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图解】当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丰收答卷成色更足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7:0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 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3] - 建成较为完备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农业科研院校800多家和科研人员12万多人 [3] - 在研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参与企业超过1000家,占参与单位总数的51% [7]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攻克一批底盘技术,挖掘出调控作物产量和品质、动物高繁等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基因 [3] - 创制土壤养分预测、动物行为监测等自主知识产权专用传感器 [3] - 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打破国外垄断 [5] 重大品种与农机装备 - 选育出优质高产水稻、节水抗病小麦等重大品种,确保“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3]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覆盖率超过96% [4] - 成功研制并部署大马力拖拉机、打包采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精量播种机及丘陵山地拖拉机等适用农机 [6]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特定水平 [6] 技术推广与服务模式 - 健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8][9] - 全国有40多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活跃在一线,综合运用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多元服务模式 [10] - 围绕水稻、小麦、生猪、奶牛等主导产业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服务 [11] - 每年遴选推介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300项,为生产者提供定制化技术清单 [12] 企业培育与产业融合 - 大力培育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推动实施“百千万”农业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7] - 培育目标包括百家龙头型引领、千家高速成长型争流和万家潜力型竞发 [7]
第二代秦PLUS上市 起售价下探至6万元区间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7:00
产品发布与市场策略 - 公司推出第二代秦PLUS三款新车型 包括DM-i 128KM进取型 EV 420KM进取型和510KM进取型 限时起售价6.98万元[1] - 新车型采用怀挡设计并新增星河米车色 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6] - 通过OTA升级新增约20项功能 涵盖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提升[7] 技术性能与配置 - 秦PLUS DM-i的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优化至2.69升[4] - EV车型采用刀片电池与八合一电驱总成 配备宽温域热泵系统 支持-30℃至40℃工作环境[6] - 纯电车型续航达420KM和510KM 搭载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及NFC钥匙等配置[6] 市场地位与销售表现 - 秦PLUS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 蝉联2023和2024年度家轿销量冠军[1] - 产品自2021年3月上市后持续超越合资品牌 改写A级车市场格局[1] - 新推长续航版本旨在巩固市场领导地位并致敬240万用户[3] 行业竞争格局 - A级车市场原由合资品牌主导 包括朗逸 轩逸等车型[1] - 自主品牌中帝豪和逸动曾长期维持月销万辆以上[1] - 公司通过纯电与混动双路线实现市场突破 重塑行业价值标杆[1][8]
天汽模3年第3次谋实控权转让 8实控人拟套现10.3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7:00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拟向新疆建发梵宇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转让161,779,192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5.9367% [1] - 每股转让价格为6.364元 股份转让价款总计1,029,562,778元 [1]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建发梵宇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 表决权安排 - 任伟承诺自交割日起36个月内放弃剩余10,238,094股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占公司股份总数1.0085% [2] 交易审批程序 - 股份转让需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者集中审查批准 深交所出具合规确认意见 并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 [2] 历史控制权变更尝试 - 终止2024年7月9日与安徽潮成签署的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 原拟转让股份占当时总股本17.17% [4] - 终止原因系双方无法就转让股份数量、支付方式及资金来源达成共识 [4] - 2023年12月曾与淮北建久签署意向协议 拟转让161,779,192股(占总股本17.18%)对应公司估值不超过60亿元 [6] - 2020年11月曾与驻马店市产业投资集团签署意向协议 后因对方未履行协议及支付定金于2022年4月终止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16亿元 同比下降15.46% [7][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22亿元 同比下降78.72% [7][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08亿元 同比下降91.18% [7][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51亿元 同比下降70.94% [7][8]
品茗科技引战投20CM两涨停 实控人与4位股东共套现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7:00
股价表现 - 9月25日复牌后股价收报58.90元 单日涨幅达19.28% [1] - 9月26日股价一字涨停至70.68元 单日涨幅达20.00% [1] 控制权变更事项 - 公司因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于9月18日起停牌 原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因事项推进未完成 自9月22日起继续停牌不超过3个交易日 [1] - 控股股东与交易对方未就控制权变更达成一致 9月24日公告终止该事项 [2] - 终止控制权变更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 股份协议转让 - 控股股东莫绪军等转让方与通智清研签署协议 转让12,552,212股无限售流通股 [2] - 转让股份占总股本15.9206% 转让单价39.504元/股 总价款4.96亿元 [2] - 转让后通智清研持股15.9206% 成为持股5%以上股东但不导致控制权变更 [3] - 通智清研承诺36个月内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 [3] 股份减持安排 - 受让方承诺18个月内不减持所受让股份 [3] - 受让方全体合伙人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合伙份额 [3] - 控股股东莫绪军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上市公司股份 [3] 交易进展 - 协议转让尚需上交所合规性确认及中登公司过户登记 最终完成存在不确定性 [3]
嵘泰股份实控人方3天减持282.76万股 套现1.23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6:53
股东减持计划执行情况 - 股东泰安润奕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原计划减持不超过2,964,000股(占总股本1.05%) 实际减持2,827,600股(占总股本1%)[1][2] -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22日至24日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实施 减持价格区间42.12-45.44元/股[2] - 减持总金额达12,327.49万元 未完成减持数量136,400股[1][2] 股权结构变动 - 本次减持前泰安润奕持有11,856,000股(占总股本4.19%) 均为IPO前取得股份[1] - 公司实控人夏诚亮与泰安润奕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减持前实控方合计持股1.56亿股(持股比例55.16%)[2] - 减持后泰安润奕剩余持股9,028,400股(持股比例约3.19%)[1][2]
翰宇药业拟不超9.7亿定增 扣非亏7年实控人持股9成质押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6:53
股价表现 - 翰宇药业9月26日股价下跌 开盘报22.38元 跌幅3.20% [1] 定向增发计划 - 公司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6,800.00万元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多肽药物产线及绿色智能化扩建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49,500.00万元)、多肽片段扩产建设项目(4,000.00万元)、研发实验室升级项目(5,500.00万元)、司美格鲁肽研发项目(9,800.00万元)及补充流动资金(28,000.00万元) [1][2] - 司美格鲁肽研发项目包括国内上市注射剂(降糖适应症)拟投入2,500.00万元和美国上市口服片(降糖适应症)拟投入7,300.00万元 [2]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发行价格将通过竞价确定 [3] - 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预计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 [3] 股权结构 - 曾少贵、曾少强和曾少彬三兄弟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83,391,322股 合计持股比例20.76% 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3] - 三兄弟质押股份数量为165,737,041股 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0.37%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8.76% [4][5] - 曾少贵质押比例97.16% 曾少强质押比例92.66% 曾少彬质押比例52.95%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49亿元 同比增长114.86% [6][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 上年同期为-0.10亿元 同比增长1,504.30% [6][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3亿元 上年同期为-0.60亿元 同比增长306.59% [6][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7亿元 同比增长376.42% [7] - 此前公司扣非净利已连续亏损7年(2018-2024年) [7]
郑中设计控股股东拟减持套现1亿 近三年半有两年亏损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6:53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深圳市亚泰一兆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8,997,606股 占公司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 [1] - 其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999,202股(占比不超过1%)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998,404股(占比不超过2%) [1] - 按9月25日收盘价11.60元计算 减持金额不超过1.04亿元 [2] 股权结构情况 - 控股股东目前持有141,961,723股 占公司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的47.33% [1] - 减持计划实施后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将降至44.33%以上 [1] 财务表现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11.87亿元 同比增长8.49%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2亿元 同比增长22.56% [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542.19万元 较2023年亏损4846.3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同比增长296.90% [3] - 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413.03万元 同比增长45.90% [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6151.61万元 较2023年亏损7720.99万元大幅改善 同比增长179.67% [3] 现金流状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49亿元 同比下降33.74% [3]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275.32万元 同比增长144.08% [3] - 2022年公司亏损1.75亿元 2023年亏损收窄至4846.33万元 [2]
捷强装备连亏三年半 2020年上市即巅峰超募2.3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6: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增长1.44%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68.66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798.61% [1][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263.09万元 同比扩大130.90%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22.38万元 同比恶化132.56% [1][2] 历史财务趋势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呈现波动趋势 分别为2.40亿元、2.93亿元和1.38亿元 [2] - 2022-2024年净利润持续亏损 分别为-1742.56万元、-6790.42万元和-2.78亿元 [2] - 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 分别为-3309.98万元、-1.12亿元和-2.92亿元 [2] 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0年8月24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价格53.10元/股 [3] - 发行数量1919.90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10.19亿元 [3]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9.27亿元 较原计划7.00亿元超额2.27亿元 [3] - 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获得保荐及承销费用7081.39万元 [3] 股价表现 - 上市后第三个交易日(2022年8月26日)创下股价高点174.71元 [3] - 此后股价呈现震荡下跌趋势 [3] 募集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军用清洗消毒设备生产建设、新型防化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产业化、防化装备维修保障与应急救援试验基地、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五大项目 [3]
百亚股份实控人方拟减持套现2.24亿 2020上市募2.8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6:47
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元汇投资拟减持不超过3,091,000股(占总股本0.72%)[1] - 元周投资拟减持不超过2,805,000股(占总股本0.65%)[1] - 元向投资拟减持不超过2,697,000股(占总股本0.63%)[2] 减持规模与金额 - 三家股东合计减持不超过8,593,000股(占总股本2.00%)[3] - 按9月25日收盘价26.08元计算,减持金额上限为2.24亿元[3] - 若期间发生送股或转增股本,减持数量将相应调整[3] 股东背景与公司治理 - 减持股东元汇投资、元周投资、元向投资均为上市前员工持股平台[3] - 与控股股东重庆复元商贸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冯永林为一致行动人[3] 公司上市与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0年9月21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6.61元/股[4] - 发行总数4,277.78万股,募集资金总额2.83亿元,净额2.38亿元[4] - 募集资金用于产业园升级、营销网络、研发中心及信息化系统建设[4] 发行费用结构 - 发行费用总额4,513.05万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3,000万元[5] -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魏宏敏与华力宁[4]
蘅东光过会:今年IPO过关第54家 招商证券过3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6:33
公司基本情况 - 蘅东光通讯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通过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议,符合发行、上市及信息披露要求,成为今年第54家过会企业[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无源光纤布线产品、无源内连光器件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光通信行业[1] - 控股股东锐发贸易直接持有44.76%股份,通过锐创实业间接持有20.51%股份,合计控制65.27%股权[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陈建伟通过锐发贸易间接持有31.33%股份,通过锐创实业间接持有14.35%股份,合计间接持有45.69%股份,控制65.27%表决权[2] - 陈建伟担任公司董事长,对股东会决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免和公司经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2] 发行方案与募集资金 - 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1,927.3850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超额配售选择权最多可发行289.1077万股(15%)[2] - 计划募集资金49,363.29万元,用于桂林制造基地扩建(三期)项目、越南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总部光学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2] 上市审议关注问题 - 经营业绩真实性受关注,包括向AFL采购销售的必要性及价格公允性、终端客户需求验证销售增长合理性、存货大幅增长及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低于同行、应收账款快速增长原因[3] - 研发及技术先进性受质疑,包括研发费用率逐年下降且持续低于同行是否匹配技术迭代速度、核心技术人员资质及研发团队结构是否符合技术密集型行业要求[3] 保荐机构与市场地位 - 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签字保荐代表人为经枫、关建华,这是招商证券今年保荐成功的第3单IPO项目[1] - 2025年沪深交易所共31家企业过会,北交所23家过会,蘅东光为北交所第23家过会企业[1][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