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级PVDF
icon
搜索文档
锂电级PVDF产品国内市占率超30%,泉果基金调研璞泰来
新浪财经· 2025-09-16 06:29
调研机构背景 - 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8日 管理资产规模163.96亿元 管理基金6个 基金经理5位 旗下最佳基金产品近一年收益66.96% [1] - 泉果基金近一年非货币基金业绩前八名收益范围2.10%至66.96% 最高收益产品为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66.96%)和混合C(66.30%)[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88亿元 同比增长11.9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55亿元 同比增长23.03% 扣非净利润9.92亿元 同比增长29.17% [3] - 隔膜涂覆加工业务订单饱满 实现储能领域突破 市场份额提升 销量增速超行业平均 基膜产品和超细氧化铝新品提供支撑 [2] - 负极材料业务通过产品设计优化 工艺技术升级和设备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新产品开发加速 四川一体化工厂一期产能投产 [2] - PVDF业务以稳定品控获得增量订单 自动化装备业务新接订单金额明显回升 中后段设备份额提升 [2] 业务板块展望 - 负极材料2026年出货量目标25-30万吨 涂覆隔膜2025年目标100亿㎡ 2026年130亿㎡ 基膜2025年目标12亿㎡ 2026年20亿㎡ PVDF2025年目标3万吨 2026年3.5万吨 [13] 行业态势分析 - 基膜行业产能利用率较高但未达供需平衡 部分厂商产能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间 设备更新迭代导致短期缺乏涨价基础 [4] - 涂覆加工业务面临下游客户成本年降要求 具备材料 工艺技术和设备一体化协同优势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4] 技术竞争优势 - 公司形成隔膜基膜 涂覆材料 粘结剂 设备及涂覆加工全产业链闭环布局 在涂覆工艺 效率 成本和质量稳定性方面具综合优势 [5] - 基膜设备通过自主集成设计实现突破 关键原辅材料自供及国产化替代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5] 订单与产能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自动化设备业务在手订单含税金额超30亿元 发出商品约44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自动化业务新接订单金额超24亿元 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 [8] - 固态电池设备自2022年累计订单金额超2亿元 覆盖搅拌机 干法成膜设备 干法复合设备 湿法涂布机 锂金属负极成型设备 叠片机和辊压设备等 [9] 产品与技术发展 - 硅碳负极可应用于液态锂离子电池 半固态和固态电池 已批量用于消费电子 无人机和电动工具领域 动力电池领域应用相对滞后但正在推进 [7] - 新型负极材料产品正配合客户认证 预计2025年底前投入批量生产 [7] - PVDF产品国内市占率超30% 为最早实现锂电级PVDF国产化企业 [11] 技术路线与客户 - 固态电池设备兼顾干法和湿法技术路线 目前干法设备居多 客户涵盖国内外电池厂商 车企和研究机构 [10] - 半固态电池保留液态溶剂 设备工艺与液态电池基本相同 全固态电池因使用固态电解质材料导致设备工艺差异较大 [12] - 国外主攻全固态电池 国内选择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 同时加强全固态电池研发 [12]
频遭重罚,淄博上市企业ST联创到底怎么了
齐鲁晚报网· 2025-05-19 05:15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公司因财务造假被山东证监局责令改正并罚款60万元 时任董事长被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1] - 财务造假源于2017年13亿元现金收购上海鏊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通过借用体外资金和购买虚假业绩等方式虚增业绩[2] - 2017年年度报告至2019年半年度报告连续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 其中2018年半年度报告虚增利润总额占比达83.47%[3] - 造假行为导致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ST)并引发投资者集体诉讼[3] 跨界并购与业务转型 - 2015年启动"化工+互联网"双主业战略 通过高溢价收购多家数字营销公司切入互联网广告领域[2] - 四次跨界并购形成32.7亿元商誉 占总资产比例超50% 为财务危机埋下隐患[3] - 2019年计提商誉减值17亿元 当年净利润亏损19.6亿元 净资产转负[3] - 2020年起出售互联网板块资产 2021年11月完成全部剥离 彻底退出数字营销领域[3] 当前经营状况 - 公司聚焦氟化工与新能源赛道 2024年氟化工板块贡献营收占比超80% 毛利率提升至18.7%[4] - 锂电级PVDF产品通过宁德时代、比亚迪认证 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超50% 市占率跃居行业前五[4] - 年产8000吨PVDF项目二期生产线(5000吨/年)已完成建设安装 具备试生产条件[6] - 公司表示经营状况稳定 业务运转正常 行业头部企业仍为核心客户[6]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关系 - 实控人李洪国在2016-2019年间通过减持套现超7.6亿元 调查期间仍违规减持[4] - 2025年3月复牌后首日封死20%跌停 报收4.68元 较2021年高点29.9元跌幅超85%[6] - 截至5月16日公司市值46.3亿元 需在2026年3月前完成财务追溯调整并通过审核方可申请摘帽[6] - 济南中院已受理多起投资者索赔案件 2018年4月14日至2022年11月21日期间买入的投资者仍可索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