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霹雳15
icon
搜索文档
“电弹三杰”亮相 福建舰实现电磁弹射起飞意味着什么?
央视新闻· 2025-09-23 00:44
海军福建舰飞行甲板上,空警-600预警机在起飞助理的引导下,正缓缓滑向2号起飞位。当飞机到达2号 起飞位后,放飞小组会配合飞行员完成弹射器与预警机的连接,最后由起飞助理指挥飞机放飞。 本次弹射起飞的三款舰载机,都是今后我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主力机型。其中最亮眼的,非歼-35莫 属。军事专家傅前哨认为,歼-35舰载机的强大是多方面的。 傅前哨:比如说歼-35舰载机的机体表面非常光顺,缝隙很少。另外就是它的垂直尾翼、机翼、平尾都 做了切尖处理。因此它的雷达反射截面在世界各国的隐身战机里面应该是最小的。该机一旦登上航母, 将大幅度提升我军航母编队的综合作战能力。歼-35和国外同类型的武器平台相比,它的隐身性能一 流、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一流、机动能力也相当优秀。此外,它可以挂载霹雳15这种中远距空空导弹。霹 雳15就射程和导引精度而言,也超过国外同类型产品。 海军相关部门透露,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完成在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 练。这是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本次弹射起飞的三 款舰载机,都是今后我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主力机型。三型舰载机本身都有哪些过硬 ...
军贸深度20250507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军工行业 - **公司**:爱戴达、中简、三角房屋、导弹P - 15配套公司、古墓电子、雷利威利、新内蓝、航天蓝虎、国有科技、黄天狼虎、陈飞、沈飞、齐飞、彩虹、中人机 [20][23][2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际局势与军贸需求 - 自2022年俄乌冲突、2023年巴以冲突及近期印巴冲突以来,全球分裂风险提高,阵营对抗加剧,各国对新武器装备需求急迫 [4][5] - 2023年世界军费开支连续第七年增长,总额达23866亿美元,同比增加近10%,欧洲与中亚地区增长率高达20.88%,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增速超10% [5] - 19 - 23年亚太国家武器进口占37%,中东占30%,前十大武器进口国超50%来自亚太或中东 [6] 主要武器出口大国情况 - 2014 - 2023年美国始终是最大武器供应商,2014 - 2023年后五年出口增长17%,2022年优先供应乌克兰,订单占比达71%,采购国从38个降至25个 [7] - 俄罗斯出口全球占比从2014 - 2018年的21.5%降至2019 - 2023年的10.54%,20 - 23年出口量远低于19年 [8] 中国军贸出口情况 - 中国装备自主成果显著,中高端装备成全球军贸市场热门选择,出口规模持续提升,大部分出口流向亚太(85%)和非洲(10%),2019 - 2023年前五大出口接收国为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阿尔及利亚、缅甸 [9][10] - 19 - 23年较前五年,飞机出口占比增加8%,装甲车增加近20%,舰船增加37%;2021 - 2022年,防空系统出口增加1175%,雷达增加近900%,舰船增加615%,火炮增加483%,导弹增加167%,装甲车增加109%,2022年飞机增速达474% [12] - 我国军贸出口中战斗机、无人机、地空导弹机系统、护卫舰、坦克占比较高,无人机订单22 - 23年快速恢复,地空导弹19 - 20年订单规模高,21 - 22年下降 [14][15] 中国军贸出口观点及影响 - 短期中国军贸出口以装备出口为主,已有出口经验或国内列装装备订单将率先落地,冲突周边国家对低成本装备需求将带动彩虹系列无人机、红剑系列制导武器等出口 [16][17] - 印巴冲突中中国装备表现出色,预计将加速中东、非洲等国家军贸订单落地 [22] - 国有科技预计关联交易增加,黄天狼虎预计有国内销售和新型订单,推荐关注陈飞、沈飞等飞机组织厂 [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我国曾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骁龙飞机,采取共同开发、投资、风险、利益的“四共”模式,为军工企业带来多方面收益 [18] - 若印巴冲突持续,作战形式可能从空战转向地面作战,弹药类消耗将增加 [20]
印巴空战是中国人重新认识自己国家的转折点
新浪财经· 2025-05-09 10:28
前瞻性行业判断 - 2007年准确预判纸媒行业衰退趋势并果断转型 通信行业第一大刊物负责人选择离场[1] - 2018年成为5G技术积极推动者 出版《5G时代》《5G机会》多语种著作 稿费收入达百万量级[1] - 2021年逆主流观点预测芯片短缺周期 判断2023年将转为产能过剩 最终获事实验证[1] 中美科技实力对比 - 中国科技水平已实现对美国超越 芯片与光刻机等"卡脖子"领域突破速度超预期[2][3][4] - 军事技术存在显著代际优势 2015年量产相控阵雷达的霹雳15导弹早于国际同类装备[2][3] - 2017年展示的东风31AG等装备实战表现验证技术领先性 但市场认知存在滞后[2][3] 产业研究方法论 - 动态数据更新优于历史经验依赖 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信息残留"导致的误判风险[3][4] - 技术发展存在非线性特征 某关键人物离任后中国军事科技呈现爆发式增长[4] - 印巴空战成为技术实力认知转折点 揭示前瞻思维需结合实战检验[2][5] 技术产业化进展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2015年即完成WNB7068H-A型TR组件量产[13] - 相控阵雷达等核心技术装备提前8年实现工程化应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