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icon
搜索文档
9月2日证券之星早间消息汇总:造车新势力8月交付量出炉
搜狐财经· 2025-09-02 00:41
工业母机标准体系建设 - 国家标准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目标到2026年基本建立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 新能源汽车交付数据 - 8月造车新势力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零跑汽车单月交付57,066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超88% [2] - 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均创下单月交付量新高 [2] - 理想汽车8月交付新车28,529辆 同比下降40.72% 环比下降7.17% 主要受产品转换和销服体系调整影响 [2] 券商行业配置偏好 - 9月券商金股推荐度显示电子板块以14.63%的推荐度稳居第一 [2] - 计算机板块与医药生物板块并列第二 推荐度均为6.99% [2] - 有色金属板块位列第四 推荐度为6.11% [2] 风电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完成吊装 该机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单机容量全球最大 叶轮直径最长 实现全国产化设计制造 [2] - 机组并网后单机每年输出1亿度电 可满足5.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2] 海外市场表现 - 欧洲三大股指9月1日全线上涨 英国富时100指数报9,196.34点 涨幅0.10% 法国CAC40指数报7,707.90点 涨幅0.05% 德国DAX指数报24,037.33点 涨幅0.57% [3] 美联储利率预期 - 美联储9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10.4% 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89.6% [3] - 美联储10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4.9% 累计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47.3% 累计降息50个基点概率为47.9% [3] 国际贸易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印度提出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降至零 [1]
一问到底丨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安装 “大风车”有何大本领?
央视新闻· 2025-08-30 23:21
曾经,我们在大地上建起风车,利用风能提水灌溉、碾磨谷物,而今,我们在海中也树起了"大风车",将海风中蕴含的能量转化成电能。8月29日,我国拥 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山东东营完成吊装。随着长达153米的叶片与轮毂精准对接,也意味着刷新叶片长度、单机容 量、机舱重量等多项世界纪录的海上风电机组完成了首次安装。 26兆瓦风机的"超大容量"究竟多大?600吨级机舱如何在百米高空"穿针引线"?超大风机矗立海上,如何抵御大风大浪的袭击?一起来了解↓↓↓ 600吨级机舱 如何在百米高空"穿针引线"? 600吨级机舱如何在百米高空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这台发电能力可媲美传统小型风电场的风机,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此次安装的最大挑战,在于"高空精准作业"与"复杂场地限制"的双重考验。要在近200米高空完成200多根连接螺栓的毫米级对接,同时需应对滩涂地基承载 力不足、施工场地狭小的问题。为此,施工团队创新采用"桩基加固法"强化地基稳定性,同时调用全球最大的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承担吊装任务,通 过"地面预调平+高空精准协同"的方案,确保机舱平稳就位。 26兆瓦级的海上"大风车" 发电能力有多 ...
透过数据看我国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 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央视网· 2025-08-30 06:06
海上稠油热采技术突破 -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开发国家 海上稠油热采累计产量超500万吨 [1] - 渤海旅大5-2北油田Ⅱ期项目新增动用稠油储量超2000万吨 日产热采稠油超500吨 累计产量超10万吨 [1] - 垦利10-2油田新增动用稠油储量超1400万吨 海上稠油热采年产量有望跃升至200万吨 [1][3] 稠油资源潜力与价值 - 中国稠油资源量约198.7亿吨 已探明35亿吨 渤海油田稠油产量占比不足3% 开发潜力巨大 [5] - 稠油被誉为"黑色黄金" 可提炼润滑油 润滑脂 工业沥青等产品 是医药化工基础原料 [6][8] - 稠油具有高黏度特性 需通过热采技术实现规模化开发 [6] 海上风电技术进展 - 中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 实现全国产化制造 [9][11] - 机组由超3万个零部件构成 轮毂中心高度相当于50层楼 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11] 熔盐储热技术应用 - 安徽宿州投运中国最大火电熔盐储热项目 储热容量1000兆瓦时 采用390℃高温和190℃低温双储罐系统 [12][14] - 项目可存储15000吨液态高温熔盐 最高温度达390℃ 供热能力提升至410吨/小时 较原水平提高260吨/小时 [12][16] - 实现满负荷连续供热4小时 深度调峰30%负荷下连续运行5小时 解决热电协同运行技术瓶颈 [16]
全球最大26兆瓦、毫米级精准对接……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蓝”
央视网· 2025-08-30 05:21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中国完成全球最大26兆瓦级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海上风电机组吊装 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均为全球第一[1] - 机组由超过3万个零部件构成 轮毂中心高度相当于50多层楼 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1] - 采用全密封结构防盐雾腐蚀方案 保障风机25年使用寿命 每旋转一圈发电62度[5] 发电效能与运营规划 - 单机年发电量达1亿度 可满足5.5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3] - 机组即将进入静态和动态调试阶段 后续将实现并网发电[3] - 单机发电能力相当于传统小型风电场规模[5] 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4420万千瓦 占全球总装机量50%以上[7] - 预计2030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将占东部沿海地区用电量约10%[7]
单机年发电量1亿度!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央视新闻· 2025-08-29 13:55
技术突破 - 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完成吊装 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轮毂中心高度相当于50多层居民楼 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 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且叶轮直径最长的海上风电机组 [1] - 机组采用全密封结构防盐雾腐蚀方案 配置软硬件结合的双重抗台风技术 可抵御17级超强台风 满足25年使用寿命需求 [2] - 新技术在提升可靠性同时大幅压缩整机体积与重量 与18兆瓦机组相比整体尺寸基本相当 重量仅增加10% 每旋转一圈可发出62度电 [2] 发电效能 - 单机每年输出1亿度电 可满足5.5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发电能力媲美传统小型风电场 [1][2] - 机组设计覆盖20兆瓦至26兆瓦容量区间 能适配不同风区与海域的开发需求 [2] 工程实施 - 吊装需在近200米高空完成200多根连接螺栓的毫米级对接 创新采用桩基加固法强化地基稳定性 调用全球最大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 通过地面预调平与高空精准协同方案确保机舱平稳就位 [2] 产业规模 - 上半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4420万千瓦 占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量一半以上 [3] - 预计2030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1.5亿千瓦 海上风电发电量占东部沿海地区用电量比重约10% [3] 产业链布局 - 依托江苏 山东 浙江 广东等地的全产业链布局 海上风电产业加速从近海开发向深远海迈进 [3]
畅通经济循环  凝聚创新合力 ——看中国经济之“融”
人民日报· 2025-08-16 08:57
产业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增值[2] - 苏州绿的谐波攻克谐波减速器关键技术,传动误差控制在10弧秒以内,打破国外垄断,带动江苏苏州机器人全产业链集聚发展[2] - 中国钢研利用AI技术将高温合金材料研发周期从10年压缩至1-3年,开发出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材料[3] - 中国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居全球第二,1-7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3][4] - 三峡集团与东方电气等联合研发26兆瓦全球最大海上风机,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跨越[5] - 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区入驻197家科技企业,授权专利1160项,推动锂电检测设备等成果转化[6] 市场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政策层面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规范财政、土地等招商引资行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8][12] - 合肥合翼航空获全国首批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证,低空经济准入限制突破[8] - 中通快递升级新疆物流网络,运输成本降30%时效提3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9] - 跨电网电力交易机制建立,7月起实现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10]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推进技术、人才、计量等要素跨区域流动,年度归集岗位超150万个[10] - 汽车行业整治无序竞争后产销均超1500万辆,同比增速达两位数[11] 内外融——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 山东春雪食品上半年出口禽肉1.3万吨,国内销售1.6万吨,通过国际认证衔接双标生产线[13] - 海南自贸港12月18日启动全岛封关,推动内外市场双向联通[16] - 中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新增多国免签,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零关税待遇[17] - 上海自贸区77条试点措施全国推广,制度型开放加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