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钢

搜索文档
中国又出黑马?4大钢铁技术问世,登顶成世界第一,美日求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41
核心技术突破 - 高韧低密度钢密度比普通钢低10%但强度和韧性几乎未打折 中信泰富与北方材料研究院联合开发 2022年实现量产且成本降至不锈钢水平[3] - 超级钢强度达2000Mpa为普通钢2-3倍 可在630℃高温保持性能 大唐集团山东郓城煤电项目应用后热效率超50% 年省煤超46万吨[5] - 手撕钢厚度仅0.015毫米为头发丝六分之一 太原钢铁2020年突破技术垄断 价格从150万元/吨降至50万元/吨[5][7] - 超级硅钢铁损值低于9W/kg 宝钢2025年全球首发0.1毫米级产品 电机效率提升20% 新能源汽车续航增加数十公里[7] 产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行业抢购高韧低密度钢 美日企业主动寻求授权合作[3] - 超级钢打破军工核电领域技术依赖 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材料技术分水岭"[5] - 手撕钢应用于航天器、电磁屏蔽层及折叠屏手机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成本降低[5][7] - 美国通用电气向宝钢提出超级硅钢供货合作需求[7][11] 研发投入与创新机制 - 2023年钢铁行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2.5% 超出全球平均水平[9] - 宝钢、太钢等企业年投入超百亿研发资金[9] - 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直接参与技术开发 海外专家回流成为研发中坚力量[9] - 中国钢铁相关专利数量2023年占全球40% 为2010年的十倍[9] 政策与产业链协同 - "中国制造2025"及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提供明确政策导向[9]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倒逼钢铁企业开发高强度低密度材料 形成市场与技术双向促进机制[11] - 日本新日铁与中信泰富展开谈判 美国通用表达合作意愿[11] 行业格局变革 - 中国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参与者 西方企业从技术输出方转为需求方[11][13] - 传统钢铁强国因产能转移和高研发成本制约量产能力[11] - 绿色冶金、氢冶金、AI智能炼钢及复合材料成为下一代技术竞争焦点[13] 全球竞争地位 - 四项核心技术突破使中国由追赶者迈入领跑者行列[13][15] - 超高精度轴承钢及航母专用材料仍需进口 基础研究与绿色冶金技术存在提升空间[13] - 钢铁产业重新定义为"基础高科技" 全球制造业重新评估中国技术角色[13][15]
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团队:探索钢铁生产的AI新路径
新华社· 2025-06-20 03:24
行业数字化转型 - 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团队研发数字化全流程生产线 可实现相同成分体系下不同钢种和规格的柔性化生产 [1] - 计划未来5年建成约20条全流程一体化数字化样板线 树立钢铁行业人工智能标杆 [1] - 数字化转型被视为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人工智能+钢铁破解产品性能一致性差等行业难题 [1] 技术创新成果 -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贡献超级钢 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等高水平成果 [1] - 构建具有强大预测能力的数字孪生模型 实现对钢铁生产全流程黑箱的精准刻画 [2] - 开发高炉炼铁智能化系统 在810立方米高炉上应用后炉温稳定率提升30% 吨铁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 年创效益1.2亿元 [2] - 取得数字化炼铁 智慧高炉 生成式人工智能热轧产线等技术进展 [2] 技术推广应用 - 技术成果已落地本钢 山钢 河钢 首钢等国内大型企业 [3] - 采用科学家+工程师驻厂协同办公模式 实现技术升级与生产运营无缝衔接 [3] - 未来将通过数字换脑 模型换代和AI+工业控制助力钢铁企业系统升级基础设施 提高产品质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