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保险(01508)

搜索文档
中国再保险(01508.HK):周俊获委任为法律程序代表
格隆汇· 2025-09-30 09:03
格隆汇9月30日丨中国再保险(01508.HK)宣布,由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罗亚伟自2025年9月26日起不再 担任代表公司于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代表("法律程序代表")。周俊接替罗亚伟获委任为法律程序代 表,自2025年9月26日起生效。 ...
中国再保险(01508) - 关於变更於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代表的公告
2025-09-30 08:3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 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 賴該等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China Reinsurance (Group) Corporation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1508) 關於變更於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代表的公告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董事會(「董事會」)宣佈,由於達到 法定退休年齡,羅亞偉女士自2025年9月26日起不再擔任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 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9A.13條及公司條例(香港法例第622章)第16部的規定 代表本公司於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代表(「法律程序代表」)。周俊先生接替羅亞 偉女士獲委任為法律程序代表,自2025年9月26日起生效。在香港向本公司送達 法律程序文件的地址為香港灣仔港灣道30號新鴻基中心1618室。 代表董事會 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劉元章 總裁助理、聯席公司秘書 中國北京,2025年9月30日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執行董 ...
中国再保险(01508.HK):中再产险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获批复
格隆汇· 2025-09-26 09:52
公司融资活动 - 中再产险获准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 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 [1] - 债券发行场所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发行方式为公开发行 [1] 监管动态 - 相关监管机构已正式批复中再产险的资本补充债券发行申请 [1]
中国再保险附属中再产险获准发行不超4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
智通财经· 2025-09-26 09:49
融资活动 - 中再产险获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 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 [1] - 本次债券发行旨在提升中再产险偿付能力 支持其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1]
中国再保险(01508) - 自愿性公告 -关於中再產险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获批覆
2025-09-26 09:43
资本运作 - 中再产险获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2] - 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2] - 发行利于提高偿付能力[2] 信息披露 - 2025年9月26日公告,将在货币网和清算所网站公布发行文件[2][3] 公司人员 - 庄乾志、朱晓云为执行董事[3] - 杨长松等为非执行董事[3] - 戴德明等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中国再保险(0150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6 08:3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8][18] - 每股盈利0.1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8][18] - 财产险直保业务净利润10.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0%[97][99][105] - 人身再保险分部净利润28.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73] - 人身再保险分部净利润同比增长13.6%,从2024年上半年的25.1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8.53亿元人民币[75][81] - 中国大地保险净收益人民币10.13亿元[150] - 保险中介业务税前利润人民币252万元,同比增长4.8%[144] 保险服务收入表现 - 保险服务收入510.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8][12] - 财产险直保业务收入24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12] - 财产险直保业务保险服务收入24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97][99][100][107] - 人身再保险业务收入47.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2%[12] - 人身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47.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2%[73] - 人身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9.2%,从2024年上半年的586.1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73.8亿元人民币[75][76] - 财产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229.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23][25][27] - 桥社保险服务收入110.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58] - 核共体业务保险服务收入0.70亿元人民币[72] 分业务线保险收入 - 财产险直保业务原保费收入300.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107] - 机动车辆险保险服务收入130.64亿元人民币,占比54.2%,同比增长3.5%[112] - 机动车辆险保险服务收入人民币130.64亿元,同比增长3.5%[115] - 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保险服务收入37.24亿元人民币,占比15.4%,同比增长5.9%[112] - 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保险服务收入人民币37.24亿元,同比增长5.9%[115] - 责任险保险服务收入20.29亿元人民币,占比8.4%,同比增长17.0%[112] - 责任险保险服务收入人民币20.29亿元,同比增长17.0%[116] - 保证保险保险服务收入21.43亿元人民币,占比8.9%,同比下降6.5%[112] - 保证保险保险服务收入人民币21.43亿元,同比下降6.5%[116] - 农业保险保险服务收入人民币8.28亿元,同比增长17.0%[117] - 企业财产险保险服务收入人民币7.53亿元,同比增长5.2%[117] - 中国大地保险车险签单保费人民币130.4亿元[153] - 中国大地保险非车险前五大险种签单保费人民币141.84亿元[153] - 人身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0.7%,从2024年上半年的358.6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61.28亿元人民币[83] - 保障型再保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降21.8%,从2024年上半年的589.0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60.8亿元人民币[85][94] - 储蓄型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0%,从2024年上半年的110.8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81.69亿元人民币[88] - 财务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7.8%,从2024年上半年的102.34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20亿元人民币[88] - 桥社再保险业务收入44.62亿元人民币,占总保险服务收入40.3%[64] - 桥社直接保险业务收入65.97亿元人民币,占总保险服务收入59.7%[64] - 桥社责任险业务收入18.82亿元人民币,占比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至17.0%[68] - 保险中介业务收入人民币1.99亿元,同比下降21.8%[144] 分地区保险收入 - 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100.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3%[33] - 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合计100.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2%[39][40] - 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175.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45] - 境外财产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30.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49] - 桥社总保费收入145.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5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综合成本率96.99%,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109] - 综合赔付率66.86%,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109] - 综合费用率30.13%,同比下降2.77个百分点[109] - 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95.83%,同比上升1.29个百分点[33][34] - 境外业务综合成本率86.95%,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45][47] - 境外财产再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100.06%,同比上升7.98个百分点[49][50] - 桥社综合成本率84.41%,同比上升0.18个百分点[61] - 短期保障型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提高0.58个百分点[94] - 财产再保险分部承保财务损失16.62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18.7%[25] - 财产再保险分部分出再保险财务收益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7%[25] 投资表现 - 总投资收益95.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12] -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31%,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12] - 集团总投资收益人民币95.84亿元,同比下降0.7%[141] - 净投资收益为人民币7,321百万元,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3.72%[138] - 集团净投资收益人民币73.21亿元,同比增长4.9%[141] - 财产再保险分部投资收益10.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7%[25][29] - 人身再保险分部投资收益同比增长43.2%,从2024年上半年的17.8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5.51亿元人民币[75][77] - 财产再保险分部利息收入15.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5][28] - 现金与固定收益投资利息收入为人民币5,741百万元[138] 投资组合构成 - 公司管理资产余额人民币7939.50亿元,其中总投资资产余额人民币4488.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22] - 固定收益投资占比76.6%,金额3436.76亿元[124] - 股权及基金投资占比12.5%,金额559.46亿元[124] - 境内信用债投资占受托资产规模的15.67%,其中外部评级AAA占比为99.42%[130] - 境内非标资产占受托资产规模的4.52%,其中外部评级AAA占比为74.88%[130] - 非标资产持仓前三行业为交通运输(29.71%)、房地产(27.69%)、公用事业(23.44%)[130] 资产和资本 - 总资产5164.4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1.6%[7] - 公司总资产为5164.4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1.6%[20] - 公司总权益为1167.8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3.7%[20] - 集团核心资本1143.8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4.9%[145] - 中再寿险核心资本414.0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1.7%[145]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6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4%[17]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为人民币58,057百万元(对比2024年末为人民币69,590百万元)[128] 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 - 集团内含价值为1276.2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204.45亿元增长6%[193] - 经调整净资产价值1232.72亿元,较2024年末1131.5亿元增长8.9%[193] - 人身再保险业务内含价值405.71亿元,较2024年末359.28亿元增长12.9%[193] - 人身再保险业务经调整净资产价值362.77亿元,较2024年末287.2亿元增长26.3%[193] - 扣除要求资本成本前一年新业务价值27.49亿元,较2024年末23.09亿元增长19.1%[193] - 扣除要求资本成本后一年新业务价值17.07亿元,较2024年末16.45亿元增长3.8%[193] 敏感性分析 - 风险贴现率上升100基点将致有效业务价值降至308.1亿元,下降28.2%[198] - 投资收益率减少50基点将致有效业务价值降至203亿元,下降52.7%[198] - 费用上升10%将致有效业务价值降至417亿元,下降2.9%[198] - 短期再保险合同综合成本率减少1个百分点将提升有效业务价值至456.9亿元,增长6.4%[198] 其他财务数据 - 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75%,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8][18] - 桥社经济资本回报率6.1%[58] - 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累计坏账率8.67%,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116] 业务运营和客户 - 公司客户覆盖率达97.7%,与境内86家财产保险公司保持业务往来[43] - 中国大地保险代理渠道签单保费人民币140.79亿元[153] - 公司员工总数为48,449人[160] - 境内合约再保险收入占比93.1%,金额为93.8亿元人民币[39] - 境内比例再保险收入占比96.6%,金额为97.34亿元人民币[40] - 合约再保险安排方式占保险服务收入比例达98.0%,2025年上半年金额为461.6亿元人民币[91] - 比例再保险分保方式占保险服务收入比例达101.6%,2025年上半年金额为478.5亿元人民币[94] 投资和资产交易 - 中再资产发起设立的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合计认购人民币80亿元,已偿还本金人民币15.40亿元[135] - 中国大地保险收购上海富源置地广场项目物业总价约为人民币30.89亿元[136] - 集团合计持有中国光大银行约3.93%股权[135] 金融工具和担保 - 公司持有外汇衍生工具为人民币-0.07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2.73亿元)[156] - 公司银行间市场债券正回购交易对应的质押债券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72.42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192.07亿元)[157] - 公司证券交易所质押库债券账面价值为人民币705.07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718.31亿元)[157] - 公司提供海事担保人民币11.36亿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13.93亿元)[158] - 公司向英国劳合社出具信用证担保为英镑600百万镑(2024年12月31日:英镑600百万镑)[158] - 公司一级证券借贷安排涉及金额为英镑120百万镑和美元0百万元(2024年12月31日:英镑100百万镑和美元75百万元)[158] 公司治理和股权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内资股30,397,852,350股,占公司总股本71.56%[174]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H股436,089,000股,占公司总股本1.03%[17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持有内资股4,862,285,131股,占公司总股本11.45%[174] - Great Wall Pan Asia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td. 持有H股431,0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1.01%[174] - 公司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71]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72] 管理层变动 - 姜波女士于2025年7月22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68][179] - 姜耀辉先生于2025年9月10日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68][179] - 和春雷先生于2025年9月18日不再担任董事长、执行董事[179][182] - 庄乾志先生于2025年9月18日获委任为董事长[182]
快速发展释放需求 保险业织密低空经济安全网
经济日报· 2025-09-22 23:39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涵盖低空装备制造、低空飞行保障、低空场景运营服务与低空综合服务4个主要领域 [2] - 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内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2024年前11个月无人机飞行2544.9万小时,同比增长15.3% [2]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5万亿元、2035年跃升至3.5万亿元 [2] 政策法规支持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2025年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2]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要求经营性飞行活动及特定非经营性飞行活动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3] - 法规要求通过强制保险提升行业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合规发展和保障公众利益 [4] 保险行业创新布局 - 保险产品主要分为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3类,覆盖飞行器、驾驶员、乘客、地面公众及网络数据安全风险 [5] - 人保财险2024年为多家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总额超过5000万元,产品覆盖eVTOL全生命周期及核心零部件保修 [5] - 平安产险构建涵盖20余款产品的保险矩阵,系统性覆盖研发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到飞行运营全链条风险 [6] 具体产品落地案例 - 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2024年7月推出"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珠海市分公司8月签发首批新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保险项目 [5] - 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2024年7月在深圳市福田区落地首单低空领域政府救助保险 [7] - 中再产险与中国太保共同发布国内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险地区示范性条款 [7] 行业发展挑战 - 保险产品种类有待丰富,现有产品集中于第三者责任险和机身险,缺乏货物损失、任务中断等场景化保障 [8] - 定价缺乏数据支撑,部分产品费率过高抑制需求,费率过低削弱承保动力 [8] - 法规对适用主体、强制险种类别界定不清,缺乏配套监管机制与实施细则 [9] 技术与管理瓶颈 - 空域管理改革滞后,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航空器融合运行技术尚未成熟 [9] - 缺乏高效、安全、标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 between 制造商、运营商、维修商、空管方与保险公司 [9] - 新型责任风险如算法缺陷、数据偏差、系统失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尚未完全建立 [9] 未来发展建议 - 建立分类分级数据共享机制,优先推动飞行计划、气象、空域状态等受限数据安全流通 [10] - 推动制定全国统一的低空经济保险示范条款,探索区域协同立法路径 [10] - 重点开发运营中断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专业化产品,构建"基本险+附加险"灵活组合模式 [10]
保险业织密低空经济安全网
经济日报· 2025-09-22 21:59
行业政策与法规环境 - 2024年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出将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并推动其安全健康发展 [2]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于2024年1月1日施行 要求经营性飞行活动及特定非经营性飞行活动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2] - 法规要求通过强制保险提升行业风险管理能力 推动合规发展并保障公众利益 [3] 市场规模与发展态势 - 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 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 [1] - 2024年前11个月无人机飞行2544.9万小时 同比增长15.3% [1]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5万亿元 2035年达3.5万亿元 [1] 保险产品创新与落地 - 低空经济保险产品分为财产保险 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三类 覆盖飞行器 驾驶员 乘客及地面公众风险 [4] - 人保财险推出"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 截至2024年10月底提供风险保障总额超5000万元 [4] - 平安产险构建20余款产品矩阵 覆盖研发制造 基础设施 飞行运营全链条风险 [5] - 中再产险与太保产险共同发布国内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险地区示范条款 [6] 行业发展挑战 - 保险产品集中于第三者责任险和机身险 缺乏货物损失 任务中断等场景化保障 [7] - 现行法规对适用主体 强制险种类别界定不清 缺乏配套监管机制与实施细则 [8] - 空域管理改革滞后 信息共享平台缺失 新型责任风险评估模型尚未建立 [8] 未来发展方向 - 建立分类分级数据共享机制 推动基于实际飞行数据的动态风险定价模型 [9] - 制定全国统一保险示范条款 通过区域协同立法提升制度可操作性 [9] - 创新"基本险+附加险"组合模式 开发运营中断险 货物运输险等专业化产品 [9]
中国再保险:庄乾志获委任董事会董事长
智通财经· 2025-09-19 11:44
人事变动 - 庄乾志获委任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后正式履职 任期至第五届董事会届满并可连选连任[1] - 庄乾志自2025年9月18日起不再担任总裁职务 同时作为临时负责人代行总裁职权直至新任总裁正式履职[1] - 和春雷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任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辞任自2025年9月18日起生效[2] 职务代理安排 - 庄乾志在正式履行董事长职务前 将代为履行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职权 代理期限自2025年9月18日起至正式履职日止[1] - 庄乾志自2025年9月18日起接替和春雷担任上市规则第3.05条规定的公司授权代表[1] 股价表现 - 中国再保险(01508)股价报1.52港元 单日下跌0.02港元 跌幅1.30%[2] - 当日成交额区间为1.49-1.59港元 盘中振幅达3.25%[2]
中国再保险 换帅!
中国基金报· 2025-09-18 15:52
公司管理层变动 - 董事长和春雷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辞任 自9月18日起生效[2] - 董事会委任庄乾志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待监管核准任职资格后正式履职[2] - 庄乾志在正式履任前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职权 期限自2023年9月18日起[3] 新任董事长背景 - 庄乾志出生于1972年1月 经济学博士 高级经济师[3] - 履新前担任公司副董事长 执行董事[3] - 曾任职建设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证券等机构[3] - 在公司历任副总裁 总裁 合规负责人 首席风险官等职务[3] 原董事长履历 - 和春雷出生于1965年4月 现年60岁[4] - 1999年公司成立时加入 从基层岗位做起[4] - 2015年以副总裁身份参与及筹备公司赴港上市[4] - 2022年出任党委书记 董事长[4] - 任职期间实现三年保费收入复合增长超市场水平 再保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6月末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0.28亿元 同比增长0.6%[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5] - 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降1.4%[5] - 财产再保险业务收入229.59亿元 同比下降2.2%[5] - 人身再保险业务收入47.38亿元 同比下降19.2%[5] - 财产险直保业务收入241.17亿元 同比增长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