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日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将有效解决残膜污染土壤问题
消费日报网· 2025-07-28 02:24
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现状 - 目前中国生物降解地膜年覆膜面积接近300万亩,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应用于玉米、番茄、甜菜、辣椒等10余种作物 [1] - 根茎类作物使用生物降解地膜后既解决残膜污染又实现增产,水稻使用除草膜可节约除草剂成本并提升绿色品性,旱稻种植中降解性能优势更显著 [1] - 全国传统地膜年用量超145万吨,覆盖土地2.5亿亩,长期使用不可降解地膜导致土壤污染问题 [1] 政策支持与标准实施成效 - 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支持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应用,已积累丰富经验 [2] - GB/T 35795标准2018年实施后推动行业三大变化:推广面积快速扩大至北方干旱区及特色作物区、形成全链条创新体系、生态效益显著改善土壤质量 [3] - 标准促进生产成本降低和技术突破,包括原料合成、改性加工等环节,为大规模替代传统PE地膜奠定基础 [3] 标准修订进展 - 现行标准存在降解性能国际衔接不足、材质种类待更新、需建立追溯机制等问题,2025年2月获批修订计划 [4] - 修订讨论聚焦标准名称、技术指标等9项内容,已完成共识讨论,预计8月中旬形成征求意见稿 [4] - 修订工作包括完善附录内容、补充实验验证数据及编制说明 [4]
多部门印发通知促进养老服务领域供需适配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06:04
政策动态 - 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明确补贴对象为经评估为中度、重度和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1] - 补贴项目涵盖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其中居家和社区服务包括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机构服务分为长期(30天以上)和短期(30天以内)两类 [1] - 政策旨在减轻失能老年人照护负担,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1] 行业背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比例22% [2] - 国家卫健委同期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2] 市场影响 - 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预计带动社会资源投入,加速行业发展并提升服务效率,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1] - 政策将助力养老服务行业与市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与民生双重效益 [1]
以优质产品激发“银发消费”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06:04
政策导向与行业支持 - 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优质老年用品"惠老助企"活动的通知》,重点推动老年用品产业六大行动:产品创新、产业升级、建标准促认证、优品推广、供需对接及产融合作、数字温情行动[1] - 政策鼓励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建设老年群体行为特征数据库并发布需求洞察报告,引领产品发展趋势[1] - 支持认证机构依据适老化需求开展自愿性认证,增强产品认知度和信任度[1] - 鼓励行业协会等组织开设"银龄数字课堂"提升老年群体数字适应能力[1] 市场推广与消费激励 - 将组织开展优质适老产品遴选活动,发布《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和《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 - 优质产品将择优推荐纳入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并鼓励地方政府将其纳入促消费补贴范围[2] - 计划联合举办"孝老爱老购物节""重阳敬老消费周"等主题活动,激发银发消费活力[2] - 鼓励线上线下渠道设立银龄专区,重点促进健康养生、家居优品、智能照护等主题消费[1][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政策鼓励老年群体和养老机构优先采购获认证产品,提升企业参与认证积极性[1] - 通过供需对接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升老年用品供需适配能力[1] - 支持建立产融合作机制,为老年用品企业提供金融支持[1]
汉庭登顶全球客房数榜首,把4.0发布会开成了一场游园会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05:54
公司表现与市场地位 - 华住集团旗下汉庭酒店以359,475间客房规模荣登2024年度"全球TOP50酒店品牌"榜首,成为全球客房规模最大的酒店品牌[1] - 汉庭酒店覆盖全国1000多个城市,拥有4200家门店,每年服务超1.5亿人次,是国内体量最大的单一酒店品牌[24][27] - 汉庭4.0南京首店开业三天即满房,出租率达103%,会员间夜占比71.5%,部分门店综合RevPAR突破360元[27] 产品升级与用户体验 - 汉庭4.0采用低饱和粉蓝配色设计,大堂配备云朵灯、小马自助站(10秒入住)、多功能卡座、自助咖啡与充电站[11][12] - 客房升级包括万元级家用床垫、0压记忆枕、高星级白鸭绒被、智能加热马桶及天然精油配方洗护用品[13][19] - 早餐引入"明档现做"模式和"一城一味"地域特色,并联合米其林必比登推荐美食打造"国民小馆"[13][17] 商业模式与运营效率 - 汉庭4.0实现100%模组化施工,通过工厂预制部件降低造价波动,施工周期缩短50%[28] - 人房比优化至0.17,借助华住GOP数字化管理工具提升单店盈利能力[29] - 依托华住会2.8亿会员流量,构建"低成本、快回报"模型,成为连锁酒店投资首选[27][28] 品牌定位与社会价值 - 汉庭开创酒店大堂免费开放先河,提供自习室、避雨间、充电站等公共服务,成为城市基础设施[24] - 定位"国民酒店",在高考、春节等场景提供静音楼层、免费热水等支持,年服务1.5亿人次[24][26] - 以200元左右价格提供体面住宿体验,形成"选汉庭不会错"的国民共识[27][29] 行业影响与创新 - 汉庭4.0重新定义经济型酒店标准,从舶来品模仿转向满足中国人本土化需求[18][20] - 通过供应链规模效应和数字化运营,建立行业新标杆,RevPAR表现超越同赛道竞品[27][28] - 20年持续迭代产品(1.0至4.0),聚焦中国旅人真实痛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0][26]
日用玻璃行业绿色转型蹄疾步稳
消费日报网· 2025-07-25 03:38
行业绿色转型 - 中国日用玻璃协会通过《全氧燃烧玻璃窑炉设计规范》团体标准技术审查 全氧燃烧技术可大幅降低废气量和氮氧化物排放 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1] - 行业近年来在能效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实现全面转型 积极探索绿色生产力发展路径 [2] - 生态环境部2019年出台政策加速淘汰落后工业炉窑 推动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 [3] 电熔技术突破 - 永胜玻璃率先完成"电代煤"改造 引进全国首台60平方米乳白玻璃电熔炉 跳过天然气过渡阶段直接实现电能替代 [3] - 华富玻璃全电熔窑炉解决氮氧化物/氟化物外泄问题 其研发的玻璃棉电熔窑炉日产量达96吨 单位电耗0.8千瓦时/千克 较传统电炉降低0.2千瓦时 [3][6] - 华富玻璃已开发化妆品瓶、乳白酒瓶等多条电熔生产线 累计完成近百项技术创新 获3项发明专利和18项实用新型专利 [6] 轻量化技术应用 - 轻量瓶较传统产品减重20%以上 节能15%以上 实现能耗与成本双降 [7] - 华兴玻璃全球最大轻量化玻璃生产基地月产1.4亿支啤酒瓶 通过小口压吹工艺使255克玻璃瓶减重50克(20%) [7] - 轻量瓶已应用于青岛啤酒等企业 并向白酒、调味品领域扩展 海天味业2023年通过3款轻量瓶减少玻璃用量7000吨 [7]
古城烟火变文旅消费“热浪”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03:17
琅琊古城旅游区表现 - 2024年2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 [1] - 2024年"五一"假期游客突破30万人次,同比增长46%,单日最高接待量达7.8万人次 [1] - "琅琊古城和古风的适配度"话题进入抖音全国种草榜TOP10,全网综合曝光量超5.2亿次 [1] - 景区内七大核心街区采用全园沉浸理念,推出《国秀·琅琊》等大型演艺,累计演出超3万场次,其中《国秀·琅琊》演出超1100场次,观演人数达200万人次 [1] 琅琊古城运营模式与发展规划 - 采用"大型室内旅游演艺+沉浸式全景式演艺街区+N"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体验引流—消费转化—复购增收"闭环 [2] - 正在实施演艺提升、业态提升等"六大工程",建设马战秀场、马戏大剧院等"十大项目",2027年全部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带动就业5000余人 [2] 滨河旅游带发展策略 - 以文化艺术体验为主线,打造观光、休闲、运动、美食、民宿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带 [3] - 河东区推出8条区级特色旅游线路和6条镇街特色旅游线路,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1-3天,2025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452.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4% [3] - 依托河湾公园发展城市近郊游,上半年举办露营季等活动80余场次,吸引游客11万余人次 [3] - 升级12个红色研学主题产品,优化3条红色精品线路,建设"沂蒙红"思政教育综合实践基地 [3] - 围绕龙园博物馆群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花朝节"等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展演售卖 [3] 汤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举措 - 汤头温泉为全国"四大天然甲级温泉"之一,山东省唯一温泉类省级旅游度假区 [4] - 聚焦"温泉+康养",临沂市人民医院在观唐温泉设立中医馆,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进驻龙园景区 [4] - 年均输送康养人才160名,建立艺校、财校研学实习基地 [4] - 打造在地文化IP,创排小剧《赶头汤》等,落地12家非遗体验项目 [4] - 举办温泉季、音乐季等活动,策划琅琊勇士冰雪嘉年华,打造3条特色街区(康养、购物、美食) [5]
福建南平做活“一瓶水”文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03:17
行业投资动态 - 福建省南平市集中签约12个水产业项目,涵盖茶饮品、包装饮用水和水科技研发等领域,总金额达13.59亿元 [1] - 南平市政府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水产业研究、政策制定、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入合作 [1] 资源禀赋优势 - 南平年均水资源总量275.1亿立方米,占福建省23.06%,人均水资源量1.18万立方米,是全国6.1倍 [3] - 南平已建成水库472座,总库容18.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6.58% [3] - 南平水质优异,主要流域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Ⅰ-Ⅱ类水质比例持续保持100%,已探明47处优质矿泉水点,偏硅酸含量普遍高于30mg/L [3] - 南平茶叶面积占福建省五分之一,是红茶、乌龙茶、白茶的重要产地 [3] 产业发展现状 - 南平形成"一区、多点"现代水产业空间布局,武夷新区水产业园占地4600多亩 [4] - 麻阳溪引调水工程每日输送27万吨原水,吸引华润怡宝、农夫山泉等龙头企业入驻 [4] - 产业链延伸至医疗用水、化妆品等领域,温泉康养、功能性饮用水等"水+"产品持续开发 [4] - 2024年1-5月南平市水(酒)产业产值1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8家,产值12.73亿元 [4] 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 - 南平建立"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设立四大惠企平台提供全链条服务 [5] - 出台《南平市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扶持政策 [5] - 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强化生态优势转化 [5]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天然饮用水、茶饮料、功能饮料等健康饮品制造 [6] - 拓展温泉康养旅游产业,推动"水+"产业向医疗功能水、化妆品延伸 [6] - 通过钓鱼大赛、体育赛事等促进水资源与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6] - 创新"河湖+"经济模式,推进生态价值转换与区域发展融合 [6]
中国皮革协会调研平湖箱包产业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03:17
行业概况 - 中国箱包产业在皮革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4年全国箱包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占皮革行业整体收入的14% 出口额占比达37% [1] - 平湖市作为"中国旅行箱包之都"具有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起步早、集聚度高、链条完整 长期在全国箱包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1] - 行业正经历从代工生产向自主品牌转型 企业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强化设计研发、拓展海外布局 为高端制造夯实基础 [1] 发展战略 - 平湖箱包产业将采取"区域品牌+高端制造"双轮驱动模式 作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1] - 中国皮革协会与平湖市政府联合推进区域品牌建设 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通过时尚展等平台助力品牌出海 [2] - 地方政府推动箱包产业园提质升级 建设功能集聚的示范平台 加大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转向高附加值、强设计的现代制造模式 [2] 企业动态 - 新秀、爱美德、银座等代表性企业已从代工迈向自主品牌 在生产智能化、产品设计、国际拓展等方面取得进展 [3] - 企业提出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品牌申报等现实诉求 期望通过政府和协会支持破解中小品牌"出圈难、出海难"困境 [3] - 2025年前五个月平湖箱包出口实现小幅增长 反映产业体系抗压能力 政府将持续引导企业加强国际化能力建设 [2] 行业意义 - 平湖模式具有全国示范意义 以区域品牌为牵引、高端制造为依托 将成为箱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3] - 中国皮革协会将推动资源向产业集群倾斜 目标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箱包品牌" [3] - 平湖有望实现从"制造之都"到"品牌高地"跨越 为全球竞争赢得主动权 提供可借鉴的区域转型样本 [4]
消费时评丨告别“低价” 让即时零售回归品质和服务初心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03:17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平台企业停止通过"流量倾斜""搜索降权"等手段强制商家参与价格补贴,呼吁商家抵制"价格比拼"等短视行为 [1] - 平台利用垄断地位构建数字围城迫使商家补贴,商家被迫参与导致市场公平性受损 [1] - 平台通过格式条款与算法规则将不合理补贴份额强加于商家,损害商家利润和市场健康发展 [1] 补贴大战的影响 - 商家参与补贴导致核心能力投入被挤压,长期陷入同质化竞争 [2] - 消费者短期受益但长期承受隐性成本转移,如服务质量下降和品质感知钝化 [2] - 市场反馈机制失灵,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2] 行业转型方向 - 合规经营是健康生态基石,平台需摒弃"流量绑架"等不正当手段,尊重商家自主权 [2] - 竞争焦点应从低价转向品质服务,如生鲜保鲜度提升、精准响应特殊需求等 [3] - 技术突破(如AI优化仓储路径)和模式创新(如预售制、产地直发)是价值创新的关键 [3] - 行业需转向以合规为底线、品质为内核、创新为动力的良性竞争 [3]
社零涨5% 科技当“顶梁柱”
消费日报网· 2025-07-24 03:10
消费市场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1] - 新型消费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受青睐 [1] AI医疗行业 - 清华大学"紫荆AI医生"系统覆盖21个科室300多种疾病 诊断呼吸道疾病准确率达93.06% [2] -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盆复位机器人完成高难度手术 合肥社区医院"智医助理"系统提供用药建议 [2] - AI、大数据、5G技术降低医疗数字化门槛 推动数字健康消费热度提升 [2] 智能家居行业 - 海尔全自动油烟机采用光学烟雾感知和AI巡航增压技术 实现单品智能 [3][4] - 深圳龙岗区6个小区7000套保障房试点全屋智能 青岛社区实现家电手机远程控制 [4] - 2025年1-5月中国家电出口量达1842534万台 同比增长61% 出口额约410亿美元 [4] 数字文旅行业 - 贵阳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运用96处异形投影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4] - 敦煌研究院运用三维建模、VR、游戏引擎技术实现4K高清壁画展示和虚拟藏经洞游览 [5] - 2024年数字化文旅产业总收入58902亿元 同比增长98% [5] -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打破时空限制 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交互体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