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集团收入同比下降29.2%至21.564亿元人民币[13]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9.2%至人民币2,156.4百万元[52][54] - 呷哺呷哺品牌收入同比下降43.1%至人民币1,063.5百万元[54][55] - 凑凑品牌收入同比下降9.1%至人民币1,024.3百万元[54][55] - 集团净收入同比下降9.0%,从11.257亿人民币降至10.240亿人民币[34] - 呷哺呷哺餐厅净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18.448亿元人民币下降43.1%至2022年上半年的10.491亿元人民币[27] - 期内亏损扩大至2.782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0.469亿元)[13] - 税后亏损同比扩大492.7%至人民币278.2百万元[52][53] - 税前亏损扩大至人民币303.0百万元 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3.9百万元[75] - 税前亏损人民币303.0百万元,较去年同期53.9百万元扩大462%[8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人民币279.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49.9百万元扩大460%[83]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减少28.5% 从人民币1,134.8百万元降至811.5百万元 但收入占比从37.2%升至37.6%[58][61] - 员工成本减少18.6% 从人民币926.7百万元降至754.1百万元 员工人数减少15.7% 从30,087人降至25,355人 收入占比从30.4%升至35.0%[59][62] - 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减少5.0% 从人民币140.8百万元降至133.7百万元 收入占比从4.6%升至6.2%[64][68] - 公用事业费用减少20.7% 从人民币94.9百万元降至75.3百万元 收入占比从3.1%升至3.5%[65][69] - 折旧及摊销减少10.8% 从人民币531.0百万元降至473.5百万元 餐厅数量减少24.8% 从1,077间减至810间 收入占比从17.4%升至22.0%[66][70] - 其他开支减少16.8% 从人民币207.0百万元降至172.2百万元 收入占比从6.8%升至8.0%[67][71] - 其他收入减少27.1% 从人民币59.3百万元降至43.2百万元[57][60] - 其他净亏损为人民币38.0百万元 主要包括约人民币49.1百万元资产减值损失 预计关闭37家亏损餐厅[73][79]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44.4百万元 其中租赁负债利息为人民币41.2百万元[74][80] - 所得税抵免人民币24.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6.9百万元增长259%[82] 呷哺呷哺品牌表现 - 呷哺呷哺品牌销售额同比下降43.1%至10.635亿元人民币[13] - 呷哺呷哺餐厅总数从2021年的1,077家减少至2022年的810家,净减少267家[19] - 呷哺呷哺餐厅整体翻座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2.3倍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9倍[26][27] - 呷哺呷哺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从2021年上半年的62.2元微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63.1元[26][27] - 一线城市呷哺呷哺餐厅数量从372家减少至302家,占比从34.6%升至37.3%[19] - 二线城市呷哺呷哺餐厅数量从445家减少至292家,占比从41.3%降至36.0%[19] - 关闭37家呷哺呷哺餐厅(因商业原因)[15] - 呷哺呷哺推出50-70元人民币新锅底套餐包含调料主食及茶饮[39] 凑凑品牌表现 - 凑凑品牌销售额同比下降9.1%至10.243亿元人民币[13] - 凑凑餐厅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9.1%[39] - 凑凑餐厅总数从2021年的149家增至2022年的198家,净增49家[23] - 凑凑餐厅在一线城市的数量从61家增至75家,占比从40.9%略降至37.9%[23] - 凑凑餐厅在二线城市的数量从83家增至108家,占比从55.7%略降至54.5%[23] - 凑凑餐厅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数量从4家增至10家,占比从2.7%升至5.1%[23] - 凑凑餐厅同店销售总额同比下降44.1%,从10.082亿人民币降至5.633亿人民币[31] - 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下降43.5%,从5.542亿人民币降至3.076亿人民币[31] - 二线城市同店销售额下降39.8%,从3.163亿人民币降至1.904亿人民币[31] - 三线及以下城市同店销售额下降55.8%,从1.477亿人民币降至6530万人民币[31] - 顾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8.0%,从136.2元人民币增至147.1元人民币[35] - 翻台率从2.6倍下降至1.9倍,降幅达26.9%[35][34] - 包含海外门店的同店销售总额同比下降24.8%,从9.338亿人民币降至7.025亿人民币[37] - 海外市场同店销售额下降11.9%,从3940万人民币降至3470万人民币[37] - 海外市场人均消费最高达292.5元人民币,较内地市场高出98.8%[34] 餐厅网络拓展与布局 - 新开设6家呷哺呷哺餐厅(总数为810家)[12][15] - 新开设15家凑凑餐厅(总数为198家)[12][15] - 业务覆盖中国23个省及3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12] - 凑凑业务扩展至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新加坡[12] - 新开设21家餐厅[109][115] 运营效率指标 - 呷哺呷哺餐厅整体翻座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2.3倍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1.9倍[26][27] - 呷哺呷哺餐厅顾客人均消费从2021年上半年的62.2元微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63.1元[26][27] - 凑凑餐厅翻台率从2.6倍下降至1.9倍,降幅达26.9%[35][34] - 凑凑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8.0%,从136.2元人民币增至147.1元人民币[35] 现金流与金融资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240.4百万元,较2021年末920.5百万元下降74%[85][89] - 短期投资金额为人民币550.1百万元[86][89] - 金融资产FVTPL总额人民币550.1百万元,较2021年末15.8百万元增长3382%[88][90] - 金融资产FVTPL实现收益约人民币13.4百万元[93][96] - 持有9项未到期金融产品,本金总额人民币538.6百万元,均于2022年12月28日前到期[92][96] - 金融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区间为3.5%-5.1%[93][96] - 现金等价物货币构成:人民币85.0%、港元11.5%、美元2.1%、新加坡元1.4%[85][89] 资本开支与负债 - 2022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人民币140.7百万元,较2021年同期216.8百万元下降35.1%[109][115] - 短期借款从2021年末人民币75.8百万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人民币30.0百万元,降幅60.4%[102][106] - 杠杆比率为1.8%[108][114] 员工与薪酬 - 员工总数25,355人,较2021年末28,536人减少11.2%[112][118] - 员工成本人民币754.1百万元,占总收入35.0%[119] - 公司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754.1百万元,占集团总收入约35.0%[124]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董事贺光启先生通过全权信托持有450,000,00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41.43%[130][131] - 贺光启先生直接实益拥有2,098,410股股份(约0.19%)及通过信托受益拥有1,653,950股股份(约0.15%)[130][131] - 陈素英女士通过配偶权益持有453,752,360股股份,占公司股权约41.78%[130][135] - 贺光启先生持有子公司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40%股权,对应股本400,000美元[13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86,160,081股[135] - 公司持有呷哺呷哺(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60%的股权[136][142] - Ying Qi PTC Limited作为信托受托人持有4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41.43%[140][145] - Ying Qi Investments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50,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41.43%[140][145] - Gap (Bermuda) Limited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147,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3.53%[140][145] - General Atlantic Singapore Fund Pte. Lt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147,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3.53%[140][145] - 董事会主席与CEO由同一人担任(贺光启先生)违反公司治理守则C.2.1条[184][185] - 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含1名替任)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5] - 2022年4月1日葛文达接替谢慧云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5] 股份激励计划 - 预留股份激励计划涉及453,398股,占已发行股本0.04%[120]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未行使购股权涉及453,398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本总额0.04%[124] - 受限制股份单位受托人以现金代价总额约59.3百万港元购买16,883,256股股份[125] - 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2,060,569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本总额0.19%[12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项下未行使购股权涉及股份总数为453,398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约0.04%[148] - 2022年上半年期间,262,572份购股权已被行使,无购股权被注销或失效[148]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项下购股权的加权平均行使价格为人民币2.78元[152] - 购股权行使期间股份的加权平均收市价为人民币4.57元[152] - 限制性股份单位计划(RSU Scheme)有效期至2024年12月,截至2022年6月30日剩余有效期约2年6个月[156] - RSU计划项下可授予股份总数上限为公司上市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15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受限制股份单位受托人持有25,979,151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2.39%[159][160] - 2022年上半年,受限制股份单位受托人以现金代价约59.3百万港元在市场购买16,883,256股股份[159][16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2,060,569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19%[162] - 董事贺光启持有的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1,653,950股股份[163] - 集团雇员持有的未行使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406,619股股份[163] - 2022年上半年,共行使1,382,964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63] - 2022年上半年,共注销299,496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63] 股息政策 - 公司计划派发每股0.028元人民币的中期股息,总额约3000万元人民币[177] - 中期股息将于2022年10月20日左右派发,以2022年10月11日登记在册的股东为准[178] - 计划派发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028元[180] - 中期股息总额约人民币30.0百万元(折合3000万元)[180] 外部环境与政府政策 - 疫情管控导致客流量下降和运营中断[13] - 北京发放1,000万元餐饮消费券上海计划发放10亿元电子消费券[47] - 香港消费券计划推动餐饮销售额增长约15%[47] - 中国2022年上半年实际GDP增长2.5%低于全年5.5%目标[41][44] - 2022年中国餐饮外卖销售额预计达9,417亿元人民币[46] - 北京8,000张消费券使用带动呷哺呷哺客流量增长超32%[47] - 北京消费券活动使呷哺呷哺实现近100万元销售额[47] - 消费券计划带动呷哺呷哺北京地区客流量增长32%[49] 其他业务与投资 - 调料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至人民币48.6百万元[54][55] - 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升级加工厂的物流、采购及质量控制[40][43] - 加工厂当前产能为15,000吨羊肉及牛肉且仍有未利用产能[40][43] - 公司2019年以人民币96.1百万元收购物业、机器及装置,并取得伊顺所有权[100][104] - 信托计划涉及金额人民币60.0百万元,年固定回报人民币2.4百万元[100][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衍生工具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1.6百万元,较2021年末15.8百万元下降26.6%[101][105] 法律与仲裁事项 - 赵怡女士劳动仲裁要求解除雇佣合约赔偿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126]
呷哺呷哺(00520) - 2022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