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破冰船

搜索文档
重器、智治、共享——来自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观察
新华社· 2025-09-13 04:28
海洋发展指数表现 - 2024年中国海洋发展指数达129.7 较上年增长2.9% 反映海洋强国建设稳步推进[1] 海洋装备技术突破 - 大国重器密集投入使用包括"梦想"号钻探船、"奋斗者"号深潜器、"雪龙2"号破冰船及"深海一号"深水平台[2] - 油气勘探开发实现300米至1500米水深跨越 攻克可燃冰试验性试采技术[2] - 自主研制"妈祖"海洋预报模式达世界先进水平 华为通过全栈优化目标提升50%效率并实现分钟级预测响应[2]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青岛市2024年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6% 通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产研对接机制强化技术转移[3] - 腾讯在山东东营构建"天—水—智"碳汇监测体系 运用卫星遥感与AI算法实现海草床蓝碳意向认购[3] - 华为提出"专业学科+人工智能"融合模式 培育未来海洋领域高质量人才[4]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与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订海洋合作协议 牵头成立"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5] - 获批1个协作中心、5个实施伙伴及9项大科学计划加21个项目 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大会等国际机制[5] - 马尔代夫明确认可青岛的海洋科研机构、水产养殖技术和产业集群优势 视为蓝色经济核心合作平台[5]
回顾!“雪龙2”号的南极探索之旅完成了哪些任务?
央视新闻· 2025-05-22 11:48
航行路线与任务 - "雪龙2"号于去年11月1日从广州出发,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总航程超过4万海里,穿越6次西风带,总时长超过7个月,是中国南极考察史上单船执行任务最长的一次[4] - 第一航段从广州出发前往南极,为"雪龙"号破冰引航,完成中山站物资和人员输送任务,12月上旬离开中山站[1] - 第二航段从中山站前往罗斯海,为"永盛"轮破冰引航,前往秦岭站,12月下旬完成物资和人员转运任务后前往新西兰利特尔顿港[1] 航段任务详情 - 第三航段在利特尔顿港接上大洋队员后,于今年1月9日前往南极阿蒙森海,3月中旬完成阿蒙森海、罗斯海相关大洋作业任务,随后返回利特尔顿港进行人员轮换[2] - 第四航段于3月下旬开始,进行南极罗斯海秋季大洋联合考察,4月19日完成罗斯海考察任务[2] - 第五航段从南极返航[2] 航行成就 - "雪龙2"号创造了多个首次,包括首次为"雪龙"号转运卸货,首次进行南极秋季大洋作业等[4] - 航行期间遭遇浮冰区涌浪达2米5,需要1小时才能完全进入清水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