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OR Flash存储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存储行情回升,A股7家存储芯片经营能力大比拼!
巨潮资讯· 2025-09-19 15:50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驱动存储芯片市场复苏增长 NOR Flash等存储芯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 - 2023年上半年下游库存去化明显 工业类市场需求逐步修复 AI端侧和高性能计算提供长期需求支持[2] - 2023年三季度起存储需求逐步回升 价格呈现上涨迹象 预计下半年在需求增长推动下价格继续抬升[2] 公司营收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兆易创新营收41.50亿元位居行业第一[3] - 北京君正营收22.49亿元排名第二[3] - 复旦微电营收18.39亿元位列第三[3] - 普冉股份营收9.07亿元 聚辰股份营收5.75亿元 东芯股份营收3.43亿元 恒烁股份营收1.74亿元[3] 盈利能力分析 - 兆易创新净利润5.75亿元位居行业首位[4] - 聚辰股份净利润2.05亿元排名第二[4] - 北京君正净利润2.03亿元位列第三[4] - 复旦微电净利润1.94亿元 普冉股份净利润0.41亿元 恒烁股份亏损0.71亿元 东芯股份亏损1.11亿元[4] 毛利率水平 - 聚辰股份毛利率60.25%行业最高[5] - 复旦微电毛利率56.8%排名第二[5] - 兆易创新毛利率37.21%位列第三[5] - 北京君正毛利率35.54% 普冉股份毛利率31.03% 东芯股份毛利率18.76% 恒烁股份毛利率12.31%[5] 存货状况 - 复旦微电存货30.89亿元为行业最高[6] - 北京君正存货27.73亿元排名第二[6] - 兆易创新存货24.01亿元位列第三[6] - 东芯股份存货9.53亿元 普冉股份存货6.97亿元 恒烁股份存货3.34亿元 聚辰股份存货2.82亿元[6] 存货周转与跌价 - 复旦微电存货周转天数705天为行业最长[7] - 东芯股份存货周转天数596天 恒烁股份存货周转天数355.66天[7] - 北京君正存货周转天数338天 聚辰股份存货周转天数207天 普冉股份存货周转天数203.68天 兆易创新存货周转天数163.95天[7] - 复旦微电存货跌价5.49亿元最多 兆易创新存货跌价2.87亿元 北京君正存货跌价2.64亿元[7] - 东芯股份存货跌价1.75亿元 普冉股份存货跌价1.25亿元 恒烁股份存货跌价0.89亿元 聚辰股份存货跌价0.75亿元[7]
恒烁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6: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7428亿元,同比减少1.79%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78.2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725.94万元 [4] - 综合毛利率为12.31%,较去年同期下滑 [33]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29.94万元,存货账面价值为3.336亿元,占流动资产24.93% [4][34]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444亿元,占流动资产10.79% [3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NOR Flash产品采用50nm/55nm制程工艺,容量覆盖1Mb至512Mb,支持最高166MHz工作频率和664Mbits/s传输带宽 [5] - 通用32位MCU芯片基于Arm Cortex-M0+内核,采用55nm超低功耗嵌入式闪存技术,动态功耗低于100μA/MHz [6] - AI业务包括通用AI SoC芯片、6大类算法模型及AI模组板卡,已实现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应用落地 [7] - 大容量存储产品新增SPI NAND、SD NAND及DDR4模组,其中DDR4产品速率达3200Mbps [8][9] - 研发费用为4283.0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4.58%,同比增加1.87个百分点 [27] 市场与业务动态 - NOR Flash产品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计划实现全容量系列车规认证 [5] - MCU产品线销售额同比增长59.98%,出货量增长102.99%,在电动工具、智能水表等领域取得突破 [13] - AI模组在3C夜灯市场占比超50%,灯控和风扇灯领域出货量超百万台套 [14] - 采用Fabless模式,主要晶圆代工厂为武汉新芯和中芯国际 [10][11] 研发与创新 - 新增3项发明专利和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拥有41项发明专利 [26] - 存算一体AI芯片技术基于Nor Flash和SRAM介质,支持低功耗推理和音频预处理 [23][24] - TinyML技术支持4bit/8bit/16bit混合精度模型部署,具备环境鲁棒性增强能力 [25] - 电机控制MCU实现小批量试产,攻克FOC算法、高速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 [22][28] 行业与竞争环境 - NOR Flash领域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华邦、旺宏、兆易创新等 [31] - MCU领域面临瑞萨、恩智浦、英飞凌等国际龙头企业竞争 [31] - 行业存在技术研发失败、核心技术泄密及产品质量风险 [29][30][32] - 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前五名供应商采购占比82.2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