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

搜索文档
从东北到江南:中国液相色谱仪寻根记
仪器信息网· 2025-08-07 04:01
中国液相色谱发展历程 - 中国液相色谱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由卢佩章院士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创 1953年设计出中国第一台体积色谱仪 将石油样品分析时间从30小时缩短至1小时[9] 1956年发表中国首篇气相色谱报告标志学科正式建立[9] - 色谱技术在国家国防军工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60年代创建固体中痕量气体色谱分析方法 为原子弹研制解决气体杂质分析难题 在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等重点项目中提供理论支撑[13] 中外技术发展时间差 - 中国色谱理论研究较国际滞后约50年(1903年国际理论奠基vs 1950年代国内启动)[10] - HPLC产业化滞后约30年(1960年代末国际首台问世vs 1997年国产依利特P100上市)[10] - UHPLC技术滞后约20年(2004年国际推出UPLCvs 国产品牌后续跟进)[10] - LC-MS联用技术滞后约10年(2010年代国际成为主流vs 2020年代国产进入市场)[10] 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 卢佩章院士培养张玉奎院士 张玉奎70年代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色谱研究 开发色谱专家系统和流出曲线拟合软件[18] - 张玉奎院士培养李彤博士 李彤1984年加入大连物化所 参与国家863项目 后赴美学习前沿技术并拒绝高薪回国创业[22][23] 产业化突破 - 依利特公司成立后推出五代液相色谱产品:从1997年首台国产HPLC仪P100 到2023年第五代超高效液相色谱仪EClassical 3200L 性能达国际一线水平[28][29][32]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销售额10%以上 成立ATC分析测试中心确保产品成熟稳定[27] - 产品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高端国产替代 被科研单位和高校广泛应用[32] 战略升级与国际化 - 2018年起分三阶段建立苏州基地 2023年实施"苏州总部主导 大连技术协同"战略转型[35] - 新一代领导人李亚博推动品牌国际化 通过新技术新思维挑战国际偏见 计划向质谱和联用技术领域拓展[37][39] - 公司定位从区域性品牌向世界性名牌迈进 深化生物制药和临床领域合作[37][39] 行业精神内核 - 四代色谱人秉持"沉稳中创新"的理念 卢佩章提出"科研如登山"的坚持精神[13] - 张玉奎通过自学英语和计算机技术突破国际壁垒[17][18] - 李彤强调"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代" 坚持对标先进技术持续沉淀[28][30] - 李亚博提出"敢于挑战权威" 推动中国仪器国际形象提升[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