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工厂大脑调度、Agent指挥、机器人协同作业,美的建了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
36氪· 2025-08-30 16:33
智能体工厂认证与能力 - 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得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认证 [1] - 智能体工厂基于"美的工厂大脑" 由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协同作业 具备从感知、决策、执行、反馈到持续优化的端到端能力 [1] - 智能体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平均提效80%以上 其中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1] 工厂大脑架构与功能 - 美的工厂大脑是智能体工厂的"神经中枢" 采用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多智能体架构 通过Agent-to-Agent通信实现智能体自治协同 [3] - 集成工业领域大模型推理引擎增强智能决策能力 工厂大脑负责任务调度 智能体是面向特定任务的神经网络 智能终端负责实际任务执行 [3] - 在质检任务中 AI眼镜为工人提供易错点提醒 首检效率由15分钟减少到30秒 [3] - 在干衣机后盖自动锁附工站 通过实时上传图片自动解析机型特征并快速匹配多种产品型号 实现混流生产场景的柔性化作业 [3] 人形机器人应用 - 美的集团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进入实际应用场景 在注塑车间完成阶段性调试并与工厂业务系统打通业务闭环 [5] - 自主研发"美罗"人形机器人作为工厂具身智能体的核心执行单元 在工厂大脑统一调度下与品质、DMS、TPM、EHS等智能体深度协同 [5] - "美罗"可以自主执行品质首检、DMS巡回会议、TPM巡检、EHS巡检等高频次任务 实现实时响应与全流程自主决策 [5] - 在执行首检送检任务时 通过高精度自研3D相机自主进行尺寸外观检测 质检数据实时同步至品质智能体生成首检工单闭环 [7] 产业发展与规划 - 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规模化应用的探索期 首要任务是解决场景问题以推动技术迭代和系统演进 [7] - 在工厂大脑统一调度下 多智能体协同作业持续加强机器人及各类具身智能终端的操作能力 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7] - 除洗衣机荆州工厂外 美的集团将进一步扩大智能体覆盖的场景数量 快速复制到集团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工厂 [9]
工厂大脑调度、Agent指挥、机器人协同作业,美的建了全球首个智能体工
36氪· 2025-08-29 13:01
核心观点 - 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认证为全球首个多场景覆盖智能体工厂 基于工厂大脑和14个智能体实现端到端智能化运营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80%以上 [1] - 智能体工厂通过分布式多智能体架构实现协同作业 在质检 混流生产等场景实现秒级响应 其中首检效率从15分钟缩短至30秒 [3] - 人形机器人"美罗"作为具身智能体投入实际应用 与工厂智能体协同执行品质检测 设备巡检等任务 实现全流程自主决策 [5][7] 智能工厂技术架构 - 工厂大脑作为神经中枢采用分布式多智能体架构 通过A2A通信实现智能体自治协同 并集成工业大模型增强决策能力 [3] - 系统包含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具备感知 决策 执行 反馈到优化的端到端能力 [1] - 智能终端包括具身机器人 机械臂 AMR 注塑机等设备 均具备感知 理解 决策及行动能力 [5] 生产效率提升 - 智能体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平均提效80%以上 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1] - AI眼镜质检系统通过视觉技术比对图纸与实物 首检效率从15分钟减少到30秒 [3] - 协作机器人与计划智能体协同实现混流生产 自动识别机型并更新程序 提升柔性化作业精度 [3] 人形机器人应用 - 美罗人形机器人自主执行品质首检 DMS会议 TPM巡检 EHS巡检等高频任务 [5] - 在注塑车间完成阶段性调试 与业务系统打通闭环 使用自研3D相机进行尺寸外观检测 [7] - 检测数据实时同步至品质智能体 不合格时协同工艺智能体优化设备参数 [7] 战略部署规划 - 智能体工厂模式将扩大场景覆盖范围 快速复制到集团全球其他工厂 [9] - 通过丰富场景推动技术迭代 在多智能体协同下持续强化机器人操作能力 [7]
美的打造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人形机器人进厂“擦出火花”
第一财经· 2025-08-28 13:52
智能体工厂技术突破 - 工厂由工厂大脑与具身智能终端组成 被认证为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 [1] - 人形机器人美罗通过七自由度仿生臂 六维力控传感器和柔性灵巧手三大自研技术实现9公斤负载搬运 60%负重比和10倍抓重比能力 [3] - 具身智能实现多模态感知 智能化推理决策和操作导航三方面技术突破 结合千问大模型和视觉智能操作技术 [15] - 协作机器人配备2D相机和AI算法 实现98%锁付成功率 [11] - AI眼镜通过语音交互和实时数据分析确保100%执行标准化维修流程 [8] - 玉兔AI巡检机器人实现每半小时巡检一次 大幅提升频次并降低误检漏检率 [8] 智能协同与系统架构 - 14个智能体共同满足38个智能制造核心场景需求 包括品质 TPM EHS等智能体深度协同 [6] - 工厂大脑作为工业智能中枢系统 实现数据驱动而非规则驱动的智能体灵活调度 [15] - 81台AMR物流机器人实现注塑物流全流程无人化 具备避障和指令响应能力 [6] - 系统实现从人工小时级响应到工厂大脑秒级响应的数据实时联动 [16] 运营效率与成本效益 - 全场景智能体协同使核心业务场景效率提升50%以上 其中巡查效率提升80% [16] - AI视觉和算法实现产品生产关键环节100%防乱防错 [16] - 2025年上半年AIGC使集团整体降低成本约2.8亿元 [17] - 工厂规划产能1500万台以上 建设用地630亩 将成为国内最大全品类洗衣机超级工厂 [6] 技术实施与推广路径 - 智能体工厂方案涉及业务场景 数字技术和具身智能三方面人员协同开发 [12] - 依托每天30亿条工业实时数据的制造数据飞轮持续喂养工厂大脑 [21] - 解决方案已覆盖14个智能体和44个核心工厂场景 荆州工厂实现38个场景覆盖 [23] - 推广需先完成精益制造和数字化基础 再逐步推进智能体改造 [21] 行业影响与认证 - 获得WRCA"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认证 [23] - 为全球制造业树立高效灵活韧性的智能生态新标杆 [23] - 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要求价值链配套跟进 [20] - 促使流水线工人向机器人运维数据分析员等新型岗位转型 [20]
美的集团智能体工厂落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20:18
智能体工厂建设进展 - 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得"世界卓越的首个多场景覆盖的智能体工厂"认证 [1] - 工厂部署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 [3] - 智能体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平均提效80%以上 其中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3] 人形机器人技术应用 - 美罗人形机器人自主执行品质首检 DMS巡回会议 TPM巡检 EHS巡检等高频次任务 [2] - 玉兔-AI巡检机器人巡检频次较人工提升100% 实现异常发现到处理的秒级响应 [2] - 人形机器人结合多模态感知技术和具身智能操作技术 实现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闭环 [4] 智能工厂系统架构 - 工厂大脑采用分布式多智能体架构 通过A2A通信实现智能体自治协同 [3] - 系统集成工业领域大模型推理引擎增强智能决策能力 [3] - 智能终端包括具身机器人 机械臂 AMR 注塑机 摄像头 传感器等感知执行设备 [3] 机器人业务战略布局 - 公司围绕工业机器人智能化 家电机器人化 人形机器人价值化三个方向发展 [1][5] - 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 半导体 医疗及汽车零部件领域 [4] - 截至2024年底具备年产8万台谐波减速机和12万台机器人伺服电机的智能制造能力 [4] 技术推广与产能规划 - 智能体工厂解决方案将复制到其他工厂 [1][4] - 家庭场景将依托家电销售网络和数据 通过家电机器人化实现人形机器人应用 [5] - 公司聚焦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 新材料等新技术赛道加速突破 [4]
造机器人:一场“谁都能干”的“全民运动”?
36氪· 2025-08-26 00:15
机器人行业热潮与跨界参与 - 机器人行业呈现"全民造机"热潮 各行各业公司扎堆进入 包括显示主控板卡企业视源股份 园林机械企业中坚科技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九鼎投资 白酒企业贵州茅台等[2] - 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2025年7月至8月逐际动力 千寻智能 星海图等多家产业链公司获得新一轮融资 宇树科技以120亿元估值启动IPO辅导 智元机器人尝试资本运作控股上市公司上纬新材[3] - 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截至2025年7月下旬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现存企业达834家 其中超一半企业注册资本在千万元以上 2025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105家 同比增长超180%[3] 供应链成熟与技术突破 - 核心零部件实现系统性突破 激光雷达 灵巧手 关节电机等关键部件出现专业供应商 禾赛科技专为机器人设计的JT系列激光雷达发布不到5个月累计交付达10万台[4] - 本土企业打破国外垄断 绿的谐波等公司开始打破日本企业在谐波减速器领域的垄断 五洲新春计划投资10亿元研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98万套行星滚柱丝杠产能[6] - 传感器与电机技术取得进展 步科股份无框力矩电机部分指标接近国外龙头 柯力传感六维力矩传感器已向50多家国内机器人客户送样 部分进入批量订单阶段[7] 成本优化与制造能力 - 综合降本方案出现 领益智造定位为机器人硬件"百货市场" 提供从丝杠 减速器到整机ODM的一站式服务 目标实现综合降本50%以上[8] -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入局 均普智能与智元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 规划年产能1000台人形机器人 已完成中国移动采购项目首批产品交付[7] - 硬件国产化率提升 美的集团机器人硬件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100% 整机成本正在快速下降[11] 多元化应用场景探索 - 汽车企业依托技术同源优势入局 广汽集团展出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 能耗较同类产品降低80%以上 计划2027年启动大规模量产[12] - 电信运营商侧重服务生态 中国移动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运营商" 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 中国电信推出家庭桌面AI机器人[12][13] - 人工智能公司提供核心智能技术 科大讯飞推出"智能语音背包"方案 可快速赋予机器人强大语音交互能力 避免硬件本体复杂改造[13][14] 技术挑战与发展阶段 - 具身智能大模型尚未成熟 当前水平相当于"高中生" 远未达到博士级别的语言模型程度 且无法开箱即用[14] - 真实世界数据缺乏制约发展 机器人在真实场景的作业数据不足 影响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进展[14][15] - 硬件标准尚未统一 传感器存在压阻 视触觉 电容 电磁等至少四种主流技术方案 缺乏通用标准 预计需5-10年形成行业爆发基础[15] 系统整合与网络安全 - 系统整合能力是最大挑战 如何让大模型 传感器 驱动系统与控制算法协同运作 并在毫秒级反应下保持稳定 远非简单组装能解决[16] - 网络安全成为隐蔽难题 金融机构等场景要求机器人终端不能成为防火墙弱点 需解决与专用网络的信息交互安全问题[16] 商业化路径与行业格局 - 商业化处于早期阶段 需要寻找"跳一跳 够得着"的应用场景 避免过度炫技 适合渐进式发展路径[17] - 行业格局可能走向多元共存 通用型人形机器人领域可能出现少数巨头 医疗 物流等垂直场景将涌现大量专注细分需求的企业[17] - 资本依赖性强 相关企业自身造血能力较弱 都还在依赖融资 行业淘汰赛取决于热钱涌入和退出速度[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