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WMS等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鼎捷数智(300378):业绩实现稳健增长,AI业务翻倍成长
国元证券· 2025-09-11 11: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观点 - 业绩保持稳健增长 公司整体毛利率稳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 同比增长4.08% 归母净利润4502.67万元 同比增长6.09% 主营业务毛利率58.32% 同比提升0.88个百分点 [1] - AI业务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同比增长125.91% 企业智能体生成套件覆盖多智能体协作等领域 成功赋能铁科轨道 爱德印刷等知名企业 [3] - 研发设计类业务收入0.57亿元 同比增长11.05% PLM产品通过多轮验证迭代 获近百家客户签约 数十家客户成功部署 [2] - 数字化管理类业务收入5.71亿元 同比增长4.32% 形成数百个标准化行业模板提升交付效率 [2] - 生产控制类业务收入1.38亿元 同比增长7.36% AI智能套件融入MES WMS等产品实现业务自动化 [2] - AIoT类业务收入2.74亿元 同比增长3.51% 策略性调整业务结构聚焦高附加值方案产品 [2] 财务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52.41万元 较上年同期改善明显 [1] - 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4.76亿元 同比增长4.61% 非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5.69亿元 同比增长3.65% [1] - 调整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至25.36亿元 27.94亿元 30.48亿元 [4]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89亿元 2.37亿元 2.75亿元 [4] - 对应2025-2027年EPS为0.70元/股 0.87元/股 1.01元/股 [4] - 对应2025-2027年PE为70.61倍 56.28倍 48.57倍 [4] 业务进展 - 发布制造业通用多智能体协作平台 通过MACP多智能体上下文协议实现智能体高效协同 [3] - 沉淀汽配 装备 电子 家电 化工等行业可标杆案例 [3] - 天枢控制器 设备云AI+应用等高附加值方案产品推广优化AIoT业务毛利率 [2]
鼎捷数智(300378):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平稳增长,AI收入翻倍以上增长
开源证券· 2025-09-01 02: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4]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智化转型与智能制造整合规划方案服务提供商,有望持续受益下游景气复苏和出海机遇,AI打开成长空间 [4] - 公司业绩平稳增长,AI收入实现翻倍以上增长,AI产品矩阵持续拓展 [1][5][7] - 四类业务收入均实现平稳增长,AI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有效带动客单价提升并优化毛利率水平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4.08%,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6.09%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亿元、2.40亿元、2.89亿元,同比增长29.3%、19.3%、20.4% [4][9]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4元、0.88元、1.0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71.0倍、59.5倍、49.4倍 [4][9]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58.3%提升至2027年的60.9%,净利率从6.8%提升至8.2% [9] 业务细分表现 - 研发设计类业务收入0.57亿元,同比增长11.05%,AI技术PLM产品获近百家客户签约 [6] - 数字化管理类业务收入5.71亿元,同比增长4.32%,AI智能套件加速与ERP融合创新 [6] - 生产控制类业务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7.36%,AI智能套件融入MES、WMS等产品 [6] - AIoT类业务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3.51%,聚焦高附加值方案产品推广 [6] AI业务进展 - 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91%,基于Indepth AI平台融合多家通用大模型能力 [7] - 累计开发数十个AI应用,覆盖生产、销售、财务等管理领域 [7] - 鼎捷雅典娜客户拓展良好,沉淀汽配、装备、电子、家电、化工等行业标杆案例 [7]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52.62元,总市值142.81亿元,流通市值141.75亿元 [1] - 近3个月换手率549.05%,一年股价区间为66.93元至15.76元 [1] - 2025年预测P/E为71.0倍,P/B为6.0倍,EV/EBITDA为39.3倍 [9]
鼎捷数智(300378):1H营收稳增 AI收入同比+126%
新浪财经· 2025-08-31 08:56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实现营收10.45亿元(同比增长4.08%),归母净利润4502.67万元(同比增长6.09%)[1] - Q2单季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3.92%),归母净利润5335.97万元(同比增长2.35%)[1] - 净利率4.22%(同比提升0.24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58.32%(同比提升0.88个百分点)[4] AI业务发展 - 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91%,成为营收增长核心驱动力[1] - 研发设计业务营收0.57亿元(同比增长11.05%),生产控制业务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7.36%)[2] - 发布业内首款AI融合PLM系统,获近百家客户签约、数十家成功部署[2] - AI智能套件融入MES、WMS产品,在泛半导体领域迭代数十项行业功能包[2] 区域业务表现 - 大陆地区营收4.76亿元(同比增长4.61%),聚焦电子、汽车零部件等高景气行业[3] - 大陆以外地区营收5.69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东南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87%[3] - 台湾地区沉淀六大产业AI应用场景模板,海外解决方案伙伴体系持续完善[3] 运营效率优化 - 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30.43%(+0.65pct)、11.10%(-0.05pct)、8.23%(-1.33pct)[4] - 员工总数4794人,较24年末减少6.26%,AI内部提效成果显著[4] - 高毛利AI轻应用业务占比提升推动毛利率改善[4]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5-27年营收预测至26.85/31.40/37.35亿元(下调幅度1.25%/2.06%/2.12%)[5] - 上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35/3.42/4.62亿元(上调幅度3.00%/6.97%/2.99%)[5] - 基于26年54倍PE估值(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目标价上调至68.07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