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呷哺呷哺(00520)
icon
搜索文档
呷哺呷哺240612
国金证券· 2024-06-12 08:23
会议主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 公司在非热门时段如下午茶等场景的销售占比较以前有所增加 [1][2] - 公司会员的消费能力和忠诚度较普通消费者更高 [2] - 公司今年新开店数量与年初计划基本一致 [2][3] - 公司关闭一些老旧门店并寻找新的优质门店位置 [3][4] - 公司在装修设计上采取轻量化策略以控制成本 [7][8] - 公司海外市场如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有新开店计划 [9][10] - 公司管理层对公司发展前景保持信心并增持公司股票 [11][12] - 公司关注低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调整营销策略 [14][15] - 公司暂时放弃高端品牌拓展而专注于主营业务发展 [16][17]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公司存量门店租金的调整** **提问** 公司是否有可能通过与房东商议的方式来降低存量门店的租金 [5][6] **回答** 公司会积极与房东沟通,尽量争取降低存量门店的租金水平,这对于提高门店盈利能力很重要 [5][6] 问题2 **关于公司未来的股票回购计划** **提问** 公司是否考虑实施股票回购计划以提振股价 [12][13] **回答** 公司正在关注香港联交所即将出台的"库存股"新规,如果政策允许,公司不排除未来实施股票回购的可能性 [12][13] 问题3 **关于公司在低价位品牌和模式的探索** **提问** 公司是否有开发客单价更低的新品牌和模式的计划 [16][17] **回答** 公司之前尝试过一些高端品牌,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受众较难接受,未来公司将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暂时放弃高端品牌的拓展 [16][17]
呷哺呷哺(0052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08:54
公司概况 - 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代号为520[1] - 公司在香港和中国设有主要营业地点[4]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为5,917,962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的4,724,834人民币千元有所增长[9] - 2023年公司税前虧損为124,375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的350,935人民币千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公司應佔年內虧損为199,466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的353,052人民币千元有所减少[9] - 2023年,公司收入较去年增长超过25%,亏损也有所缩小[11] 品牌发展 - 集团通过打通多品牌会员系统,会员总数已超过3500万,推出超级会员暢吃卡取得成功[17] - 集团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打造全球化火锅品牌效应[22] - 集团将继续战略聚焦超级会员暢吃卡,数字会员营销将成为引领品牌和业务增长的第一动能[21] 餐厅运营 - 集团在2023年开设了131家呷哺呷哺餐厅、48家湊湊餐厅和7家趁烧餐厅[26] - 2023年,公司共新开186家餐厅,关闭114家餐厅,总计运营餐厅数为1,098家[32] - 2023年底,公司在一线城市拥有317家餐厅,二线城市309家,三线城市及以下202家,其他市场5家[33] 产品策略 - 呷哺呷哺品牌将通过产品竞争力升级和品牌价值提升实现“四化”:1) 产品品种丰富化;2) 套餐优势极致化;3) 会员体验人性化;4) 品牌体验差异化[56] - 本集团通过全面控制库存健康度,收购了内蒙古锡盟依顺清真肉类有限公司,作为牛肉产品的原料加工工厂,以更好地管控肉类产品质量和成本[76] 员工管理 - 公司持续进行区域总经理和运营经理的外部招聘,优化管理人员结构,引进新鲜血液,完善经营和管理理念[79] - 公司持续改进员工培训计划,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课程,优化培训餐厅评选机制,激励员工提升对业务的关注度和支持效率[82] 股东事项 - 公司建议派发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28元[190] - 公司股东週年大会将于2024年5月24日举行,股东需在2024年6月5日前名列股东名册才能获得股息支付[190]
呷哺收入同比增长25.3% 湊湊业务收入增加20.2%
挖贝网· 2024-03-28 09:30
文章核心观点 - 呷哺呷哺最新业绩公告中湊湊业务表现出色,未来有望为公司整体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公司营收情况 - 呷哺呷哺全年营收达59亿元,同比增长25.3%,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1] - 湊湊业务收入实现20.2%的稳健增长,达到26.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近一半 [1] 门店扩张情况 - 期内公司新开48间湊湊餐厅,扩大了品牌市场覆盖面和影响力 [1] - 中国大陆以外湊湊餐厅数量仅占全部湊湊餐厅的5.5%,但净收入占比达11.89%,达3.11亿元,较2022年大幅增长36.5% [1] 运营效率情况 - 湊湊品牌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菜品品质、加强品牌营销等措施,提升顾客体验和运营效率,吸引更多消费者 [1]
呷哺呷哺(0052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1:34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新开设131间呷哺呷哺餐厅、48间湊湊餐厅和7间趁烧餐厅,关闭99家呷哺呷哺餐厅和15间湊湊餐厅[3] - 公司在中国境内拥有和经营828间呷哺呷哺餐厅,中国境外拥有和经营5间呷哺呷哺餐厅[4] - 公司在中国境内拥有和经营243间湊湊餐厅,中国境外拥有和经营14间湊湊餐厅[5] - 2023年湊湊在大陸地區成功開出了45間新餐廳[22] - 2024年湊湊計劃在大陸地區新開立26間火鍋餐廳[23] - 湊湊將暫緩對於二三線城市的下沉步伐,新開店計劃更多集中在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22]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收入从人民币4,724.8百万元增长至5,918.0百万元,增长25.3%[6]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为每股人民币0.028元,合共约人民币30百万元[2] - 集团二零二三年收入达到人民币5,917,962千元,同比增长25.3%[52] - 呷哺呷哺业务收入增长至人民币3,023.9百万元,湊湊业务收入增至人民币2,651.9百万元[53] - 其他收入增加至人民币139.8百万元,主要受益于增值税政策[54] 品牌发展与产品创新 - 2024年,公司将继续保障食材质量和安全,改善用餐体验,增强客户对品牌的认同感[19] - 公司将重视扩大内需和有效投资,激发有潜力的消费,更加重视消费与投资的相互影响效应[19] - 公司相信多元化平台将形成强大协同效应,促进全球化业务的发展[20] - 湊湊將對現有菜單中大部分菜品進行優化升級,同時開發新菜品補充產品矩陣[26] - 湊湊將全新升級現有菜品的擺盤呈現,與消費者見面[26] - 湊湊首次為暢吃卡會員專門打造的新版菜單於2月登錄大陸地區所有餐廳,設置了獨立的暢吃卡會員優惠價[27] - 湊湊將繼續鎖定「新中產階級」,主打「聚會」概念,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用餐體驗[28] - 湊湊將積極耕耘「大學生」市場,為大學生度身定制的大學生優享計劃將於3月推向市場[28] - 呷哺呷哺将在2024年推出經典颱風味道複刻產品,如眷村鍋底和夜市老鹵等,以及以橙子为食材的新产品[31] - 下午茶和夜宵将持续优化茶飲和茶點N+1模式,推出休閑滷味和炸串烤串系列,以及外帶外賣「呷哺自涮鍋系列」[32] - 湊湊将推出数款新口味有料鍋底,优化鍋底收费标准,推出新产品如「酸菜白肉鍋」,并持续创新其他菜品[33] - 湊湊将继续基于成功的茶饮系列推出新产品,包括开发鲜奶茶和轻乳茶,以及全线上市的咖啡产品[34] - 呷哺将推出更具速食特色的新品类,如「濃郁番茄肥牛火鍋」和「鮮香麻辣肥牛火鍋」,以满足消费者需求[35] 成本管理与效率提升 - 公司将继续探索经济的裝修投资方案,优化新餐廳獲利空间,同时优化后厨动线设计以提升利润空间[37] - 公司将继续挖掘供应链效能,全链路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38] - 公司将继续推动人才招募、培养和储备,重点放在人员的培养、遴选和任用,以及激励机制的优化[40] - 公司将持续推行利润分红机制,优化部分职能部门的奖金方案,提升职能部门人员对业务的关注度和支持效率[44] 法律合规与公司治理 - 公司通过持正、问责、透明、独立、尽责和公平原则致力于高水平的企业管治[144] - 公司认为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有利于业务战略的实施和执行[146] - 公司已採納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的「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47] - 公司未发现任何员工违反有关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的情况[148]
港股异动 | 呷哺呷哺(00520)涨超8%领涨餐饮股 下沉市场增长潜力显现 餐饮行业连锁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 2024-03-14 01:59
呷哺呷哺(00520) - 股价涨幅较大,表现强劲[1] 海底捞(06862) - 顺应餐饮市场加盟潮,有助于增强营运能力[2] 餐饮行业整体势头 - 强劲,下沉市场增长潜力显现[3]
呷哺呷哺(0052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09:1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何光启先生、陈素英女士、李洁女士、韩炳祖先生、张诗敏女士和葛文达先生[3] - 公司在中国的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分别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孙村工业开发区和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东川路555号[4] - 公司注册地点在香港,股份代号为520[5] - 公司的投资者关系邮箱为ir@xiabu.com,公司网站为www.xiabu.com[5] 公司业务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共运营1,094家餐厅,其中包括中国1,080家,香港、澳门、台湾和其他市场14家[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大陆新开设了89家呷哺呷哺餐厅,共经营841家,以及27家湊湊餐厅,共经营237家[1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开设了120家餐厅[82] 公司财务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2846.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0%[5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期内利润为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00.8%[5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总综合收益(费用)归属于公司所有者为2,406千元,占比0.1%,较去年同期的费用减少了100.9%[55] 公司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为人民币175.7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00.7百万元减少了41.6%[70] - 公司持有的短期投资为人民币530.4百万元[71] - 公司持有的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共为人民币530.4百万元,其中来自金融产品的兑现金额计作指定为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截至2023年6月30日金额约为人民币22.9百万元[73] 公司业务展望 - 公司计划在未来继续扩大香港、台湾、中国和国际市场的业务[47] - 公司将持续升级加工单位的物流、采购和质量控制,拓展加工产品范围和业务渠道[45] - 公司计划在未来扩大华东及华南地区的业务,并布局新一线城市[44]
呷哺呷哺(0052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7 10:0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8.461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21.564亿元增加32.0%[2][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利润2120万元,而2022年上半年亏损2.78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4] - 公司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21.564亿元增加32.0%至2023年上半年的28.461亿元[25][26]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4270万元[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计提非流动资减值损失3160万元[4]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为2846121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156438千元,同比增长约31.98%[66][67] - 2023年上半年税前利润为7038千元,2022年上半年税前亏损为302961千元,扭亏为盈[66][6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为15506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8354千元,下降约45.31%[66][67] - 2023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为16048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20696千元,下降约22.46%[66][67]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为445745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473482千元,下降约5.86%[66][67]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不包括银行借款利息)为37718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42465千元,下降约11.18%[66][6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85,897千元,2022年同期为43,219千元[6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开支为194,683千元,2022年同期为172,200千元[7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 - 8,760千元,2022年同期为 - 37,981千元[71] - 2023年上半年财务成本为43,546千元,2022年同期为44,388千元[72]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总额为445,745千元,2022年同期为473,482千元[73] - 2023年上半年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总额为138,763千元,2022年同期为133,700千元[73] - 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929,911千元,2022年同期为754,099千元[73] - 2023年上半年在损益中确认的所得税总额为4,918千元,2022年同期为 - 24,810千元[74]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盈利2,406千元,2022年同期亏损279,535千元[7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44394千元,较2022年的384170千元有所增加[5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46882千元,2022年为666342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23981千元,2022年为399500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净额为126469千元,2022年为681672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75705千元,2022年为240406千元[53] - 2023年6月30日可呈報分部資產總額为357992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12352千元,下降约3.57%[68] - 2023年6月30日可呈報分部負債總額为232887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594262千元,下降约10.23%[6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6.8791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78293亿元[5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4.9501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21421亿元[5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存货分别为549,333千元和614,486千元[8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额分别为341,266千元和264,943千元[82]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分别为530,434千元和390,203千元[84]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账款分别为226,108千元和2022年12月31日为242,734千元[86] - 租赁负债一年内应付金额2023年6月30日为439,81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93,231千元;非流动负债12个月后须结清金额2023年6月30日为911,96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33,989千元;租赁负债加权平均增量借款利率介于3.60%至5.88% [87] - 以新加坡元、港元、美元计值的租赁责任,2023年6月30日分别为4,903千元、66,522千元、0千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5,701千元、82,281千元、23千元 [88] - 合约负债中顾客忠诚度计划2023年6月30日为40,16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140千元;预付卡及客户垫款2023年6月30日为349,39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80,794千元 [89] - 借款无抵押部分2023年6月30日为61,45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0千元;有抵押部分2023年6月30日为146,42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8,328千元;银行借款固定年利率2023年6月30日介于2.25%至4.35%,2022年12月31日介于3.50%至4.35% [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为530,434千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90,203千元增加35.94%[100] - 预估回报率降低1%且其他变量不变,2023年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将减少199.9万元,2022年为35.5万元[100] - 预估回报率增加1%且其他变量不变,2023年短期投资账面价值将增加119.3万元,2022年为56.6万元[101]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宣派2023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0.028元,合共约3040万元[3] - 2023年派付股息30000千元[52] - 2023年已派付股息30,000千元,报告期末后宣派中期股息约30,400千元[76] - 公司计划派付2023年中期股息每股0.028元,合共约3040万元[104] - 公司将在2023年10月9日至10月11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2023年中期股息将于10月20日或前后派付[105] 餐厅业务布局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全球共运营1094间餐厅,较2022年6月底的1008间增加[4][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大陆新开设89间呷哺呷哺餐厅和27间湊湊餐厅,在港澳台及其他市场有新开店动作[4][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关闭49间呷哺呷哺餐厅及3间湊湊餐厅[6] - 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开91间呷哺呷哺餐厅和28间湊湊餐厅[26] - 2023年上半年新开120间餐厅[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凑凑餐厅总数达249家,较2022年的198家有所增加,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90家(36.1%)、140家(56.2%)、7家(2.8%)和12家(4.8%)[9] - 2023年上半年凑淩餐厅一线城市同店数量60家,二线城市101家,三线城市及以下3家,其他市场8172家;2022年对应数量分别为60家、80家、1家、4145家[18]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同店数量为754家,较2022年的811家减少,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为283家、283家、188家[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国台湾及新加坡开业首家呷哺呷哺餐厅,在中国香港再开设1间湊湊餐厅[21]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呷哺呷哺销售额由2022年上半年的10.635亿元增长29.5%至2023年的13.770亿元[4] - 湊湊销售额由2022年上半年的10.243亿元增长36.8%至2023年的14.015亿元[4] - 呷哺呷哺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0.635亿元增加29.5%至2023年上半年的13.770亿元[26] - 湊湊业务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0.243亿元增加36.8%至2023年上半年的14.015亿元[26] - 调料产品业务销售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4860万元减少7.8%至2023年上半年的4480万元[26]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4320万元增加98.7%至2023年上半年的8590万元[25][27]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收入13.76977亿元,湊湊收入14.01541亿元,其他业务收入6760.3万元[62] - 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收入10.63458亿元,湊湊收入10.24279亿元,其他业务收入6870.1万元[64]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收入为1376977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1063458千元,同比增长约29.48%[66][67] - 2023年上半年湊湊收入为1401541千元,2022年上半年为1024279千元,同比增长约36.83%[66][67] 呷哺呷哺餐厅运营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净收入为14.20948亿元,较2022年的10.49136亿元增长,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6.50012亿元、4.81187亿元、2.88579亿元和0.0117亿元[11]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为58.4元,较2022年的63.1元有所下降,一线、二线及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58.8元、57.9元和57.5元、143.4元[11]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翻座率为2.4倍,较2022年的1.9倍回升,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2.9倍、2.2倍、2.1倍和2.9倍[11]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同店销售额为12.681亿元,较2022年的5.633亿元增长,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为5.736亿元、4.246亿元、2.699亿元[13] - 2023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同店销售增长率为29.1%,较2022年的 - 44.1%改善,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为26.9%、31.9%、29.2%[13] 凑凑餐厅运营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凑凑餐厅净收入为13.36731亿元,较2022年的10.23968亿元增长,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5.24535亿元、6.27447亿元、0.29784亿元和1.54965亿元[14] - 2023年上半年凑凑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为142.2元,较2022年的147.1元有所下降,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其他市场分别为139.3元、128.8元、132.3元、303.7元[15] - 2023年上半年凑凑餐厅翻座率为2.1倍,较2022年的1.9倍增长,但三线及以下城市从2.1倍降至1.9倍[16][17] - 2023年上半年凑淩餐厅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4.482亿元,二线城市5.136亿元,三线城市及以下0.177亿元,其他市场0.1019亿元;2022年对应销售额分别为2.841亿元、3.805亿元、0.032亿元、0.0347亿元[18] - 2023年上半年凑淩餐厅一线城市同店销售增长率18.8%,二线城市 - 4.1%,三线城市及以下 - 15.3%,其他市场70.5%;2022年对应增长率分别为 - 26.2%、 - 24.6%、 -
呷哺呷哺(0052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7 10:3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营收为人民币4,724,834千元,较2021年下降了23.1%[6] - 2022年税前亏损为人民币350,935千元,较2021年亏损幅度扩大[6] - 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353,052千元,较2021年亏损幅度扩大[6] - 公司2022年的总收入为人民币4,724.8百万元,较2021年的6,147.3百万元减少23.1%[31] - 公司2022年的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20.6百万元,较2021年增加16.2%[89] - 公司2022年的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为人民币1,798.9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23.2%[90] - 公司2022年的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553.5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15.1%[91] - 公司2022年的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为人民币251.8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15.5%[92] - 公司2022年的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4.8%增至5.3%[93] - 本集团的公用事业费用由2021年的201.6百万人民币减少12.0%至2022年的177.5百万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3.3%增至3.8%[94] - 本集团的折旧及摊销由2021年的1,052.9百万人民币减少8.5%至2022年的963.6百万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17.1%增至20.4%[95] - 本集团的其他开支由2021年的441.8百万人民币减少19.4%至2022年的356.0百万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7.2%增至7.5%[96] - 本集团2022年录得其他净损失16.5百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净损失206.7百万人民币减少190.2百万人民币[97] - 本集团2022年财务成本为78.6百万人民币,主要来自73.5百万人民币的租赁负债利息[98] - 本集团2022年税前亏损为350.9百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213.7百万人民币增加137.2百万人民币[99] - 本集团2022年所得税抵免为19.7百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所得税支出69.5百万人民币减少49.8百万人民币[100]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虧損由2021年的293.2百万人民币增加至2022年的353.1百万人民币[101] - 2022年末,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值为300.7百万人民币,较去年末的920.5百万人民币减少619.8百万人民币[103] - 公司2022年的收入为人民币4,724.8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23.1%[86] - 公司2022年的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20.6百万元,较2021年增加16.2%[89] - 公司2022年的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为人民币1,798.9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23.2%[90] - 公司2022年的员工成本为人民币1,553.5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15.1%[91] - 公司2022年的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为人民币251.8百万元,较2021年下降15.5%[92] - 公司2022年的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4.8%增至5.3%[93] - 本集团的公用事业费用由2021年的201.6百万人民币减少12.0%至2022年的177.5百万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3.3%增至3.8%[94] - 本集团的折旧及摊销由2021年的1,052.9百万人民币减少8.5%至2022年的963.6百万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17.1%增至20.4%[95] - 本集团的其他开支由2021年的441.8百万人民币减少19.4%至2022年的356.0百万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7.2%增至7.5%[96] - 本集团2022年录得其他净损失16.5百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净损失206.7百万人民币减少190.2百万人民币[97] - 本集团2022年财务成本为78.6百万人民币,主要来自73.5百万人民币的租赁负债利息[98] - 本集团2022年税前亏损为350.9百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213.7百万人民币增加137.2百万人民币[99] - 本集团2022年所得税抵免为19.7百万人民币,较2021年的所得税支出69.5百万人民币减少49.8百万人民币[100]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虧損由2021年的293.2百万人民币增加至2022年的353.1百万人民币[101] - 2022年末,本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值为300.7百万人民币,较去年末的920.5百万人民币减少619.8百万人民币[103]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2年开设了41家呷哺呷哺餐厅、44家湊湊餐厅和1家趁燒餐厅,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8] - 公司在2022年通过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捕捉更广泛的市场机会,推动业务持续发展[10] - 公司成功推出了新品牌“趁燒歡樂燒肉”,在上海市场表现出色,计划在2023年启动全国连锁店战略[13] - 公司于2022年8月推出了全新多品牌会员系统,取得了巨大成功,计划在2023年推出付费会员制和国际会员系统[14] - 公司计
呷哺呷哺(00520)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8 14:29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由2021年的人民币6,147.3百万元减少23.1%至2022年的人民币4,724.8百万元[5] - 公司收入从2021年61.47亿元下降23.1%至2022年47.25亿元[37][38] - 公司总收入从2021年的6,147,262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4,724,834千元人民币,降幅为23.1%[70] - 公司综合收入从2021年的61.47262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47.24834亿元人民币,降幅约23.1%[75][77] - 分部业绩由2021年的人民币144.2百万元亏损至2022年的人民币-219.2百万元[2] - 税前亏损为人民币-350.9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213.7百万元扩大[2] - 税前亏损从2021年2.14亿元扩大64.3%至2022年3.51亿元[37] - 公司2022年税前亏损为3.5093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亏损2.13653亿元人民币有所扩大[75][77] - 年内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31.2百万元[2] - 年内亏损从2021年2.83亿元扩大17.0%至2022年3.31亿元[37]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总额为人民币-353.1百万元[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3.53052亿元人民币(2021年:2.93212亿元人民币)[91] - 呷哺呷哺分部业绩从2021年盈利3407.9万元人民币转为2022年亏损1.92609亿元人民币[75][77] - 凑凑分部业绩从2021年盈利7122.3万元人民币转为2022年亏损7110万元人民币[75][77] - 公司综合分部业绩从2021年盈利1.44155亿元人民币转为2022年亏损2.19157亿元人民币[75][77]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从2021年23.41亿元下降23.2%至2022年17.99亿元,占比保持38.1%[37][40] - 员工成本下降15.1%至人民币1,553.5百万元,员工人数减少至27,059人,但占收入比例升至32.9%[41]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减少15.5%至人民币251.8百万元,占收入比例增至5.3%[42] - 公用事业费用减少12.0%至人民币177.5百万元,占收入比例增至3.8%[43] - 折旧及摊销减少8.5%至人民币963.6百万元,占收入比例升至20.4%,餐厅数量减少至801间[44] - 其他开支减少19.4%至人民币356.0百万元,占收入比例增至7.5%[45] - 其他净亏损减少至人民币16.5百万元,主要因闭店损失降至人民币1.4百万元[46] - 财务成本为人民币78.6百万元,主要来自租赁负债利息人民币73.5百万元[47] - 租赁负债利息支出73,464千元,银行借款利息支出2,547千元[86] - 使用权资产折旧561,449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400,669千元,无形资产摊销1,433千元[87]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1,553,543千元,其中薪金及其他津贴1,412,751千元,退休福利供款132,098千元[87] - 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为3,002.6万元人民币(2021年:5,444.7万元人民币)[94] - 租赁总现金流出为6.53343亿元人民币(2021年:7.89391亿元人民币)[94] - 具可变租赁付款的餐厅支付可变动付款5,786.1万元人民币(2021年:7,958.8万元人民币)[97][98] - 信贷亏损拨备为3395.7万人民币,较去年3454.3万人民币下降1.7%[99] 呷哺呷哺品牌表现 - 呷哺呷哺餐厅翻座率由2021年的2.3倍下降至2022年的2.0倍[14] - 顾客人均消费:1线城市67.9元,2线城市60.4元,3线城市及以下61.2元[12] - 呷哺呷哺餐厅收入占集团总收入95.1%[15] - 呷哺呷哺餐厅同店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3.0%至17.022亿元人民币[16] - 一线城市呷哺呷哺同店销售额下降22.4%至8.975亿元人民币[16] - 呷哺呷哺业务收入从2021年35.25亿元下降35.1%至2022年22.86亿元[38] - 呷哺呷哺品牌收入从2021年的3,524,754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2,285,819千元人民币,降幅为35.1%[70] - 呷哺呷哺分部收入从2021年的35.24754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22.85819亿元人民币,降幅约35.2%[75][77] - 呷哺呷哺2022年新开餐厅41间,开业初期达成3倍以上翻座率[23] - 呷哺呷哺2023年计划新开餐厅不低于100间,其中50%位于上海、广深等南方一线城市[23] - 呷哺呷哺拥有超过1000家餐厅网络规模[27] - 呷哺呷哺2023年中旬将推出下午茶和夜宵系列产品补充低翻台率时段[27] - 外送业务销售额增长至呷哺呷哺总收入的约15%[28] - 外送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338.9百万元[110] 凑凑品牌表现 - 凑凑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7.3%至150.9元人民币[17][20] - 凑凑餐厅翻台率从2.5倍下降至1.9倍[19][20] - 凑凑餐厅净收入总额为22.594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18] - 凑凑餐厅同店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2.0%至15.613亿元人民币[21] - 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凑凑同店销售额增长5.5%至1.233亿元人民币[21] - 三线城市及以下凑凑同店销售额下降43.2%至1050万元人民币[21] - 二线城市凑凑净收入为11.000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18] - 凑凑业务收入从2021年23.54亿元下降6.3%至2022年22.06亿元[38] - 凑凑品牌收入从2021年的2,353,682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2,205,849千元人民币,降幅为6.3%[70] - 凑凑分部收入从2021年的23.53682亿元人民币微降至2022年的22.05849亿元人民币,降幅约6.3%[75][77] - 凑凑2022年在华东及上海新开16家餐厅,华南新开18家餐厅[23] - 凑凑2023年计划在吉林省和青海省开设首家餐厅[23] - 凑凑锁定"新中产阶级"客群,主打"轻奢聚会"概念[25] - 凑凑品牌计划在2023年推出轻资产模型用于二三线城市[30] 餐厅网络和运营 - 新开设86间餐厅(41间呷哺呷哺、44间凑凑、1间趁烧),关闭84间餐厅(81间呷哺呷哺、3间凑凑)[7] - 截至2022年底,呷哺呷哺餐厅总数801间,凑凑餐厅224间[5][10] - 2022年新开设86间餐厅[55] - 2022年新开设41间呷哺呷哺餐厅、44间凑凑餐厅及1间趁烧餐厅[38] - 呷哺呷哺餐厅因疫情无法营业天数约178,219天,凑凑餐厅约8,574天[38] - 公司测试低面积新店模型实现高坪效和高翻座率目标[30] - 公司推出定价50至60元人民币的高性价比套餐模型[30] - 公司结合南京非遗文化概念推出新门店设计风格[30] - 趁烧品牌主打"烧肉+酒茶+欢乐"概念,针对中高端消费人群[26] 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从2021年的6,023,026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4,500,639千元人民币,降幅为25.3%[70] - 香港市场收入从2021年的124,236千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的171,399千元人民币,增幅为38.0%[70] - 公司非流动资产地域分布:中国内地2,269,888千元,香港125,252千元,新加坡34,544千元,总额2,429,684千元[83] 管理层讨论和战略指引 - 集团2023年1月在新加坡开设海外首家呷哺呷哺餐厅,并计划进军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市场[24] - 集团于2023年1月1日正式成立国际事业部负责海外扩张[24]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将管理培训生计划规模扩大至800人[32] - 公司通过收购内蒙古上游加工厂以控制羊肉成本并提升毛利率[31] - 2023年1月新开34家门店并输送50多名餐厅及运营经理[32] - 公司向华东华南新店输送134名基层员工支持扩张战略[32] - 公司激励机制的KPI考核从营业额转向经营利润[32] 其他财务数据 - 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28元,合共约人民币30百万元[3] - 其他收入从2021年1.038亿元增长16.2%至2022年1.206亿元,主要因增值税抵减增加4520万元[37][3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300.7百万元,较上年减少约人民币619.8百万元[51] - 公司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人民币300.7百万元[110] - 建议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28元[111] - 2022年末期股息预计派息日为2023年6月16日或前后[111] - 年内确认为分派的股息为6,000万元人民币(2021年:6,000万元人民币)[93] - 持有金融资产人民币390.2百万元,预期年收益率3.8%至4.8%,相关收益约人民币16.3百万元[52] - 公司于2023年1月1日至公告日期间购买额外短期投资产品本金总额人民币3.3亿元[5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人民币1580万元[53] - 公司短期银行借款人民币5870万元,利率区间3.50%-4.35%[54]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3.9%[54] - 2022年资本开支人民币3.439亿元,较2021年4.39亿元减少21.7%[55] - 公司员工总数27,059人,其中餐厅员工22,901人[57] - 2022年员工成本总额人民币15.535亿元,占总收入32.9%[5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3.53052亿元,基本每股亏损33.42分[60][61] - 公司总资产从2021年的2,954,916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2,778,293千元人民币,降幅为6.0%[62]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1年的920,533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2年的300,706千元人民币,降幅达67.3%[62] - 公司流动负债从2021年的1,767,886千元人民币略增至2022年的1,774,550千元人民币,增幅0.4%[62] - 公司净资产从2021年的2,011,302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1,521,421千元人民币,降幅为24.4%[63] - 餐厅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5,850,689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4,473,978千元人民币,降幅为23.5%[70] - 调料产品业务收入从2021年1.262亿元增至2022年1.426亿元,占总销售额3.0%[35][38] - 顾客忠诚度计划未履行合约价值从2021年的1804.8万元人民币微降至2022年的1914万元人民币[72][73] - 客户垫款未履行合约价值从2021年的420.1万元人民币下降至2022年的334.3万元人民币[72][73] - 预付费卡未履行合约价值为2.94391亿元人民币,全部在一年内确认收入[73] - 呷哺呷哺分部资产为2,397,752千元,湊湊分部资产为1,314,600千元,综合分部资产总额为4,310,138千元[79] - 呷哺呷哺分部负债为1,742,129千元,湊湊分部负债为852,133千元,综合分部负债总额为2,788,717千元[79] - 公司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总额为334,116千元,其中呷哺呷哺分部添置153,419千元,湊湊分部添置148,945千元[79] - 公司添置使用权资产总额为422,206千元,其中呷哺呷哺分部添置309,707千元,湊湊分部添置107,225千元[79] - 公司确认终止租赁收益27,860千元,重估租赁负债收益5,419千元[84] - 公司计提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23,274千元,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30,026千元[84] - 呷哺香港首200万港元应课税利润按8.25%税率计算,超出部分按16.5%税率计算[90] - 中国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90] - 中国附属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暂时性差额为11.59亿元人民币(2021年:17.72亿元人民币)[90]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56,404千股(2021年:1,074,900千股)[92] - 使用权资产账面值为14.1729亿元人民币(2021年:16.38334亿元人民币)[94] - 贸易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额为2.649亿人民币,较去年3.948亿人民币下降32.9%[99] - 可收回增值税进项为1.630亿人民币,较去年2.826亿人民币下降42.3%[99] - 金融产品投资达3.902亿人民币,去年为零[102] - 贸易应付账款为2.427亿人民币,较去年2.507亿人民币下降3.2%[105] - 租赁负债总额为14.272亿人民币,较去年15.993亿人民币下降10.8%[106] - 一年内应付租赁负债为4.932亿人民币,较去年5.095亿人民币下降3.2%[106] - 非人民币计值租赁负债中港元部分为8228.1万人民币,与去年8232.1万人民币基本持平[107] - 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10.8617亿股,较去年10.8589亿股略有增加[108] - 衍生金融工具从去年1583.2万人民币降至零[102] 公司治理和公告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规定[113] - 董事会由一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3] - 公司未发现任何雇员违反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15]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6]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17]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已核对年度财务数据与经审核报表一致[118]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业绩公告已发布[119] - 年度报告将于适当时机寄发给股东[119] - 所有公告及报告可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www.hkexnews.hk)查阅[119] - 所有公告及报告可通过公司官方网站(www.xiabu.com)查阅[119] - 董事会由6名成员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119] - 执行董事为贺光启先生[119] - 非执行董事包括陈素英女士和李洁女士[11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韩炳祖先生、张诗敏女士和葛文达先生[119]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3年3月28日[119] - 公司注册名称为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119]
呷哺呷哺(00520)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29 08:30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集团收入同比下降29.2%至21.564亿元人民币[13]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9.2%至人民币2,156.4百万元[52][54] - 呷哺呷哺品牌收入同比下降43.1%至人民币1,063.5百万元[54][55] - 凑凑品牌收入同比下降9.1%至人民币1,024.3百万元[54][55] - 集团净收入同比下降9.0%,从11.257亿人民币降至10.240亿人民币[34] - 呷哺呷哺餐厅净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18.448亿元人民币下降43.1%至2022年上半年的10.491亿元人民币[27] - 期内亏损扩大至2.782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0.469亿元)[13] - 税后亏损同比扩大492.7%至人民币278.2百万元[52][53] - 税前亏损扩大至人民币303.0百万元 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3.9百万元[75] - 税前亏损人民币303.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53.9百万元扩大462%[8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人民币279.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49.9百万元扩大460%[83]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减少28.5% 从人民币1,134.8百万元降至811.5百万元 但收入占比从37.2%升至37.6%[58][61] - 员工成本减少18.6% 从人民币926.7百万元降至754.1百万元 员工人数减少15.7% 从30,087人降至25,355人 收入占比从30.4%升至35.0%[59][62]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减少5.0% 从人民币140.8百万元降至133.7百万元 收入占比从4.6%升至6.2%[64][68] - 公用事业费用减少20.7% 从人民币94.9百万元降至75.3百万元 收入占比从3.1%升至3.5%[65][69] - 折旧及摊销减少10.8% 从人民币531.0百万元降至473.5百万元 餐厅数量减少24.8% 从1,077间减至810间 收入占比从17.4%升至22.0%[66][70] - 其他开支减少16.8% 从人民币207.0百万元降至172.2百万元 收入占比从6.8%升至8.0%[67][71] - 其他收入减少27.1% 从人民币59.3百万元降至43.2百万元[57][60] - 其他净亏损为人民币38.0百万元 主要包括约人民币49.1百万元资产减值损失 预计关闭37家亏损餐厅[73][79]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44.4百万元 其中租赁负债利息为人民币41.2百万元[74][80] - 所得税抵免人民币24.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6.9百万元增长259%[82] 呷哺呷哺品牌表现 - 呷哺呷哺品牌销售额同比下降43.1%至10.635亿元人民币[13] - 呷哺呷哺餐厅总数从2021年的1,077家减少至2022年的810家,净减少267家[19] - 呷哺呷哺餐厅整体翻座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2.3倍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9倍[26][27] - 呷哺呷哺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从2021年上半年的62.2元微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63.1元[26][27] - 一线城市呷哺呷哺餐厅数量从372家减少至302家,占比从34.6%升至37.3%[19] - 二线城市呷哺呷哺餐厅数量从445家减少至292家,占比从41.3%降至36.0%[19] - 关闭37家呷哺呷哺餐厅(因商业原因)[15] - 呷哺呷哺推出50-70元人民币新锅底套餐包含调料主食及茶饮[39] 凑凑品牌表现 - 凑凑品牌销售额同比下降9.1%至10.243亿元人民币[13] - 凑凑餐厅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9.1%[39] - 凑凑餐厅总数从2021年的149家增至2022年的198家,净增49家[23] - 凑凑餐厅在一线城市的数量从61家增至75家,占比从40.9%略降至37.9%[23] - 凑凑餐厅在二线城市的数量从83家增至108家,占比从55.7%略降至54.5%[23] - 凑凑餐厅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数量从4家增至10家,占比从2.7%升至5.1%[23] - 凑凑餐厅同店销售总额同比下降44.1%,从10.082亿人民币降至5.633亿人民币[31] - 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下降43.5%,从5.542亿人民币降至3.076亿人民币[31] - 二线城市同店销售额下降39.8%,从3.163亿人民币降至1.904亿人民币[31] - 三线及以下城市同店销售额下降55.8%,从1.477亿人民币降至6530万人民币[31] - 顾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8.0%,从136.2元人民币增至147.1元人民币[35] - 翻台率从2.6倍下降至1.9倍,降幅达26.9%[35][34] - 包含海外门店的同店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4.8%,从9.338亿人民币降至7.025亿人民币[37] - 海外市场同店销售额下降11.9%,从3940万人民币降至3470万人民币[37] - 海外市场人均消费最高达292.5元人民币,较内地市场高出98.8%[34] 餐厅网络拓展与布局 - 新开设6家呷哺呷哺餐厅(总数为810家)[12][15] - 新开设15家凑凑餐厅(总数为198家)[12][15] - 业务覆盖中国23个省及3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12] - 凑凑业务扩展至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新加坡[12] - 新开设21家餐厅[109][115] 运营效率指标 - 呷哺呷哺餐厅整体翻座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2.3倍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9倍[26][27] - 呷哺呷哺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从2021年上半年的62.2元微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63.1元[26][27] - 凑凑餐厅翻台率从2.6倍下降至1.9倍,降幅达26.9%[35][34] - 凑凑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8.0%,从136.2元人民币增至147.1元人民币[35] 现金流与金融资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40.4百万元,较2021年末920.5百万元下降74%[85][89] - 短期投资金额为人民币550.1百万元[86][89] - 金融资产FVTPL总额人民币550.1百万元,较2021年末15.8百万元增长3382%[88][90] - 金融资产FVTPL实现收益约人民币13.4百万元[93][96] - 持有9项未到期金融产品,本金总额人民币538.6百万元,均于2022年12月28日前到期[92][96] - 金融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区间为3.5%-5.1%[93][96] - 现金等价物货币构成:人民币85.0%、港元11.5%、美元2.1%、新加坡元1.4%[85][89] 资本开支与负债 - 2022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人民币140.7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216.8百万元下降35.1%[109][115] - 短期借款从2021年末人民币75.8百万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人民币30.0百万元,降幅60.4%[102][106] - 杠杆比率为1.8%[108][114] 员工与薪酬 - 员工总数25,355人,较2021年末28,536人减少11.2%[112][118] - 员工成本人民币754.1百万元,占总收入35.0%[119]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754.1百万元,占集团总收入约35.0%[124]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董事贺光启先生通过全权信托持有45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41.43%[130][131] - 贺光启先生直接实益拥有2,098,410股股份(约0.19%)及通过信托受益拥有1,653,950股股份(约0.15%)[130][131] - 陈素英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453,752,36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41.78%[130][135] - 贺光启先生持有子公司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权,对应股本400,000美元[1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86,160,081股[135] - 公司持有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60%的股权[136][142] - Ying Qi PTC Limited作为信托受托人持有4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41.43%[140][145] - Ying Qi Investment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41.43%[140][145] - Gap (Bermuda) Limited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147,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3.53%[140][145] - 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 Lt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47,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3.53%[140][145] - 董事会主席与CEO由同一人担任(贺光启先生)违反公司治理守则C.2.1条[184][185] - 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含1名替任)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5] - 2022年4月1日葛文达接替谢慧云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5] 股份激励计划 - 预留股份激励计划涉及453,398股,占已发行股本0.04%[120]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未行使购股权涉及453,398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本总额0.04%[124] - 受限制股份单位受托人以现金代价总额约59.3百万港元购买16,883,256股股份[125] - 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2,060,569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本总额0.19%[1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项下未行使购股权涉及股份总数为453,398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04%[148] - 2022年上半年期间,262,572份购股权已被行使,无购股权被注销或失效[148]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项下购股权的加权平均行使价格为人民币2.78元[152] - 购股权行使期间股份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人民币4.57元[152] - 限制性股份单位计划(RSU Scheme)有效期至2024年12月,截至2022年6月30日剩余有效期约2年6个月[156] - RSU计划项下可授予股份总数上限为公司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15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受限制股份单位受托人持有25,979,15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39%[159][160] - 2022年上半年,受限制股份单位受托人以现金代价约59.3百万港元在市场购买16,883,256股股份[159][16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2,060,56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19%[162] - 董事贺光启持有的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1,653,950股股份[163] - 集团雇员持有的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406,619股股份[163] - 2022年上半年,共行使1,382,964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63] - 2022年上半年,共注销299,496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63] 股息政策 - 公司计划派发每股0.028元人民币的中期股息,总额约3000万元人民币[177] - 中期股息将于2022年10月20日左右派发,以2022年10月11日登记在册的股东为准[178] - 计划派发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28元[180] - 中期股息总额约人民币30.0百万元(折合3000万元)[180] 外部环境与政府政策 - 疫情管控导致客流量下降和运营中断[13] - 北京发放1,000万元餐饮消费券上海计划发放10亿元电子消费券[47] - 香港消费券计划推动餐饮销售额增长约15%[47] - 中国2022年上半年实际GDP增长2.5%低于全年5.5%目标[41][44] - 2022年中国餐饮外卖销售额预计达9,417亿元人民币[46] - 北京8,000张消费券使用带动呷哺呷哺客流量增长超32%[47] - 北京消费券活动使呷哺呷哺实现近100万元销售额[47] - 消费券计划带动呷哺呷哺北京地区客流量增长32%[49] 其他业务与投资 - 调料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48.6百万元[54][55] - 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升级加工厂的物流、采购及质量控制[40][43] - 加工厂当前产能为15,000吨羊肉及牛肉且仍有未利用产能[40][43] - 公司2019年以人民币96.1百万元收购物业、机器及装置,并取得伊顺所有权[100][104] - 信托计划涉及金额人民币60.0百万元,年固定回报人民币2.4百万元[100][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衍生工具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1.6百万元,较2021年末15.8百万元下降26.6%[101][105] 法律与仲裁事项 - 赵怡女士劳动仲裁要求解除雇佣合约赔偿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