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集团(00751)

搜索文档
创维集团(00751) - 翌日披露报表

2024-10-30 10:13
FF305 翌日披露報表 (股份發行人 ──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股份購回及/或在場内出售庫存股份) 表格類別: 股票 狀態: 新提交 公司名稱: 創維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4年10月30日 如上市發行人的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出現變動而須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主板上市規則》」)第13.25A條 /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GEM證券 上市規則》(「《GEM上市規則》」)第17.27A條作出披露,必須填妥第一章節 。 | 第一章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 是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51 | 說明 | | | | | | | | A.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 | | |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變動 | | | 庫存股份變動 | | | | | 事件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 ...
创维集团(00751) - 海外监管公告 - 创维数字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


2024-10-25 09:37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 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 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0751) 海外監管公告 創維數字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 本公告乃由創維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之董事會(「董事會」)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 司證券上市規則(「上市規則」)第13.09(2)條及第13.10B條以及香港法例第571章證券及期貨條 例第XIVA部內幕消息條文(按上市規則所定義者)而作出。 創維數字股份有限公司(「創維數字」,深圳證券代碼:000810)為一間於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 上市公司及為本公司的一間非全資附屬公司,已刊載了一份有關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 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業績報告之公告(「該公告」)。該公告已轉載於附件中。 本公司之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應注意,載於該公告內有關創維數字第三季度業績之財務資料未經 審計,中文完整版的創維數字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全文已於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巨潮資訊網站上 公佈(http://w ...
创维集团(0075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9 08:54
财务业绩 - 公司营业额为301.53亿元人民币[5] - 公司经营溢利(未扣除利息及税项)为12.22亿元人民币[5] - 公司未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溢利为15.32亿元人民币[5] - 公司本期溢利为7.14亿元人民币[5]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佔溢利为3.84亿元人民币[5]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5.58亿元人民币流出[5] - 公司现金状况为122.52亿元人民币[5] - 公司借款为189.57亿元人民币[5] - 公司股权持有人应佔权益为178.67亿元人民币[5] - 公司营运资金为117.58亿元人民币[5] - 整体营业额为人民币30,15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13] - 毛利率为14.2%,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13] - 实现净利润人民币71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9%[13] 业务表现 - 中国市场营业额为人民币22,305百万元,占总营业额的74.0%[14] - 海外市场营业额为人民币7,848百万元,占总营业额的26.0%[14] - 中国市场营业额下降7.5%,海外市场营业额下降3.9%[14] - 中国市场毛利率为15.1%,海外市场毛利率为11.8%[14] - 中國大陸市場智能電視系統產品營業額為人民幣15,600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1%[19] - 智能家電業務佔中國大陸市場營業額的43.8%,較去年同期增加7.3個百分點[15] - 新能源業務佔中國大陸市場營業額的39.7%,較去年同期下降8.5個百分點[15] - 智能系統技術業務佔中國大陸市場營業額的11.5%,較去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15] - 現代服務業業務及其他佔中國大陸市場營業額的5.0%,較去年同期增加1.9個百分點[15] - 海外市場營業額為人民幣7,520百萬元,佔集團總營業額的24.9%,較去年同期增長4.3%[15] - 亞洲和歐洲市場分別佔海外市場營業額的51%和22%[17] - 美洲市場佔海外市場營業額的14%,非洲市場佔11%[17] - 大洋洲市場佔海外市場營業額的2%[17] - 海外市場業務增長得益於集團智能電器產品的高智能和人性化設計,成功迎合了全球體育賽事的需求[15] 产品创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智能电视系统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实现收入人民幣5,548百万元,同比增长22.3%[21] - 公司持续专注电视核心价值和用户体验,积极应对快速变革的全球技术环境[21] - 公司主要围绕高画质、高音质、家居融合、高性能连接以及系统软件等技术开展创新突破,持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21] - 公司重点开发超多分区Mini LED显示系统、类纸显示技术、红光护眼量子膜等电视新产品,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21] - 公司开发了超多发声单元、大口径音箱、精准频谱定位算法等多种声学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豐富的音质[21] - 公司开发和应用了多种多品类多场景大屏连接和交互技术,丰富产品使用场景并拓寽空间界限[21] - 公司坚持"高端化"、"差异化"、"大屏化"的策略,推出多款大尺寸及高端电视新品受到用户青睐[21] - 公司100英寸电视销量在行业内位居第一,65英寸及以上电视出货占比超过40%,带动整体销售均价稳步提升[21] 渠道拓展 - 公司持续深化渠道下沉,强化全品类渠道矩阵,重点提升落后区域,电商渠道实现高端高价产品突破[22] - 公司自主研发的端到端AIGC技术实现交互内容AI生产,为产品带来显著优势[22] 新能源业务 - 新增運營並網的戶用光伏電站超過8.6萬戶,累計建成並網運營的戶用光伏電站超過52.8萬座[29] - 戶用分佈式光伏設備及工商業分佈式光伏設備裝機量合共超過2.8吉瓦[29] - 推出「合作共建」和「經營性租賃」兩種戶用光伏業務模式,並持續升級「六大產品」系列[30,31] - 自主研發的智能運維系統實現戶用光伏電站的實時數字化管理[31] - 開拓工商業光伏業務,推出「三大模式」和「四大產品」滿足不同企業需求[32] - 積極佈局光伏上游產業鏈,拓展儲能業務和海外新能源業務[33] - 堅持質量優先、效率優先,致力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先行者[33] 现代服务业务 - 現代服務業業務包括家電保養維修、大物流服務業、對外貿易、建設發展、融資租賃、園區物業經營等業務[35] - 現代服務業業務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業額錄得人民幣1,137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4.3%[36] - 海外市場的營業額為人民幣139百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5%[36] - 寧波及內蒙等地區的物業發展項目建成交付,以及物流業務成功開發新客戶,為現代服務業業務的營業額增長作出重大貢獻[36] - 現代服務業業務繼續專注於供應鏈管理,推進與主要供應商的戰略合作以提供
创维集团(00751)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7 11:42
整体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301.5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23亿元下降6.6%[2] - 同期毛利42.8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1.98亿元增长2.2%[2] - 本期溢利7.1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16亿元增长15.9%[2] - 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本期溢利3.8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02亿元增长27.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营业额为30153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32300百万元减少约6.6%[1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期溢利为254.89亿元,2023年同期为279.82亿元[2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本期溢利为3.84亿元,2023年同期为3.02亿元[2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整体营业额为301.5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6%,净利润为7.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9%,毛利率为14.2%,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37]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整体毛利率为14.2%,较去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53]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本期不派发中期股息,合适市场条件下公司可能动用现金进行企业活动,包括股份回购[2] - 2024年中期公司向股权持有人宣派及派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总额为1.11亿元,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4年中期股息,2023年中期股息为6500万元[23] - 董事会决定本期不派发现金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每股派3港仙)[72]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207.03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04.84亿元有所增加[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486.3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6.77亿元有所增加[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6873,较2023年12月31日的35428增加约3.9%[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1758,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249增加约4.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9945,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76增加约10.8%[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2516,较2023年12月31日的22757减少约1.1%[6]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15.1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4.67亿元[26]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为9.4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95亿元[26] - 2024年6月30日采购材料按金为16.5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86亿元[26]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增值税及其他税项为18.3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76亿元[26] - 2024年6月30日出售一间附属公司应收代价为2.9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6亿元[26]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已付按金及预付款为9.41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7.61亿元[26] - 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款项为7.2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8.29亿元[26]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固定利率贷款为9.44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8.95亿人民币[2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贷款账面价值含信用损失拨备6100万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6000万人民币[29]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约2.47亿人民币,年利率6%;2023年12月31日为2.41亿人民币,年利率7%[3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第三方款项约2.15亿人民币,年利率7% - 9%;2023年12月31日为1.05亿人民币,年利率7% - 8%[30] - 2024年6月30日应收固定利率贷款实际利率范围3.35% - 12.00%,2023年12月31日为4.20% - 12.00%[31]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11.789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1.531亿人民币[33] - 2024年6月30日应付票据为3.919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5.423亿人民币[33]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抵押项目价值7.073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7.773亿人民币[35] - 2024年6月30日30天以内应付贸易款项为5.559亿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5.012亿人民币[34] - 2024年6月30日30天以内应付票据为5610万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7260万人民币[34] - 2024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117.5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5.09亿元或4.5%[56] - 2024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86.78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4.36亿元或4.8%[56] - 2024年6月30日已抵押及受限银行存款为35.7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1.13亿元或3.3%[56] - 2024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整体有息负债总额为189.57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53.15亿元;负债与股权比率为84.2%,2023年12月31日为67.3%[56] 各业务营业额情况 - 销售货品营业额2024年为298.34亿元,2023年为320.06亿元[3] - 租赁营业额2024年为2.65亿元,2023年为2.52亿元[3] - 按实际利率法计算之利息营业额2024年为0.54亿元,2023年为0.42亿元[3] - 2024年上半年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为15575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14145百万元,增长约10.1%[11][12] - 2024年上半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营业额为4327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5108百万元,减少约15.3%[11][12] -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营业额为8984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12122百万元,减少约26%[11][12] - 2024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营业额为1267百万元,2023年同期为925百万元,增长约37%[11][12] - 2024年上半年智能家电业务对外分部收入155.75亿元,智能系统技术业务43.27亿元,新能源业务89.84亿元,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12.67亿元,集团总营业额301.53亿元[18] - 2023年上半年智能家电业务对外分部收入141.45亿元,智能系统技术业务51.08亿元,新能源业务121.22亿元,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9.25亿元,集团总营业额323亿元[19] - 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为227.0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7%,新能源业务受电力政策及地方电网承载力所限收入下滑[39] - 海外市场营业额为75.2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4.9%,较去年同期增长4.3%,借全球体育盛事扩张欧洲及非洲市场版图[40] - 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为1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42] - 智能电视系统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为55.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3%[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智能电视系统产品海外市场营业额为39.5亿元,同比增加1.19亿元或3.1%[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智能电器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为29.35亿元,同比增长1.1亿元或3.9%;海外市场营业额为12.5亿元,同比增长4.41亿元或54.5%[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在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为26.18亿元,同比减少4.38亿元或14.3%;海外市场营业额为17.17亿元,同比减少3.48亿元或16.9%[48] -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收入90.1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1.19亿元或25.7%[50] - 2024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在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11.37亿元,同比增加3.49亿元或44.3%,海外市场营业额1.39亿元,同比减少0.05亿元或3.5%[52] 各业务业绩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智能家电业务分部业绩4.68亿元,智能系统技术业务1.01亿元,新能源业务5.2亿元,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3.5亿元,集团税前综合溢利9.69亿元[18] - 2023年上半年智能家电业务分部业绩1.48亿元,智能系统技术业务2.71亿元,新能源业务4.39亿元,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1.84亿元,集团税前综合溢利8.21亿元[19] 所得税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2.55亿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3.37亿元,中国土地增值税0.3亿元,香港利得税0.02亿元[2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2.05亿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3.08亿元,中国土地增值税 -0.07亿元,香港利得税0.07亿元[20] - 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之16.5%计算[20] - 两个期间中国附属公司一般税率为25%,高新企业享15%优惠税率[21] - 中国土地增值税按累进税率30%至60%征税[21] - 若干中国附属公司合资格研发费用享额外100%税费减免[21] 业务季节性因素 - 公司业务受季节因素影响,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中国大陆销售旺季为每年9月至次年1月[7] 各业务产品情况 - 集团重点开发超多分区Mini LED显示系统、类纸显示技术等电视产品及多种声学技术和大屏连接交互技术[43] - 集团推出多款大尺寸及高端电视新品,创维壁纸电视成绩亮眼,65吋或以上电视国内出货量占比超四成[43] - 集团在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发布行业首款内置回音壁的Mini LED电视A5D Pro[43] - 海外市场推出音乐家电视G6E、G7E系列等产品,移动电视、艺术电视系列获好评[45] - 智能电器业务多款新品受认可,滚筒洗衣机及空调等主力产品销售表现强劲[46] - 酷开科技致力于AI技术研发与应用,获爱奇艺、腾讯、百度关联公司投资[47] - 宽带网络接入系统产品在国内通信运营商市场采购项目中标率达100%,8K超高清机顶盒获批量订单[49] - 布局“智能硬件+AI科技运营”产品,推出新一代Pancake MR产品等[49] - 汽车电子车载显示总成业务有望随利好政策落地增长,积极发展工控模组业务[49] - 新能源业务推出“合作共建”和“经营性租赁”模式及“六大产品”,工商业业务发布“三大模式、四大产品”[50] - 公司拓展光伏支架、组件、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研发与生产,推进新能源业务出海[51] 费用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17.8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1亿元或1.7%,费用与营业额比率为5.9%,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55] - 2024年上半年集团一般及行政费用8.3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19亿元或2.2%,费用与营业额比率为2.8%,较去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55] - 2024年上半年集团研发费用9.8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29亿元或2.9%,费用与营业额比率为3.3%,较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55] 汇兑损益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般营运兑换净汇兑损失为900万元,2023年同期为收益1.47亿元[58] 投资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有67家未上市公司投资,总价值31.57亿元,其中7.4亿元为持有中国一公司10%股权[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有十项上市股权证券投资,涉及金融、半导体等行业[60][61] 项目投资情况 - 报告期内,扩建厂房等项目耗资3.59亿元,投资3.42亿元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63] 人员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雇员约2.82万名,2023年12月31日为3.12万名[64] 专利纠纷情况 - 集团正在处理个别专利纠纷,董事认为不会对财务报表构成重大不利影响[64] 公司战略与发展 - 公司对行业市场前景保持审慎乐观,目标明确,主力开发新一代高毛利率及高产值产品,确保智能家电业务稳定增长[66] - 2024年上半年成立集团大供应链协同小组、集团全品类推广部和技术发展领导小组,以“5G+AI+终端”思路开发产品[66] - 公司积极拥抱AI应用变革,加大对AI、AIGC相关应用功能及场景的研发[66] - 公司从智能家电跨界进入新能源领域,积极探索出海机遇,推动“智能家电+光伏+
创维集团(0075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8 08: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营收达690.31亿元,同比增长29.1%;净利润17.66亿元,同比增长25.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3%[8][9] - 2023年毛利率为14.0%,2022年为15.3%;经营溢利率(未扣除利息及税项)为4.1%,2022年为4.2%[4]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43.15人民币仙,2022年为31.97人民币仙;摊薄每股盈利43.15人民币仙,2022年为31.95人民币仙[4] - 2023年公司应收贸易款项周转期为57天,2022年为76天;存货周转期为60天,2022年为71天[4] - 2023年整体营业额为690.31亿元,2022年为534.91亿元[34][37][38] - 2023年整体营业额较2022年增长29.1%[36][38] - 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14.0%,较2022年下降1.3个百分点[36][38] - 2023年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为538.26亿元,较上年度366.63亿元增加171.63亿元或46.8%[40] - 2023年海外市场营业额为153.54亿元,占集团总营业额22.2%,较上年度169.27亿元减少15.73亿元或9.3%[40] - 2023年集团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为306.37亿元,较上年度275.92亿元增加30.45亿元或11.0%[45][47] - 2023年集团智能电视系统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为110.59亿元,较上年度99.23亿元增加11.36亿元或11.4%[46][47] - 2023年公司智能电视系统产品海外市场营收79.49亿元,较上一年度81.54亿元减少2.05亿元,降幅2.5%[54][55] - 2023年公司智能电器业务营收70.88亿元,较上一年度44.01亿元增加26.87亿元,增幅61.1%[57] - 2023年公司智能电器业务在中国内地市场营收51.45亿元,较上一年度31.28亿元增加20.17亿元,增幅64.5%[57] - 2023年公司智能电器业务在海外市场营收19.43亿元,较上一年度12.73亿元增加6.7亿元,增幅52.6%[57] - 2023年集团智能系统技术业务营业额为104.13亿元,较上年度减少15.42亿元或12.9%[66][68] - 2023年集团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在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为60.03亿元,较上年度减少7.24亿元或10.8%[66][68] - 2023年集团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在海外市场营业额为44.1亿元,较上年度减少8.18亿元或15.6%[66][68] - 2023年集团新能源业务收入为233.9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14.52亿元或95.9%[70][71] - 2023年现代服务业业务营业额47.34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6.35亿元,增幅125.5%[80][82] - 2023年中国大陆市场现代服务业营业额44.71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5.95亿元,增幅138.3%[80][82] - 2023年海外市场现代服务业销售收入2.63亿元,较上年度增加0.4亿元,增幅17.9%[80][82] - 2023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6.95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56亿元或7.4%,与营业额比率为5.4%,较上年度下降1.0个百分点[93][96] - 2023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9.21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67亿元或16.1%,与营业额比率为2.8%,较上年度下降0.3个百分点[93][96] - 2023年研发费用为21.27亿元,较上年度增加0.11亿元或0.5%,与营业额比率为3.1%,较上年度下降0.9个百分点[94][96] - 2023年净流动资产为112.49亿元,较2022年增加3.5亿元或3.2%[94][97] - 2023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91.14亿元,较2022年增加0.6亿元或0.7%[94][97] - 2023年已抵押及受限银行存款为34.61亿元,较2022年增加1.08亿元或3.2%[94][97] - 2023年银行贷款及整体带息负债为153.15亿元,2022年为152.57亿元;权益总额为181.39亿元,2022年为178.6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7.3%,2022年为69.7%[100] - 2023年公司一般业务产生的净汇兑收益为0.97亿元,2022年为0.13亿元[10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总额及整体有息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5,315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15,257百万元[10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18,139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17,867百万元[102] - 2023年12月31日,负债与股权比率为67.3%,2022年同期为69.7%[10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般运营兑换产生的净汇兑收益为人民币97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13百万元[10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64家未上市公司投资,总价值为人民币3,299百万元,其中人民币1,031百万元为持有中国一间被投资公司10%的股权[10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十项上市股权证券投资,2022年同期为八项[105] - 甘肃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股权比例为0.66%,投资价值为人民币31.7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93.8百万元[105] - 晶晨半导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股权比例为0.08%,投资价值为人民币20.9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23.5百万元[105] - 联易融科技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股权比例为0.36%,投资价值为人民币11.9百万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30.4百万元[10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向股东分派的储备约为29.34亿元人民币(2022年:14.64亿元人民币)[200] 业务线整合与范围调整 - 2023年公司将原多媒体业务和智能家电业务整合为新的智能家电业务,明确新能源业务范围[11] - 2023年公司整合多媒体和智能电器业务板块为智能家电业务板块,明确新能源板块业务范围[14] 各业务线产品销售数据 - 2023年新一代壁纸电视全年销量超15万台[13] - 2023年冰箱和洗衣机业务销量超450万台,收入超45亿元[13] - 2023年空调业务首次实现盈亏平衡[13] - 2023年元氏剃须刀年销量接近550万台,线上销售表现出色[13] - 彩电业务重点打造的新一代壁纸电视全年销量超15万台[15] - 冰洗业务实现销量超450万台、营收超45亿的突破[15] - 个护类家电业务元石剃须刀单品年销量接近550万台[15] 各业务线发展亮点 - 2023年光伏公司户用光伏业务增长接近翻倍,位居行业前三[17][19] - 2023年数字公司车载电子显示等高潜业务营收规模激增三倍,向10多家国内汽车厂商供货[18][19] - 2023年创投公司推动总规模10亿元安徽创维启航产投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已投企业相继挂牌上市[21][22] 2024年公司战略规划 - 2024年公司将坚持合伙机制,深化股份制改革[26] - 2024年公司将加强集团内业务相互赋能[27] - 2024年公司将提高人均效率[27] - 公司2024年目标营收达1000亿[30][31]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持有一家附属公司库存股0.01%的权益[32] - 公司旗下创维控股、创维投资等多家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31] - 公司持有深圳创维 - RGB电子45.78%股份[31] - 公司持有创维电器股份28.91%股份[31] - 公司持有创维数字股份52.55%股份[31] - 公司持有深圳创维数字技术56.95%股份[31] 市场区域业务占比变化 - 2023年中国内地市场中,智能家电业务、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新能源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及其他分别占营业额的37.1%、11.2%、43.4%、8.3%,上年度分别为44.0%、18.3%、32.6%、5.1%[40] - 2023年海外市场营业额地区分布中,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分别占比57%、17%、14%、11%、1%,上年度分别为67%、12%、11%、9%、1%[41] 产品与市场策略 - 2023年公司基于“提升产品价值,改善用户体验”核心理念,贯彻“健康关怀、家庭娱乐、极致美学”价值主线,推出一系列产品[50][51] - 公司推出A7D Pro/A7D/Q7D壁纸电视系列和100英寸巨幕电视系列,奠定在超大尺寸市场的领导地位[52] - 公司发布以智能电视为控制入口与中心的智慧酒店和智慧办公商用方案,推动显示和商显产品加速应用[52] - 公司深化电商渠道布局,通过差异化产品布局和结构转型,带动销售增长[54][55] - 公司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区域采取不同市场策略,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57] 酷开系统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酷开系统在中国市场累计智能设备达2亿台[62] - 爱奇艺、腾讯关联方、百度关联方相继投资酷开科技[6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酷开系统在中国市场累计覆盖智能终端达2亿台[63] 新能源业务相关 - 2023年新增运营且并网发电的户用光伏电站超23.3万户,累计建成并网运营超44.2万座[70][71] - 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216.88GW,同比增长约148.1%,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逾96GW[74] - 公司推出多款户用光伏产品,自主研发设计和运维系统保障产品质量和电站管理[75][77] - 公司布局综合新能源发展,拓展光伏支架等业务提升综合实力[76][78] 现代服务业业务相关 - 现代服务业业务专注供应链管理,各业务团队为集团业务和生态做贡献[84][86] - 家电保养维修业务提供售后体验和产品反馈,物流业务支持新能源业务增长[84][86] 公司运营与发展策略 - 公司以财务公司为主体拓展融资渠道,创投业务寻找优质投资机会[85][86] - 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应对线下实体商户需求下降趋势[88] - 公司将探索核心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和生态建设[89]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含港澳)及海外员工约31,200名,2022年12月31日为31,400名,超90%员工在中国各省市营商及生产地点[112][114] 公司未来展望与政策环境 - 公司展望2024年凭制造业及科技业实力,在中国智能制造等行业需求和政府政策推动下成中国经济新引擎一员[113][114] -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促进投资和消费[117][119] - 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支持绿色转型[117][119] 公司业务发展思路 - 公司通过缩减低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均产出,开发高毛利率及高产值产品确保智能家电业务稳定增长[116][118] - 公司以「5G + AI + 终端」思路开发产品,巩固智能家居系统开发者及运营商优势[116][118] - 公司坚持「生态智能」理念,打造「绿色智能、低碳智能、环境智能」品牌形象[120] - 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势头增强,未来将坚持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海外发展[121] - 公司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各业务单元相互赋能,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122] 公司重大事项说明 - 截至年末及报告日期,公司无重大事项[119][123]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林劲先生39岁,2022年7月7日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在电子相关公司有超10年工作经验,2021年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128][12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林劲先生拥有符合《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分定义的公司相关股份权益[130][131] - 刘棠枝先生61岁,1998年加盟集团,2017年4月1日任行政总裁,2022年4月30日调任董事会副主席[133][13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刘棠枝先生拥有符合《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分定义的公司相关股份权益[134][138] - 施驰先生53岁,2022年4月30日获委任为行政总裁,拥有创维数字3.2%的股权[135][138] - 施驰先生曾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现任深圳市青年科技人才协会会长等职[136][1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施驰先生拥有符合《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分定义的公司相关股份权益[137][139] - 林卫平女士66岁,2013年4月1日任执行主席,2
创维集团(0075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2:23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2023年总营业额为690.31亿元,较2022年的534.91亿元增长29.1%[2] - 2023年毛利为96.45亿元,较2022年的82.07亿元增长17.5%[2] - 2023年本年度溢利为17.66亿元,较2022年的14.07亿元增长25.5%[2]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0.69亿元,较2022年的8.27亿元增长29.3%[2] - 2023年已派付每股中期股息3港仙,建议每股末期股息5港仙,末期股息合共约1.08亿元[2]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23.23亿元,2022年为18.19亿元[7] - 2023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4.76亿元,2022年为51.48亿元[7] - 2023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3.52亿元,2022年为50.51亿元[8] - 2023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22.13亿元,2022年为16.57亿元[8]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净额为0.89亿元,2022年为15.6亿元[8] - 2023年公司税前综合溢利23.23亿元[24] - 2022年公司税前综合溢利18.19亿元[25] - 2023年对外营业收入690.31亿元,2022年为534.91亿元;2023年非流动资产153.18亿元,2022年为132.32亿元[28] - 2023年税项开支5.57亿元,2022年为4.12亿元[29] - 2023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亏损7600万元,2022年收益2.02亿元[30] - 2023年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高新企业享15%优惠税率,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征税[31] - 2023年集团整体营业额为69031百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9.1%,整体毛利率为14.0%,较上年度下降1.3个百分点[50] - 报告年度其他营业税为149百万元(上年度99百万元)[5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4.0%,较上年度的15.3%下降1.3个百分点[70] - 2023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6.95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56亿元或7.4%,与营业额比率为5.4%,较上年度下降1.0个百分点[71] - 2023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9.21亿元,较上年度增加2.67亿元或16.1%,与营业额比率为2.8%,较上年度下降0.3个百分点[71] - 2023年研发费用为21.27亿元,较上年度增加0.11亿元或0.5%,与营业额比率为3.1%,较上年度下降0.9个百分点[71] - 2023年末净流动资产为112.49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3.5亿元或3.2%;银行结余及现金为91.14亿元,增加0.6亿元或0.7%;已抵押及受限银行存款为34.61亿元,增加1.08亿元或3.2%[72] - 2023年末银行贷款总额及整体有息负债总额为153.15亿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为181.39亿元,负债与股权比率为67.3%,较2022年末的69.7%有所下降[72] - 2023年一般运营兑换产生净汇兑收益为0.97亿元,2022年为0.13亿元[73] 业务板块业绩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生产及销售智能电视系统、家庭接入系统等[9] - 2023年公司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为3.0592亿人民币,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为1.0391亿人民币,新能源业务为2.334亿人民币,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为4708万人民币,总额为6.9031亿人民币[18]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为6.8525亿人民币,租赁收入为516万人民币,按实际利率法计算之利息为139万人民币[18] - 2023年销售货品及服务收入为6.7203亿人民币,酷开系统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为1322万人民币[18]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之收入确认时间,某一时间点收入为6.6372亿人民币,随时间收入为2153万人民币[18] - 2023年智能家电业务对外分部收入305.92亿元,内部收入7.9亿元,分部收入总额313.82亿元,业绩4.78亿元[24] - 2023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对外分部收入103.91亿元,内部收入2.67亿元,分部收入总额106.58亿元,业绩5.11亿元[24] - 2023年新能源业务对外分部收入233.4亿元,内部收入0.14亿元,分部收入总额233.54亿元,业绩11.81亿元[24] - 2023年呈报分部总额对外收入643.23亿元,内部收入10.71亿元,分部收入总额653.94亿元,业绩21.7亿元[24] - 2023年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对外收入47.08亿元,内部收入7.72亿元,分部收入总额54.8亿元,业绩8.73亿元[24] - 2022年智能家电业务对外分部收入275.44亿元,内部收入5.02亿元,分部收入总额280.46亿元,业绩4.23亿元[25] - 2022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对外分部收入119.33亿元,内部收入0.94亿元,分部收入总额120.27亿元,业绩7.73亿元[25] - 2022年新能源业务对外分部收入119.34亿元,内部收入0.25亿元,分部收入总额119.59亿元,业绩4.61亿元[25] - 2023年一名客户占集团总收入超10%,收入为207.96亿元,2022年为119.26亿元[27] - 2023年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为53826百万元,较上年度增加46.8%;海外市场营业额为15354百万元,较上年度减少9.3%[51][52] - 2023年中国大陆市场中,智能家电业务占比37.1%(上年度44.0%)、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占比11.2%(上年度18.3%)、新能源业务占比43.4%(上年度32.6%)、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占比8.3%(上年度5.1%)[51] - 2023年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为30637百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1.0%[55] - 2023年智能电视系统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为11059百万元,较上年度增加11.4%[56] - 2023年海外市场营业额地区分布中,亚洲占比57%(上年度67%)、欧洲占比17%(上年度12%)、美洲占比14%(上年度11%)、非洲占比11%(上年度9%)、大洋洲占比1%(上年度1%)[57] - 2023年智能电视系统产品海外市场营业额79.49亿元,较上年度减少2.5%[60] - 2023年智能电器业务营业额70.88亿元,较上年度增加61.1%,其中大陆市场增加64.5%,海外市场增加52.6%[62] - 2023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营业额104.13亿元,较上年度减少12.9%,其中大陆市场减少10.8%,海外市场减少15.6%[64] - 2023年新能源业务收入233.9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95.9%,新增并网发电户用光伏电站超23.3万户,累计并网超44.2万座[66] - 2023年公司现代服务业业务营业额4734百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635百万元或125.5%,其中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4471百万元,较上年度增加2595百万元或138.3%,海外市场销售收入263百万元,较上年度增加40百万元或17.9%[68]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204.84亿元,较2022年的179.84亿元有所增加[5] - 2023年流动资产为466.77亿元,较2022年的464.26亿元略有增加[5] - 2023年流动负债为354.28亿元,较2022年的355.27亿元略有减少[6] - 2023年资产净值为227.57亿元,较2022年的218.94亿元有所增加[6] - 2023年应收贸易款项及应收票据为114.67亿元,2022年为100.56亿元[39] - 2023年应付贸易款项为115.31亿元,2022年为86.5亿元[46] - 2023年应付票据为54.23亿元,2022年为38.2亿元[46] - 2023年保修费拨备为4.74亿元,2022年为5.1亿元[46] - 2023年回扣拨备为8.58亿元,2022年为12.69亿元[46] - 2023年合约负债为15.44亿元,2022年为49.28亿元[46] - 2023年预提员工成本为12.51亿元,2022年为11.02亿元[46] - 2023年预提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91亿元,2022年为2.91亿元[46]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抵押项目中使用权资产等为4805百万元(2022年3129百万元)、投资物业为1082百万元(2022年1135百万元)、物业存货为1673百万元(2022年328百万元)、应收贸易款项及应收票据为213百万元(2022年61百万元)[48] - 2023年12月31日,一家附属公司股权已就集团银行融资抵押给银行[49] 财务准则应用 - 2023年公司首次采纳多项由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0]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国际税收改革—支柱二示范规则,公司追溯应用临时例外情况[11][12] - 本年度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但影响会计政策披露[13] - 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中,部分于待定日期或之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4] - 2020年及2022年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相关修订本将于2024年1月1日或其后开始的年度报告期生效,允许提前应用,根据2023年12月31日未偿还负债,应用修订本不会导致负债重新分类[17] 业务运营与发展 - 集团公布整合优化后的四大业务板块,将原“多媒体业务”和“智能电器业务”合并为“智能家电业务”[54] - 2023年推出一體Mini LED電視等多款新产品,开发超薄壁紙设计等新技术[58] - 渠道布局深化资源整合,实行全链路一体化管理,电商渠道突破高端高價[59] - 推出智慧酒店和智慧办公商用方案及智慧展示商业方案[58] - 机頂盒等获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集采,海外订单量增加,车载显示系统获核心客户采用[65] - 智能电器业务因研发、策略及渠道拓展,空调和洗衣机订单及销售额同比大幅增加[62] - 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2168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48.1%,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逾9600万千瓦时[67] - 公司以户用光伏为开端,提供电站开发等环节完整解决方案,搭建分布式光伏电站全流程资产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平台[67] - 公司研发高质户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电站产品“小阳楼”,还推出“金装房Pro”等多款户用光伏产品[67] - 公司自主开发“光伏电站自动化设计系统”和智能运维系统[67] - 公司确立“光伏 + 普惠 + 数字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将深耕户用光伏业务,拓展工商业光伏等业务[67] - 公司现代服务业业务专注供应链管理,推进与主要供应商战略合作[68] - 公司以财务公司为主体,以创投基金、小额贷款为辅助搭建金融业务平台,运用资金池优势拓宽融资渠道[69] - 公司将发掘核心业务优势,创新发展模式,优化组织架构,推进业务转型升级[69] 员工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约31,200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31,400名略有减少,超90%员工分布在中国各省市[78] 未来展望 - 公司展望2024年凭借制造业及科技业实力,在中国经济需求和政策推动下成为经济新引擎一员[79] - 公司将缩减低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人均产出,开发新一代高毛利率及高产值产品,确保智能家电业务稳定增长[79] - 公司以「5G+AI+终端」思路开发产品,推动新技术等研发应用,巩固智能家居系统开发者及运营商优势[79] - 公司将打造智能家电和双碳生态品牌,布局多模态AI产品和技术,研发AI、AIGC相关应用功能及场景[79] - 公司将贯彻「eco - smart」理念,打造「绿色智能、低碳智能、环保智能」品牌形象[80] - 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将坚持科技创新,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光伏电站效益最大化[81] - 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出海,布局并延长光伏产业链,推动多元化绿色低碳发展[81] 企业管治 - 公司致力维持高水准企业管治,报告期内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独立非执行董事李伟斌未出席两次股东大会[83]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职权范围经多次修订并公布在公司及港交所网站[84] 股份回购与股息派发 - 公司于联交所购入182,398,000股股份,总代价约为7.5242亿港元,179,548,000股于2023年12月29日注销,2,850
创维集团(0075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4 08:42
智能家电业务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家电业务收入为141.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23] - 在中国市场,公司智能电视系统产品收入为45.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4] - 公司推出了新产品和技术,如超多分区AM mini LED显示系统、多层大口径音箱等,以实现最佳画质和非凡音效[25] - 公司发布了行业首款基于玻璃活性矩阵的Mini LED专业设计显示产品D80,具有4K分辨率和144Hz刷新率等强大硬件[28] - 公司将抓住经济复苏的机遇,始终坚持全面健康、AI娱乐和极致美学的价值观[29] - 在海外市场,公司智能电视系统产品收入为3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2%[30] - 公司继续扩大渠道和市场,通过品牌分公司全球业务拓展、新店入驻和老店复苏等方式[31] - 公司在2023年推出了德国本土品牌METZ Blue和Roku操作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31] - 公司智能电器业务主要涉及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厨电和平板电脑等产品[32] 光伏业务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约7,84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54%[46] -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约4,09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约108%[46] - 創維光伏致力于佈局綜合新能源发展,打造“光伏+普惠+数字科技”商业模式[49] 现代服务业 - 中国大陆市场现代服务业和其他业务營業額为人民幣788百萬元,同比减少4.4%[52] - 海外市场现代服务业營业额为人民幣144百萬元,同比增加50.0%[52] - 现代服务业业务继续专注于供应链管理,与主要供应商展开战略合作[54] - 现代服务业团队为本集团的外部业务和各业务部门的供应链和运营生态做出重要贡献[55] 财务状况 -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整体毛利率为13.0%,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61] -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的销售及分销费用为人民币1,81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64] -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的一般及行政费用为人民币857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1%[65] -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的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01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9%[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1,319百万元,较去年底增加3.9%[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银行存款及现金为人民币10,412百万元,较去年底增加15.0%[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已抵押及受限銀行存款合共为人民幣2,992百萬元,较去年底减少10.8%[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銀行貸款及整體有息負債總額為人民幣17,306百萬元,较去年底增加13.4%[72] - 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为78.5%[72] - 本集团主要资产和负债以人民币结算,通过一般贸易融资方式支持运营现金需求[74] 股权投资 - 本集团持有62家未上市公司投资,总价值为34.25亿元人民币[75] - 本集团持有九家上市股权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新材料、新装备和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等新兴行业[77] - 利用智能系统技术和创新内容服务优势,投资建设智能家居平台,打造智能人居产业新生态[78] - 本集团保持稳定的上市股权投资组合,主要用于中长期投资,集中在半导体、新材料、新装备和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等行业[79] - 管理层将采取谨慎态度定期审查股权投资,应对市场变化[80] 税务情况 - 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高新技术企业享有15%的优惠税率[131] - 中国土地增值税按土地价值升值征税,累进税率为30%至60%[132] - 对外商投资者分配自2008年1月1日以来中国实体企业产生的利润的股息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33] - 其他主权国家的税收按相关司法管辖区的现行税率计算[134] 财务报表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營業額為32,300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3.1%[98]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為4,198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1%[98]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為616百萬元,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98]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全面收入總額為771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9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動資產總值為19,262百萬元,較去年底增長7.6%[10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動資產總值為50,939百萬元,較去年底增長9.9%[10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動負債總值為39,620百萬元,較去年底增長11.7%[10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資產淨值為22
创维集团(0075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11:49
整体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323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42.84亿人民币增长33.0%[3] - 同期毛利为41.98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8.79亿人民币增长8.2%[3] - 本期溢利为6.16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6.31亿人民币下降2.4%[3] - 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之本期溢利为3.02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39亿人民币下降10.9%[3]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1.95人民币仙,摊薄每股盈利亦为11.95人民币仙,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营业额为32300百万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4284百万元人民币增长约33.01%[13][1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总营业额323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42.84亿人民币[19][20]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税前综合溢利8.21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8.29亿人民币[19][2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支出2.05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98亿人民币[21] - 2023年上半年本期溢利279.82亿元,2022年同期为202.79亿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本期溢利3.02亿元,2022年同期为3.39亿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整体营业额为3230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016百万元或33.0%[39] - 本期集团毛利率为13.0%,较去年同期的16.0%下降3.0个百分点[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约2514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986百万元或55.6%[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海外市场营业额为7208百万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22.3%,较去年同期下跌966百万元或11.8%[41] - 2023年海外市场营业额中,亚洲占比58%,欧洲占比17%,美洲占比14%,非洲占比10%,大洋洲占比1%[42] - 本期其他营业税为51百万元,去年同期为47百万元[39]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整体毛利率为13.0%,较去年同期的16.0%下降3.0个百分点[5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8.16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2.12亿人民币或13.2%,与营业额比率为5.6%,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5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一般及行政费用为8.57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上升1.61亿人民币或23.1%,与营业额比率为2.7%,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57]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研发费用为10.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900万人民币或0.9%,与营业额比率为3.1%,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般营运兑换净汇兑收益为1.47亿元,2022年同期为损失3400万元[59] 各业务板块业绩 - 2023年上半年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为14145百万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296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07%[13][14] - 2023年上半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营业额为5108百万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199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7.60%[13][14]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营业额为12122百万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20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88.28%[13][14] - 2023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营业额为925百万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11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54%[13][14] - 2023年上半年智能家电业务对外分部收入141.45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29.69亿人民币[19][20] - 2023年上半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对外分部收入51.08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1.99亿人民币[19][20]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对外分部收入121.22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2.05亿人民币[19][20] - 2023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对外分部收入9.25亿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11亿人民币[19][2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智能家电业务营业额为1416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3百万元或9.0%[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智能电视系统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为453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百万元或1.6%[45] - 2023年上半年智能电视系统产品海外营业额38.31亿元,同比减少2.2%[47] - 2023年上半年智能电器产品中国大陆营业额28.25亿元,同比增长89.0%;海外营业额8.09亿元,同比增长32.8%[48] - 2023年上半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中国大陆营业额30.56亿元,同比减少18.8%;海外营业额20.65亿元,同比减少15.6%[50][51]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业务收入121.34亿元,同比增长188.2%[52] - 2023年上半年新增并网发电户用光伏电站超13万户,累计建成并网运营超33.9万座[52] - 2023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业务在中国大陆市场营业额7.88亿人民币,同比减少3600万人民币或4.4%,海外市场营业额1.44亿人民币,同比增加4800万人民币或50.0%[54]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92.62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9.84亿人民币有所增加[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09.39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464.26亿人民币有所增加[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9620,较2022年12月31日的35527有所增加;流动资产净值为11319,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899有所增加[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8524,较2022年12月31日的6989有所增加;资产净值为22057,较2022年12月31日的21894有所增加[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95.8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21亿元[27] - 2023年6月30日按摊销成本计量之应收贸易款项(商品和服务)为96.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1.97亿元[28] - 2023年6月30日30天以内应收贸易款项为45.7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3亿元[29]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票据总额为17.17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9亿人民币有所下降[30]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中应收联营公司及关联方款项分别为1.26亿和0.16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23亿和0.01亿人民币有变化[31]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总额为7.85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7.78亿人民币略有增加[32]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账面价值中信用损失拨备为0.62亿人民币,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32]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中应收主要股东控制关连人士款项约2.93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2亿人民币略有减少[3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中应收第三方款项约1.66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1亿人民币有所增加[33] - 2023年应收固定利率贷款实际利率范围为4.29% - 12.00%,较2022年的4.80% - 12.00%有所变化[34]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29.367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5.637亿人民币有所增加[36]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贸易款项为11.372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8.65亿人民币有所增加[36] - 2023年6月30日应付票据为3.675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3.82亿人民币略有下降[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抵押项目中使用权资产等为4561百万元,投资物业为1102百万元,物业存货为373百万元,总计6036百万元[38]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借款抵押项目中使用权资产等为3129百万元,投资物业为1135百万元,物业存货为328百万元,应收贸易款项等为61百万元,总计4653百万元[3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流动资产为113.19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4.2亿人民币或3.9%[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04.12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3.58亿人民币或15.0%[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抵押及受限银行存款合共为29.92亿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3.61亿人民币或10.8%[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及整体有息负债总额为173.06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52.57亿人民币[5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为78.5%,2022年12月31日为69.7%[58] 股息与股份回购 - 建议每股中期股息为3港仙,与去年持平[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约占本集团该财政年度归属本公司股东净利润的8.34%[3] - 董事会批准在合适市场条件下,公司动用现金进行股份回购,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4月14日要约文件所载要约回购1亿股股份外,无其他市场回购[3] - 2022年末期股息为每股港币23仙,总额4.97亿元;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港币3仙,总额0.68亿元,2022年同期总额0.69亿元[24]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本期中期股息每股3港仙,合共约6800万元人民币[71] - 2022年12月23日公司发出回购要约,2023年3月28日提高要约价格至每股5港元,5月31日完成回购1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3.87%,要约代价5亿港元[70] 业务架构与经营特点 - 本年度集团重组内部报告架构,“多媒体业务”与“智能电器业务”合并为“智能家电业务”[16] - 集团运营分部包括智能家电、智能系统技术、新能源业务及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17][18] - 公司业务受季节因素影响,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中国大陆销售旺季为每年9月至次年1月,中期业绩未必反映整个财政年度业绩[9] 财务准则与税务情况 - 本中期期间,公司首次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部分准则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强制生效[11] - 因公司实体在支柱二法例未颁布或未实质颁布的司法权区经营,本中期期间未应用临时例外规定,将在相关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所得税风险资料[12] - 2023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按估计应课税溢利之16.5%计算[21] - 中国附属公司一般税率为25%,高新技术企业享15%优惠税率,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征收,部分中国附属公司合资格研发费用享100%税费减免[22] 产品与市场拓展 - 公司发布行业首款主动式玻璃基高刷Mini LED专业设计显示器产品D80[46] - 公司将围绕使用者体验和产品品质,以新技术呈现“健康关怀、家庭娱乐、极致美学”理念[46] - 公司拓展智能电视海外渠道,联合Roku TV首发,打造德国本土操作系统[47] - 公司投入资源研发VR/MR等虚拟现实技术,以一体机系列攻占海内外新市场[51] 未来发展策略 -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以「5G+AI+终端」思路开发产品,巩固智能家居系统开发者及运营商优势[64] - 公司将缩减低效及优化资源配置,开发高毛利率及高产值产品,把握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机遇[64] - 创维新能源业务将坚持科技创新与长期持续主义,打造品牌形象,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64] 公司治理与人员情况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李伟斌因商务安排未出席2023年5月5日及24日的股东大会[67]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期举行2次会议并履行多项职务[6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约29700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31400名有所减少[63] - 超90%员工分布在中国各省市,其余驻守香港或海外分公司[63] - 集团关注员工福利,实行考核和奖励制度,投入资源进行培训并加强人力资源建设[63]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由五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4] 其他事项 - 公司将在2023年9月1
创维集团(0075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0 08:59
财务表现 - 2022年,創維集團營業額达到53,491百萬元,同比增长5.0%[2] - 創維集團經營溢利(未扣除利息及稅項)为2,251百萬元,同比下降25.3%[2] - 創維集團現金狀況为12,407百萬元,同比下降2.6%[2] - 創維集團毛利率为15.3%,同比下降1.5百分点[2] - 創維集團每股盈利基本为31.97人民幣仙,同比增长48.5%[2] - 創維集團已发行股数为2,585百万,同比下降3.1%[2] - 創維集團市值为8,660港幣百萬元,同比下降40.5%[2] 业务板块表现 - 創維集團新能源业务板块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7] - 創維集團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板块在国内运营商市场份额明显提升,海外市场也实现多点覆盖[6] 市场表现 - 中國大陸市场營業額为人民幣36,564百万元,较上年度增加人民幣3,344百万元或10.1%[22] - 中国大陆市场中,新能源业务占比从上年度的12.3%增长至32.6%[23] - 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海外市场營业额为人民币16,927百万元,占总營业额的31.6%,较上年度减少4.4%[24]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公司推出新产品包括壁纸系列电视、家庭娱乐系列电视和玻璃背板专业显示器[31] - 公司在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中持续发挥优势,取得新突破,尤其在智能机顶盒领域[39] 董事及管理层信息 - 林勁先生,38岁,为公司执行董事,拥有超过10年的电子、电子元件设计及制造业务工作经验[76] - 劉棠枝先生,60岁,于1998年加入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及公司若干附属公司董事[80] - 施馳先生,52岁,为公司执行董事,担任公司行政总裁,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84] 股权及股东信息 - 主要股东黄宏生持有1,247,419,181股本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8.25%[193] - 創維數字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比例为3.20%[160]
创维集团(00751)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3 13:27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营业额为534.91亿元,较2021年的509.28亿元增长5.0%[2] - 2022年毛利为82.07亿元,较2021年的85.48亿元下降4.0%[2] - 2022年本年度溢利为14.07亿元,较2021年的19.65亿元下降28.4%[2] - 2022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之溢利为8.27亿元,较2021年的16.34亿元下降49.4%[2] - 2022年已派付每股中期股息3港仙,2021年无;2022年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1年建议每股末期股息23港仙[2]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31.97人民币仙,摊薄每股盈利为31.95人民币仙[4]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79.84亿元,较2021年的158.31亿元有所增加[5] - 2022年流动资产为464.26亿元,较2021年的450.50亿元有所增加[5] - 2022年存货为89.47亿元,较2021年的77.91亿元有所增加[5] - 2022年流动负债为35,527,2021年为31,325,同比增长13.41%[6]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10,899,2021年为13,725,同比下降20.59%[6] - 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819百万元,2021年为2,552百万元,同比下降28.72%[7] - 2022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5,796百万元,2021年为1,791百万元,同比增长223.62%[7] - 2022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5,148百万元,2021年为1,244百万元,同比增长313.83%[7] - 2022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5,051,2021年为 - 1,220,同比下降314.02%[8] - 2022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 - 1,657,2021年为2,366,同比下降169.95%[9]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净额为 - 1,560,2021年增加净额为2,390,同比下降165.27%[9]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值为9,054百万元,2021年末为10,611百万元,同比下降14.67%[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营业额为5.3491亿人民币,2021年为5.09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03%[21][22] - 2022年集团总营业额为534.91亿人民币,2021年为509.28亿人民币[27][28] - 2022年集团税前综合溢利为18.19亿人民币,2021年为25.52亿人民币[27][29] - 2022年一名客户占集团总收入超10%,相当于119.26亿人民币,2021年无[31] - 2022年中国地区对外营业收入为365.64亿人民币,2021年为332.20亿人民币[32] - 2022年其他收益(亏损)为4400万人民币,2021年为7.24亿人民币[33] - 2022年所得税支出为4.12亿人民币,2021年为5.87亿人民币[34] - 2022年存货撇减3300万元,2021年为1.32亿元[36] - 2022年中期股息为6900万元,2021年末期股息为4.97亿元,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37] - 2022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8.27亿元,2021年为16.34亿元[38] - 2022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5.86593994亿股,2021年为26.30727623亿股[39] - 2022年集团整体营业额为53491百万元,较上年度增长5.0%,整体毛利率为15.3%,较上年度下降1.5个百分点[51] - 2022年中国大陸市场营业额为36564百万元,较上年度增加3344百万元或10.1%[52] - 2022年海外市场营业额为16927百万元,占集团总营业额31.6%,较上年度减少781百万元或4.4%[54] -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5.3%,较上年度下降1.5个百分点[68] - 2022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4.39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减少13.6%,与营业额比率为6.4%,较上年度下降1.4个百分点[69] - 2022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6.54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增加11.8%,与营业额比率为3.1%,较上年度上升0.2个百分点[69] - 2022年研发费用为21.16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增加0.9%,与营业额比率为4.0%,较上年度下降0.1个百分点[69] - 2022年末净流动资产为108.99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28.26亿元或20.6%[70] - 2022年末银行结余及现金为90.54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15.57亿元或14.7%[70] - 2022年末已抵押及受限银行存款为33.53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11.25亿元或57.6%[70] - 2022年末银行贷款总额为152.57亿元,2021年末为142.62亿元;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本年度已全数归还或转股,2021年末分别为9.21亿元和9.62亿元[71] - 2022年末整体有息负债总额为152.57亿元,2021年末为161.45亿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为178.67亿元,2021年末为180.45亿元;负债与股权比率为69.7%,2021年末为76.6%[71] - 截至2022年末年度一般运营兑换净汇兑收益为0.13亿元,2021年末为亏损0.51亿元[7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销售货品营业额为528.89亿元,租赁营业额为5.39亿元,按实际利率法计算之利息为0.63亿元[3] - 2022年多媒体业务营业额为2.308亿人民币,2021年为2.73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5.67%[21][22] - 2022年智能系统技术业务营业额为1.1933亿人民币,2021年为1.09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37%[21][22] - 2022年新能源业务营业额为1.1934亿人民币,2021年为0.41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91.00%[21][22] - 2022年智能电器业务营业额为0.4393亿人民币,2021年为0.43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0.41%[21][22] - 2022年现代服务业业务及其他营业额为0.2151亿人民币,2021年为0.417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约48.43%[21][22] - 2022年来自客户合约某时间点收入为5.1538亿人民币,随时间收入为0.1351亿人民币[21] - 2021年来自客户合约某时间点收入为4.9475亿人民币,随时间收入为0.0964亿人民币[22] - 2022年多媒体业务营业额为23080百万元,较上年度减少4290百万元或15.7%[57] - 2022年智能电视系统产品在中国大陸市场营业额为9891百万元,较上年度减少3058百万元或23.6%[58] - 2022年集团智能电视系统产品海外市场营业额为81.54亿元,较上年度减少14.62亿元或15.2%[60] - 2022年集团智能系统技术业务营业额为119.33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0.22亿元或9.4%[61] - 2022年集团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中国内地市场营业额为67.05亿元,较上年度减少1.62亿元或2.4%[61] - 2022年集团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海外市场营业额为52.28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1.84亿元或29.3%[61] - 2022年集团新能源业务收入为119.34亿元,较上年度增长78.33亿元或191.0%[62] - 2022年集团已运营并网发电的家庭户用光伏电站新增超14万户,累计建成并网运营超20万座[62] - 2022年智能电器业务营业额43.93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增加0.4%,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增加7.8%,海外市场减少14.1%[64] - 2022年现代服务业业务营业额16.38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减少58.3%,中国大陆市场减少51.6%,本年度无海外销售收入[66] 应收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应收贸易款项(商品和服务)为81.97亿元,2021年为91.62亿元[41] - 2022年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之应收贸易款项为4.5亿元,2021年为5.57亿元[41] - 2022年应收票据为19.9亿元,2021年为29.96亿元[41] - 2022年报告日期已逾期的应收账款总账面值为23.68亿元,2021年为28.26亿元[42] - 2022年应收一间联营公司款项为2.23亿元,应收一名关联方款项为1000万元,2021年分别为1.55亿元和2300万元[43] - 2022年已按全面追索基准背书给供应商的应收票据为1200万元,2021年为6600万元[45] 应付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应付贸易款项为8650百万元,应付票据为3820百万元;2021年应付贸易款项为8736百万元,应付票据为3133百万元[48] - 2022年30天以内应付贸易款项账龄金额为4611百万元,31 - 60天为1437百万元,61 - 90天为948百万元,91天或以上为1654百万元;2021年对应分别为4571百万元、1743百万元、970百万元、1452百万元[47] - 2022年30天以内应付票据账龄金额为661百万元,31 - 60天为695百万元,61 - 90天为561百万元,91天或以上为1903百万元;2021年对应分别为531百万元、482百万元、467百万元、1653百万元[49] 借款抵押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借款抵押中使用权资产等为3129百万元,投资物业为1135百万元,物业存货为328百万元,应收贸易款项及应收票据为61百万元;2021年对应分别为2774百万元、1198百万元、102百万元、76百万元[50] 海外市场营业额地区分布变化 - 2022年海外市场营业额地区分布中亚洲(中东除外)占58%,欧洲占12%,美洲占11%,中东占9%,非洲占9%,大洋洲占1%;2021年对应分别为63%、11%、9%、9%、7%、1%[55] 酷开系统覆盖情况 - 截至2022年底,酷开系统在中国市场累计覆盖智能终端逾1.68亿台[60] 集团产品情况 - 集团2022年度主推壁纸系列电视产品Q53P/Q53/Q53L等新产品[59] - 集团主打120Hz普及风暴,A33、A23、G53等高刷新率显示器产品系列上市[59] - 集团发布拥有4K分辨率和144Hz刷新率的Mini LED显示器 - D80,色域覆盖达99%的DCI - P3色域[59] 集团投资情况 - 截至2022年末持有52家未上市公司投资,总价值为23.22亿元,其中9.61亿元为持有中国一间被投资公司10%股权[73] - 截至2022年末持有八项上市股权证券投资,如甘肃银行股权比例0.66%,投资价值9.38亿元等[74] - 本年度投资于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抢占中国下沉市场中长期投资[75] 集团工程项目投资情况 - 本年度宁波等地扩建厂房等工程项目耗资14.02亿元,投资8.36亿元添置其他物业、厂房及设备[76] 集团员工数量变化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约31,400名,较2021年12月31日的34,000名有所减少[77] 公司经营成果概述 - 2022年公司在不利经营环境下仍录得收入增长[78] 公司要约文件寄发安排 - 公司将在2023年4月14日或之前寄发要约文件[80]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报告年度及至公告日期,公司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中的守则条文[8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现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2] - 审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于2012年3月30日和2015年12月15日作出修订[82] 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初步公布所载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获核数师同意,2023年3月23日经董事会批准[83] 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情况 - 公司采纳不比标准守则宽松的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报告年度内董事均遵守该准则[84] 公司债券情况 - 2017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