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01618)

搜索文档
利润短暂承压,重视公司矿产资源价值

天风证券· 2024-04-09 16:00
业绩总结 - 公司23年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同比增长6.95%[1] - 归母净利润为86.7亿,同比下降15.6%[1] - 工程承包业务带动整体营收提升,海外业务有望实现较快增长[1] - 毛利率小幅改善,全年毛利率为9.7%,同比提升0.05%[1] - 公司24-26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11、123亿元[1] 财务数据 - 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为8.9,中位数为7.6[2] - 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2026年预计货币资金将达到167,863.26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约270%[5]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将达到839,316.30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约42%[5] - 公司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16,244.86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约26%[5] - 资产负债率预计2026年将达到77.12%,较2022年增长约5%[5] - 预计2026年ROIC为18.73%,较2022年增长约7%[5] 其他信息 - 公司报告中声明,所有观点均准确反映分析师个人看法[6] - 天风证券拥有本报告中所有材料的版权,未经授权不得修改或复制[7] - 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8] - 天风证券的意见和预测仅代表出具日的观点,可能随时更改[9] - 天风证券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及公司的证券并提供金融服务,存在潜在利益冲突[11]
业绩符合预期,海外新签创历史新高

中国银河· 2024-04-04 16: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338.70亿元,同比增长6.95%[1]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金额14247.79亿元,同比增长6.04%[1] - 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9.69%,较去年上升0.05个百分点[1] - 公司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58.92亿元,同比下降67.54%[1] - 公司2023年实现归属中方净利润12.14亿元[2] 未来展望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维持“推荐”评级[3] - 公司预测2026年营业收入将达到7987.91亿元,较2023年增长26.1%[5] - 2026年净利润预计为145.37亿元,同比增长27.4%[5] - 营业利润率预计2026年将达到9.42%[5] - ROE预计2026年将达到6.34%[5]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订单落地不及预期和应收账款回收不及预期的风险[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在海外市场布局积极,签约重要项目,海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1] - 评级标准包括推荐、中性和回避三个等级,根据相对基准指数涨幅来划分[9] - 不同市场有不同的基准指数,如沪深300指数、三板成指、北证50指数和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9]
收入稳定增长,减值挤压业绩

国信证券· 2024-04-02 16: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为6338.7亿元,同比增长7.0%[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86.7亿元,同比下降15.6%[1]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额为14247.8亿元,其中海外新签同比增长43.7%[1] - 公司资源开发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1%,减值损失规模增加至89.5亿元[2] - 公司减值损失与营业收入比值由上年的0.8%提高到1.4%,与归母净利润比值由上年的48.3%提高到103.2%[2]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86.85/92.95亿元,每股收益预测下调至0.42/0.45元[6] - 公司资源开发业务受金属资源价格影响,短期承压,但增量铜矿开发前景值得期待[9] - 公司下调盈利预测,调整至“增持”评级,考虑到现金流承压[1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资源开发业务受金属资源价格影响,短期承压,但增量铜矿开发前景值得期待[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7381.33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24.6%[19] - 公司2026年每股净资产预计将达到8.11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39.4%[19] 其他新策略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现金流承压,归母净利现金含量下降[12] - 公司下调盈利预测,调整至“增持”评级,考虑到现金流承压[15]
2023年年报点评:减值大幅提升拖累业绩,资源业务发展可期

光大证券· 2024-04-01 16: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为6338.7亿元,同比增长6.95%[1] - 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86.7亿元,同比下降15.6%[1] - 公司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5.5亿元,同比下降21.9%[1] - 公司2023年工程承包业务实现营收5854.8亿元,同比增长9.3%[2] - 公司2023年减值计提金额为89.5亿元,同比增长80.4%[2] 未来展望 - 公司23年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95.8、104.2亿元[5] - 新增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11.7亿元,公司基建拓展持续[5] - 公司A股和H股均维持“买入”评级,看好公司未来发展[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额为14247.8亿元,同比增长6.0%[4] - 公司2023年新签海外合同额为633.8亿元,同比增长43.7%[4] - 公司2023年硅基材料业务实现净利润2.2亿元,净利率高达40.2%[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预测为685,288百万元,增长率为8.11%[7] - 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425百万元,增长率为8.84%[7] - 公司2026年EPS预测为0.54元,ROE为6.51%[7]
营收增长稳健,减值高增拖累归母业绩增速,矿产资源业务有望量价齐升

国投证券· 2024-03-31 16:00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338.70亿元,同比增加6.95%[1] - 归母净利润86.70亿元,同比减少15.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5.54亿元,同比减少21.90%[1] - 公司合同额达到633.84亿元,同比增长43.72%,创历史新高[2] - 公司资源开发业务实现营收68.18亿元,毛利率高达30.99%[2]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024.20亿元、7706.31亿元和8424.1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81%、9.71%和9.31%[2] 业绩展望 - 2026年公司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842415.1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约42.2%[4] - 2026年公司预计净利润将达到12447.5百万元,较2022年增长约21.3%[4] - 2026年公司预计EBITDA/营业收入比率将达到3.5%,较2022年增长约6.1%[4] - 2026年公司预计固定资产周转天数将从15天降至9天,运营效率有所提升[4] 公司评级 - 公司评级体系包括收益评级和风险评级[5] - 收益评级分为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和卖出五个等级[5] - 风险评级分为A和B两个等级[5] 公司信息 - 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同时在上海和北京设有分支机构[12] - 深圳总部地址为福华一路119号安信金融大厦33楼,邮编518046[12] - 上海分支机构地址为东大名路638号国投大厦3层,邮编200080[12] - 北京分支机构地址为阜成门北大街2号楼国投金融大厦15层,邮编100034[12]
公司年报点评:Q4单季收入、利润下降,矿产资源业绩贡献突出

海通证券· 2024-03-30 16:00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全年实现营收6338.70亿元,同比增长6.95%[1] - 公司2023Q1、Q2、Q3、Q4单季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2.39%、11.00%、23.20%、-14.87%[1] - 公司2023年毛利率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至9.69%[2] - 公司2023全年加权平均ROE同比下降3.24个百分点至7.23%[3] - 公司2023全年新签合同14247.79亿元,同比增长6.04%[3] - 公司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将达到696074百万元,同比增长9.8%[4] - 公司预计2025年净利润将达到10975百万元,同比增长10.0%[4] - 公司预计2025年全面摊薄EPS为0.53元[4] - 中国中冶(601618)2025年预计EPS为1.36元,PE为4.49倍[5] - 2026年中国中冶的每股收益预测为0.57元[7] - 2026年中国中冶的P/E为5.87倍,P/B为0.40倍[7] - 2026年中国中冶的净利润率为1.4%[7] - 2026年中国中冶的资产负债率为75.0%[7] - 2026年中国中冶的流动比率为1.11[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6725、-14495、-13891、-14282亿[1] - 股权募资在2023年达到27482亿,其他融资活动现金流逐年减少[1] 市场展望 - 公司2023全年实现营收6338.70亿元,同比增长6.95%[1] - 公司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将达到696074百万元,同比增长9.8%[4] - 公司预计2025年净利润将达到10975百万元,同比增长10.0%[4] - 公司预计2025年全面摊薄EPS为0.53元[4] - 中国中冶(601618)2025年预计EPS为1.36元,PE为4.49倍[5] - 2026年中国中冶的每股收益预测为0.57元[7] - 2026年中国中冶的P/E为5.87倍,P/B为0.40倍[7] - 2026年中国中冶的净利润率为1.4%[7] - 2026年中国中冶的资产负债率为75.0%[7] - 2026年中国中冶的流动比率为1.11[7] 投资评级 - 中国中冶(601618)的股票研究范围包括中国海诚、四川路桥、中材国际等多家公司[9] - 投资评级标准中,中性评级预期个股相对基准指数涨幅介于-10%与10%之间[9] - 市场基准指数的比较标准中,预期行业整体回报高于基准指数整体水平10%以上为优于大市[10]
订单稳健增长,地产压力影响Q4收入利润

兴业证券· 2024-03-30 16: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338.70亿元,同比增长6.95%[1] - 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6.70亿元,同比减少15.63%[1]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14247.8亿元,同比增长5.9%[2] - 公司2023年Q4收入同比下滑,主要受地产压力影响[10] - 公司2023年综合毛利率9.69%,同比上升0.05pct,净利率1.80%,同比下降0.38pct[10] 未来展望 - 公司2024年预计每股收益为0.46/0.52/0.57元,对应PE为7.2/6.5/5.9x[5] - 公司2024年有望受益于稳增长及资源价格上行,工程业务保持稳定增速[14] - 公司预测2026年营业收入将达到801.2亿元,较2023年增长26.4%[17] - 公司预测2026年净利润将达到155.4亿元,较2023年增长36.0%[17] - 公司预测2026年每股收益将达到0.57元,较2023年增长35.7%[17] 分红及股价 - 公司2023年每10股派发红利0.72元,合计分红14.9亿元,分红率17.2%[8] - 公司PE比率逐年下降,分别为8.0、7.2、6.5、5.9[1] - 公司PB比率保持稳定在0.5[1] - 投资建议为买入,预计公司股价将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19]
中国中冶(601618)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3-28 16:00
财务业绩 - 2023年度中国中冶经审计的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670,405千元,未分配利润为5,973,377千元[5] - 公司2023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x%[11]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338.70亿元,净利润86.70亿元[13]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114.06亿元,较2022年减少11.80%[22] - 公司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较2022年减少0.12元[22] - 公司2023年总资产为6616.02亿元,较2022年增长13.02%[22] - 公司2023年股东权益为1679.91亿元,较2022年增长3.75%[22]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额达14247.79亿元,较2022年增长6.04%[22] - 公司2023年工程承包业务营业收入为5854.82亿元,较2022年增长9.33%[23] - 公司资源开发业务营业收入为68.16亿元,较2022年减少23.12%[24] - 公司特色板块业务营业收入为319.80亿元,较2022年增长0.16%[25] - 公司综合地产业务营业收入为165.19亿元,较2022年减少27.31%[26] - 公司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633,870,422千元,较上一年度增长6.95%[28] - 公司2023年度净利润为11,406,109千元,较上一年度下降11.89%[28] - 公司2023年度每股收益为0.33元,较上一年度下降26.67%[29] - 公司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91,801千元,同比下降67.54%[30] - 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额达到14247.79亿元,同比增长6.04%[33] - 公司海外新签合同额为633.84亿元,同比增长43.72%,创历史新高[33] - 公司2023年冶金建设业务分部营业收入达到585,482,301千元,同比增长9.33%[39]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确定的奋斗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最佳整体方案,努力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基本建设最可信赖的总承包服务商[12] - 公司计划发展的子企业梯队目标包括打造两家1000亿营收规模的子公司、三家700亿营收规模的子公司、五家500亿营收规模的子公司、八家300亿营收规模的子公司,以助力实现“营收破万亿”目标[12] - 公司完善工程履约系统的举措包括贯彻“五个1”体系,解决认知问题、完善项目管理体系、编写项目管理手册、制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打造项目管控信息化平台[12] - 公司将持续加强形势研判,全力抢抓市场机遇[106] - 公司将深入落实“1+M+N”区域市场布局,聚焦经济发达地区、国家战略区域[106] - 公司将积极应对市场机遇与挑战,保持“战略先行、谋定而动”的总策略,全方位升级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增长路径、管控能力和盈利水平[107] - 公司坚定“一创两最五强”的奋斗目标不动摇,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投资建设集团[107] - 公司未来需要着力提升的五方面能力包括“价值创造力强”、“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强”、“资源配置力强”和“文化软实力强”[107]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及下设专门委员会严格按照监管规则赋予的职权及其工作要求进行履职,按照《公司法》、上市地监管规则和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及董事会议事规则等规定开展工作[130] - 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财务与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五个专门委员会[130] - 公司董事陈建光、刘力分别担任财务与审计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的委员[181] - 公司董事周纪昌、刘力分别担任财务与审计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召集人[181] - 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董事、监事2022年度薪酬的议案[193] - 公司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高管人员2022年度薪酬建议方案的议案[194]
中国中冶(01618)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2:4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为6338.70亿元,较2022年增加412.01亿元,增幅6.95%[1][80] - 2023年净利润为114.06亿元,较2022年减少15.26亿元,降幅11.80%[1][80] - 2023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6.70亿元,较2022年减少16.06亿元,降幅15.63%[1][80]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2022年为0.45元[1][80]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6616.0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762.09亿元,增幅13.02%[1][80] - 2023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为1679.9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60.73亿元,增幅3.75%[1][80] - 2023年新签合同额达14247.79亿元,较2022年增加812.05亿元,增幅6.04%[1][80] - 2023年利润总额为137.65亿元[3] - 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90,006,223千元,第三季度132,866,048千元,第四季度166,545,514千元[87] - 2023年第二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845,676千元,第三季度966,297千元,第四季度486,572千元[87] - 2023年第二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3,696,580千元,第三季度967,881千元,第四季度 - 395,214千元[87] - 2023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041,261千元,第三季度 - 7,960,545千元,第四季度28,368,765千元[87] - 本期营业收入633870422千元,上年同期592669072千元,变动比例6.95%[120] - 本期营业成本572456849千元,上年同期535516918千元,变动比例6.90%[120] - 本期销售费用3169316千元,上年同期2883123千元,变动比例9.93%[120] - 本期管理费用12360311千元,上年同期11273969千元,变动比例9.64%[120] - 本期财务费用989121千元,上年同期940841千元,变动比例5.13%[120] - 本期研发费用19730402千元,上年同期18732632千元,变动比例5.33%[120] - 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891801千元,上年同期18153061千元,变动比例 -67.54%[120] - 2023年工程承包业务营业收入为5854.82亿元,较2022年增加499.67亿元,增幅9.33%[82] - 2023年资源开发业务营业收入为68.16亿元,较2022年减少20.50亿元,降幅23.12%[83] - 2023年综合地产业务营业收入为165.19亿元,较2022年减少62.08亿元,降幅27.31%[85] - 2023年公司计划新签合同额14000亿元,实际实现14247.79亿元,超额完成目标;计划营业收入6600亿元,实际实现6338.70亿元[118] - 2024年公司计划营业收入6600亿元,较2023年增加4.13%;计划新签合同额15000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加5.28%[118] - 2023年销售费用3169316千元,2022年为2883123千元,同比上升9.93%[146] - 2023年管理费用12360311千元,2022年为11273969千元,同比上升9.64%[147] - 2023年财务费用989121千元,2022年为940841千元,同比上升5.13%[148] - 2023年研发费用19730402千元,2022年为18732632千元,同比上升5.33%[148] - 研发投入合计19734719千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11%,资本化比重0.02%[149]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891801千元,2022年为18153061千元,同比下降67.54%[151]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6724503千元,2022年为 -6559348千元[152]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56118千元,2022年为 -9670175千元[154] - 2023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30037264千元,2022年末为93439673千元,同比增长39.17%[155][157] - 2023年末资产总额661602236千元,2022年末为585392827千元,同比上升13.02%[155] - 2023年12月31日存货净值为80,075,514千元,同比增长0.16%[158] - 2023年12月31日合同资产净值为121,833,709千元,同比增长14.05%[159] - 2023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合计为22,849,854千元,同比增长3.74%[159] - 2023年12月31日短期借款账面价值为28,220,281千元,同比增长39.75%;长期借款账面价值为34,168,791千元,同比增长18.47%[160] - 2023年12月31日应付账款账面价值为240,394,139千元,同比增长28.44%;合同负债账面价值为64,819,382千元,同比下降12.43%[161] - 境外资产为36,552,614千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52%[162] - 2023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净额为1951千元,2022年末为178026千元[173] - 2023年末,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净额为36236395千元,较年初增长13.72%,2022年末为31863695千元[173] - 2023年末,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净额为1126144千元,较年初增长19.81%,2022年末为939925千元[173] - 2023年末,公司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投资净额为3992595千元,较年初下降10.84%,2022年末为4477895千元[174] - 2023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为44,440,26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5,485,413千元[185] - 2023年12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95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8,026千元[185] - 2023年12月31日衍生金融资产为12,676千元,2022年12月31日无此项数据[185]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票据为5,583,70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27,425千元[185] - 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130,037,26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3,439,673千元[185] - 2023年12月31日预付款项为33,120,92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352,532千元[185] - 2023年12月31日存货为80,075,51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9,948,631千元[185]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为484,133,95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8,205,660千元[18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661,602,236元,较2022年的585,392,827元增长12.99%[18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493,611,071元,较2022年的423,475,265元增长16.56%[18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合计167,991,165元,较2022年的161,917,562元增长3.75%[18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75,066,674千元,较2022年的75,591,637千元下降0.7%[18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96,618,131千元,较2022年的98,704,685千元下降2.11%[18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55,785,976元,较2022年的77,919,777元下降28.41%[19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513,356元,较2022年的518,903元下降1.07%[19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20,723,619元,与2022年持平[188][19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权益工具为47,400,000元,较2022年的28,500,000元增长66.32%[188][191]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49,859,806元,较2022年的45,110,342元增长10.53%[188] - 2023年合并报表营业收入为633,870,422千元,2022年为592,669,072千元,同比增长约6.95%[192] - 2023年合并报表净利润为11,406,109千元,2022年为12,931,630千元,同比下降约11.8%[193] - 2023年公司报表营业收入为1,413,954千元,2022年为1,999,796千元,同比下降约29.3%[194] - 2023年公司报表净利润为4,148,705千元,2022年为2,834,321千元,同比增长约46.4%[194] - 2023年合并报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00,023,301千元,2022年为529,115,586千元,同比下降约5.5%[196] - 2023年合并报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94,131,500千元,2022年为510,962,525千元,同比下降约3.3%[196] - 2023年合并报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91,801千元,2022年为18,153,061千元,同比下降约67.5%[196]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股,2022年为0.45元/股,同比下降约26.7%[193]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33元/股,2022年为0.45元/股,同比下降约26.7%[193] - 2023年合并报表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66,560千元,2022年为1,502,518千元,同比下降约95.6%[193]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331238千元,流出小计2431285千元,现金流量净额为-100047千元;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786347千元,流出小计2557692千元,现金流量净额为228655千元[199]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1920015千元,流出小计36227211千元,现金流量净额为5692804千元;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5740900千元,流出小计29212917千元,现金流量净额为-3472017千元[199]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56834846千元,流出小计566036464千元,现金流量净额为-9201618千元;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45906094千元,流出小计443156170千元,现金流量净额为2749924千元[200] - 2023年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26664千元,2022年为38076千元[200]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68955千元,年初余额为4551152千元;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551152千元,年初余额为5006514千元[200] - 2023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12051千元,2022
中国中冶:中国中冶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暨ESG(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

2024-03-28 10:24
中国中冶 社会责任报告 暨ESG(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2023 ESG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 28 号 邮编 : 100028 电子邮箱 : CSR@mcc.com.cn http://www.mcc.com.cn 美好中冶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 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社会责任报告暨 (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 董事会声明 董事会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置于战略高度,并把提升 ESG 管理能力视为一项关键任务。对于公司的 ESG 工作,董事会承担起全面的责任,以增强 ESG 治理、落实 ESG 理念、提升 ESG 绩效为己任。 为了确保 ESG 管理能够真正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董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按照《可 持续发展委员会工作细则》,定期审议与公司可持续发展(包括 ESG 等)相关的目标、策略、规 划及重大决策等议题,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公司及利益相关方创造长期价值。 目录 | 董事会声明 | 01 | | --- | --- | | 关于本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