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州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市领导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今年以来,苏州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大盘,上半年完成进出口12959亿元、增长5.7%;坚定不移扩大 制度型开放,上半年全市利用外资45.8亿美元,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九连冠";持 之以恒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 85.2%;一以贯之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出"四贷联动"机制,新增上市公司11家,数字人 民币累计交易额突破9万亿元。 昨天(8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决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活动第 二场——"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主题新闻发布会。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顾海东回 答媒体记者提问,介绍我市有关情况。 近年来,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服务全省挑大 梁的责任担当。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增长5.7%,增速在全国GDP前十强城 市中名列前茅。 ...
苏州奥体中心实现“水—能—碳”全要素节能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核心观点 - 苏州奥体中心通过构建覆盖水能碳全要素的绿色场馆体系 累计降低运营成本超185万元 [1][2] 水资源管理 - 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总面积5万平方米 占比超40% 实现雨水回收用于绿化喷灌和景观水池 年节约水费约12万元 [1] - 游泳馆中水回用系统年收集量约3万立方米 主要回用泳池淋浴排水 [1] 能源优化 - 利用谷时电价进行夜间制冰 通过冰蓄冷系统实现多模式供冷 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约30% 年节约电费达68万元 [1] - 将传统金卤灯替换为LED灯 照明能耗降低30% [2] - 车库采用光感自适应灯具结合自然采光自动调节亮度 中央车库改造后节电68% [2] - 安装13套导光管系统将室外光线导入地下车库 [2] 碳资产储备 - 累计储备40吨碳资产 用于支持未来各类碳中和赛事举办 [2]
今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发布 吴江两家企业入选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公司入选与成就 - 亨通集团和盛虹控股集团入选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 [1] - 亨通集团聚焦电力能源主航道 通过自主创新推动电力产业绿色转型 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及新能源产业布局 [1] - 盛虹控股集团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方向 依托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等平台 以原创技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1] 区域经济与产业表现 - 吴江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797.1亿元 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3.4% [2] - 吴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高于全市均值约7个百分点 [2] - 吴江区围绕"4+2+1"产业体系培育科技型企业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行业分布与创新特征 - 上榜企业广泛分布于通信 互联网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关键领域 [1] - 科技企业以创新为动力 持续投入研发并积极拓宽应用场景 [1] - 科技企业在国内取得显著成绩 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1]
市区新建商品住房取消2年限售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政策调整 - 苏州市取消新建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满2年方可转让的限制措施 [1] - 政策自8月26日起立即生效 [1] - 特殊限制转让要求的住房除外 [1] 政策目标 - 进一步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1]
“铭记烽火岁月 传承抗战精神”主题展览持续至9月底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展览主题与内容 - 苏州地铁劳动路站举办"铭记烽火岁月 传承抗战精神"主题展览 将换乘通道改造为红色长廊[1] - 展览分为烽火岁月抗战背景 文化抗战民族觉醒 铁血荣光英雄赞歌 勿忘国耻薪火相传四大板块[1] - 通过历史图片 文献资料与珍贵实物多维再现抗战历程 包含泛黄照片 翔实文字记载和承载故事的老物件[1] 展览特色与参与方 - 展出苏州学生创作的抗战主题绘画 涵盖全国抗战宏大场面和江南抗日义勇军英勇片段[1] - 由市工人文化宫 市轨道交通集团联合主办 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与轨道交通集团工会联合会共同承办[1] - 展览将持续至9月底 旨在打造沉浸式展览空间 让抗战记忆转化为精神动力[1] 社会意义与公众参与 - 展览通过学生作品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与对和平的向往[1] - 主办方欢迎市民前往劳动路站参观 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1] - 目标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薪火不熄[1]
两件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历史事件概述 - 1939年7月初在方家桥龚姓宅院召开联席会议 江南抗日义勇军代表 中共地方组织与国民党地方武装代表达成合作抗日初步意向[2] - 1941年7月上旬新四军六师五十五团七连主动攻击方家桥敌据点 打响苏南沦陷区反击"清乡"第一枪[3] - 日伪在长江沿岸及太浏公路构筑54公里封锁线 调集3000余兵力实施"清乡运动"[3] 战略意义 - 开创太仓地区国共合作团结御侮成功先例 彰显凝聚民族力量的卓越智慧[4] - 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展现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 - 基层党组织成为发动群众支援部队攻坚克难的核心力量[4] 当代发展 - 方桥村将联席会议旧址与反"清乡"战场融入村史馆建设 打造红色旅游与特色产业[4] - 复建龚家宅院作为历史见证 展现太仓人民用血肉与智慧书写的抗战史诗[4]
产学研协同创新填补国内空白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真空环境超洁净晶圆传送机械臂 实现核心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1] - 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已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 设备顺利导入多家行业标杆企业并实现稳定运行 [1] 产学研合作模式 - 公司与河海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联合研发 高校科研团队直接嵌入企业研发环节 [1] - 相城高新区推动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 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1] - 协同模式采用高新区搭台、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方式实现成果无缝衔接 [1] 行业标准化 - 合作团队牵头编制《真空晶圆搬运机器人验收规范》团体标准 为行业技术发展树立规范 [1]
苏州市出台加快推进“AI+制造”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核心观点 - 苏州市发布AI+制造行动方案 目标2026年建成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并打造全球领先智造之城 [1][2] 发展目标 - 2026年底高水平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1] - 建设10个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 [1] - 培育150个工业垂直类大模型和20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业服务商 [1] - 形成200个以上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1] - 打造100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智能终端产品 [1] - 建设15个国家卓越级以上智能工厂 [1] 工业大模型培育 - 强化多模态预训练和模型训练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 [1] - 围绕产业集群+数据集模式构建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1] - 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大模型企业合作研发行业大模型 [1] - 支持企业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化轻量模型并向中小企业推广 [1] - 从多维度探索制定工业大模型认定评价标准 [1] 平台载体建设 - 聚焦半导体等重点领域构建一体化AI共性技术底座 [2] - 聚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建设10个以上赋能中心 [2] - 加快智算中心建设并升级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功能 [2] - 推动行业内非核心通用类数据流通和使用 [2] 应用场景建设 - 组织开展100场以上产品技术路演和应用供需对接活动 [2] - 编制应用指引并发布场景目录进行宣传推广 [2] - 推动40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 [2] - 推动600家企业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 [2] - 培育15家以上卓越级智能工厂并探索建设领航级智能工厂 [2] 智能终端产品 - 涵盖AI+工业软件 AI+具身智能 AI+智能车联网等多个领域 [2]
苏州1至7月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工业经济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267.7亿元 同比增长4.5%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1] - 前六大主导行业产值17699.1亿元 同比增长5.0%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4.9% [1] - 电子信息业产值增长7.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5.3% [1]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417.3亿元 同比增长6.9%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6.5% [1]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70.9亿元 同比下降2.5% [1]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 [1] - 工业投资1338.9亿元 同比增长12.5% [1] - 电子信息业投资增长17.4% 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33.3%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8% 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34.4% [1] 对外贸易 - 进出口总额15258.0亿元 同比增长5.3% [2] - 出口总额9589.9亿元 增长7.0% 进口总额5668.1亿元 增长2.5%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4187.1亿元 增长21.9% 占出口总额比重43.7% [2] - 机电产品出口7455亿元 增长6.2% 拉动出口增长4.9个百分点 [2] 资本市场 - 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0家 其中境内A股上市5家 [2] - 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75家 境内A股上市公司223家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5.3亿元 同比增长3.4% [2] -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 [2] - 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现"六降二升"格局 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7% 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3% [2]
“老粮仓”闯出新“食”代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市场化转型和全产业链模式成功拓展校园粮油配送业务 服务范围从吴中区扩展至姑苏区、吴江区、相城区及部分高校 覆盖超560所学校70万师生[1] - 改革驱动业务转型 从政策性粮食储备转向市场化经营 2024-2025学年配送收入约900万元 2025-2026学年预计超2000万元[1] - 以国企品质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通过全流程管控和品牌文化输出建立行业标杆[2][3][7] 业务转型背景 - 2022年苏州市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两分离、四分开")导致公司政策性粮食储备业务划归市级管理 整建制并入吴中农发集团[2] - 核心业务剥离后面临经营困境 需寻找市场化经营方向实现自我造血[2] - 选择校园粮油集中配送领域 因国企资质与校园食品高要求(质量、安全、稳定性、可追溯性)高度匹配[2] 竞争优势与资源 - 拥有3.5万吨仓容专业粮食储备库 配备智能通风、环流控温、电子测温等控制系统[3] - 具备完整仓储管理和质量检验流程 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可控供应链闭环[3] - 整合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配送全产业链体系 提升品质管控和成本控制能力[4] 改革措施 - 组织架构调整:贸易部门18名员工中16人整合至市场一线 要求成为涵盖投标、合同、仓储、品控、物流及客户维护的多面手[4] - 薪酬制度改革:推行与营收、利润直接挂钩的"工资包"激励机制 替代传统薪酬体系[4] - 通过社区、企业食堂小额订单进行实战演练 2023年已实现收入增长[5] 市场拓展成果 - 2023年首次跨区服务姑苏区11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 吴中区学校服务比例达75%[6] - 2024年新增吴江区、相城区及高校服务 总服务师生数超70万人[6] - 配送满意度评分保持100分 通过优化排班和精准调度满足多样化需求[6] 品质管控与品牌建设 - 每批次大米和食用油均提供厂家出厂报告及国家级第三方检测报告 并上传至"阳光食堂"监管平台[7] - 打造地产品牌"消夏渔歌"(源自吴王夫差与西施典故) 核心产品"南粳46稻鸭米"获国际粮油博览会金奖[7] - 3300多亩消夏湾生产基地获绿色食品认证 融合生态种植与吴地文化传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