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TPS笔电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荣誉!TCL科技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0:27
公司荣誉与质量管理模式 - TCL科技以"极致、领先、协同"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成为广东省与大湾区唯一获奖企业 首次申报即从500多家受理单位中脱颖而出[3] - 中国质量奖是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 旨在表彰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制度取得重大创新成就的组织和个人[5] - "极致、领先、协同"模式由公司提炼而成 致力于成为泛半导体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 包含极致运营、创新、管理三大路径和效率、产品、生态三大目标[9] 质量管理模式具体内涵 - 极致维度包含运营、创新、管理:通过战略驱动运营和数智化转型提升运营质量 建立全周期研发机制和跨域协同创新机制 质量提升覆盖产业链上下游[11] - 领先维度体现在效率、产品、生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规模效应提升效率 19项关键质量指标行业领先 构建产业集群发挥链主作用[11] - 协同维度包含客户、产业链、环境:通过授权经营制度加速多方协同 重构核心业务模式建设产业链基础设施 将ESG战略作为关键抓手推动绿色发展[12] AI与智能制造应用成效 - 面板生产应用AI智能检测系统使生产效率提高70% 产品过程能力指数改善11% 深蓝AI模型使开炉成本降低21% 人机比提升12%[12] - 数智化技术实现少人化柔性制造 半导体显示产业智能制造成熟度达全国领先水平 深圳t1产线产能较原设计提升60%[14] - 星智X-Intelligence 3.0版本作为显示领域首款强推理垂域模型 使视觉检测漏检率下降85% 良率提升0.2% 修复环节稳定性超95%[14] - 公司与阿里云达成全栈AI战略合作 投资建设AI算力中心、工业大模型和AI服务平台 将AI与制造及研发深度融合[15] 产业布局与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布局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半导体材料产业 电竞显示屏及LTPS笔电、平板产品市占率全球领先 光伏硅片市占率全球领先[17] - 质量管理模式带来显著经济价值:TCL华星苏州t10产线月产能提升16% 良率从95%升至99% 成本下降超15% 年净利润率提高17% t6、t7产线良率从97.5%提升到98.7%[17] - 累计申请专利近8万件 其中PCT专利15938件 量子点电致发光领域专利申请量达2913项居全球领先[18] - 印刷OLED技术为首个由中国企业引领全球商用显示技术 专利超1200件居行业首位 2024年11月实现量产并拓展至消费电子领域[20] - 光伏领域率先实现G12大尺寸硅片量产 累计出货超200GW 完成BC、TOPCon、叠瓦等多技术路线布局 组件产品应用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 质量基础设施与产业生态 - 累计投入超80亿元建设质量基础设施 建成质量实验室80个 7个获CNAS认可 半导体材料实验室为硅片领域国内唯一CNAS认可实验室[22] - 质量管理模式推广至生态链内超2000家企业 通过工业软件赋能跨行业产业升级 覆盖细分产业超20个、大型科技制造企业超50家[22]
TCL科技(000100):显示行业格局优化,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国投证券· 2025-04-29 15: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给予 25 年 13 倍 PE,对应六个月目标价 4.66 元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显示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公司作为头部企业受益于面板价格上涨,经营业绩大幅改善 [2] - 公司加大产品创新,积极把握 AI 科技革命,推进 AI 技术与制造场景深度融合 [3]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呈增长趋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4 月 29 日公司发布 2025 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401.19 亿元,同比增长 0.43%,归母净利润 10.13 亿元,同比增长 321.96% [1] 显示行业供需与公司业绩 - 2024 年以来行业供给侧格局优化,需求侧驱动面板需求及附加值增长,主流产品价格高于去年同期 [2] - 公司电视面板出货全球第二,显示器面板全球第二等,受益于面板价格上涨,经营业绩改善 [2] - 公司显示业务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13.82%提升至 2024 年的 19.15% [2] - 2024 年半导体显示业务营业收入 1043 亿元,同比增长 25%;净利润 62.3 亿元,同比改善 62.4 亿元;全年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 36%达 274 亿元 [2] 公司产品创新与 AI 布局 - 大尺寸领域主导产品画质升级与节能创新,提升超大尺寸和高端电视产品渗透率 [3] - 中尺寸领域加强多元布局,深化与核心客户合作,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 小尺寸领域聚焦高端市场,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柔性 OLED 产品出货大幅增长 [3] - 围绕印刷 OLED、MLED 等前沿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开发 [3] - 积极把握 AI 科技革命,推进 AI 技术与制造场景深度融合,AI 智能制造能力领先 [3] 投资建议与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1921.82 亿元、2123.61 亿元、2335.9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7.37 亿元、87.66 亿元、100.48 亿元 [4] - 给出了 2023A - 2027E 年主营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等多项财务指标预测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