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农村报
icon
搜索文档
吴川三江再结健康硕果!粤桂协作侗医药体验馆即将揭牌
南方农村报· 2025-09-10 07:01
项目背景与启动 - 粤桂协作(吴川-三江)侗医药体验馆将于2024年9月11日在吴川市中医院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 [3][4] - 该项目源于2018年启动的粤桂卫生健康帮扶合作,由吴川驻三江粤桂协作工作组推动,两地中医院在2025年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正式签约共建 [7][8][9] - 项目旨在融合中医与侗医药智慧,为市民提供跨地域特色医疗服务,是粤桂协作"健康惠民"的具体实践 [10][11] 文化展示与设施布局 - 体验馆设10处特色展区,包括吴川-三江医疗帮扶成果展示区、中医药文化史展示区(含《黄帝内经》复刻及青蒿素实验室场景)、侗医药文化史展示区(涵盖"神药两解"理论和名家故事) [18][21][23][24] - 药材展示区陈列三江道地药材(如艾草、鱼腥草、八角枫)并标注侗医"六性六味"理论,另设特色展示柜群(含侗药驳骨膏、益肾生发汤等制剂及治疗工具) [27][28][30][31] - 中国地图墙以各地道地药材拼绘(如广东陈皮、广西八角),体现"天人合一"理念;双文化长廊整合中药与侗医药标本;中草药园种植桔梗、薄荷等鲜活药材 [35][36][41][45] 专业医疗服务体系 - 体验馆核心为功能体验区,设专家诊室、治疗室、中医理疗室、中药熏蒸室、中医头疗室及理疗大厅共5个功能区,提供一站式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 [48][49][50] - 医疗团队由吴川市中医院颈肩腰腿痛门诊专家组成,融合中西医诊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正骨),并有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医院专家定期坐诊指导 [52][54][55][56] - 诊疗结合现代影像设备(DR、CT)与民族技法(侗医熨蛋、竹罐),针对颈肩腰腿痛、风湿痹痛等病症提供个体化方案 [61][62][63] 特色疗法与健康体验 - 提供侗族熨蛋疗(药草煮蛋热熨经络,针对颈肩腰腿痛及风寒感冒)、中医火龙罐疗法(结合艾灸、推拿、刮痧,避免传统拔罐瘀紫) [68][69][71][72] - 开设中药足疗(药材煎汤刺激足底反射区)与头疗(经络按摩搭配中药),以及侗药中药面膜与美容刮痧(基于"六性六味"理论祛瘀化斑、提亮肤色) [75][76][79][80] - 所有疗法旨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民族医药魅力,享受多元化、特色化的绿色健康服务 [66][83]
干货满满!江门市2025年“三支一扶”岗前培训圆满结课
南方农村报· 2025-09-10 07:01
培训活动概况 -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9月8日-9日主办2025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岗前培训班 超140名学员参与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 [2][3][5] - 该培训旨在为基层服务充电赋能 助力"百千万工程"推进和江门乡村振兴 [4][7][9] 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 首场课程由五邑大学教授石坚平讲授侨乡文脉保护传承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强调文化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4][15][17] - 新会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梁瑞文分享基层工作方法 包括信息收集机制建立和村民沟通三步法等实战技巧 [22][24][26] - 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甄光醒讲解基层公文写作规范 涵盖公文类型 常见文种和格式标准等实用技能 [28][29][31] - 组织学员参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通过四大展区了解侨乡历史文化根基 [32][33][36] 培训成果与学员反馈 - 学员吴宛静表示通过课程深入理解侨乡文化 能快速融入当地群众并提升工作效率 [37][38][39] - 学员邓毅浚认为村民沟通技巧非常实用 计划通过下村走访将技巧应用于实际工作解决村民问题 [42][43][44][45]
清新桂花鱼勇攀黄山 “南北双鲜”联动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09-10 07:01
核心观点 - 清新区通过"清新桂花鱼勇攀黄山"活动 探索"农业+文旅+IP"深度融合新路径 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合作注入新活力 [2][3][4][5] 活动概况 - 9月9日清新区组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新桂花鱼"开展登顶黄山挑战活动 [2] - 7名工作人员化身"桂花鱼"形象沿黄山经典登山路线展开"鲜味征程" [3] - 活动全程6小时通过多个平台直播 全网观看量超20万 桂花鱼上山话题引发年轻群体热议 [16][17] 文旅融合实践 - 采用沉浸式互动、文化联动等形式探索"农业+文旅+IP"深度融合新路径 [4] - "桂花鱼"从黄山南大门出发 沿途介绍徽州臭鳜鱼非遗技艺传承故事 同步讲述清新桂花鱼生态养殖故事 [7][8] - 在西海大峡谷"鱼石"前喊出"清新桂花鱼勇闯黄山"口号 为两地双城互动加油鼓劲 [9][10] - 登顶过程中与游客互动并赠送文创礼品 游客点赞"你们是黄山最靓的鱼" [11] - 在玉屏楼与千年迎客松同框打卡 将黄山自然景观转化为品牌IP视觉符号 [11][12] - 山顶设置以清远鸡、桂花鱼月饼、清新融媒咖啡打造的"云端宴" 传递"一条鱼激活百种味"的产业价值 [15] 产业发展现状 - 清新区是广东省桂花鱼三大主产区之一 依托北江优质生态水域构建全产业链 [18] - 2024年桂花鱼全产业链产值达19.7亿元 占全省市场份额20% [19] - 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 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升级 [20] - 黄山臭鳜鱼加工所需原材料60%以上由广东供应 [21] - 清新与黄山协作聚焦"清新前处理+黄山深加工"模式 共同推动鳜鱼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21][22][23] 品牌推广计划 - 清新区计划年内举办"桂花鱼美食节""我在清新有鱼塘养鱼认养计划""万条清新桂花鱼尝鲜推广""金鳞跃金秋"等活动 [29][30] - 2025年将举办广东·清新桂花鱼生态鱼塘起鱼季暨第二届"十二道清新桂花鱼鱼味"评选 [30][31] - 持续深化"农业+科技+文旅"模式 推动桂花鱼产业加快发展 [28] - 通过文化破圈、区域联动拓展"清新桂花鱼"超级IP内涵 [31][34][35]
“广弘3号”小白鸡亮相!中国首个“黄羽血缘”小白鸡破解品质难题
南方农村报· 2025-09-10 07:01
新品种发布 - 中国首个引入黄羽肉鸡血缘培育的小白鸡新品种"广弘3号"正式通过国家审定 [2][5][44] - 新品种由南海种禽(广弘种业)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培育 [31][33][38] - 研发过程应用现代家禽育种技术包括现场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 [34][35][54] 品种特性 - 品种具有优质性、节粮性和创新性三大特点 [49] - 料重比较同类品种低0.13 每只上市肉鸡耗料量少254.8克 [51][52] - 年推广2亿只可节约饲料粮食5.1万吨 [52] - 配套系种母本具有黄羽特征 淘汰鸡价值高 [56] 产业地位 - 2024年小白鸡上市量达24.8亿只 鸡肉产量占总产量约20% [29] - 中国鸡肉消费已成为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28][46] - 新品种填补华南地区自主创新研发小白鸡的品种空白 [43][44] 技术突破 - 应用快慢羽基因分子检测技术实现雏鸡自鉴雌雄 [53] - 应用基因组学选育突破技术瓶颈 依托云计算系统开展智能化育种 [54] - 累计实现育种数据处理超2亿条 [55] - 研发培育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 [43] 发展战略 - 广东省实施"粤强种芯"工程 持续加大种业基础性研究投入 [6][7][8] - 力争实现辐射带动农业产值超百亿元 [18] - 构建"育、繁、养、宰、加、销"全产业链布局 [65] - 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建设养殖示范基地 [64]
这场项目推介会,不容错过!
南方农村报· 2025-09-10 07:01
活动概况 - 2025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将于9月19-23日在广州举行 主题为"聚焦'百千万工程' 消费帮扶强村富民" [3][4][5] - 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主办 包含12个优质项目推介和北京路步行街消费帮扶展销 [19][32][34] 政策背景 - 广东省自2021年6月启动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全省7000多个组团单位 1000多支工作队 1.7万多名干部参与 [6][7] -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也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节点 [15][16] 项目内容 - 推介会精选12个优质项目 涵盖慈善公益 农产品渠道拓宽 供应链合作 金融助力 产品电商运营 技术赋能 媒体宣传等领域 [19][20] - 具体参与机构包括广州金控期货开展"保险+期货"项目 广东狮子会推动公益慈善 "中大-工美"供应链创新中心采用"校地共建"和"反向飞地"模式 [23][25][26] 消费帮扶举措 - 开展"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 利用大湾区消费市场推动土特产销售 地点选在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该街区日均人流量35万人次 节假日达60万人次以上 [32][33][35][36] - 广东农行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推出"消费帮扶爱心卡" 提供购买消费帮扶产品满减优惠 [39][40][41] 资源整合 - 活动旨在建立政府 企业 媒体 帮扶工作队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平台 促进资源整合和项目链接 [17][42][43] - 通过经验交流 资源链接等方式推动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16][21][44]
南农晨读 | 黑板写春秋 歌声润乡土
南方农村报· 2025-09-10 02:33
营商环境建设 - 广东营商环境评价得分全国第2 企业家口碑投票数全国第1 [6][7] - 超2000万户经营主体扎根广东 [7][8] - 省人大监察司法委专题调研显示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 [4][5][6] 羽毛球产业链 - 羽毛球价格从80多元涨至140元以上 三年涨幅超黄金 [15][16][17] - 价格上涨与猪肉价格下跌导致鹅鸭养殖减少存在关联 [18][19] - 产业链脆弱性是价格飙升的根本原因 [19][20] 乡村振兴与农业 - 河源佗城镇通过糖画非遗技艺帮扶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21][22][23][24] - 广东多地推进农用地集中连片流转 梅州推广"小田变大田"模式提升流转率 [34][36][37] - 河源供港澳活猪上半年达14.83万头 同比增长4.2% 占全国供港总量20% [49][50] 人才与产业融合 - 江门开展"十城百校"百名博士行活动 推动产才融合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40][41][42] - 活动由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及江门市政府共同主导 [42][43] 畜牧业升级 - 河源活猪供港连续8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52] - 远程监装技术使通关效率提升30% [46][47][48] - "媒体+"赋能推动畜牧业从生产到品牌的全链条升级 [51][53][54] 特色产业争议 - 全红婵哥哥因白切鸡"肉质偏老"遭淘汰 引发传统烹饪标准争议 [28][29][30] - 其主张传统白切鸡应使用180天走地鸡追求紧实口感 与主流30-60天嫩鸡做法形成对比 [29][30][31]
盒马猛攻健康课题,持续挖掘“有机”与“供港”基地 | 大买家风采①
南方农村报· 2025-09-09 15:03
开店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在财年内新增近100家门店 新增覆盖城市超50个 届时门店总数将超过500家[3] - 公司当前门店数已超过420家 覆盖全国超过50个城市[5][6] 财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商品成交总额(GMV)超过750亿 位列国内连锁商超第三名[6] 供应链建设 - 公司已建成8个供应链中心 超300个直采基地 8个物流中转仓 供应链网络覆盖全国并延伸至海外[13] - 公司通过源头直采和完善供应链建设提高生鲜商品质价比[13] 商品战略方向 - 公司将"新鲜 健康 悦己"作为未来商品力建设三大方向[12] - 公司以"零供共创"方式为顾客提供更优质 独特 丰富的商品[12] 健康食品开发 - 公司猛攻健康课题 重点开发有机和供港基地合作[3][8] - 公司推出轻食沙拉能量认证 低GI系列新品 以及与李良济合作的养生水系列[16] - 公司推出月月鲜大米(货架期30天) 精酿鲜啤(保质期28天) HPP果蔬汁等短保商品[14] 区域特色商品 - 公司推出"岭南鲜"商品矩阵 聚焦广东及周边省区优质农产品[22] - 开发广府味 潮汕味 客家味三大风味系列 包括改良猪脚姜 猪油拌鲜麻叶 酿豆泡等特色商品[24] - 中山石岐乳鸽 东莞流心燕麦糍等通过全国化供应链已成为全国爆款[25] 有机基地合作 - 公司寻求与更多有机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认证机构确保产品优质安全[8] - 有机基地属于比较稀缺的采购资源[8] 供港基地合作 - 公司积极寻求与供港基地合作 目前蔬菜水果和预制菜较多 未来希望在肉禽 鲜花等领域突破[9] - 供港标准被视为农产品质量高的保证 尤其受大湾区消费者信任[9] 情绪价值商品 - 公司推出"钱的味道"香薰礼盒 9.9元绣球花 一人食烘焙等悦己型商品[18] - 公司以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为自选课题 让消费者在消费中获得乐趣和满足[17][18] 全国化推广 - 公司通过标准化 品牌化运作将区域特色商品推向全国市场[27] - 未来将持续挖掘更多区域优质农产品与食品[27]
他们在村小课堂外,托起山里娃的第一支舞
南方农村报· 2025-09-09 15:03
核心事件 - 茂名高州市石板镇公岐小学20名留守儿童首次离开高州市前往广州参加第五届"苔花开"乡村美育成果展演 [2][5][6][8] - 教师李小玲自学编舞的舞蹈《我们要走出大山》获评"苔花奖"并受邀展演 [7][8][10][57] 学校背景 - 公岐小学位于两省三市交界处 多山交通不便 设幼儿园至五年级 每个年级仅一个班 [17][18] - 小学部7名教师面向超200名学生 师生配比接近1:30 教师需承担多学科教学 最高周课时达30节 [26][27][28] - 幼儿园部仅1名教师(李小玲)负责约40名学生 [21][31] 美育项目发展 - "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计划由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2016年发起 获省教育厅支持 [79][80] - 项目覆盖全省1566所农村学校 惠及超55万名乡村儿童 [81] - 本届成果展从超250个报名节目中选拔展演节目 [83] 教师协作与支持 - 校长李焕成妻子全荣宝(音乐师范专业)提供专业指导 每日通勤支援排练 [34][35][91][92] - 李小玲通过视频自学 耗时大半个月掌握首支舞蹈 后续独立完成编舞 [40][41][57] - 全荣宝正式调任公岐小学 学校首次拥有专业音乐教师 [114][116] 排练与演出历程 - 排练场地为学校操场或教室 雨天需挪开桌椅腾出空间 [52][53][94] - 广州展演前需5天内完成新编舞 专业人员线上指导 师生日均排练9小时 [85][88][92] - 展演现场20名孩子完成表演 教师李小玲首次到广州并感动落泪 [67][68] 项目影响 - 参与儿童多为留守儿童 首次走出大山开阔视野 [5][6][108] - 校园氛围更活跃 学生积极性提升 课后欢笑声增多 [107][108] - 黎珊荧(五年级)为学校唯一正式学过舞蹈的学生 每周接受3小时镇区舞蹈培训 [103][105]
孵化港澳青创项目超6500个! 广东成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最佳目的地
南方农村报· 2025-09-09 15:03
政策支持与法规框架 - 全国首部专门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于2024年9月1日颁布实施 [3][4] - 政策提供17项精准扶持措施包括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和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 累计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超过8000万元 [15][16] - 推动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健全 帮助港澳青年申请超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 覆盖广州、深圳、珠海、中山和江门等多市 [18][19][20]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 珠三角9市建成84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总面积超150万平方米 提供最长3年免费创业场地和一站式服务 [21][22] - 形成"1+12+N"孵化服务支撑体系 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12个重点基地为骨干 [41][42][43] -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引进404个项目 带动就业超4400人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吸引近万家港企落户 在园535家团队中香港团队占比超80% [47][48][57][58] 港澳青年就业创业成效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广东省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达16.53万人 较2024年底增长5.83% [5] - 累计孵化港澳青创项目超6500个 在孵港澳项目占比在40%以上 [6] -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培育引进142家高新技术企业 东莞松山湖基地引进182个港澳项目 带动超160名港澳籍人员就业 [60][65] 特色服务与区域合作 - 大湾区内地九市形成"一市一特色"服务样板 广州在香港和澳门设立湾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 深圳配租保障性租赁住房116套 珠海减少港澳企业居民跑动超20万人次 [32][33][34][35][36] - 粤港澳三地联动举办百团万人湾区行、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和青年人才对接会等活动 提供全场景交流平台 [26][27][28] - 实施港澳服务专员、大湾区职场导师和助推第一笔订单落地等特色服务 [23] 创业大赛与资源对接 -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吸引7146个报名注册项目 其中港澳项目1761个占比24.6% 59个基地推荐400多个港澳项目参赛 [72][74][75] - 复赛期间近100家创业孵化载体参与对接 达成253个创业项目对接 42个项目有初步入孵意向 [78][79] - 大赛决赛晋级项目中港澳项目占比25.3% 在人工智能和文化创意等领域表现突出 [76]
如果用一种声音表达清新,外国友人会怎样选择?
南方农村报· 2025-09-09 15:03
文章核心观点 - 外国友人参与《外国友人看万村》节目录制 在清新区笔架山旅游区采集自然声音和人文声音 创作主题曲《聆听清新》 展现清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和乡村振兴实践 [8][9][10][24][25][47][49][51][54] 旅游区概况 - 笔架山旅游区位于清远市清新区笔架山林场 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以原始丛林 峰峦叠翠和风景如画著称 [12][13] - 旅游区提供丛林探险 雄鹰飞索 步步惊心桥等挑战性项目 以及广东省首个原生态双人自由漂流项目 尤其适合漂流新手体验 [10][15][17][18] 文旅活动内容 - 外国友人录制笔架山竹林沙沙 鸟语蝉鸣 古龙峡潺潺泉水 漂流戏水欢声笑语 以及烹饪清远鸡等声音素材 [3][4][5][10][18][21][22] - 节目组准备"清新一桌菜" 涵盖清新区各乡镇特色美食 包括清远鸡等 外国友人录制切菜和烹饪声音 [21][22] 产业发展数据 - 清新区已打造笔架山漂流 古龙峡漂流 玄真漂流 清泉湾漂流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漂流品牌 [30][31][32] - 2025年上半年清新区接待游客210.79万人次 同比增长33.63% 其中一日游143.12万人次 过夜游67.67万人次 [39]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65亿元 同比增长35.57% 旅游人次与收入增长率均位居清远市第一 [40][41] 品牌荣誉与战略 - 清新区荣获中国旅游强县 广东省旅游强县 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15项品牌称号 并连续9年跻身"广东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 [34] - 清新区构建"双核双区三带"旅游发展格局 塑造"亲情温泉 激情漂流 浓情民宿 悠情乡村"的特色旅游形象 [33][35] - 清新区召开农文康旅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强调通过创新消费场景 深化产业融合 加强政策供给 以文旅产业之"进"支撑全区发展之"稳" [54][55][56] 项目合作机制 - 《外国友人看万村》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清新区委宣传部 广州市海珠区驻清新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及清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 [47] - 项目汇聚来自30多个国家的青年参与者 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 探索以"国际传播引流—产业赋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4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