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icon
搜索文档
1.18亿元!合肥工业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设备更新)
仪器信息网· 2025-09-05 03:58
采购规模与时间安排 - 合肥工业大学发布19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1.18亿元[1][2] - 采购计划预计于2025年8月至9月实施 涉及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全景组织细胞玻片扫描仪等高端设备[2] 核心仪器设备技术规格 - 全景组织细胞玻片扫描仪实现病理诊断数字化 通过高分辨率数码成像技术自动扫描拼接全景数字图像[3] - 流变仪测量材料流动与变形行为 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工、制药等领域 表征粘度、弹性等流变学特性[4] - 极紫外高次谐波飞秒激光器产生极紫外波段超短相干光脉冲 波长范围10-124纳米 应用于超快科学和纳米成像[5] - 高速相干光通信测试平台包含任意波形发生器和实时示波器 采样率达128GSa/s 模拟带宽45GHz[7][8] - 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系统配备20W平均功率激光器 单脉冲能量≥400μJ 重复频率10k-200kHz可调[8] 重点采购项目与预算分配 -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采购包含伺服电机、编码器、驱动器等412万元 用于手术机器人和仿人双臂ICU巡查机器人[7] -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构件高性能成型制造子平台预算970万元 包含大尺寸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制造平台[9] - 机电液绿色制造前沿技术创新实验实训子平台预算1055万元 包含7套设备如液压伺服控制技术综合实训台[10] - 智能制造机器人综合实训平台采购4套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 预算200万元 支持虚拟仿真和数字孪生功能[11] - 锂电池及液流电池单体采购3000万元 用于混合储能系统测试 包含100个不同容量类型电池单体[11] 科研平台与学科优势 - 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评估中位居前列[12][14] - 拥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经费充足且成果转化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列[13][14] - 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与江淮、奇瑞等企业合作研发电池管理系统和智能网联技术[14] - 重点实验室包括可控化学与材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焦新能源材料和纳米材料研究方向[15] - 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轻合金材料研发 服务于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领域[15]
九安医疗投资,「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级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02 00:41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九安医疗投资 资金将用于商业化加速布局和自主研发持续创新 [3] 行业背景与市场地位 - 中国分析仪器市场高度依赖进口 年进口额约1000亿美元 [3] - 液相色谱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和临床检验领域的基础性设备 被视为第一大单品 [3] - 国产替代浪潮推动国内涌现一批液相色谱领域创业公司 [3] 公司技术与研发能力 - 公司专注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自主研发和产业化 核心团队平均拥有近20年行业经验 [3] - 研发技术类人员占比近30% [3] - 截至2025年4月申请专利及软著30余项 含发明专利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 [3] - 2025年推出升级版超高压二元泵UP26T和四元泵UP40 耐压突破20000Psi(1380Bar) 采用钛合金生物兼容材质 [4] 产品与解决方案 - 完成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全系列布局 [3] - 提供全自动IVD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全自动生物样品前处理平台、EyouLab CDS智能色谱数据管理系统及配套试剂耗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3] - 产品部件国产化率达95% [4] 生产基地与供应链 - 2022年启动苏州生产基地建设 包含生产装配车间、GMP级试剂生产车间、质控中心和仓储库房 [4] 商业表现与市场拓展 - 自2023年启动商业化以来 销售额年增长率持续超过50% [5] - 海外市场年均增长率突破80% [5] - 业务覆盖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客户 [5] - 应用领域涵盖药物分析、生物合成、学术科研、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5]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通过高端装备国产化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和提升分析效率 [5] - 依托多元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拓展技术应用场景 降低客户对进口产品的供应链依赖 [5] - 打破中国超高效液相色谱领域高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6] 投资逻辑与行业机遇 - 九安医疗聚焦自主研发深化Stanford模式 激活工程师红利 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突破 [6] - 紧抓科学仪器国产化浪潮与政策支持 扎根中国高效供应链 在全球市场推进进口替代 [6]
九安医疗投资,「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级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02 00:10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九安医疗投资 资金用于商业化加速和自主研发创新[2]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专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HPLC)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近30%[2] - 截至2025年4月申请专利及软著30余项 含发明专利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2] - 2025年推出升级版超高压二元泵UP26T和四元泵UP40 耐压突破20000Psi(1380Bar) 采用钛合金生物兼容材质[3] - 2022年启动苏州生产基地 含生产装配车间 GMP级试剂生产车间和质控中心等设施[3]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实现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全系列布局 提供全自动IVD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等全流程定制化解决方案[2] - 产品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5%[3] - 自2023年商业化以来销售额年增长率持续超过50% 海外市场年均增长率突破80%[3][4] - 业务覆盖全球20余个国家地区数百家客户 涉及药物分析 生物合成 学术科研等领域[3] 行业背景与竞争优势 - 中国分析仪器市场年进口额约1000亿美元 液相色谱为第一大单品[2] - 公司通过高端装备国产化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提升分析效率[3] - 依托定制化解决方案降低客户对进口产品的供应链依赖[3] - 打破中国超高效液相色谱高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5] 投资人视角 - 九安医疗聚焦自主研发深化"Stanford模式" 激活工程师红利[5] - 紧抓科学仪器国产化浪潮与政策支持 扎根中国高效供应链推进进口替代[5]
国产色谱科诺美完成A+轮战略融资,九安医疗再投科学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8-27 03:58
融资与战略合作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级A+轮战略融资 投资方为九安医疗[2] - 融资将重点用于中高端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自主研发和全球市场替代进程[2] - 九安医疗投资源于公司破解行业痛点、引领产业升级的实力 双方将通过资源协同攻克技术难关[7] 技术研发突破 - 公司以正向自主研发为核心 聚焦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技术[5] - 2023年Frontier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获BCEIA金奖等多项行业殊荣[5] - 2025年突破技术壁垒 升级超高压二元泵UP26T与四元泵UP40 成为全球第二家实现20000Psi(1380Bar)耐压技术的厂商[5]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表现 - 自2023年启动商业化以来 年均增长率超50% 海外市场年均增速突破80%[6] - 产品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数百家全球客户[6] - 业务涵盖药物分析、生物合成、学术科研、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6] 产品体系与国产化成果 - 构建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全系列布局及全流程解决方案 包括全自动IVD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生物样品前处理平台、智能色谱数据管理系统及配套耗材[6] -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95% 推动国产替代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化落地[6] - 通过高端装备国产化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6]
九安医疗投资,「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级A+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5-08-26 00:04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九安医疗投资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商业化加速布局和自主研发持续创新 [1] 行业市场背景 - 中国分析仪器市场年进口额约1000亿美元 高度依赖进口 [1] - 液相色谱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临床检验等领域的基础性设备 属于第一大单品 [1] - 国产替代浪潮推动国内涌现一批液相色谱领域创业公司 [1] 公司技术与研发实力 - 公司专注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HPLC)自主研发和产业化 [1] - 核心创始团队在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平均从业经验近20年 [1] - 研发技术类人员占比近30% [1] - 截至2025年4月 申请专利及软著30余项 含发明专利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 [1] - 2025年推出升级版超高压二元泵UP26T与四元泵UP40 耐压突破20000Psi(1380Bar) [2] - 钛合金材质生物兼容 为质谱联用系统提供理想前端支持 [2] 产品与解决方案 - 完成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的全系列布局 [1] - 打造全自动IVD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全自动生物样品前处理平台、EyouLab CDS智能色谱数据管理系统及配套试剂耗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1] - 提供专属性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 产能与供应链 - 2022年启动苏州生产基地建设 含生产装配车间、GMP级试剂生产车间、质控中心等设施 [2] - 产品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5% [2]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表现 - 2023年启动商业化布局后销售额年增长率持续超过50% [2] - 海外市场年均增长率突破80% [2] - 产品覆盖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数百家客户 [2] - 应用领域涵盖药物分析、生物合成、学术科研、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 [2] 公司战略价值 - 通过高端装备国产化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分析效率 [2] - 依托多元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拓展技术应用场景 [2] - 降低客户对进口产品的供应链依赖与采购路径依赖 [2] - 推动行业供应链自主可控建设 [2] - 打破中国超高效液相色谱领域高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3] 投资方视角 - 九安医疗致力于发掘破解行业痛点、引领产业升级的实干型企业 [3] - 投资聚焦两大核心机遇:通过Stanford模式激活工程师红利实现技术突破 以及紧抓科学仪器国产化浪潮与政策支持 [3] - 依托中国高效供应链在全球市场推进进口替代 实现跨周期成长 [3]
预算8334万元!江南大学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8-12 03:58
江南大学科研设备采购计划 - 江南大学发布40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8334万元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3月至10月[2] 重点采购设备清单 - 智能生物制造多尺度分析系统 预算204万元 配备超速离心机、热重分析仪和云端平台生物反应器 用于生物催化材料合成-分离-表界面特性-热稳定性分析[4] - 原子力显微镜 预算380万元 用于材料多场耦合性质分析 支持纳米尺度三维形貌测试和力学性能研究[4] -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约3套 预算195万元 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 用于食品成分及污染物精确分离定量[4] -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 预算185万元 配置多波长激光激发组件 用于食品非法添加剂筛查和营养成分原位分析[5] - 高内涵成像仪 预算330万元 用于捕获细胞形态功能信息 支持类器官三维结构研究和食品营养评价[6] - 高通量实时荧光检测分析仪 预算450万元 应用于添加剂毒性检测和GPCR钙流检测[7] - 单细胞拉曼光镊分选仪 预算245万元 集成AI图像算法和拉曼检测 支持微生物单细胞分选[9] - 100-1000升双联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 预算215万元 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工艺放大验证[9] 特色学科与研究平台 -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全国A+等级 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居全国前10%-20%[13][14] - 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发L-乳酸产量达188g/L菌株 发酵周期缩短至44小时[23] - 合成与生物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20] - 拥有6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 技术成果应用于中粮生化、贵州茅台、安琪酵母等龙头企业[16] 产学研融合成果 - 与中粮集团、际华集团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 推动绿色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转化[18] -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银奖等国家级奖励 生物制造领域专利家族数全球第一[17][27] - 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室开发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36]
从东北到江南:中国液相色谱仪寻根记
仪器信息网· 2025-08-07 04:01
中国液相色谱发展历程 - 中国液相色谱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由卢佩章院士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创 1953年设计出中国第一台体积色谱仪 将石油样品分析时间从30小时缩短至1小时[9] 1956年发表中国首篇气相色谱报告标志学科正式建立[9] - 色谱技术在国家国防军工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60年代创建固体中痕量气体色谱分析方法 为原子弹研制解决气体杂质分析难题 在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等重点项目中提供理论支撑[13] 中外技术发展时间差 - 中国色谱理论研究较国际滞后约50年(1903年国际理论奠基vs 1950年代国内启动)[10] - HPLC产业化滞后约30年(1960年代末国际首台问世vs 1997年国产依利特P100上市)[10] - UHPLC技术滞后约20年(2004年国际推出UPLCvs 国产品牌后续跟进)[10] - LC-MS联用技术滞后约10年(2010年代国际成为主流vs 2020年代国产进入市场)[10] 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 卢佩章院士培养张玉奎院士 张玉奎70年代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色谱研究 开发色谱专家系统和流出曲线拟合软件[18] - 张玉奎院士培养李彤博士 李彤1984年加入大连物化所 参与国家863项目 后赴美学习前沿技术并拒绝高薪回国创业[22][23] 产业化突破 - 依利特公司成立后推出五代液相色谱产品:从1997年首台国产HPLC仪P100 到2023年第五代超高效液相色谱仪EClassical 3200L 性能达国际一线水平[28][29][32]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销售额10%以上 成立ATC分析测试中心确保产品成熟稳定[27] - 产品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高端国产替代 被科研单位和高校广泛应用[32] 战略升级与国际化 - 2018年起分三阶段建立苏州基地 2023年实施"苏州总部主导 大连技术协同"战略转型[35] - 新一代领导人李亚博推动品牌国际化 通过新技术新思维挑战国际偏见 计划向质谱和联用技术领域拓展[37][39] - 公司定位从区域性品牌向世界性名牌迈进 深化生物制药和临床领域合作[37][39] 行业精神内核 - 四代色谱人秉持"沉稳中创新"的理念 卢佩章提出"科研如登山"的坚持精神[13] - 张玉奎通过自学英语和计算机技术突破国际壁垒[17][18] - 李彤强调"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代" 坚持对标先进技术持续沉淀[28][30] - 李亚博提出"敢于挑战权威" 推动中国仪器国际形象提升[37][46]
7月盘点:成都重要投融资事件及产业环境数据汇总
搜狐财经· 2025-08-04 11:58
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成都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共发生27起投融资事件 覆盖电子信息 数字经济 大健康等多个产业生态圈 [1][2][3] - 融资轮次以早期为主 A轮和B轮项目数量最多 高新区是融资事件最集中的区域 共18起 [2] - 公开披露金额的融资案例中 凯米生物医药Pre-A轮融资1.7亿元人民币 影目科技B+轮融资1.5亿元人民币 鲲腾泰克Pre-A轮融资约亿元人民币 [2][7][29] 行业分布 - 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相关项目占比22.2% 共6起融资事件 [2][3] - 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相关项目占比近30% 共8起融资事件 涵盖卫星互联网 人工智能 高端软件等领域 [2][3] - 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相关项目占比近30% 共8起融资事件 集中在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领域 [2][3] 区域分布 - 高新区融资事件数量最多 达18起 占总数66.7% [2] - 天府新区和东部新区分别有融资事件 郫都区 成华区 金牛区也有项目获得融资 [2] 融资轮次 - A轮和B轮阶段项目数量最多 天使轮 Pre-A轮 Pre-B轮 A+轮 B+轮 E轮均有分布 [2] - 早期融资轮次占主导 包括天使轮 Pre-A轮等 [2] 重点融资事件 - 凯米生物医药完成Pre-A轮融资1.7亿元人民币 由国投创业领投 中科创星等跟投 专注于创新治疗性疫苗开发 [2][23] - 影目科技完成B+轮融资1.5亿元人民币 由普华资本等投资 用于下一代AR产品研发和AI能力建设 [2][7] - 鲲腾泰克完成Pre-A轮融资约亿元人民币 聚焦电驱动系统技术创新 [2][29] - 珂睿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 由四川发展弘科基金投资 专注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研发 [2][18] 资本市场动态 - 一通密封挂牌新三板 2023年营业收入3.25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5664.85万元人民币 2024年1-9月营业收入2.21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3595.91万元人民币 [30] - 四川地区沪深上市公司共178家 总市值27783.97亿元人民币 其中主板100家 创业板46家 科创板21家 北交所11家 [31] - 成都科创投天使投资基金总规模29.79亿元人民币 已完成投资16.53亿元人民币 投资项目188个 [31]
预算1.75亿元!北京中医药大学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5-19 08:32
北京中医药大学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 北京中医药大学发布3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1 75亿元 涉及超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超速离心机等设备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5月 [1][2] - 采购项目包括国医国药拔尖人才培养未来学习中心设备采购 中医体质与慢病防控创新服务平台项目 以及实验室配套采购 [4][5][7] 国医国药拔尖人才培养未来学习中心设备采购 - 拟购置220台(套)小型仪器设备 预算236万元 包括自动电位滴定仪 紫外分光光度计 针灸铜人模型等教学设备 [4] - 同时采购343万元实验室家具 包括实验柜 操作台 通风柜等配套设施 [4] 中医体质与慢病防控创新服务平台项目 - 拟购置60台(套)科研设备 预算1 6964亿元 主要设备包括超高分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第三代测序仪 流式细胞仪 数字PCR仪等高精尖科研仪器 [5] - 设备将用于体质与慢病防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涵盖快速多模态显像成像 AI图像分析系统 高通量基因检测系统等前沿技术设备 [5] 采购时间安排 - 所有采购项目预计在2025年5月完成 [2][4][5][7]
关税刚降,科学仪器国产替代的伤疤就不痛了?
仪器信息网· 2025-05-13 08:46
中美经贸协定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影响 - 2025年5月12日中美经贸会谈达成共同降低关税的双边协定 导致科学仪器厂商股票涨跌分化 反映市场对政策松绑的复杂预期 [4][5] - 行业出现两极反应:部分企业因采购便利性提升而松绑 但国产仪器替代逻辑未因贸易条款改变 核心仍取决于产品本身竞争力 [6] - 高校科研仪器采购痛点凸显 包括禁运(影响占比33%)、国产定义模糊(22%)、试错成本高(18%)等结构化问题 持续推动国产替代需求 [6] 国产仪器技术突破与认证体系 - 国产仪器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办 18台设备获"国产好仪器"认证 覆盖超高效液相色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高端品类 标志部分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 [9][10][11] -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国产仪器认证通用技术规范》等团标 通过标准化体系减少进口依赖 提升国产设备质量认证公信力 [16] - 2024年仪器仪表行业营收近万亿元 但机械工业研究所指出行业仍面临核心部件研发、系统集成等挑战 [19] 国产仪器应用实践与创新路径 - 华大智造DNBSEQ-G99测序仪在口岸检疫中完成新冠tNGS检测等5类场景验证 显示国产设备在专业场景的适用性 [26] - 杭州谱育科技提出高端质谱替代四维能力模型:源头创新(研发投入占比35%)、技术转化(专利转化率提升20%)、行业应用适配性(客户需求匹配度达90%)、供应链安全(国产化率超60%) [30] - 乐枫生物强调超纯水机国产替代需系统性突破 从技术创新到可靠性需全维度升级 反映高端仪器替代的长期性特征 [34] 行业发展趋势与战略方向 - 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内卷加剧 新芝生物通过跨学科应用产品开发(生物/材料/化学通用性提升40%)应对市场竞争 [33] - 行业共识形成"守正创新"发展路径 需同步夯实精密制造基础(精度达标率92%) 并突破核心部件(自给率不足30%)和系统集成(国产化方案占比45%)瓶颈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