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喷疫苗

搜索文档
应对呼吸道感染 重视黏膜免疫
科技日报· 2025-04-22 01:22
呼吸道病毒疫苗保护率不足的原因 - 乙肝疫苗因病毒需长途跋涉至肝脏 易被疫苗激发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消灭 而呼吸道病毒通过呼吸直接感染细胞 肌肉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在血液中 远离感染前线[1] - 呼吸道病毒疫苗保护率普遍不高成为疾病防控的痼疾[1] 黏膜免疫的功能和重要性 - 呼吸道黏膜是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天然屏障 通过物理屏障和免疫功能保护机体 黏膜免疫能通过免疫应答和协作制伏病原体[2] - 黏膜免疫具有共同黏膜免疫特性 某一处黏膜组织接受抗原刺激后 其他黏膜免疫组织也会跟随响应[2] - 黏膜免疫与重症治疗密切相关 呼吸道感染重症往往由过度炎症引起 黏膜的炎症免疫稳态调控至关重要[2] - 艾滋病患者肠道黏膜出现严重损伤且难以恢复 可能与免疫重建困难相关[2] 黏膜免疫研究的现状和需求 - 相较于其他免疫器官的研究 黏膜免疫仍存在大量科学空白[3] - 开展黏膜免疫应答机制研究可为新型药物和黏膜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3] - 黏膜疫苗和黏膜药物是研发下一代呼吸道疾病干预策略的必争之地[3] 黏膜免疫策略的创新和挑战 - 鼻喷疫苗可激活黏膜免疫 实验显示其比肌肉注射疫苗更能抵御病毒感染 虽血清中和抗体浓度较低但在鼻腔中诱导出大量特异性抗体[4] - 肌肉注射免疫可诱导系统免疫但不能诱导黏膜免疫[4] - 当前呼吸道病毒疫苗面临困局 流感病毒肌肉注射疫苗有效率约50%且需每年接种 呼吸道合胞病毒肌肉注射疫苗上市后表现不佳[4] - 呼吸道疾病免疫策略需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研发等多层次开展协同攻关[4] 基础研究的不足和前景 - 对病原体感染肺上皮的病理过程和调控机制 以及不同人群黏膜免疫应答差异和调控等机制认识有限[5] - 病原体入侵黏膜可能存在共性机制 找到干预靶点可研发广谱应急疫苗或药物[6] - 加速推进基础研究可为应对公共卫生威胁提供新思路并催生创新防治策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