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M电源

搜索文档
开源证券:可控核聚变技术百花齐放 行业有望逐渐迈向商业化阶段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3:29
行业技术发展 -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 磁约束 Z箍缩 FRC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 [1][2] - 托卡马克装置聚变功率与环形磁场强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高温超导材料REBCO在40T磁场强度下仍保持较强载流能力 [3] - 高温超导材料实现工业化量产 采用高温超导方案的装置理论上限大幅提升 CFS TokamakEnergy 星环聚能 能量奇点等均采取该方案 [3] 资本与商业化进程 - 全球在运/在建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 规划中项目由私营资本主导 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 [2] - 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 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 美国科技巨头谷歌 亚马逊 微软等踊跃入局投资 [2] - 若核聚变电站实现商业化 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2] - Helion团队在2008-2020年累计获奖金/融资约0.74亿美元 2021-2025H1累计完成9.6亿美元融资 [4] - 国内诺瓦聚变于2025年8月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 [4] 技术路线突破 - 国内Z箍缩混合堆建设有望提速 先觉聚能于2025年3月成立 [4] - FRC装置成为聚变领域黑马 私营资本加速布局 国内瀚海聚能 星能玄光 诺瓦聚变相继成立 [4] - Helion团队完成场反位形装置原型机六次迭代 成功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温度 [4]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上游装备 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1] - 受益标的涵盖磁体(西部超导 永鼎股份 上海超导 联创光电)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合锻智能 国光电气 安泰科技) 电源总成(英杰电气 爱科赛博 四创电子 新风光 赛晶科技) 微波和电源器件(旭光电子 国力股份 宏微科技 王子新材) 燃料增殖和循环(国光电气) 检测设备(皖仪科技)等细分领域 [5]
核聚变加速发展,配套电源迎来新机遇
长江证券· 2025-07-21 08: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核聚变技术取得突破、行业资本支出大幅增长,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世界主要国家出台支持政策、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发展有望迎来拐点 [4] - 聚变三乘积大于一定值才能产生有效功率输出,提供足够能量输入很关键,托卡马克装置脉冲性负荷价值量占比和技术参数要求更高,磁体电源极限参数不断提高,PSM 电源是辅助加热系统主流方案 [8] - 核聚变发展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电源企业深耕多年积累技术经验,中标采购项目建立先发优势,有望受益于核聚变景气赛道 [9] 报告目录总结 核聚变进展积极,商业化渐行渐近 - 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被称为人类社会终极能源,我国核聚变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取得多项成果 [20][23] - 资本市场对核聚变关注度提升,一是技术取得突破,如中国“东方超环”“中国环流三号”、美国 NIF 等成果,以及谷歌与 CFS 签署协议;二是行业资本支出大幅增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标金额同比大增,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启动招标 [7][26] - 世界主要国家出台支持政策,美国发布战略、提供资金,中国支持前沿技术研发,德、英、法、日等国启动项目并资助;核聚变投资 2020 年迎来拐点,美国领先,中国紧随其后,磁约束路线受青睐 [7][30][34] - 核聚变技术路线多样,磁约束是主流方向,托卡马克装置投资大,磁体、真空室、包层、电源等是核心设备,建议关注高价值量设备投资机会 [7][37][47] 提高聚变三乘积,电源重要性凸显 - 实现核聚变需满足足够高温度、一定密度和能量约束时间,聚变三乘积大于一定值才能有效输出功率,托卡马克装置负荷分脉冲性和稳态性负荷,脉冲性负荷价值量占比和技术参数要求更高 [8][53][62] - 磁体电源方面,托卡马克装置发展使电源极限参数提高,我国参与 ITER 磁体电源设计获采购包,晶闸管是磁体电源主流功率器件,超导磁体电源设计有难点 [8][63][73] - 加热电源方面,主流辅助加热手段有高能粒子加热和射频波加热,包括 NBI、ICRH、LHCD、ECRH 四种类型,辅助加热系统对高压电源要求苛刻,PSM 电源是主流方案且已广泛应用 [77][86][90] 配套大科学工程,看好先发优势企业 - 核聚变发展处于探索阶段,部分企业率先开展配套电源研发并中标采购项目,如爱科赛博、许继电气、四创电子、英杰电气等,非上市公司金屹能源、森木磊石也有技术实力 [9][94] - 核聚变电源上市公司通过参与大科学工程积累经验、建立护城河,建议关注后续招标、中标进展及竞争格局变化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