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放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书展迎来周末大客流 记者找年轻读者聊了聊——冲什么排队 就为了阅读的氛围感
解放日报· 2025-08-17 01:04
书展客流与参与度 - 上海书展迎来首个周末大客流 日场和夜场门票提前一天售罄 读者在南京西路入口排队等待入场[1] - 友谊会堂举办多场高人气活动 排队队伍弯绕且看不到尽头 展场内人群摩肩接踵包括白发老读者、小读者和结伴年轻人[1] - 书展让不同年龄和兴趣人群汇聚同一空间 使出版及文化产业直接接触年轻一代需求[1] 作者活动与读者互动 - 青春作家刘同与漫画科普大V陈磊分享会同时举行 陈磊活动现场400个座位满座[2] - 马伯庸新书分享会读者提前1小时排队 800个活动号码牌已发完 读者带折椅、太阳伞和行李箱准备长时间等待[5] - 葛剑雄教授一天完成三场活动 包括新书分享会和直播 后续还有中央大厅新书发布[5] 经典IP与跨代吸引力 - 三毛诞生90周年发布会推出《三毛从军记全集》珍藏版和《三毛流浪记》彩绘版 读者提前几天到展台询问签名活动[3] - 江苏连云港大二学生专程为三毛活动参加书展 手持2013年出版封面泛黄的旧书和刚购买的新书[3][4] - 经典IP如浪浪山激活上美影厂作品 家长希望童年回忆能再度火热并被下一代喜爱[4] 阅读兴趣与年龄突破 - 混知系列用幽默视觉表达简化知识 吸引三年级小读者培养阅读习惯 也获得大学生和中学生姐妹共同喜爱[2] - 大学生读者参加童书作家杨红樱见面会 表明用年龄划分阅读兴趣可能存在局限[2] - 葛剑雄教授遇到高中和初中生读者阅读其文集 尽管担心内容难度 但孩子表示看得懂且持续阅读[6] 文化传播与读者体验 - 书展作为延续作品生命力的重要场所 作者愿意配合出版社安排多场活动 读者热情排队包括小朋友[5][6] - 读者参与书展主要为阅读氛围和参与感 书展成为激发阅读兴趣的理想场域[6] - 马伯庸访谈观点打动家长 认为写作是一种状态而非职业 建议先解决温饱再随时开始写作[5]
上海晴热少雨或持续至月底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由于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涉及气象信息,与公司或行业研究无直接关联,根据任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本次分析无符合条件的关键要点可提取
“东方主战场”贡献不可替代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上海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涉及历史事件和价值观宣讲活动,不包含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信息。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投资分析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数据或市场趋势的财经类新闻素材进行分析。
推进绿色技术转化示范应用 42项先进绿色技术和9项示范工程发布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 -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遴选出42项先进绿色技术以及9项示范工程 [1] - 上海电力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兼容燃煤+燃机烟气的CCUS技术示范,已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4万吨 [1] - 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建设,促进垃圾焚烧后相关废弃物循环利用 [1] 上海市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建设 - 截至2025年6月,上海在工业领域围绕新能源汽车、氢能、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1] - 在建筑领域,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 [1] - 在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80万辆,推广规模居全球城市第一,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05万个、换电站254座 [1] - 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光伏装机达546万千瓦 [1] 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及活动 - 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在徐汇西岸开幕 [2] - 南京东路街道将举办生态日主题手作体验活动 [2] - 打浦桥街道将举办"绿意逢秋,循环共生"主题集市 [2] - 长宁区多个街道将举办面向学生的环保知识科普活动 [2] - 静安区多个街道将举办文旅一体的低碳主题活动 [2]
上海书展首次落户浙江乌镇 桨声光影与书香交汇中——阅读:大城小镇共同的风景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文旅融合创新 - 首届乌镇阅读节是上海书展与乌镇文旅场景深度结合的突破性尝试,通过"文化+旅游"跨域模式推进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3] - 景区打造70多个阅读点位,将书架嵌入回廊、咖啡店等场景,形成流动的阅读空间,精选4000多本书籍涵盖文学、艺术、儿童绘本等领域[4][5] - 活动结合数字阅读展、AI声效还原、露天电影等创新形式,探索"未来阅读"可能性,如B站"知识墙"和阅文集团数字听书区[3] 品牌联动与用户参与 - 上海书展首次落户浙江乌镇,持有上海书展票根的观众可免费兑换乌镇阅读节门票,实现品牌辐射至长三角[3][4] - 阅读节吸引跨地域游客参与,如河北邯郸家庭专程体验朗读活动,北京游客因阅读节新增旅游吸引力[2][4] - 举办6场名家分享会及文学沙龙等活动,邀请上海作家孙甘露等对谈,强化文化内容输出[3] 场景化运营与长期规划 - 利用乌镇自然景观打造沉浸式阅读场景,如河道边、凉亭下的阅读角,契合年轻人"氛围感"需求[5] - 计划将阅读节发展为类似乌镇戏剧节的新IP,保留阅读空间并推出扫码借书服务,延长文旅消费链条[5] - 通过古风读书会、新书签售等活动连接古今人文,提升游客对在地文化的感知深度[5]
上海国际文学周连续六届落地虹口 感受不同国家文学魅力 “诗歌之夜”打开一张文学地图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文学活动 - 2025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活动在虹口区上海苏宁宝丽嘉酒店举办,多位国际作家和翻译家参与诗歌朗读 [1] - 活动包括"诗行长河,文明巨轮"沉浸式AI视频体验和"诗行长河·共读经典"诗歌游园会,旨在通过科技互动展示虹口诗歌文学地图 [1] - 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马文运表示,活动搭建了中外文学交流平台,提升中国作家国际知名度,强化上海作为国际文学交流中心的地位 [1] 虹口区文学地位 - 虹口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重镇,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者,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文学巨匠 [2] - 上海国际文学周自2011年创立以来已举办十二届,其中连续六届落地虹口区 [2] - 2025年上海国际文学周邀请近30位中外作家,举办50多场文学活动 [2]
三代学者10年通力合作 150余万字记录艰苦卓绝 《上海抗日战争史》书展首发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书籍发布与内容 - 《上海抗日战争史》三卷本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首发,全书150余万字,集合了上海三代历史学者长达10年的努力 [2] - 书籍以"815"字样码放,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突出上海在抗战中的特殊地位 [2] - 书籍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全景式反映上海抗战的方方面面,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 [2] 书籍特点与评价 - 书籍具有填补空白意义,主线清晰、研究全面,充分体现上海抗战特点 [2] - 书籍揭露了日本在上海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文化侵略,统计和总结了日军的侵略给上海带来的巨大损失 [2] - 书籍被视为上海抗战史研究中一部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是对抗战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英勇事迹的回放 [1] 读者反响与市场表现 - 书籍在上海书展上受到普通读者欢迎,已售出好几十套 [2] - 首发式后,等待作者签名的读者排起长队,有读者专为购买这套书而来 [3] - 抗战主题图书成为今年上海书展的厚重风景,包括《审判从这里开始——日本战犯在上海的审判》等 [3] 相关活动与延伸 - 首发式上,94岁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子道通过视频表达对书籍的支持和对抗战精神的传承 [1]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与上海市作家协会共同推进"重大主题连环画创作项目",推出《不屈的手指》《白纸红字》等作品 [3]
上海虚拟电厂今夏实现多个“首次” 最大响应负荷首破百万千瓦 有望将先行先试经验推广至长三角乃至全国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虚拟电厂发展现状 - 上海虚拟电厂实测最大响应负荷首次突破100万千瓦,达到116.27万千瓦,创下新纪录,去年数值为70.43万千瓦 [1] - 上海虚拟电厂正从"技术验证"转向"常态化应用",具备调节能级和响应速度的"实战"能力 [1] - 截至今年8月,上海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接入49家运营商,总申报可调能力达203.24万千瓦,较2024年底提升81.17% [2] 虚拟电厂技术应用 - 通过调节办公楼中央空调温度(从26℃上调至28℃)缓解城市电力紧缺 [2] - 快速调节能力达到54.68万千瓦,可实现总负荷"快上快下"的效果 [2] - 首次实现居民社区虚拟电厂响应,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在15秒内削减80千瓦负荷 [4] 多元场景突破 - 首次开展规模化车网双向互动实测应用,新能源汽车通过V2G充电桩反向放电,贡献2600千瓦 [3] - 产业园区通过调节用电负荷实现降本增效和节能减碳目标,空调系统用电负荷占比达50% [3] - 居民社区试点安装"碳博士"装置,汇聚可调负荷资源近200千瓦 [4] 数据中心潜力 - 上海互联网数据中心用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近3% [5] - 智算中心参与虚拟电厂"削峰填谷"每年可节约1%电力成本,用电成本再降1% [5] - 浦东供电公司实现全国首次智算任务跨区域转移技术验证,3分钟内将任务转移至湖北十堰数据中心 [6] 未来规划 - "十五五"期间,上海虚拟电厂将具备年度最大负荷5%左右的稳定调节能力 [2] - 未来考虑从单个任务到任务群进行调度,技术有望推广至长三角算力集群 [6]
前七个月长三角进出口9.59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外贸“压舱石”凸显韧性与活力
解放日报· 2025-08-16 02:05
长三角外贸表现 - 今年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9 59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 3% 较去年同期提升0 7个百分点 [1] - 机电产品出口3 64万亿元 同比增长9 4% 其中电动汽车 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分别增长43 9% 20 1% 10 2% [1] - 上海口岸承接长江中下游地区汽车出口功能 如安徽奇瑞95%的汽车出口采用"江海联运"从上海口岸出海 [1] 贸易结构升级 - 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出口新引擎 显示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加速 [1] - 长三角地区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成为先行示范区 [1] 国际市场拓展 - 东盟是长三角最大贸易伙伴 前7个月进出口1 51万亿元 同比增长17 5% [2]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 77万亿元 增长10 3% 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3 02万亿元 增长8 9% [2] - 对非洲国家进出口4994 7亿元 增长15 2% 显示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增长 [2] 区域协同效应 -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强化了外贸"压舱石"作用 区域协同推动贸易韧性与活力提升 [1] - 上海通过"五个中心"和"四大功能"服务长三角发展 强化区域出口枢纽地位 [1]
上海与苏州相互赋能同向发力,推动一体化发展
解放日报· 2025-08-14 11:23
区域合作与战略规划 - 上海与苏州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化合作对接 服务国家战略[1] - 双方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上相互赋能[1] - 在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上深化拓展[1] 经济与贸易发展 -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1] - 共建共享新型贸易基础设施[1] - 增强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1] 营商环境与制度协同 - 在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同向发力[1] - 苏州以承接上海辐射带动为重大机遇 深化同城化发展[1] - 在产业协同和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提升合作能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