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鹏城云脑Ⅱ
icon
搜索文档
备案护航、场景深耕,AI深度赋能广东千行百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9-14 23:13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情况 - 广东已完成9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数量居全国前二 约占全国已备案大模型的17% [2][3] - 今年以来广东新增60款大模型完成备案 自2023年7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呈稳步加速趋势 [4] - 备案制度明确模型安全 训练数据合规 版权采买合规等要求 促进高质量精品内容涌现 [4] 政策支持体系 - 2022年率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提出打造全球AI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5] -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 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频谈"人工智能+"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5] - 形成省 市 区联动政策支撑体系 深圳 佛山 东莞 广州等地推出特色扶持政策 [5] 产业区域布局 - 布局建设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广州深圳获批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6] - 构建以广深为主引擎 珠三角核心地市为支撑 粤东粤西粤北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6]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 核心企业超1500家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全国第一 [10] 应用场景落地 - 全省92款已备案AI大模型中46款为行业大模型 覆盖轨道交通 工业制造 智能家电等领域 [7] - 发布首批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行业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方案名单 包括8个行业大模型 30个应用场景 29个解决方案 [8] - 希沃教学大模型已覆盖超2000所学校 累计生成超15万份AI评课报告 [8][9] 企业生态构成 - 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2000.19万户 占全国总量十分之一 [10] - 形成腾讯 深信服等行业龙头与陆兮科技 暗物智能等创新初创企业协同发展氛围 [10] - 小鹏汽车XGPT-2 XGPT-3大模型于2025年6月 8月通过备案 走全栈自研道路 [10] 技术研发突破 - 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超14万件 位居全国首位 [11] - 拥有鹏城实验室 琶洲实验室等重量级实验室 5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25家省级以上开放创新平台 [11] - "鹏城云脑Ⅱ"支撑近千个国产AI模型训练 华为昇腾384超节点亮相WAIC 腾讯混元模型获ACL WMT2025比赛30个语种冠军 [12] 全国产业格局 - 全国538款生成式AI大模型完成备案 近65%集中在北京 广东 上海三地 [13] - 广东AI大模型发展进入"质效双升"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建设持续推进 [13]
“让算力的使用像电力一样便捷”(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鹏城实验室项目进展 - 鹏城云脑Ⅲ建设正推进 预计2026年完成 [3] - 中国算力网首条专线将于2025年11月开建深圳至贵阳线路 预计2026年建成 [3] - 第四代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4)正在研发中 [3]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 鹏城云脑Ⅱ为我国首个自主可控E级智能算力平台 算力达1000P(每秒十亿亿次计算) [6] - 鹏城云脑Ⅲ算力将达16000P 是前代平台的16倍 [6] - 算力网建设需突破四大技术难关:自主算力供给、单芯光纤传输容量限制、协同调度系统开发及安全计算环境构建 [7] 音视频技术突破 - AVS标准使音视频编码容量显著降低 有效减少传输与存储成本 [4][5] - 该标准已广泛应用于国内高清/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 [5] - 技术研发源于2002年DVD专利事件后 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而启动自主标准研发 [9] 人工智能算力应用 - 鹏城云脑Ⅱ具备24小时内处理100亿张图像或1000万小时语音或1万天自动驾驶数据的训练能力 [6] - 算力网建设目标为实现算力资源高效调度 使算力使用像电力一样便捷 [7] -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距离通用人工智能仍有较大差距 需持续完善法律与伦理规范 [12] 科研机构战略定位 - 实验室定位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领头雁" 聚焦前沿技术攻关 [13] - 采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人才机制 提供宽松科研环境 [13] - 2021年起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 注重青年科研人员在国家重大任务中的历练 [13]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 “让算力的使用像电力一样便捷”(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38
核心观点 - 高文院士及其团队在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和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中国数字视频产业从核心技术空白到国际领先的跨越,并致力于构建国家级算力基础设施(中国算力网)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2][5] 技术研发进展 - 第四代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正在研究推进中,该技术通过高效编码降低音视频传输与存储成本,已广泛应用于中国高清、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 [2][3] - "鹏城云脑Ⅱ"为中国首个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1000P算力),24小时内可处理100亿张图像或1000万小时语音数据 [4] - "鹏城云脑Ⅲ"建设加速推进,预计2025年完成,算力将达16000P(为Ⅱ代的16倍),进一步支撑大模型训练需求 [2][4] 算力基础设施规划 - 中国算力网首条专线(深圳-贵阳)计划2024年11月开建,2025年建成,旨在通过协同调度系统实现跨区域算力资源高效调配 [2][5] - 算力网需突破四大技术难关:自主算力供给、单芯光纤传输容量限制、统一算力使用标准、安全可靠计算环境,目标使算力使用便捷如电力系统 [5] 产业发展影响 - AVS标准研发源于2002年DVD专利事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国内音视频产业核心标准空白问题 [6] - 智能算力平台与算力网建设将避免重复资源投入,提升全社会算力利用效率,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4][5] 科研战略方向 - 实验室定位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领头雁",聚焦前沿技术攻关,采用灵活人才合作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10] - 通过联合培养博士生模式(2021年启动首批)强化青年科研人才储备,强调基础扎实、跨界思维与使命担当 [11]
国际超级计算大会2025公布新一期系统数据吞吐能力IO500排行榜 “鹏城云脑II”拿下全球十连冠
深圳商报· 2025-06-15 16:54
鹏城云脑Ⅱ技术成就 - "鹏城云脑Ⅱ"连续第十次获得国际超级计算大会IO500排行榜总冠军 [1] - 系统采用国产自主软硬件优化的SuperFS分布式文件系统 并行文件系统访问带宽达4.8TB/s [2] - 通过分布式高性能存储缓存架构和内核旁路技术 消除了AI大模型训练中的文件读写瓶颈 [2] - 自2020年上线以来 通过操作系统创新使综合性能提升数倍 [3] 技术架构创新 - 利用计算节点内高带宽闪存与高性能网络 实现数据全分散存储并提供全局视图 [2] - 采用去中心化设计和直通式数据传输技术提升数据存取性能 [2] - 结合RDMA网络降低延迟 通过协程机制设计高并发任务调度 [2] 行业应用与生态建设 - 在科研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大模型训练 天气预测 生命科学等领域 [5] - 推动成立AI Edge联盟 吸引70多家海内外机构加入 [4] - AI Edge联盟致力于通过"以网强算 以边助云"构建算力网延伸 [5] 行业地位与影响力 - IO500是高性能计算领域存储性能评测的国际权威排行榜 [2] - "鹏城云脑Ⅱ"在2020年首次亮相即获得IO500总排行榜等三项冠军 [3] - 系统代表的新基建推进使高性能算力设施服务半径不断延伸 [4]
聪明大脑,都在来深圳的路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4 05:49
文章核心观点 深圳以人才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协同,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正从产品生产者向产业链顶端迈进,未来有望在全球市场赚取更高利润 [1][2][13] 分组1:人才优势 - 深圳2024年末常住人口达1798.95万人,同比增加19.94万人,增长1.12%,连续2年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居全省各地市首位;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达46.1万人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2] - 2024年深圳920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南山区450名人才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占全市比重近半,集聚高层次人才1.3万名 [9] - 高文、徐扬生、沈向洋、李泽湘四位顶尖人才组成“创都四杰”,高文主导建设“鹏城云脑Ⅱ”提供算力,徐扬生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提供人才 [4][5] 分组2:人才培养与转化 - 深圳高校发展迅速,目前有各类高校17所,包括本土高校、内地高校分支校区和中外合办高校,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占据“半壁江山” [6] - 李泽湘2021年发起创办深圳科创学院,构建“共享工厂”体系,整合优质供应链资源,截至2024年末,450多位创业者探索出65 + 个创业项目 [10][12] 分组3:政策推动 - 2022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2023年“20 + 8”产业集群政策升级,将“人工智能”单列为产业集群 [14] - 2024年12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2025年3月3日连发四份重磅文件,部署人工智能终端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路线 [15][16] 分组4:产业成果与目标 - 截至2024年末,深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600亿元,同比增长约35%,人工智能企业超2800家,产业链覆盖全环节 [14] - 到2026年,深圳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冲击1万亿元,集聚不少于10家现象级企业,智能终端产品产量超1.5亿台 [16] - 到2027年,深圳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实现十亿级应用场景落地50个以上,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超1200家 [17] 分组5:南山案例 - 南山区占据深圳机器人产值约35%,半径10公里内可完成机器人从设计到量产的闭环 [18] - 南山区人民医院与迈瑞医疗开展“AI智慧联合实验室”建设,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场景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