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500米项目中表现不俗 这个“河南人”挺能跑
河南日报· 2025-08-16 00:21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行者二号"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500米项目中以11分45秒90夺得小组第一 [1] - 肌腱仿生(绳)驱动技术是最大功臣,使机身重量较同尺寸人形机器人降低40% [1] - 轻量化优势转化为速度红利,动作更迅捷省力,全尺寸腿部设计赋予出众步幅 [1] - 算法优化是关键,研发团队针对运动姿态、步频调节等进行数百次迭代优化 [1] - 软硬件协同技术逻辑让机器人在复杂赛道上保持高速稳定运行 [1] 行业赛事与市场验证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 [2] - 运动会汇聚16个国家和地区280支队伍,进行26个赛项487场比拼 [2] - "行者二号"参与100米、400米、1500米等多个项目验证肌腱仿生技术优势 [2] - 公司表示通过开放场景验证了技术实用性与可靠性 [2] - 未来将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技术从"单点炫技"迈向"系统赋能" [2]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1家单位受表扬
河南日报· 2025-08-15 23:18
政府服务成效 - 河南省11家单位因企业服务工作效果较好受到表扬 包括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科技厅 省商务厅 省财政厅 省行政审批政务信息管理局 省农业农村厅 郑州海关 省政府国资委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1] - 专项行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解决大批制约企业发展困难 推动助企惠企政策落实落地[1] - 1000家企业对30家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 11家单位获得较高评价[1] 政策实施方向 - 专项行动坚持抓作风促发展与抓发展强作风良性循环 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1][2] - 政府要求聚焦"两高四着力"目标 持续深化为企纾困解难工作[2] - 通过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2]
XR大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落地中国文字博物馆 “了不起的甲骨文——‘学习强国’文博基地探索发现之旅”启幕
河南日报· 2025-08-15 03:06
文化IP开发与传播 - 河南日报社打造"了不起的甲骨文"IP 通过纸媒和新媒体平台推出甲骨文相关报道 主题策划海内外阅读量累计超80亿次 刊发数十个整版报道 开设《诗话甲骨文》《甲骨文百人谈》等栏目 [1] - 推出《对话"数智人"妇好》《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等数字作品 运用"数智人"对话和动态叙事手法激活甲骨文生命力 [1] - XR大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落地中国文字博物馆 以新技术赋予甲骨文新生命力 使传统文化传播更具体鲜活 [1] 技术创新与沉浸式体验 - XR沉浸式大电影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3000多年前的大邑商 观众佩戴头显设备与商代"小王子"孝己同游 体验泛舟洹水 行走宫殿宗庙 欣赏铜器制作 亲历甲骨占卜等场景 [1] - 影片7月11日-22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首映 获得巨大成功并受到青少年喜爱追捧 [1] 文化传播平台建设 - "学习强国"文博基地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结合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 开创"线下基地+线上专区"联动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 [2] - "学习强国"总平台"文博基地-中国文字博物馆专区"发稿超过560篇(条) 总阅读量超过5715万人次 [2] - 基地举办"文博推荐官"招募活动 颁发证书及文创礼包 并推出专题展览《文字里的中国——家与国》 [2]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
河南日报· 2025-08-15 01:45
双碳政策与绿色转型 - 双碳顶层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产业结构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1] - 能源结构优化步伐加快,整体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1] - 下一步将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 碳排放管理 - 将扎实做好"十五五"碳排放数据测算,科学设置碳排放强度降低约束性目标 [1] - 完善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举措和管理机制 [1] - 推动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要举措落地见效 [1] 产业体系升级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培育未来产业 [1] -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体系融合 [1] -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能规模布局,强化标准约束 [1] 能源体系转型 - 实施风、光、地热、生物质等多种清洁能源协同开发 [1] - 深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建设 [1] - 拓展外电外气入豫通道,创建国家级零碳园区,探索绿电直连新模式 [1] 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 -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 -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 - 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延伸资源循环产业链条 [2] 重点领域低碳转型 -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2] - 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河海直达运输,推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2] -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突出公共机构示范引领 [2]
“两山”理念在河南丨中原大地“绿”更浓
河南日报· 2025-08-14 23:50
生态战略地位 - 河南省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带,是国家"三区四带"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战略地位突出 [1] - 省内形成大河大山大平原交相辉映的生态体系,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其中490多条流域面积超100平方公里 [3][5] - 作为全国唯一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承担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 [5][10] 重点生态工程进展 -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即将竣工验收,成为省内首条系统治理河道,总投资规模未披露但采用"系统治理、全域达标"模式 [3] - 袁湾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0.61亿元,占总投资55.16亿元的91.75%,建成后将强化淮河流域防洪体系 [5]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河南供水255.37亿立方米(含生态补水42.71亿立方米),安全运行超3800天 [11] - 丹江口库区完成石漠化土地治理100.95万亩,湿地修复1.8万亩 [11] 生态治理体系构建 -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万平方公里,形成"一带三屏四廊多绿芯"生态空间格局 [10] - 实施《河南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一带两屏、一圈多点"开发保护新格局,累计修复黄河流域生态248万亩 [10] - 沿黄九省区率先开展黄河左右岸协同治理,获国家专项资金40亿元修复南太行、秦岭东段180万亩 [10] 产业绿色转型 - 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22%,但传统高耗能产业占比仍高,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缺口 [7] - 河南米立方食品有限公司实现豆立方植物蛋白产品零排放生产,通过绿色技术提升竞争力 [8] - 省内正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绿色技术革新与消费升级 [7][8] 生态保护成效 -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黄河中下游生态修复成效位列流域前列 [10] - 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区域出现白鹭等野生动物种群恢复迹象 [11] - 龙子湖、贾鲁河等水域呈现人水和谐景观,成为城市生态名片 [3][7][10]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践行“两山”理念 绘就河南生态新画卷
河南日报· 2025-08-14 23:24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河南PM2.5浓度4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 优良天数140.2天同比增加10天 重污染天数1.9天同比减少4.7天 [8] - 与2017年相比2024年PM2.5浓度下降25.1% 优良天数增加27天 重污染天数减少9.4天 [8] - 黄河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0.9% 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持续稳定保持Ⅱ类 [12]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稳定达Ⅱ类及以上 [12]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11]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鹤壁市煤炭产业占比由90%以上下降为10%左右 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至55%以上 [13] - "十四五"以来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近200万千瓦 退出落后低效产能474台(套) [15] - 完成112家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165个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 [15] - 5500余家企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 包括钢铁和水泥熟料超低排放 [15] - 郑州市主城区煤电机组实现清零 洛阳市主城区煤电机组基本清零 [15] 绿色交通与能源发展 - "十四五"以来建成铁路专用线5条 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21.8万辆 [16] - 新能源车总量达210余万辆 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比例达98.5% [16]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 装机占比突破50% [17] - 117家发电企业和179家非电企业完成碳排放核查 [17] - 104家纳入全国碳市场企业首次全部按期足额完成年度履约 [17] 环保产业发展 - 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2860亿元 比上年增长5.5% [18] - 城发环境 中原环保跻身中国环境企业50强 [18] - 周口节能低碳锅炉 康宁特脱硫脱硝治理 奥瑞环保监测设备走在全国前列 [18]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 [23] - 光山县油茶挂果面积18.7万亩 2025年综合产值预计达10亿元 [23] - 栾川依托生态资源转型旅游胜地 打造老君山 重渡沟等网红景区 [27] - 泌阳推进生态修复 开展夏南牛产业循环发展 [28] - 新县打造"自然资源+文化古韵+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模式 [31]
夺得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 河南“国球”动羊城
河南日报· 2025-08-14 23:24
赛事结果 - 河南队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男子混合团体决赛中以3比2逆转上海队夺得冠军 [1][2] - 这是河南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中获得的第三枚金牌 [1] - 河南队在半决赛中以3比0完胜上届冠军四川队 [1] 比赛过程 - 决赛采用五盘三胜制 河南队在1比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两场实现逆转 [2] - 第四场单打范良军在先失一局后连扳两局获胜 [2] - 决胜场刘岩在1比1平后以14比12险胜左华荣 [2] 选手表现 - 范良军在生日当天参赛并贡献关键胜利 赛后获得全场生日祝福 [2][3] - 刘岩在决胜局12比12平后连得2分锁定胜局 [2] - 范良军自述有30多年乒乓球训练经历 坚持从不间断 [3] 赛事背景 - 本届全运会群众乒乓球比赛设10个小项 男子混合团体包含5个年龄组别 [1] - 河南队5月在北方赛区预赛中以头名晋级决赛圈 [1] - 自2017年全运会设立群众比赛以来 河南在乒乓球项目已累计获得2金1银2铜 [3] 赛事意义 - 全运会群众比赛让全民健身参与者成为主角 [3] - 河南乒乓球群众基础深厚 选手表现体现项目发展底蕴 [3] - 群众比赛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全民健身提供重要平台 [3]
河南省黄河干流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实现全覆盖
河南日报· 2025-08-14 23:24
司法机构设置 - 河南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第九巡回审判法庭在灵宝揭牌 标志着黄河干流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实现省辖市全覆盖 [1] - 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自2021年4月起沿黄河干流建设9个巡回审判法庭 累计开展巡回审判及调解近700案次 [1] 司法实践成效 - 巡回审判法庭在黄河岸边及田间地头开展庭审 实现就地解决争议和矛盾化解 [1] - 巡回审判使群众直观理解"环境有价 损害担责"的生态保护内涵 有效提升黄河保护治理效能 [1] 未来发展计划 - 司法机构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持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并拓展法治宣传方式 [2] - 通过创新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 提高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实现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保护 [2]
今天我们这样纪念抗战
河南日报· 2025-08-14 23:24
抗日战争纪念活动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强调历史不能遗忘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1] 李曌国与抗日战争纪念馆 - 李曌国筹资400余万元建成个人抗日战争纪念馆 搜集展览2000余件侵华日军实物罪证 [5] - 纪念馆免费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者2.6万多人次 柘城县中小学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 - 计划扩建展馆 将收集到的1000余份日军日记、家书整理成史料集 [7] 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 - 耿风泉自筹资金300余万元 从3000多处乡村、农家、旧址收集抗战实物 展览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9] - 展馆珍藏着两万余件珍贵实物 包括边区土造手榴弹、八路军军训教材等 [8] - 开展国防教育大讲堂、国家安全教育大讲堂等宣讲活动 累计千余场 [9] 华中强与西峡口抗战纪实 - 华中强采访100多名亲历西峡口抗战的老兵、民团士兵 记下30万字笔记 [13] - 2014年出版《侵华日军的滑铁卢——西峡口抗战纪实》 真实记述1945年豫西鄂北会战 [14] - 计划推动书籍再版 同时着手影视剧创作 希望把西峡口抗战故事搬上银幕 [15] 李东海与复兴博物馆 - 李东海和战友共同建起复兴博物馆 馆内6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抗战时期珍贵史料 [16] - 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累计接待观众超过20万人次 [19] - 今年5月开展西平县抗战史实展 短短3个月参观人数超过3万人次 [19]
以法治之力守护清水长歌
河南日报· 2025-08-14 23:24
南水北调水源保护立法实施成效 - 《河南省南水北调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实施三年多,推动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治理,形成法治保障新格局 [2][3] - 立法工作快速推进:2021年5月成立工作组,9月调研,2022年1月审议通过,3月1日正式施行 [3] - 2022年以来陶岔取水口水质从Ⅱ类提升至Ⅰ类,12个入库河流断面优良比例保持100% [5] 水源保护区划与管理措施 - 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划定三级保护区:一级47平方公里、二级253平方公里、准保护区1295平方公里 [5] - 总干渠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达970平方公里 [5] - 西峡县石门水库作为鹳河流域最后防线,建立污水拦截应急处置机制 [5] - 淅川县清漂护水志愿者从最初几人增至8000余人,实现全民参与 [5]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 - 淅川县九重镇荒山矿坑改造为汤山湿地公园,设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应急中心 [3] - 移民村邹庄村发展草莓、猕猴桃种植及农文旅融合,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0万元 [6][8] - 西峡县五里桥镇土槽村通过小流域治理实现生态旅游增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