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yoncil
icon
搜索文档
Mesoblast Cell Therapy Products are Designated U.S. Origin and Not Subject to Tariffs
Globenewswire· 2025-09-26 05:49
NEW YORK, Sept. 26, 2025 (GLOBE NEWSWIRE) -- Mesoblast Limited (Nasdaq:MESO; ASX:MSB), global leader in allogeneic cellular medicines for inflammatory diseases, today reiterated that its allogeneic cell therapy products are manufactured from U.S. donors in the U.S. and designated as U.S. origin products not subject to tariffs on imported branded or patent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Ryoncil® (remestemcel-L) is the only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herapy approved by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Cue Biopharma (CUE)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5 13:00
公司及行业概述 - 公司为Cue Biopharma 专注于免疫肿瘤学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 基于蛋白质工程平台开发靶向T细胞的生物制剂[1][3][4] - 行业为生物技术 特别是免疫肿瘤学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 涉及T细胞接合器、IL-2疗法、TGF-β调节和调节性T细胞(Treg)诱导等机制[3][9][18] 核心观点及论据 **平台技术** - 平台基于Albert Einstein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 通过设计分子与T细胞特异性相互作用 提供条件性结合以促进分化或激活机制 而非简单的双特异性结合[3][4][5] - 平台内部开发了TGF-β组件和500系列 衍生自肿瘤学项目的观察[5] **CUE-401机制与数据** - CUE-401针对TGF-β和IL-2通路 通过降低亲和力设计 需要两者同时结合才能激活 以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并建立免疫平衡和耐受性[9][10][11] - 临床前数据显示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中 接受3剂治疗后100%动物存活时间翻倍 且60%动物在100天时仍存活 证明耐受性诱导[20][21] - 与FDA的pre-IND会议反馈积极 计划2026年6月提交IND 目前进行GLP毒理学研究 预计2025年2月完成[22][23][24] **CUE-501与Boehringer Ingelheim合作** - CUE-501利用内在抗病毒T细胞库(如CMV或水痘病毒特异性T细胞)靶向B细胞 避免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器的泛激活和细胞因子释放副作用[40][41][42] - 临床前数据显示等效的B细胞杀伤效果且无细胞因子释放 安全性突出[42][43] - 合作获得1200万美元首付款 未来12-18个月有多个 preclinical里程碑 预计带来显著现金注入[45] **肿瘤学资产与临床数据** - 100系列针对癌症相关T细胞受体序列 并发传递IL-2 实现体内细胞疗法[47] - CUE-101单药在HPV驱动头颈癌二线及以后治疗中 中位生存期达到21个月 Keytruda单药为8.4个月[48] - 与Keytruda联合一线治疗 总缓解率从20%提高至50% 且不受CPS评分高低影响[48] - 目前正进行战略合作讨论 以推动肿瘤资产合作[50] **财务与现金状况** - 上季度末现金2800万美元 年消耗2500万至2800万美元 预计通过肿瘤战略合作和Boehringer Ingelheim里程碑获得资金注入[51] **商业策略与开发计划** - 计划自行保留CUE-401以最大化股东价值 等待18-24个月数据成熟后再考虑合作[38] - 针对自身免疫疾病 选择特应性皮炎作为初始适应症 以高效获取生物标志物数据 证明机制后扩展至其他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类风湿关节炎[27][35] - 预计CUE-401不需要慢性给药 可能 transient dosing后每6个月重新给药 依托PD效应而非药物半衰期(约2-3天)[33][34] 其他重要内容 **竞争定位** - CUE-401不仅增殖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 还从效应T细胞诱导新调节性T细胞(iTreg) 与仅聚焦nTreg增殖的IL-2突变体(如Nektar)形成差异化[18][29][30] - 在自身免疫领域 强调建立免疫耐受而非仅抑制炎症 可能实现长期疾病控制[19][26] **开发策略** - 在特应性皮炎试验中 计划健康受试者剂量递增 获取治疗前后血液和皮肤活检样本 以证明细胞生态系统改变和免疫平衡建立[32] - 成人GVHD试验设计调整为二线治疗 与Jakafi联合 针对高风险(CD级)患者 预计响应率从50%提升至80%[90][91][92] **安全性与工程优化** - 针对TGF-β安全性挑战 通过去除二硫键(以单体形式存在)、亲和力减衰和添加掩蔽结构 创建治疗窗口[12][13] - IL-2组件来自肿瘤项目 耐受性良好[47] **市场机会** - GVHD儿科市场约300-400患者/年 成人市场约1000患者/年 潜在峰值销售约10亿美元[65][66][68] - 溃疡性结肠炎等新适应症市场更大 约100-300万患者 未满足需求高[102][103] **监管互动** - FDA指导成人GVHD试验转向二线联合策略 与NIH-funded Bone Marrow Transplant Clinical Trials Network合作 采用 superiority设计比较标准护理与联合疗法[90][91][93]
Mesoblast Enters Into Option To Issue US$50 Million Convertible Notes
Globenewswire· 2025-09-04 01:47
融资安排 - 公司签署可转换票据认购协议 发行最高5000万美元无担保可转换票据 用于偿还现有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1] - 票据分批次发行 每批1000万美元 期限为首次发行后5年 年息率5%[2][3] - 投资者可获得10万美元承诺费及200万份认股权证 若公司行使选择权将额外获得300万份认股权证[4] 转换条款 - 转换价格为每股ADR 16.25美元 相当于澳交所每股2.50澳元 较纳斯达克最新收盘价溢价126% 较澳交所溢价29%[3] - 认股权证行权价格与票据转换价格一致 期限为首次发行后4年[4] - 转换价格将根据未来增发、减资等公司行动按惯例调整机制变更[5]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是全球同种异体细胞药物领导者 专注于治疗严重炎症性疾病[6] - 核心技术平台通过释放抗炎因子调节免疫系统 显著减轻炎症损伤[6] - Ryoncil是FDA批准的首个间充质基质细胞疗法 用于治疗儿童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 研发管线与合作 - 基于remestemcel-L和rexlemestrocel-L平台开发多适应症 包括成人SR-aGvHD、生物制剂耐药性炎症性肠病、心力衰竭及慢性腰痛[8] - 已在日本、欧洲和中国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8] - 拥有超1000项专利组合 商业保护期预计至少持续至2041年[9] 生产能力 - 具备工业化规模冷冻保存即用型细胞药物生产技术 符合药品放行标准[10] - 业务覆盖澳大利亚、美国及新加坡 在澳交所(代码MSB)和纳斯达克(代码MESO)双重上市[11]
Banner Year for Mesoblast With First FDA Product Approval and Successful Commercial Launch of Ryoncil®
Globenewswire· 2025-08-29 00:24
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产品Ryoncil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获FDA批准的间充质基质细胞(MSC)疗法 用于治疗儿童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 [2] - 公司成功实现商业化转型 第四季度实现产品净销售额1130万美元 全年细胞疗法收入1720万美元 同比增长191% [6][31] - 公司拥有超过10亿美元市场潜力的产品管线 包括心衰和慢性腰痛等重磅适应症 [7][9][14] - 公司现金储备达1.62亿美元 被纳入标普/澳证200指数和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 [6] 财务表现 - 细胞疗法产品总收入1720万美元 较上年增长191% [6][31] - Ryoncil第四季度总销售额1320万美元 净销售额1130万美元 扣除14.6%的总净调整 [6][31] - 研发费用3480万美元 较上年3970万美元减少12% [31] - 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3930万美元 较上年增加1430万美元 主要用于商业团队建设和产品发布 [31] - 期末现金余额1.615亿美元 较上年6296万美元大幅增加 [31][41] - 全年税后亏损1.021亿美元 每股亏损8.46美分 [32] 商业化进展 - Ryoncil于2025年3月28日实现商业上市 距离FDA批准仅一个季度 [10] - 保险覆盖超过2.5亿美国人口 联邦医疗补助(Medicaid)覆盖于2025年7月1日在全美生效 [11] - 已入驻32家移植中心 目标在本季度末覆盖美国80%儿童骨髓移植的45家顶级中心 [11] - 建立MyMesoblast™患者服务中心 确保患者获取治疗渠道 [12] 产品管线拓展 - Ryoncil用于成人严重SR-aGvHD的扩展标签 计划与NIH资助的BMT-CTN网络进行关键试验 [16][17] - Ryoncil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扩展研究 针对300万美国患者群体 [18][19] - Revascor用于终末期心衰(HFrEF)的加速审批路径 已与FDA就BLA提交要求达成一致 [25][26] - Rexlemestrocel-L用于慢性腰痛的300患者III期试验正在积极入组 [27][28] 市场独占性 - Ryoncil获得7年孤儿药独占期 FDA在此期间不会批准其他MSC产品用于该适应症 [22] - 生物制剂独占期至2036年12月 防止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 [23] - 拥有超过1000项专利组合 商业保护期至少至2041年 [23][36] 公司治理 - 董事会新增Gregory George博士和Lyn Cobley女士 George博士为公司最大股东 [6][30] - George博士拥有医疗科学家背景和创业公司运营经验 Cobley女士拥有30年金融服务行业经验 [30] 制造能力 - 拥有专有工业化规模制造工艺 可生产冷冻保存的现成细胞药物 [37] - 制造基地分布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新加坡 [38]
Mesoblast (MESO) - 2025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8 23: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细胞疗法产品收入为1720万美元 较上年增长191% [12] - 净运营现金支出为5000万美元 与上年基本持平 [13] - 截至6月30日现金持有量为1.62亿美元(2.47亿澳元) [13] - 产品销售成本为120万美元 占净产品销售额的10% 毛利率达90% [15]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3930万美元 较2024财年增加1430万美元 [15] - 或有对价重估导致1490万美元损失 属于非现金重估 [16] - 认股权证重估导致500万美元损失 而2024财年为80万美元收益 [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Ryoncil在第四季度实现1320万美元总销售额和1130万美元净销售额 毛利率达90% [12] - 儿科急性GVHD的28天总体反应率为70% 纳入近90%最严重疾病患者(C级和D级) [19] - 成人GVHD同情用药项目中 25名患者使用Ryoncil后100天生存率达76% [24] - 慢性心力衰竭III期试验显示 炎症患者五年随访期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38] - 慢性腰痛II期试验显示 单次注射后疼痛显著减轻 效果维持36个月 [3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已入驻32家移植中心 目标覆盖前45家中心(占儿科骨髓移植80%) [10] - 保险覆盖超过2.5亿人 包括商业和政府支付方 [11] - 7月1日起所有州医疗补助计划覆盖Ryoncil [11] - 儿科急性GVHD可寻址市场约10亿美元 [8] - 成人GVHD标签扩展可覆盖3倍于儿科的患者群体 [24] - 炎症性肠病可寻址市场超过50亿美元 [8] - 慢性心力衰竭可寻址市场超过100亿美元 [8] - 慢性腰痛可寻址市场超过100亿美元 [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拥有FDA批准的间充质基质细胞产品Ryoncil 是美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产品 [4] - 全球拥有1100多项专利和专利申请 [4] - 具备FDA商业规模生产能力并建立美国商业组织 [4] - 平台技术基于共享作用机制 针对主要炎症性疾病 [5] - 拥有两代平台技术: remestemcel(第一代)和Rexlemestrocel(第二代) [6] - 计划开展成人GVHD注册试验 与NIH资助的BMT CTN合作 [24] - 计划启动炎症性结肠炎关键研究 [31] - 准备提交慢性心力衰竭加速批准申请 [40] - 慢性腰痛确认性III期试验正在美国多个中心积极招募 [4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对Ryoncil商业发布至今的成功感到非常满意 [9] - 预计成人GVHD试验本季度启动 [45] - 慢性腰痛试验预计今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完成入组 [50] - 与FDA就心力衰竭项目达成全面一致 可能支持加速批准途径 [39] - 公司正从研发公司转型为灵活的商用生物技术组织 [87] 其他重要信息 - Ryoncil于2024年12月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FDA批准的MSC产品 [9] - 2025年3月28日开始商业销售 [10] - 每个治疗套件按重量带定价 通常每个孩子使用8-12个输注套件 [55] - 预计总患者获益范围为320-410万美元 包括长期生存获益和成本节约 [22] - 主要支付方(Aetna、Cigna、United等)已发布有利的覆盖政策 [82] - 特定J代码将于10月1日生效 便于更高效结算 [8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成人标签扩展时间表 - 目标本季度启动成人急性GVHD试验 与骨髓移植CTN小组合作 预计今年启动研究 [45] 问题: 慢性腰痛III期试验进展 - 试验正在加速进行 目前近40个中心招募 预计今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完成入组 完成后需要12个月随访期 [50] 问题: 治疗套件数量和库存动态 - 库存按重量带持续储备 每个孩子通常使用8-12个输注套件 每周发送两个套件 [55] - 可通过总销售额除以每套件价格计算售出套件数量 [58] 问题: 毛利率净动态变化预期 - 预计保持平稳 与当前数字基本一致 [59] 问题: 成人GVHD试验设计 - 决定在Jakafi基础上使用 而不是Jakafi难治患者 以获取最大市场机会 [59] - 目标将反应率从50%提高到80%或更高 [65] 问题: FDA会议详情和试验设计 - FDA和公司达成一致 希望产品尽早用于最严重成人患者群体 [64] 问题: IBD试验时间表和设计 - KOL小组正在制定最佳试验设计 可能同时使用局部和静脉给药 本季度向市场更新 [68] 问题: 治疗套件使用情况 - 无法具体知道产品用于儿科GVHD与其他适应症的比例 主要按标签用于儿科急性GVHD [70] 问题: 销售分布和收入轨迹 - 目前提供指导为时过早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销售将继续走强 [73] 问题: FDA对心力衰竭申请反馈 - 与FDA达成良好一致 就制造、效力测定和确认性试验设计达成全面一致 [77] 问题: 市场准入进展 - 已覆盖97%以上支付方 代表超过2.5亿人 医疗补助在所有州覆盖 主要商业支付方已发布有利覆盖政策 [82]
干细胞商业化,走到了第几步?
36氪· 2025-07-01 23:17
干细胞药物商业化进展 - 国内首款干细胞药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首张处方开出 每剂定价1.98万元 完整疗程费用15.84万元 仅为美国同类药物Ryoncil价格的1/70 [1] - 铂生生物与阿里健康达成战略合作 涵盖药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追溯 全渠道独家经销 数字化患者健康管理 [3] - 阿里健康提供冷链配送支持 目前北京天津已开通预约 杭州广州等城市正在筹备中 [4] 干细胞治疗市场格局 - 全球干细胞来源细胞疗法市场规模2023年1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114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7年14亿元增至2030年180亿元 复合增长率137.2% [6] - 国内已有120多款干细胞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适应症涵盖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等疾病 [4] - 中源协和 天士力 九芝堂等多家药企布局干细胞疗法赛道 泽辉生物正在冲刺上市 [7][8][9] 干细胞治疗技术发展 -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可修复病变细胞或重建功能 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疑难病症 [1][2] - 艾米迈托赛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干细胞治疗药品 用于治疗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2] - 铂生生物研发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是国内第一个注册申报通过许可实现静脉注射给药的干细胞新药临床研究项目 [3]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持续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设立加快临床急需新药上市通道 完善评价体系标准 [5] - 2024年9月中国首次允许海南 北京 上海等地研发落地干细胞技术成果 海南公布第二批17项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转化应用实施目录 [13] 行业面临挑战 - 干细胞治疗面临重大技术壁垒 质量控制不佳导致临床试验失败案例较多 [10] - 行业长期处于强监管状态 2009年被归类为"Ⅲ类"医疗技术 [10] - 现有数据支撑较少 艾米迈托赛注射液适应症狭窄 国内目标患者仅2000-3000人/年 [11]
干细胞疗法:临床突破与资本热浪
Wind万得· 2025-05-26 22:40
干细胞疗法概述 - 干细胞疗法利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治疗疾病或修复受损组织,截至2024年12月全球已完成116项临床试验,覆盖帕金森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重大疾病 [2] - 干细胞按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分为全能、多能及单能干细胞,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造血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主要类型 [2] 政策与监管动态 - 美国FDA通过《干细胞研究促进法案》和RMAT加速审批通道推动干细胞疗法发展,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计划提供资金支持,韩国将再生医学列为国家增长引擎 [3] - 中国政策持续加码,《"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将干细胞列为前沿领域,《健康中国2030》强调技术突破,2024年"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专项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球干细胞疗法市场规模达3.8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1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4] 临床应用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s) - MSCs来源广泛(骨髓、脐带等),全球超1300项临床试验,覆盖骨科、心血管及免疫性疾病 [5] - 韩国2011年批准全球首款MSCs药物Cellgram,美国2024年批准首款MSCs疗法Ryoncil治疗儿童SR-aGVHD [6] - 中国2024年受理127项MSCs新药IND申请,83项获默示许可,2025年首款干细胞药物艾米迈托赛注射液获批 [7]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 iPSCs通过基因重编程获得,可分化为三胚层细胞,无伦理争议但存在潜在致瘤风险 [8][9] - 日本2018年启动全球首例iPSCs治疗帕金森临床试验,截至2024年11月全球187项iPSCs临床试验注册 [10] - 中国2024年28项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获批,含2项iPSCs产品,UX-DA001注射液为首款针对帕金森的iPSC药物 [11] 资本动态 - 2025年中国干细胞治疗领域发生12起融资,总规模达6.3亿人民币,早中期项目为主,智新浩正A轮融资近2亿人民币为最高单笔 [12][13]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细胞治疗列入鼓励类,北京核发首张干细胞《药物生产许可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