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京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民企座谈会暨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
南京日报· 2025-08-23 01:26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被定位为全力攻坚的产业赛道 重点围绕5G/6G 未来网络 卫星互联网 算力 光通信 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发展 [2] - 政府正加快打造全球6G之城和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高地 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和国家级成果转化平台构建技术转移转化体系 [2] - 通过"宁工品推"活动扩大场景供给 完善"概念验证—场景测试—产品推广"创新链条 [2] 产学研合作与生态建设 - 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与北京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合作推进高校成果转化 [1] - 整合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资源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 强化平台支撑作用 [2] - 建立科学家 企业家 金融家融通互补机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 企业参与与资本支持 - 中兴通讯 纳特通信作为链主企业提出发展建议 六幺四 迈矽科微电子 紫金星宇等高成长性企业提出技术攻关与场景验证合作意向 [1] - 紫金山科技产业发展集团和华瑞私募基金建议加强产业链招商并强化对初创企业的资本支持 [1] - 政府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 小型 长期和硬科技项目 [2]
全国糖酒会“踢”进比赛现场和“第二现场”,新品吸引观众“尝鲜”
南京日报· 2025-08-22 02:35
活动概况 - 南京奥体中心于8月17日"苏超"比赛中场间隙播放第113届全国糖酒会专题视频 同时在外围银杏里文化街区举办观赛嘉年华活动[1] - 活动设置试吃品鉴专区 提供醇厚酸奶 新品葡萄酒等产品试饮 并开展优惠促销活动 现场人流密集[1] - 活动由全国糖酒会组委会与中粮集团联合举办 中粮旗下福临门 蒙牛 屯河 中茶 悦活 长城葡萄酒 酒鬼酒 家佳康等品牌参与[1] 品牌营销表现 - 蒙牛低温事业部南京分公司现场分发试饮产品 包括新推出的"每日鲜酪"系列 该产品将同步亮相10月南京秋糖展会[1] - 蒙牛展位单日人流量达2500人次 低温产品销售额超1000元[1] - 企业通过专属优惠提升品牌曝光度 促进即时销售 并收集消费者实时反馈以优化参展策略[2] 战略合作模式 - 采用"前置体验+数据反哺"模式 使消费者提前体验秋糖新品 企业通过现场反馈测试产品市场反响[2] - 依托"苏超"赛事第二现场人流优势 实现流量向销量转化 为正式参展提供策略优化依据[2] - 活动实现品牌曝光与销售转化双目标 通过现场互动验证产品市场潜力[2]
我市5个传统村落入选省级名单
南京日报· 2025-08-22 02:35
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与资金支持 - 江苏省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立法保护 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2] - 2023年通过省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传统村落列入城乡历史文化遗产范围予以强化保护[2] - 省住建厅联合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共1.92亿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2] - 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推出"苏乡贷"累计申请307亿元支持79个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开展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整治[2] 传统村落认定与规模 - 第八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新增70个村落 其中南京市占5个[1] - 江苏省级传统村落总数达624个 加上381组传统建筑组群 总量突破1000个[1] - 南京市省级传统村落累计达到70个[1] 文化旅游与经济效益 - 2025年春节和五一期间全省传统村落和特色田园乡村举办文化活动2800余场次[2] - 同期吸引外来游客超过1214万人次[2] - 联合多部门推出30条美丽田园乡村游赏线路[2] 具体村落保护案例 - 南京江宁横溪街道横山村上庄为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所在地 现成为红色基因核心地标[1] - 上庄村推进"溪旺集结号富美乡村"等项目 结合"横山红 山水绿 产业金"发展理念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古村落[1]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计划指导支持100个左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升项目建设[2] - 通过项目建设激活历史文化遗产当代价值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
从老厂房到新地标,瑞金里REPARK“更”出居民幸福感
南京日报· 2025-08-22 02:28
城市更新项目定位与业态创新 - 瑞金里REPARK项目通过改造老旧友谊服装厂 保留工业复古风设计 融合老字号品牌与潮流业态 打造"烟火气+品质"复合型消费场景 [2] - 项目引入15家特色商户 包括绿柳居 鸡鸣汤包 老米记酒酿等 形成老字号 网红品牌 品质快餐三大消费集群 首层开业率达100% [3] - 采用分层业态规划:首层以咖啡轻食 新式茶饮 精品烘焙及南京老字号为核心 二层规划为沉浸式餐饮空间 24小时健身房实现全时段运营 [3] 基础设施与空间优化方案 - 项目创新规划2000平方米空间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地面架空层停车区"复合设施 通过集约化利用缓解园区及周边社区停车压力 [5] - 荷花塘街区采用微型地下管廊技术 集中收纳雨污水 消防 强弱电等管线 施工设备专门定制为迷你版以适应狭窄街巷 [6] - 保留原有建筑结构 通过红砖外墙设计延续历史记忆 建筑群围合中心广场增强可逛性 营造现代工业复古氛围 [5] 社区服务与运营模式 - 常态化举办非遗体验 中医义诊 美学市集 文化艺术展览 亲子工作坊等社区活动 日均吸引周边居民500余人次 [2][5] -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破解改造困局 如珠江路锦创书城办公楼层入驻率达97% 南湖记忆三期打造"文旅+非遗体验+生活服务"中心 [7] - 水木秦淮艺术街区通过低租金短租期限时快闪形式孵化小微消费场景 日均客流突破9000人次 带动片区经济效益超亿元 [8] 城市更新战略与实施规模 - 2025年南京计划实施62个城市更新项目 涵盖公共类项目与历史街区改造 采用"留改拆"与"保改活用补"并举策略 [9] - 通过市政基础设施修补改造 建筑性能提升 事件动能激活 公众参与互动等途径实现高质量城市更新 [7] - 拒绝"千城一面" 采用定制化改造模式:NOWs新座融合工业风与现代美学 三十四标保留历史建筑与街巷风貌 [8]
11项领先创新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一批跨界合作项目签约
南京日报· 2025-08-22 02:09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成果 -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闭幕 11项未来网络领先创新科技成果亮相 涉及量子安全 网络智能 网络孪生 算力网络等领域 [1] - 紫金山实验室6G技术在智慧医疗领域场景签约 未来网络绿色算网项目示范 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1] - 未来网络科技创新大赛优秀作品颁证 15支创新队伍从全国60余所高校8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 湖南大学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等项目获奖 [1] 大会活动与战略合作 - 大会围绕人工智能 大模型 数算网络等热点话题举办开幕式 主论坛 18场分论坛及创新成果发布 竞赛 展示等活动 [2] - 发布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 面向广域网的网络大模型与多智能体系统 基带电路AI自动设计工具链三项里程碑创新成果 [2] - 见证南京与拉萨数据局城市算力网战略合作 "东数西算—未来算网协同调度联盟"第二批成员签约 "星火计划"首批城市点亮 数据要素跨境流通试验示范共创行动发布 [2]
阳光“生金” 零碳“淌银”
南京日报· 2025-08-22 00:05
生态茶园与碳汇资源 - 九华村拥有4500亩生态茶园 碳汇资源丰富 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 [14][15] - 杜仲林场石桥分场林地年碳汇量约2600吨 成为抵消村庄排放的关键 [15] - 核心茶园有机茶售价达9600元/公斤 普通茶仅3000元/公斤 价格差达2-3倍 [15]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设施 - 村民屋顶光伏板年收益达1000-3000元 实现"用电不掏钱" [6][13][17] - 村内可再生能源路灯覆盖率100% 清洁能源采暖农户占比100% [17] - 公共场所二级以上能效电器占比92.5% 低碳公共交通占比90.38% [17] 零碳认证与排放管理 - 2024年初获得全国首张编号0001的"零碳乡村"认证证书 净碳排放持续归零 [14][15][17] - 通过43项指标认证 涵盖碳汇统计核算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15] - 全域禁用化学农药 采用粘虫板 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手段 [15][16] 绿色产业与经济收益 - 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2024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利润超300万元 [16] - 滑翔伞基地2024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 营收超400万元 二次消费达飞行费用2-3倍 [18] - 马术俱乐部 电动卡丁车等低碳运动项目为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 [18] 资产盘活与产业升级 - 出租10套闲置农房 租期20年 单套租金50万元 村集体获8%利润分成 [19] - 计划在1800亩茶园架设光伏阵列 实现"板上发电 板下种茶"的双重收益模式 [21] - 推动"莱斯2.0"民宿集群和康养长租社区建设 吸引新村民入驻 [19] 区域影响与行业标杆 - 九华村成为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提供可复制的乡村低碳转型模板 [18][23] - 南京市化肥用量较2020年削减4.4% 化学农药削减6.7% 农药废弃物回收率达100% [22] - 江苏省首张农业碳票在高淳区交易 溧水芝山村率先启动"零碳田园"建设 [22]
燕子矶新城地标 城市综合体项目亮相
南京日报· 2025-08-22 00:01
项目概况 - 南京燕子矶新城燕江新城站城市综合体项目于8月21日外立面亮相 总建筑面积6.41万平方米 预计年内竣工 [2] 设计特点 - 采用现代流线型设计与多功能复合形态 创新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养老院 育儿园 文化体育设施及地下商业空间 [2] 交通配套 - 无缝衔接地铁6号线与公交枢纽 打造轨道加社区加商业立体生活圈 [2] 区域影响 - 成为南京城北城市综合体开发标杆之作 推动燕子矶新城城市功能全面升级 [2]
南航“星眸载荷”一举斩获“研电之星”
南京日报· 2025-08-21 23:59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公司自主研发的"星眸载荷"是我国首个基于天基计算的北斗导航地面辐射源在轨定位装置 实现2公里射频锁定、36米遥感精标和3分钟星上解算 [1] - 创新设计"三合一神探"系统 集成射频追踪、图像匹配和天基计算三大功能 其中"微目标慧眼"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小目标检测与遥感图像匹配定位 [2] - 首次在载荷中部署国产龙芯处理器云系统 运算能力达每秒1千亿次 [2] 研发历程与挑战 - 项目从获批到发射仅用一年半时间 团队辗转南京、北京、海南、济宁、西安5地开展联调联试及环境试验 [2] - 首次无人机飞行定位试验因环境开放性导致测量数据异常而失败 团队通过2-3天问题排查最终通过剔除异常值实现成功定位 [3] - 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测试期间遭遇超强台风"摩羯" 团队成员在台风后次日即顶着40℃高温徒步10公里往返试验场地 持续10天在无水电条件下完成测试任务 [4] 项目成果与团队构成 - 项目从全国40余个候选方案中脱颖而出 成为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搭载的4个载荷之一 [1] - 载荷在轨运行期间传回大量宝贵数据 完全达到预期监测目标 [4] - 研发团队涵盖本硕博多学历层次 年龄跨度从60后到00后 由李广侠教授担任总指挥 程剑教授任总设计师 宋晓勤老师负责技术指导 [4]
从“小店”到“工厂”,南京“新”中有“数”
南京日报· 2025-08-21 23:42
公司业务发展 - 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五大AI系列产品覆盖门店经营、商城运营、私域营销、同城零售等场景[2] - 公司与阿里云达成全栈AI全面合作聚焦智慧零售、会员运营、智慧供应链等领域打造下沉市场AI+数字化解决方案[2]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工具培训新农商并通过共建品牌、直播电商培训帮助农户数字化销售农产品[2] 技术平台与产品 - 汇通达千橙云大模型源自玄武大模型工厂该工厂聚焦人工智能创新研发、算力服务、模型开发与运营等环节[3] - 玄武大模型工厂已推出12个行业大模型包括公证服务、能源预测、算电协同等其中一半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3] - 工厂采用流程化开发工具链平台支持行业数据与大模型快速融合实现高迭代速度支持千行百业[3] 算力基础设施 - 玄武大模型工厂建立原创算力调度平台连接全国多地算力资源实现高低时延、远近结合的算力供给[3] - 大模型训练、推理消耗算力较上一代小模型呈指数级增长[3] 应用案例与效率 - 城市安全多模态大模型融合图像、语言、视频等多模态信息无需单独开发算法通过自然语言定义场景即可实现监测如检测道路积水并报警[4] - 该模型可支撑超20种城市安全应用团队不到10人仅用三个多月完成开发[4] 区域扩展计划 - 玄武大模型工厂计划未来一两年内在江苏其他地市复制两到三个类似模式实现多点开花并将能力外溢给合作伙伴助力产业升级[4]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打开诸多新话题:“下一代互联网,要让上网的人感觉更好”
南京日报· 2025-08-21 08:26
大会概况 - 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 主题为网络全球决胜未来 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 紫金山实验室和中国通信学会等单位承办 [1] 光电融合网络技术 - 江苏未来网络集团展示光电融合网络技术设备 实现2000公里以上无电中继无损承载 数据可直达无需中转 主要应用于运营商骨干网长距离传输 [1] 电信网络大模型 - 中国电信推出面向信息通信行业的领域大模型 实现网络自我诊断和自动修复故障 系统覆盖8万名运营人员 在江苏省内提升效能40% 故障处理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3分钟 人工工单量明显降低 [2] 未来网络定义 -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定义未来网络为更快捷更简单更便宜更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 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上网体验 [2] 三大科技成果 全域一体化数算网调度平台 - 基于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 解决我国东数西算工程中算不了算不好算不起的挑战 实现全国范围数据算力模型的跨域调动与分发 已在医院学校企业等多行业场景开展试验应用 支持东数西算东数西存协同训练协同推理等业务场景 [2][3] 面向广域网的网络大模型与多智能体系统 - 由紫金山实验室牵头 联合江苏未来网络集团中国联通和华为开发 解决大规模复杂异构广域网场景中人工效率低网络演进慢问题 采用大模型加智能体思路 形成动态感知认知增强的网络知识库 可应用于5大类27个网络运维典型场景 [3] 基带电路AI自动设计工具链 - 中国科学院院士尤肖虎团队历时近7年构建 实现基带电路自动设计评估和优化 解决5G6G核心信号处理问题 自动将需求转化为电路代码 大幅缩短设计流程降低成本 在与紫光展锐合作中使芯片面积降低70% 通信性能提升30% 设计迭代仅需几小时 应用覆盖手机芯片通信基站芯片等有线无线通信领域 [4] AI发展挑战与建议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智能体发展面临四重挑战:高质量智能体数量不足尤其在工业领域 现有网络未对多智能体协同进行优化 人工智能存在幻觉和不可解释性难题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带来新安全挑战 [5]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认为AI发展尚处早期 建议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发现领域包括新材料新药研发等 [5] - 刘韵洁提出需完善算力一体化调度等基础设施打破算力孤岛 培育既懂AI又懂行业的复合型创新团队 通过政策支持构建应用生态 [5] 白皮书发布 - 大会发布《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系列白皮书(2025)》共14本 涵盖算网协同算力网算电协同等多个前沿领域 参编单位包括紫金山实验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