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及因子类蛋白

搜索文档
近岸蛋白股价涨5.22%,融通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50万股浮盈赚取10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3:52
股价表现与公司概况 - 9月26日股价上涨5.22%至43.56元/股 成交额2360.52万元 换手率1.71% 总市值30.57亿元 [1] - 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7日 于2022年9月29日上市 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 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靶点及因子类蛋白58.04% 酶及试剂25.63% CRO服务11.87% 重组抗体2.67% 其他1.79% [1] 机构持仓情况 - 融通健康产业灵活配置混合A/B(000727)二季度持有50万股 持股数量与上期持平 占流通股比例1.53%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08万元 最新规模20.74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8.29% 近一年收益38.27% 成立以来收益185.8% [2] 基金管理人信息 - 基金经理万民远累计任职时间9年34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56.29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49.47% 最差基金回报-18.43% [3]
近岸蛋白股价涨5.22%,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33.88万股浮盈赚取73.1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3:52
股价表现 - 9月26日股价上涨5.22%至43.56元/股 成交额2360.08万元 换手率1.71% 总市值30.57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成立于2009年9月7日 于2022年9月29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 重组抗体 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1] - 收入构成:靶点及因子类蛋白58.04% 酶及试剂25.63% CRO服务11.87% 重组抗体2.67% 其他1.79% [1] 机构持仓情况 -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000991)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33.88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1.04%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73.17万元 [2] - 基金最新规模21.71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3.86% 近一年收益28.15% 成立以来收益295.1%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杜洋累计任职时间10年226天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07.39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290% 最差基金回报-37.97% [3]
近岸蛋白: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1:24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09.46万元 同比增长20.8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22.36万元 主要因新兴业务布局投入增加及政府补贴减少 [2] - 靶点及因子类蛋白业务同比增长43.66% CRO服务收入稳步增长 [2] 业务发展策略 - 整合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和23项核心技术 提供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 [1][6] - 通过供应链整合和国产替代降低采购成本 提升设备利用率和生产人效 [3] - 海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 参加5场国际性展会 [4][5] 研发与技术布局 - 新增发明专利申请8项 授权发明专利5项 [6] - 重点布局RNA疫苗药物/抗体药物/细胞治疗药物全流程解决方案 [7] - 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发胶原蛋白原料 建立蛋白表达系统和代谢途径改造系统 [7] 资金与项目管理 - 累计回购股份404337股 支付总额1195.61万元 [8] - 诊断核心原料及创新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延期至2026年9月 [5]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地点变更至上海浦东新区 [5] 客户与质量管理 - 客户数量同比增长4.2% 强化应收账款催收和库存管理 [2][6] - 执行GMP/ISO13485/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支持2家客户产品进入IND/临床阶段 [3] - 为细胞与基因治疗客户提供符合质量性能要求的生物原料 [6] 投资者关系与治理 - 通过业绩说明会/e互动平台等渠道披露46份文件 召开业绩说明会 [9] - 召开4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 独立董事通过实地调研履行监督职责 [10] - 组织董监高参加监管机构培训 提升规范运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10]
近岸蛋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1:17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生物药、体外诊断、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全流程应用解决方案 [6] - 截至报告期末,靶点及因子类蛋白合计3,566种,重组抗体166种,酶及试剂853种 [6][8][9] - 产品覆盖肿瘤、代谢、神经、自免等领域,包括多次跨膜蛋白、细胞因子、诊断抗原等 [6][8] - 酶及试剂分为mRNA原料酶及试剂、分子诊断酶及试剂、生命科学研究用酶及试剂和其他药物用酶及试剂 [9] - 提供CRO服务,包括定制化技术服务(如重组蛋白/抗体表达纯化、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和技术包转让(如抗体分子序列专利转让) [9][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094,559.14元,同比增长20.85%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223,570.82元,同比亏损扩大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83,452.43元,同比下降160.45% [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6.21%,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82,060,484.66元,较上年度末下降0.93% [4] 行业环境与政策 - 行业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受《"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 [6][7]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7] - 中国生物试剂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达432.8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21.1% [22] - 中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228亿元,2020-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7.01% [23] - 进口替代趋势延续,国产重组蛋白通过价格、供应链及服务优势提升竞争力 [23] 技术平台与研发 - 拥有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和23项核心技术,包括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计算机辅助蛋白表达设计(CAPE)平台等 [6][8] - 开发NovoiSMART技术,解决多次跨膜蛋白抗体开发难题 [9] - mRNA原料酶产品获FDA DMF备案,支持多家客户项目获批EUA或IND [9] - 新增多款GMP级产品,如新一代T7 RNA聚合酶突变体、双封闭Taq酶抗体等 [9][10] - 研发投入聚焦新兴业务领域,如基因编辑、RNA应用、合成生物学等 [6] 市场策略与经营模式 - 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客户包括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疫苗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商等 [12][17] - 生产模式采取以销定产和安全库存管理,严格执行ISO9001、ISO13485等质量管理体系 [15] -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支持一带一路市场的HALAL认证等资质 [9] - 与下游客户协作,共同推进抗体药物研发供应链生态 [6] - 在行业调整期强化合成生物学研究,开拓胶原蛋白、GLP-1类似物开发等新领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