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20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H20不卖了,老黄还怎么给英伟达画饼?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30 03:50
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战略依赖 - 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确实有可能"将Blackwell处理器引入中国市场 并呼吁美国政府开放更多市场渠道[4] - 中国市场价值500亿美元 预计每年增长50% 公司认为若无法进入该市场 美国主导的AI技术栈将难以成为全球标准[8] - 2023年前国产AI芯片自给率仅10-15% 2024年已达30% 预计2025年超40% 2026年近50% 2030年达70%[12] 地缘政治对业务的影响 - 美国2022年10月将A100/H100芯片纳入出口管制 2023年10月修订规则引入"总处理性能"和"性能密度"指标[9][10] - 公司推出特供版H20芯片 其INT8算力仅296 TFLOPs(低于RTX 4090的661 TFLOPs和H100的1979 TFLOPs)但配备96GB HBM3内存[10] - 中国互联网监管部门就H20芯片安全风险约谈公司 工信部要求互联网巨头书面说明采购合理性[6] 特供芯片的市场表现 - 字节跳动和腾讯各采购约23万颗H20芯片 阿里巴巴采购14万颗 百度采购10万颗 四家企业合计占87%采购份额[12] - H20芯片在2026财年第三季度可能产生20-50亿美元收入 中国客户对不含HBM的B40芯片需求预计达2024年200万颗/2025年500万颗[17][19] - B40芯片搭载GDDR7显存 带宽约1.7TB/s(大幅低于H20的4TB/s) NVLink速度550GB/s 但保留CUDA生态支持[20] 财务表现与增长挑战 - 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净利润26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 毛利率72.4%[17] - Blackwell芯片收入环比增长17% 但数据中心业务连续两个季度低于预期[19] - AI原生初创公司2024年营收预计达200亿美元(为去年十倍) 全球AI基础设施资本开支2030年可能达3-4万亿美元[19] 技术竞争与行业趋势 - 公司面临中国本土企业竞争 其主场优势和技术进步正在降低市场对英伟达产品的依赖度[8][22] - AI行业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性价比和可持续商业模式成为关键考量因素[22] - 行业分析指出公司已从"超高速增长"转向"高增长"阶段 市场过度乐观的预期需要调整[22]
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英伟达回应:为员工租用新办公空间
环球网· 2025-05-20 03:31
公司战略布局 - 英伟达计划在中国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以深化本土化研发能力 [1] - 公司正在为现有员工租用新办公空间作为中国持续深耕市场的举措之一 [2] - 上海研发中心将聚焦定制化产品开发、全球研发协同和本土生态合作三大方向 [3]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市场占英伟达全球营收的14%(约170亿美元) [2] - 核心产品H100芯片因出口限制无法直接对华销售 [2] - 推出"特供版"H20芯片但性能仅为H100的三分之一且面临库存积压风险 [2] - 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美元 [2] 研发中心重点方向 - 定制化产品开发:针对中国客户需求设计验证芯片如开发HBM容量较低的L20替代芯片 [3] - 全球研发协同:承担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研发并与全球研发网络联动 [3] - 本土生态合作:加强与中国高校及企业合作优化CUDA系统兼容性并推动与车企联合研发 [3] 项目进展 - 尚未公布上海研发中心的具体规模、投资金额及时间表 [4]
外媒称英伟达计划在上海建研究中心,“将聚焦中国客户定制化需求”
环球时报· 2025-05-16 22:43
英伟达上海研究中心计划 - 公司计划在上海建立研究中心,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上月访华期间与上海市官员讨论该计划,并已租赁新办公空间 [1] - 上海市政府表达初步支持,公司正游说美国政府批准,研究中心将研究中国客户需求及满足出口管制的技术要求,但核心设计和生产保留在海外 [1] - 研究中心聚焦中国客户定制化需求,参与全球研发项目,涵盖芯片设计验证、产品优化及自动驾驶技术研究 [1] 人才招聘与市场布局 - 公司希望通过研究中心接触中国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已在上海发布多个工程师职位招聘,涉及下一代深度学习硬件软件开发及ASIC设计优化 [3] - 公司扩大中国研发布局以维持市场领导地位,但担忧华为等本地竞争对手通过替代AI生态系统抢占份额 [3] - 2024年公司在华营收约170亿美元(占全球14%),黄仁勋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市场或达500亿美元 [3] 芯片销售与替代方案 - 公司曾在中国销售性能降低的H20芯片以符合美国出口规定,但2024年4月更严格限制后,被禁止出口H20,转而提供性能更低的L20芯片 [3] - 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客户关注地缘政治发展,评估公司是否能提供重新设计的高端芯片,但目前尚无最终计划 [4]
闹剧结束,英伟达年底股价将回升
美股研究社· 2025-05-12 10:48
股价表现与估值 - 自4月6日以来公司股价上涨34%,8-K报告发布后7%的抛售未影响分析师信心,股价仍被低估[1] - 8-K公告后股价进一步上涨5%,技术分析显示年底目标价150美元[7][3] - 估值比率显示公司P/E(38.9)、P/FCF(45.9)等指标显著低于同行AVGO(P/E 94.2)和AMD(P/E 66.4)[10] 中国市场动态 - 2022年10月A100/H100对华出口禁令影响4亿美元潜在销售,但通过A800/H800芯片方案挽回损失[3] - 2024年Q1中国三大客户(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订购H20芯片价值超160亿美元,超过分析师对全年120亿美元的预测[8] - H20芯片售价较华为Ascend 910B低10%,可能导致2024年中期起利润率下降[4][12] 产品与政策影响 - 2023年10月开发的三款合规芯片(H20/L20/L2)于2024年初发布,重新抢占中国市场[3] - 特朗普政府撤销原定5月15日生效的AI扩散规则,缓解半导体行业政策不确定性[8] - 潜在25%半导体关税可能影响成本转嫁能力,但客户资本支出未下调(Meta从600-650亿美元上调至640-720亿美元)[12] 财务与行业对比 - 100万块H20 GPU预计带来120亿美元收入,成为利润率下降主因[4] - 公司股价回落主要受关税/出口管制等外部因素驱动,而非内部经营问题[3] - 股票分割未影响估值比率,2025年市场可能重新认识其低估状态[10][8]
黄仁勋押注中国市场,英伟达的最后一搏?
钛媒体APP· 2025-04-18 08:28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15日英伟达收到美国政府通知,包括H20在内满足特定标准的AI芯片向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须申请许可证,这或促使黄仁勋再次访华,公司面临订单崩盘、失去中国市场等问题,有三条自救路径但充满不确定性,在中国市场命运走向结构性压缩 [1][3][8][13] 当“阉割版”也被禁,英伟达的订单崩盘逻辑 - H20原本是英伟达“技术自救”关键,在不触碰美国出口红线基础上保留部分训练与推理能力,原计划2025年交付中国多家头部客户,中国市场预售订单总额达120 - 150亿美元,2025年Q1中国区营收中H20订单占比超93% [2] - 2025年4月政策升级,“合规版”芯片也被管制,英伟达预警H20相关库存与采购承诺将带来55亿美元财务减值,大摩分析师指出H20芯片预计在2025年4月占数据中心收入12% - 13%,未来几个季度收入恐下滑8% - 9%,产品路线被堵死 [3] 失去中国,英伟达能否维持AI霸权的全球叙事 - 中国是英伟达第四大销售额地区,2024自然年中国区营收171.08亿美元,为史上最高,同比增长66%,2025财年53%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地区 [4] - 中国是大模型应用活跃实践土壤,深度求索等公司崛起,英伟达是重要技术参与方,但深度求索崛起或引发美国升级出口限制,美国采取技术封锁与产业投入双轨策略遏制中国AI发展 [5][6] - 即便形势严峻,多家机构重申对英伟达股票“买入”评级,但警告未来几个季度数据中心业务不确定性将对估值形成阶段性挑战 [7] 英伟达的三条“自救路径” - 尝试申请出口许可维持有限出货,但英伟达对获取许可证不乐观,在美国大选年及科技封锁加码氛围下回旋空间小 [9] - 再次推出更低性能“合规芯片”,但中国大模型厂商加速“去英伟达化”,若再降配芯片可能“合规但无用” [10] - 探索软性合作或技术授权形式,类似Intel早期与中国厂商合作模式,但可能面临美方更严格审查 [11] 尾声:押注中国,是黄仁勋最后的边界试探 - 黄仁勋访华尝试探索英伟达能否在中国保留技术与生态“缓冲地带”,公司在中国市场命运因规则变动、地缘张力与信任失衡走向结构性压缩,试图争取延迟清算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