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日报

搜索文档
多地织密防汛安全网
辽宁日报· 2025-08-18 01:01
气象预警与防汛部署 - 东南部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部达暴雨级别,其他大部地区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 [1] - 大连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分享给居民 [1] - 大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前印发防御通知,从责任落实、监测预警到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全方位部署 [1] - 8月17日至19日,大连仍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转中到大雨,部分乡镇(街道)将遇暴雨 [1] 强降雨与风险应对 - 丹东市气象部门预测19日全市仍有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 - 最大小时降雨量20毫米至40毫米,个别点可达40毫米至80毫米 [2] - 降雨与前期强降雨落区高度重叠、间隔短,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及城市内涝风险陡增 [2] - 丹东市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实时监测数据和监控画面,强化部门协同联动 [2] - 振兴区果品大市场门前、八经街与八纬路交会处等低洼易涝点采取主动性防御管控措施 [2] 应急响应与救援准备 - 营口市北部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迅速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3] - 加强城乡应急排涝,提前划定风险区域,果断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 [3] - 对中小水库、河道堤防等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 [3] - 各级各类抢险救援队伍随时待命,人员、机械、装备前置部署到指定点位 [3] - 4个市级物资储备库均已进驻运输车辆,应急通信设备派发到位 [3] - 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包保责任人上岗到位 [3]
润物无声处 文明自成风
辽宁日报· 2025-08-18 00:46
润物无声处 文明自成风 8月的营口,草木葳蕤,万物竞秀。街道两旁,免费停车位整齐划一;十字路口,"志愿红"与往来行人 相映成景;街角公园,人们在绿荫下闲话家常;背街小巷,路灯照亮了夜归人的路……营口这座新晋全 国文明城市,16日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号召全市上下以归零心态再出 发,开启品质跃升、全域创建的全新实践,迈上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新征途。 2021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伊始,营口在全国地级提名城市中,还是排名倒数的"后进生"。这座 城市的"后来居上"之路,为同类城市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文明水平提供了生动范本与深刻启示。 ——营口市开启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新征途 本报记者 侯悦林 润物无声处,文明自成风。 由短期创建向长期涵养转变 今年5月,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名单公布,营口喜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文明村镇、文明单位 等各类别文明创建新晋数量均为历届最高。 回望来时路,峥嵘岁月稠。从2009年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到2025年捧起全国文明城市 金字招牌,营口人接续奋斗了16年。尤其是2021年以来,城市在短时间内实现颜值与气质的双重蝶变, 营 ...
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班在沈开班
辽宁日报· 2025-08-18 00:46
本报讯 记者任梓溪报道 近日,数字技术工程师(工业互联网)培训班在沈阳开班。本次培训班由省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指导、东北大学承办,面向省内通信企业开展定向培训,80余名首批学员参加培训。 发展数字经济,关键在于加快数字人才培育。作为辽宁省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的重点示范工 程,本次培训实行人社部门政策引导、高校资源赋能、通信行业企业衔接三方联动,采取"理论+实训 操作"模式,开发符合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精准施训,切实提升学员实战能力,将所学直接应用于企 业智能化改造。 开班仪式上,东北大学与辽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通过"政校企"协同模式, 为数字技术人才成长提供全链条支持。 下一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协同各高校、企业,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精准 对接,覆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增加数字人才 有效供给,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编:徐 硕 审核:刘立纲 ...
全省防汛暨三季度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br/>郝鹏讲话 王新伟作部署 熊茂平出席
辽宁日报· 2025-08-17 14:04
防汛工作部署 -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山洪灾害的重要指示和李强总理批示 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2] - 今年入汛以来经历11次强降雨过程 局部地区强对流突发性强、单点雨量大、部分降雨落区重叠度高 防御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4] - 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仍多强对流天气 8月下旬为台风活跃期 需加密监测频次 加强联合会商 严格落实临灾预警机制 [4] - 紧盯水库、尾矿库等重点部位和城市低洼地带、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 加强巡查值守 细化防范措施 [4] - 完善转移避险预案 第一时间疏散受威胁群众 强化应急值班值守 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4] 经济工作推进 - 锚定全年目标任务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6] - 扩大有效需求 抓好项目谋划招引和落地建设 加力提振消费 稳住外贸基本盘 [6] - 推动工业稳中提质 全力稳车稳油稳钢 推进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6] - 推动农业增产增效 确保粮食丰收 做强优势特色农业 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 [6] - 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举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等重大活动 [6] 安全稳定维护 - 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 扎实做好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 [5] -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注重源头治理 把问题化解在基层 [5] - 维护公共安全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强化社会治安防控 依法打击违法犯罪 [5]
王新伟会见中国科协2025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团的院士专家一行
辽宁日报· 2025-08-17 13:57
辽宁科技创新发展 - 辽宁正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1] - 辽宁希望与院士专家深化协同创新,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成果就地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考察团认为辽宁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动力强劲,将紧密结合国家所需和辽宁所长,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1] 高层次人才考察活动 - 中国科协2025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团由20余位院士专家组成,于8月17日至23日在辽宁实地考察调研 [1] - 考察团将深入了解辽宁,积极建言献策,帮助辽宁引才、育才、聚才 [1]
各地全力应对新一轮降雨
辽宁日报· 2025-08-17 01:59
降雨情况与应急响应 - 8月16日6时至16时全省平均降雨量5.7毫米 丹东和本溪降雨量最高分别达27毫米和17.4毫米 [1] - 全省共转移6237人避险 5个市及36个县(市、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 [1] - 大连庄河塔岭镇出现最大单点降雨量113.5毫米 鞍山岫岩罗圈背水库降水量达170.9毫米 [3] 政府部门防汛行动 - 省水利厅出动28名监测人员报送188条监测信息 发送山洪灾害预警73次及850条短信 [2] - 省应急厅停产81座尾矿库和矿山企业 省气象局发布55个预警信号并推送13.4万条短信 [2] - 住建部门预置349台设备 公安部门出动5800余人次排查116处风险隐患 [2] 地方防汛措施 - 沈阳市组织城乡危房住户避险 大连巡查20处河堤和2处地质灾害点 暂停3处工地 [3] - 本溪启动防汛Ⅳ级响应 加强山洪地质灾害排查 丹东通过排水井盖和应急泵车加速排水 [4] - 铁岭市针对3个重度易涝点和28个轻度易涝点 部署11座下穿式立交桥排涝准备 [5] 基础设施保障 - 丹东公交集团根据积水情况启动绕行方案 当地城市道路积水于16日中午消退 [4] - 省通信管理局出动204台发电油机保障网络 交通部门重点巡查病险桥梁和下穿通道 [2][4] - 大连开启16座拦河闸坝设置7处警示标志 铁岭移动泵车在下潜式立交桥严阵以待 [3][5]
全省经济向新向好动能持续增强
辽宁日报· 2025-08-17 01:59
产业升级与科技投入 - 化工行业开票金额占石化行业比重提升至41.8%,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开票金额占冶金行业比重提升至23.3%,表明冶金新材料发展壮大 [1] - 战略性新兴产业开票金额占比提升至28.4%,高技术产业开票金额占比提升至4.7% [1] - 2022年至2024年,全省购进智能化改造设备金额年均增长3.1%,其中石化、冶金和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6.2%、5.2%和1.9% [1] - 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10.6%,技术合同交易金额年均增长1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开票金额年均增长9.3% [1] 绿色发展成效 - 2022年至2024年,购进污染防治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金额年均增长37.3%,环保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年均增长60.2%,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年均增长20.3% [2] - 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增长109.6%,上半年高耗能制造业开票金额占比降至21.2%,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提升至40.7% [2] - 前7个月,购进污染防治设备和环境监测仪器金额同比增长9.7%,节能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9.1%,环保技术推广服务开票金额同比增长0.9% [2] 消费与文旅经济 - 2022年至2024年,文旅消费开票金额年均增长7.9%,其中冰雪经济年均增长6.2% [2] - 互联网零售行业开票金额年均增长84.2%,养生保健服务年均增长52.2% [2] - 春节和"五一"假期全省消费开票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2.9%和5.9% [2] 区域经济与贸易 - 2022年至2024年,驻辽央企开票金额年均增长1.5%,上半年其开票金额占比提升至24.1% [3] - 上半年,辽宁省与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贸易金额占省际总额比重分别为23.2%、20.5%和6.9%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2%,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7% [3]
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大会将与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合并举办
辽宁日报· 2025-08-17 01:59
大会基本信息 - 辽宁省航空产业发展大会与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合并举办 将于9月29日至10月1日在沈阳举行 采用"会+展+演"三位一体模式 [1] - 大会以"做强航空产业壮大发展动能"为主题 包含开幕式、飞行大会、辽宁航空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会年会等活动 [1] - 预计吸引观众50万人次 除专业观众日外将面向市民和航空爱好者开放 [1] 大会展示内容 - 进行"水陆空"立体展演 包括锐翔双座水上电动飞机、水上无人机动态演示以及无人车等智能装备展演 [1] - 展示九大应用场景 涵盖eVTOL城市交通、无人机物流运输、直升机医疗应急转运等领域 [1] - 展出通用航空、无人智能装备、新能源飞机等50款机型共110架航空器 [1] 大会特色活动 - 首发全国首个低空经济数据要素流通平台 发布10吨级高商载无人货机等项目需求 [1] - 举办首届中国无人机竞速国家队挑战赛、中国"飞来者"大会、《洛神赋图》服饰"空中婚礼"等活动 [1] 产业基础背景 - 辽宁是我国重要航空装备研制基地 已建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服务为一体的完整航空产业体系 [2] - 2024年沈阳航空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沈阳航空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
双向奔赴 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辽宁日报· 2025-08-17 01:59
消费总体表现 -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28个月高于全国 [1] - 各地推出促消费活动如啤酒音乐美食嘉年华、体育赛事票根优惠、景点考生免票等,带动吃住行游娱购消费 [1] 需求端新消费趋势 - 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反映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 [3] -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长21.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3.4% [3] - 家用器具类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9.5%,以冰箱空调等耐用品为主 [3]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2.7%,能效等级1级和2级家电零售额增长55.8% [3] - 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7% [3] 服务消费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7495元,同比增长7.5%,增速快于商品性消费5.1个百分点 [4] - 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146元,同比增长6.7% [4] - 旅游市场火爆带动文教娱乐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等接触型消费提升 [4] 供给侧创新场景 - 沈阳环球港动感城五一开业当天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5] - 沈阳市引进培育全国首店、东北首店等各类商业品牌首店950余家 [6] - 辽宁首次制定促进首发经济措施,通过吸引首店落地、举办首秀首展等五方面政策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6] - 上半年累计举办促消费活动3000余场,包括俄罗斯食品文化周、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突破100万台等活动 [7]
今年我省“精耕细作”500万亩黑土地
辽宁日报· 2025-08-17 01:59
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 辽宁省2025年省级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重点在典型黑土区实施保护措施500万亩 建设集中连片 土壤肥沃 生态良好 设施配套 产能稳定的黑土地保护示范区 [1] - 项目在17个典型黑土区重点县中选择10个县(市 区)实施"秸秆还田+堆沤肥还田"100万亩 在17个典型黑土区重点县实施秸秆还田400万亩 [1] - 铁岭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面积最大 达到153万亩 其次是沈阳 达到130万亩 [1] 技术措施与实施内容 - 重点内容包括实施秸秆还田 堆沤肥还田 培育厚沃耕层 监测评价及上图入库 [2] - 秸秆还田根据水热条件 地形地貌 耕作模式 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差异采取不同措施 旱地因地制宜采取粉碎翻压还田 碎混还田 灭茬浅旋还田 覆盖还田等技术措施 水田推行秋季湿耙还田 秋季翻埋还田 春季留茬翻压还田等技术措施 [2] - 堆沤肥还田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以畜禽粪便 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 [2] 财政补助标准 - 秸秆还田补助对参与秸秆还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民等每亩补助不超过25元 [2] - "秸秆还田+堆沤肥还田"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堆沤肥生产企业等实施堆沤肥还田 每亩补助100元 [2] 技术支撑与培训 - 强化指导服务 重点依托教学 科研 推广等单位的技术优势 加强技术集成和工作指导 [2] - 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培训 解读黑土地保护法规政策 培养田间地头的"土专家" 因地制宜加强技术组装集成应用 完善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 [2] 黑土地保护效果数据 - 经秸秆还田 禽粪培肥的黑土地 每平方米土壤中有蚯蚓60条至100条 是同样面积秸秆离田土壤里蚯蚓数量的十多倍 [1] - 数据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铁岭市昌图县跟踪研究十余年得到 为黑土地有机质的提升效果提供了有力佐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