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交通连接器
icon
搜索文档
永贵电器跌2.03%,成交额1.3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243.0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6:1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6日盘中下跌2.03%至17.89元/股 成交额1.31亿元 换手率2.77% 总市值69.3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243.09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538.86万元 大单净卖出704.23万元 [1] - 年内股价微涨1.19% 近5日跌0.06% 近20日跌1.38% 近60日涨13.52% [1]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车载与能源信息占比50.59% 轨道交通与工业占比43.25% 特种装备及其他占比6.16% [1] - 公司属于机械设备-轨交设备行业 涉及军民融合、航天军工、无人机、铁路基建等概念板块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3.25万户 较上期减少5.36% 人均流通股8065股 较上期增加5.6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54.21万股 较上期增持75.02万股 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27亿元 同比增长20.65% [2] - 归母净利润5476.30万元 同比减少24.90% [2] 分红历史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6194.98万元 [3]
永贵电器跌2.03%,成交额7253.8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07.8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9 02:0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下跌2.03%至17.89元/股 成交额7253.87万元 换手率1.53% 总市值69.3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07.89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卖出85万元(买入占比2.45% 卖出占比3.63%) 大单净卖出522.88万元(买入占比14.33% 卖出占比21.54%) [1] - 年内股价涨幅1.19% 近5日涨1.88% 近20日跌5.89% 近60日涨12.52%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25万户 较上期减少5.36% 人均流通股8065股 较上期增加5.6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254.21万股 较上期增持75.02万股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6194.98万元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0.27亿元 同比增长20.65%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5476.30万元 同比减少24.90% [2] 主营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车载与能源信息50.59% 轨道交通与工业43.25% 特种装备及其他6.16% [1] - 所属申万行业:机械设备-轨交设备Ⅱ-轨交设备Ⅲ [1] - 概念板块涵盖军民融合、航天军工、无人机、铁路基建、小盘等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1990年3月19日 2012年9月20日上市 [1] - 注册地址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东园路5号 [1] - 主营轨道交通连接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永贵电器再度中标轨道交通产品项目 持续打开上游新增量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00:44
轨道交通领域中标情况 - 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永贵中标浦镇和唐山2025-2026年城轨贯通道深度集采项目,合计金额4573.57万元(含税),预计对2025年及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 2024年3月,公司及子公司中标沈阳地铁车门系统(1483.90万元)、杭州地铁贯通道(3681.54万元)、香港迪士尼蓄电池组件(2321.81万元)等项目 [2] - 2024年4月,子公司中标绍兴地铁客室门(1356万元)和雄安至大兴机场快线蓄电池项目(1822.44万元),年内公开披露中标金额累计超1.5亿元 [2] 业务布局与技术研发 - 公司形成轨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与能源信息、特种装备三大产业板块,轨道交通领域产品涵盖连接器、门系统、计轴系统、贯通道、电池系统等 [1] - 2024年研发费用1.65亿元,同比增长24.83%,研发费用率8.18%,重点开发液冷大功率充电枪、兆瓦充电枪/座、车规级高速高频连接器等产品 [3] - 截至2024年底拥有专利授权726项(发明专利128项),2025年可转债募资用于连接器智能化、超充产业升级及华东基地建设等项目 [3] 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信息业务 - 2024年车载与能源信息板块收入11.70亿元(同比+52.24%),占比提升至57.9%,其中新能源业务收入11.19亿元 [4] - 产品进入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长安、上汽、本田等一线品牌及合资供应链,涵盖连接器、线束、充电等 [4] - 液冷充电枪收入占充电枪总收入10%,预计随着行业成熟度提升,该占比将进一步增长 [4] 未来发展方向 - 轨道交通领域受益于电力机车更新换代及新造需求增加,连接器产品需求有望增长 [3] - 新能源汽车领域聚焦高速高频连接器及液冷超充产品,特种装备领域开发航空航天及海洋类连接器 [3] - 拓展机器人、数据中心连接解决方案等新应用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