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2机器狗
icon
搜索文档
物理AI如何变革机器人产业?英伟达与宇树、银河通用创始人闭门会全实录
36氪· 2025-08-12 03:22
英伟达的物理AI战略 - 公司正积极布局物理AI 使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自主机器具备运动技能 帮助它们理解并与现实世界互动 [1] - 物理AI将撬动万亿美元级的实体经济 制造、物流、医疗等物理产业总量达100万亿美元 是IT产业5万亿美元规模的20倍 [1][5] - 物理AI将计算力量从5万亿美元的信息市场带入100万亿美元的物理世界市场 机器人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 [5] 中国市场优势 - 中国在物理AI和机器人领域具备独特的规模和人才优势 全球近一半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在国内 [2][6] - 中国拥有全球无可匹敌的电子制造产业和技术研发能力 为物理AI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6] - 中国拥有大规模部署和测试机器人的真实场景 可快速收集数据、迭代算法 让机器人不断进化 [6] 英伟达技术平台 - 公司打造三台计算机:机器人本体计算机(如Jetson Thor)、AI工厂计算机(如DGX/HGX系统)、仿真计算机(如Isaac Sim) [6][12] - Jetson Thor专为物理世界智能推理代理打造 计算能力是上一代Jetson Orin的7.5倍 每瓦性能提升3.5倍 [7][12] - Isaac平台包括仿真框架Isaac Sim、强化学习平台Isaac Lab 以及世界基础模型框架NVIDIA Cosmos [12] 仿真技术核心作用 - 仿真是构建可靠机器人系统的唯一选择 可生成训练数据并测试安全性 避免现实世界测试的危险性 [28] - 公司通过提升仿真器精度、利用AI加速仿真、直接捕捉现实世界三种方式弥合仿真与现实差距 [32][33] - 合成数据占银河通用训练数据的99% 真实世界数据仅占1% 仿真技术是突破数据瓶颈的关键途径 [20][30] 机器人公司进展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售价从9.9万元降至3.9万元人民币 新版本具备强市场竞争力 预计年底前完成量产 [10][11] - 公司机器狗A2自重37千克 持续负载达30千克 空载续航20公里 具备防尘防水性能 [13] - 银河通用G1机器人采用轮式双臂双手形态 已实现自动充电和稳定运行 达到大规模自主商用标准 [19]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当前限制机器人执行复杂动作的最大因素是硬件物理极限 而非算法 [14] - 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受限于数据不足 文本-图像配对数据较少 动作数据更稀缺 [36] - 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部署的核心瓶颈是完成任务能力不足 需突破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 [39] 商业化前景 - 人形机器人市场产值预计三年达1万台 六年达10万台 以每台数十万元计 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43] - 银河通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签约超过100家药店 提供24小时无人药房解决方案 [21] - 公司预计到2024年底将有几十台机器人进入工厂车间实际应用 主要集中于搬运和分拣领域 [48] 行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行业人员和出货量有望每年翻倍 未来十年市场规模可能超越汽车和手机产业 [43][46] - 双足设计提供更强通用性 能覆盖上半身所有可达空间 是未来发展方向 [40][41] - 硬件成本不再是商业化主要障碍 具身智能模型的泛用性和实用性成为关键挑战 [45]
英伟达、宇树、银河通用问答:未来10年机器人如何改变世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2:20
行业趋势与市场潜力 - 计算机和IT产业过去三四十年主要影响"信息空间",规模约5万亿美元,而全球产业总量超过100万亿美元,更大的价值在于触达物理世界的"原子"领域(如交通、制造、物流、医疗)[1] -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机器具备"物理智能"能力,计算机力量将进入100万亿美元的物理世界市场,机器人是实现这一跃迁的桥梁[1] -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全球近一半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在中国,拥有无可匹敌的电子制造能力和大规模制造业基础[2] - 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每三年产值乘10,头部企业从1000台增长到10万台,单价几十万元可达1000亿元产值,超过工业机械臂总产值[4] - 未来10年机器人市场可能超越当前所有工业机器人量,再往后10年可能超越汽车手机市场的万亿规模[4] 技术发展与创新 - 推动机器人发展和物理AI落地需要构建三类计算机:嵌入机器人本体的计算机(如Jetson Thor)、AI工厂计算机(如DGX、HGX系统)、仿真计算机[2] - 合成数据是推动具身智能快速落地的关键,真实世界数据仅占训练数据的1%,其余99%为合成数据[3] - 人形机器人设计本质由若干关节电机串联而成,未来通用AI成熟后硬件要求会越来越低,制造人形机器人可能像组装电脑一样简单[3] - 仿真平台(如Isaac Sim)可优化机器人运动与操控能力,Isaac Lab系统实现快速策略迭代[2] - 灵巧手研发是重点,已开发约20自由度的灵巧手,目标让机器人执行日常任务而非展示性动作,未来1-2年实现自然交互[3] 企业合作与产品进展 - 宇树科技和银河通用与英伟达合作,银河通用G1 Premium人形机器人首批搭载NVIDIA Jetson Thor,在工业码垛、拆垛等场景表现优异[2] - 宇树科技新型人形机器人R1部署英伟达全栈机器人技术,通过仿真平台优化能力[2] - 宇树科技去年推出9.9万元人形机器人,今年新版本售价约3.9万元,支持外观定制,预计年底前完成量产[3] - 宇树科技发布A2机器狗,自重37千克,持续负载30千克,空载续航20公里[3] - 银河通用与英伟达合作下一代人形机器人项目,从轮式形态转向纯双足设计,基于OpenWBT_Isaac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与遥控控制[3] 商业化路径与展望 - 机器人规模化部署需要顶层算力与仿真能力构建技术底座、成本可控且可量产的硬件工程、合成数据驱动的大规模训练体系[4] - AI与机器人技术将像电力与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高度[4] - 通用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数万亿元人民币市场的革命性产品,核心要素包括机器人本体和具身智能模型[3]
黄仁勋像押注OpenAI一样押注中国机器人,英伟达首批Jetson Thor芯片给了他
量子位· 2025-08-11 08:32
英伟达在中国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 英伟达正在将押注OpenAI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机器人领域,通过Jetson Thor芯片支持中国机器人公司发展[1][2] - 英伟达与中国多家机器人公司深度合作,包括银河通用、宇树科技、阿里云、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4][6] - Jetson Thor芯片性能显著提升:计算能力达上一代Jetson Orin的7.5倍,每瓦性能提升3.5倍,I/O吞吐量提升10倍[2][30][31] 银河通用的发展路径 - 采用轮式双臂双手形态,主打高续航和工业级安全性,G1机器人已实现大规模自主商用[19] - 率先在中国部署Jetson Thor芯片,机器人展示出丝滑运动性能和实时视觉处理能力[19] - 开发具身智能大模型VLA,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和复杂环境导航,全球首发无需建图的TrackVLA和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 VLA[20] - 合成数据占比达99%,与英伟达合作生成百亿级抓取操作和柔性物体操作大数据集[21] - 商业化落地包括100多家无人药房和"太空舱"零售终端,已完成超20亿元人民币融资[23][24] 宇树科技的技术路线 - 认为人形机器人是通用AI的理想载体,未来组装机器人将像组装电脑一样简单[8][10] - 产品线包括售价3.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和A2机器狗,后者自重37千克可负载30千克[11] - 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表演全自动编队跳舞,16台机器人实现毫秒级同步[12] - 使用NVIDIA Isaac Sim平台训练动作,已掌握舞蹈、跳跃、空翻等多种动作[13] - 开发20自由度灵巧手,目标实现自然交互如倒水等日常任务[13] 具身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时代发展速度将快于AI大模型产业[7] - 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每三年产值增长10倍[6] - 通用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个数万亿人民币市场的革命性产品[15][17] - 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包括"运动优先"和"智能优先"不同路线[6] 英伟达的机器人技术架构 - 提出机器人领域需要三台计算机:机器人本体计算机、AI工厂计算机和仿真计算机[28] - Isaac平台整合硬件和软件栈,Jetson Thor是专为机器人设计的"实时推理机器"[29] - 仿真工具包括Isaac Sim、Isaac Lab和NVIDIA Cosmos,用于环境仿真和强化学习[34] - 世界基础模型虽处起步阶段,但已为机器人研发带来全新能力[33]
事关人形机器人,英伟达、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罕见同框发声,信息量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0 23:56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物理AI将连接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打开100万亿美元规模的物理产业市场[4] - 人形机器人产值预计每三年增长10倍,10年内市场规模将超越工业机械臂(当前1000亿元),20年内或达万亿级[14][29] - 中国具备发展优势:全球近50%AI人才集中、电子制造能力领先、大规模测试场景丰富[4][34]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英伟达提出三类关键计算机:机器人本体计算机(如Jetson Thor)、AI工厂计算机、仿真计算机[5]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R1售价降至3.9万元,支持定制并计划年底量产;A2机器狗负载30kg续航20km[6] - 银河通用G1 Premium搭载Jetson Thor,工业场景搬运速度接近人类水平[5][18] 仿真与数据驱动 - 合成数据占比达99%,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核心[6][28] - 仿真技术可解决高危场景训练难题(如自动驾驶避让儿童),但需提升速度与成本效益[8][20] - 英伟达通过AI加速仿真(Cosmos项目)、环境数字化、物理参数生成三路径缩小Sim2Real差距[21][22][23] 商业化挑战与路径 - 硬件成本非主要障碍,核心瓶颈在于具身智能模型的泛用性与实用性不足[11][12] - 工业场景优先落地:搬运/码垛技术接近商用,分拣效率仍需突破[18][19] - 家用领域受限于伦理安全要求,普及周期更长[17] 企业战略与合作 - 英伟达Jetson Thor提升神经网络计算能力与传感器数据处理带宽,专为复杂机器人任务优化[15][33] - 宇树科技探索视频生成模型作为世界模型,谷歌成果验证该方向潜力[24][25] - 银河通用聚焦抓取/移动/放置三大能力,目标识别技术依赖合成数据驱动[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