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转型信贷
icon
搜索文档
安永李菁:建议打造“三个一”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0:05
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 中国已形成国家战略-部门协同-地方试点三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政策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3] - 广东在绿色金融创新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效显著 政策标准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3] - 横琴正构建涵盖绿色产业税收优惠 绿色企业融资扶持和绿色金融服务机构激励的全面政策体系[3]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 绿色金融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为双碳目标提供新动力 并构建多层级绿色金融体系[3] - 存在漂绿现象干扰市场 部分企业虚构环保效益套取融资 导致资金流向偏离真实减排需求[3] - 转型金融机制尚不完善 数字技术赋能不足 相关场景认知与底层技术投入有待改善[3] 转型金融发展建议 - 扩大转型金融标准在更多细分行业和地区的实施应用[4] - 针对制造业能源业等重点领域明确绿色项目界定标准 细化陶瓷钢铁等行业转型环节认定规则[4] - 扩大转型信贷转型债券应用规模 探索保险产品股权工具等多元化转型金融工具[4] 碳市场建设 - 在全国碳市场框架下推动更多高耗能行业纳入碳交易体系 扩大市场覆盖范围[5] - 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进碳期货市场和品种研究[5] - 加大碳排放权期现货市场配合 共同促进碳减排实施[5] 广东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 依托国家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打造三个一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5] - 建立全省统一的绿色项目数据库 实现项目认定标准申报流程审核机制三统一[5] - 搭建绿色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环保能源金融等部门数据 实现环境信息实时共享[5] - 构建智能风控系统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 提供一站式绿色信贷评估服务[5] 横琴区位优势 - 横琴具有粤澳合作先天优势 可吸引粤澳两地机构和人才从事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绿色金融创新[5] - 搭建国内金融机构与葡语地区绿色金融合作桥梁 拓宽面向葡语国家地区的绿色金融双向服务通道[5] -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优势企业拓展葡语市场[5]
【环球财经】华侨银行:碳定价、清洁能源与创新金融需多管齐下 应对东盟能源转型挑战
新华财经· 2025-07-22 13:41
东盟能源转型挑战 - 电力需求在过去二十年增长两倍且主要由煤炭满足 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将煤炭作为最主要电力来源 [1] - 燃煤电厂机组平均使用年限不足15年且剩余寿命较长 导致提前淘汰成本高昂 [1] - 印尼最新电力供应计划仍新增6吉瓦燃煤发电能力 引发对能源转型承诺的担忧 [1] 现有转型机制障碍 - 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在印尼和越南等参与国面临融资条件不佳障碍 贷款利率高而赠款比例仅占3% [1] - 现有倡议不足以动员大规模私人投资为年轻煤炭资产转型提供资金 [1] 加速转型策略 - 实施碳定价框架为减排和转向清洁能源创造经济激励 马来西亚和印尼正计划实施该机制 [2] - 扩大清洁能源部署需加强区域合作 升级电网并整合储能系统以应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 [2] - 转型信贷通过为提前退役煤电厂提供经济补偿创造额外收入来源 新加坡金管局已成立转型信贷联盟进行试点 [2] 混合融资倡议 - 融资亚洲转型伙伴关系旨在撬动更多资本 新加坡承诺提供5亿美元优惠资金 [2] - 该倡议目标筹集50亿美元以加速亚洲脱碳进程 [2] 转型综合要求 - 需要将国际合作 支持碳定价和清洁能源部署的监管措施 以及支持煤炭资产逐步退役的金融机制相结合 [2] - 通过实施碳定价 扩大清洁能源部署和创新金融工具弥合经济差距是加速转型关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