体进行产品加工,交付货品在工厂接受严格检验[63] 公司薪酬与委员会架构 - 2023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刘智鹏议员为主席[100] - 酬金范围在零港元至500,000港元、500,001港元至1,000,000港元、3,000,001港元至3,500,000港元的董事人数各为1人[102] - 2023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包括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刘智鹏议员为主席[10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多位董事出席董事会、委员会及股东大会次数有明确记录[105] - 董事确认对编制本年度财务报表负责,且不知悉影响集团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因素[106] -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获续聘为外聘核数师,2023年审计服务薪酬1,750,000港元,税务服务薪酬40,000港元,总计1,790,000港元[108]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守则,本年度各董事均确认遵守该守则[111] 公司供应链管理 - 公司制定了全面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涵盖从供应商筛选到绩效评估的全流程[113] - 公司维持并定期更新认可分包商及供应商名单,项目管理团队成员通过标准化评估每年进行评价[118] - 公司采购策略集中于环境考虑因素,收购固定资产时优先考虑获绿色认证者[119] - 报告期内,公司与41名供应商及分包商保持合作关系,其中70%以上位于香港[123] 公司股东与会议相关 - 公司会在股东大会就各项重大单独议题提呈独立决议案,决议案以投票表决,结果将刊登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27]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具公司股东大会之投票权)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可发出书面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25]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192,402千港元,2022年为152,21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6.4%[130] - 2023年毛利为52,788千港元,2022年为37,59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0.4%[130] - 2023年经营溢利为27,137千港元,2022年为19,77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7.3%[130]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4,366千港元,2022年为17,412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9.9%[130]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18,631千港元,2022年为12,77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6%[130] - 2023年年内溢利为18,631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79,783千港元[130]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046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79,544千港元[130] - 2023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3.21港仙,2022年为2.08港仙[130] - 2023年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18,643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79,785千港元[133] 公司业务线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永久吊船业务和绿色新能源业务,于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停止外墙工程业务[87] - 公司业务伙伴分布在中国内地30个、海外地区7个、香港4个[139]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有66名员工[156] - 员工中男性47人,占比71%;女性19人,占比29%[157] - 高级管理层44人,占比67%;中级管理层12人,占比18%;其他10人,占比15%[164] - 全职员工41人,占比62%;其他雇佣形式员工12人,占比18%;剩余13人,占比20%[166] - 29岁或以下员工41人,占比62%;30至50岁员工12人,占比18%;51岁或以上员工13人,占比20%[166] - 中国员工57人,占比86%;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员工9人,占比14%[168] - 公司标准工作周为五天半(周一至周五每天8小时及周六4小时)[172] - 公司2023年雇员总数为66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19人,全职65人、兼职1人,高级管理层12人、中级管理层10人、其他雇员44人,中国9人、中国香港57人,29岁或以下13人、30至50岁41人、51岁或以上12人[177] - 公司2023年雇员总流失人数为28人,总流失率为42.42%,男性流失人数19人、流失率40.43%,女性流失人数9人、流失率47.37%,中国流失人数10人、流失率111.11%,中国香港流失人数18人、流失率31.58%[177] - 公司2023年29岁或以下雇员流失人数11人、流失率84.62%,30至50岁雇员流失人数17人、流失率41.46%,51岁或以上雇员流失人数无数据、流失率无数据[179] - 公司2023年参与培训的雇员总人数为20人,男性18人、占比38.30%,女性2人、占比10.53%,高级管理层9人、占比75.00%,中级管理层2人、占比20.00%,其他雇员9人、占比20.45%[179] - 公司2023年男性、女性、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其他雇员平均培训时数均为1小时[179] - 公司在2023年10月由首席执行官及高级项目经理举办集团吊船介绍研讨会,未来拟持续组织内部培训活动,特别是绿色能源业务范围内的培训活动[175] - 公司为参与建筑知识相关外部培训计划的员工提供全额补助[175] 会计准则相关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会计估算的定义,且对各期间无重大影响[90][93]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修订本)、附带契约的非流动负债(修订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售后回租的租赁负债)、香港诠释第5号(修订本)、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供应商融资安排(修订本))于2024年1月1日生效[163]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缺乏可交换性)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6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相关修订(投资者与其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之间的资产出售或出资(修订本))生效时间待定[163] 公司商标情况 - 2022年信能中和在主要市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欧盟成功推出「SUNEWTRAL」商标[184] 公司环保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无严重违反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向水及土地排污以及有害和无害废物产生相关法例及规例的事件[183] - 公司业务不涉及废气排放,自2022年附属公司清盘后无车辆,消除车辆燃料相关排放[185]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办公室电力消耗,堆填区废纸弃置和商务旅行也间接导致排放[186] - 公司采取提醒下班关电器、改善空调温度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87][188] - 公司推行无纸工作环境,包括电子文件分享、重复使用单面打印纸等[189]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有害废弃物产生,将持续监控处理[191] - 公司鼓励员工使用可重用食品容器自备午餐,避免使用即弃材料[198] - 公司鼓励员工回收及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198] - 公司无害废弃物主要是办公废纸和生活垃圾,采取措施减少废弃物[200] 审计相关 - 出具独立核数师报告的审计项目合伙人为陈炜桢[128] -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香港于2024年3月26日出具报告[129]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4:5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192,402千港元,2022年为152,215千港元[9][24] - 2023年毛利为52,788千港元,毛利率27.4%;2022年毛利为37,590千港元,毛利率24.7%[9][24]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18,631千港元,2022年为12,770千港元[9][24] - 2023年年内溢利为18,631千港元,2022年亏损79,783千港元[9][24]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3.21港仙,2022年亏损12.75港仙[9] - 2023年和2022年资产总值分别为205,916千港元和160,749千港元[46] - 2023年和2022年汇兑差额净额分别为(219)千港元和88千港元,没收已抵押存款分别为0千港元和(414)千港元[59] - 2023年和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开支分别为5,735千港元和4,642千港元[60] - 2023年香港利得税、澳门所得补充税、中国企业所得税分别为5,785千港元、236千港元、2千港元,2022年香港利得税、过往年度即期税项调整分别为4,612千港元、30千港元,2023年递延税项抵免为(288)千港元[63] - 2023年和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资本及储备分别为104,742千港元和84,677千港元,非控股权益分别为1,020千港元和490千港元,权益总额分别为105,762千港元和85,167千港元[66] - 持续经营业务2023年收益为192,402千港元,2022年为152,215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6.4%[80][81] - 2023年年内溢利为18,631千港元,2022年年内亏损为79,783千港元[81] - 2023年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为959千港元,2022年为441千港元[81] - 2023年折旧为783千港元,2022年为71千港元[81] - 2023年资产总额为205,916千港元,2022年为160,749千港元[81] - 2023年负债总额为100,154千港元,2022年为75,582千港元[81] - 2023年销售成本及行政开支总计163,881千港元,2022年为132,327千港元[83]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20,046千港元,2022年为13,009千港元;2022年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为92,553千港元[110] - 2023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基本盈利为3.21港仙,2022年为2.08港仙;2022年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每股亏损为14.83港仙;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3.21港仙,2022年为 - 12.75港仙[110] - 2023年及2022年法定普通股数目均为4,000,000,000股,股本为4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数目均为624,000,000股,股本为6,240千港元[118] - 公司本年度收益约为19240万港元,较2022年的约15220万港元增加26.4%,主要来自永久吊船业务[123][125] - 公司毛利由约3760万港元增加至约5280万港元,毛利率由24.7%提升至27.4%,因永久吊船业务订单和利润率增加[125]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纯利由1280万港元增加至1860万港元,主要因毛利增加、无股份付款开支及行政开支部分抵消影响[128] - 公司其他收入由2022年约100万港元大幅下跌至本年度约3000港元,因无政府资助[142]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2年约1770万港元增加约660万港元至本年度约2430万港元,因发展新能源业务[144] - 公司2023年借款总额约为5970万港元,2022年约为4560万港元,年利率5.50%至6.41%(2022年:5.50%)[150]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分别约为58.7%及56.3%[151] - 集团财务成本净额从2022年约24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280万港元,所得税开支从460万港元增至570万港元[167]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已抵押及受限制存款分别约为1580万港元及1590万港元[175]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分别为66名及58名[179] 未分配公司开支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未分配公司开支中折旧费用1,499,000港元,2022年为2,125,000港元[21] - 2023年未分配公司开支中摊销费用为零,2022年为72,000港元[21] - 2023年未分配公司开支中公司开支5,471,000港元,2022年为9,422,000港元[21] 负债相关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非流动负债总额58,163千港元,2022年为37,039千港元[33] - 2023年流动负债总额41,991千港元,2022年为38,543千港元[33] 客户收益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和2022年客户A收益分别为62,947千港元和33,829千港元,客户B收益分别为42,536千港元和18,325千港元,客户C在2022年收益为30,219千港元[55] 地区收益及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和2022年香港地区收益分别为141,121千港元和145,165千港元,澳门地区收益分别为51,064千港元和5,640千港元,马来西亚地区2022年收益为1,393千港元[79] - 2023年和2022年香港地区分部负债分别为1,969千港元和2,675千港元,中国地区分别为855千港元和44千港元[76] 税率相关情况 - 香港利得税税率2023年和2022年均为16.5%[61] - 附属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22年:25%)[85] - 2023年及2022年澳门附属公司按12%的标准税率缴纳所得补充税[104]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报告期间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70] 已终止经营业务数据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2年建筑收益为81,143千港元,2023年为0[80][81] - 已终止经营业务2022年除所得税后亏损为87,596千港元[88] 贸易应收及应付款项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34,705千港元,2022年为16,505千港元;应收保固金2023年为15,529千港元,2022年为12,801千港元[93][95]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固金扣除亏损拨备后为49,267千港元,2022年为28,847千港元[93]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0,977千港元,应付保固金为2,749千港元,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固金为23,726千港元[118]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2023年为2097.7万港元,2022年为1171.2万港元[135] - 公司应付保固金2023年为274.9万港元,2022年为414.2万港元[136] 合约相关数据 - 2023年与永久吊船建造合约有关的合约资产总额为83,394千港元,合约负债总额为3,731千港元[95] - 2022年固定价格长期永久吊船业务建造合约产生的未履行履约责任为237,066千港元[99] - 公司合约资产亏损拨备增加约66万港元(2022年:30.3万港元)[131] 贷款融资相关情况 - 公司与关先生的贷款融资额度增至最高4300万港元,还款日期延至2025年1月15日,年利率5.5厘[130] - 2022年8月集团与主要股东订立贷款协议,融资额度最高达1000万港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增至2000万港元,还款日期延至2025年6月30日[169] 履约保证相关数据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履约保证分别为13,123千港元及16,911千港元,2023年履约保证保险合约为2,203千港元[154]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分别就22项及28项建筑合约提供履约保证担保[176] 客户索赔情况 - 2018年集团接获客户索赔约340万港元,2021年经修订索赔约290万港元,最终结果现阶段无法确定[178] 股息及股份过户相关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本年度派付末期股息[183] - 公司将于2024年5月27日至2024年5月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87] - 所有股份过户文件连同有关股票须不迟于2024年5月24日下午4时30分送达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187] 公司组织架构相关情况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8]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七名成员组成[190] - 公司执行董事有关锦添先生、叶永圣先生、张广迎先生及梁五妹女士[19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刘智鹏议员、钱伟强先生及巫丽兰教授[190] 业绩及年报刊登情况 - 公司2023年年度业绩及2023年年报将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190] 集团未动用信贷融资额度情况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未动用信贷融资额度分别为2910万港元及3910万港元[170] 公司业务策略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永久吊船工程一站式设计及建造,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系统开发等业务,将关注市场调整策略实现永久吊船业务可持续发展[121][122]
益美国际控股(0187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08:41
公司业务情况 - 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75,678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7,800千港元略有下降[5] - 永久吊船业务收入为75,576千港元,绿色新能源业务收入为102千港元,总收入为75,678千港元[14] - 公司主要从事外墙工程业务、永久吊船业务和绿色新能源业务,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68] 财务表现 - 毛利率从19.6%增加至32.4%,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从2,787千港元增加至9,094千港元[5] - 毛利和毛利率分别从15.2百万港元和19.6%增加至24.5百万港元和32.4%[15] - 本集团于本期间录得净利约9.1百万港元,与2022年同期的61.9百万港元虧損相比有显著改善[21] 股权结构 - 關錦添先生於本公司股份及相關股份中擁有13.46%的股權[38] - 林漳先生擁有本公司27.01%的股權,Treasure Ship Holding Limited和RR (BVI) Limited分别擁有27.01%和13.46%的股權[40] 购股权计划 - 首次公開發售前購股權計劃的股份總數為23,400,000股,佔已發行股份約3.75%[46] - 公司於2019年10月18日採納購股權計劃,旨在鼓勵合資格人士對公司作出貢獻及獎勵過往貢獻[49] - 董事会可全权向符合条件的人士授出购股权,包括行政人员、董事、股东、供应商、客户等[50] 财务状况 - 公司借款总额为46,253千港元,较上一期增加604千港元[90] - 公司非流动负债中借款为0,较2022年12月31日的34989千港元减少[63] - 公司流动负债中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证金为1684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5854千港元增加[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