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氨燃料

搜索文档
"新石油"有望改写能源版图
经济日报· 2025-08-07 05:22
行业突破 -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完成 由中石化中海燃供实施 燃料来自远景能源内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1] - 全产业链首次验证绿氨燃料"端到端"可行性 实现从风光发电到电解水制氢 再到合成氨运输及船舶加注的千里跨越[1] - 项目开创绿氨替代化石能源先河 为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关键技术路径[1] 能源转型背景 - 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各国寻求替代能源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风光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但存在间歇性问题[1] - 冶金/化工/重载交通等领域无法完全通过绿电实现低碳发展 需新型绿色能源解决方案[1] - "新石油"指可再生电力制取的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生物航油等绿色能源统称 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关键选项[2] 竞争格局 - 中国在绿色氢氨醇项目数量和产能方面居全球第一梯队 风光发电基地正转型为"新油田"[3] - 欧盟推动绿色燃料使用 沙特/澳大利亚等资源国巨资布局绿氢项目 形成全球竞逐态势[3] -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成为核心竞争优势 远景项目通过人工智能秒级运算实现离网稳定生产[3] 技术优势 - 绿色氢氨醇单位质量能量密度较高 可满足航空/航运行业燃料能量需求[2] - 绿氨/绿色甲醇具有高稳定性 便于储存和运输 生物航油符合低碳环保要求[2] - 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感知风光能源脉动 通过储能设施协同实现柔性生产[3] 产业影响 - "新石油"将重塑全球能源贸易格局 成为关键大宗商品 减少对特定地域化石能源依赖[2] - 各国可在本土或友好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 改变全球能源供应链和地缘政治版图[2] - 为航空航运/重工业领域深度脱碳提供解决方案 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2] 发展挑战 - 绿氢成本较高导致绿色氨醇与传统燃料存在成本竞争力差距[3] - 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 国际标准未统一增加贸易应用难度[3] - 需打通全产业链低成本路径 增强供给和应用能力[4]
中经评论:“新石油”有望改写能源版图
经济日报· 2025-08-07 00:09
人类离"新石油"时代更近了一步。7月25日,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顺利完成。 此次作业由中石化中海燃供实施,所用燃料来自远景能源在内蒙古赤峰打造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 从草原上的风光发电到电解水制氢,再到合成氨运输至沿海,最终注入船舶,这条跨越千里的产业链, 首次验证了绿氨燃料"端到端"的可行性,开创了绿氨替代化石能源的先河。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石油则是一种普遍使用、高安全、低成本的能源。无论是人们日 常生活,还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石油。哪个国家掌控了石油,就占据了全球竞争的有 利地形,为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供更多保障。 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有限性,许多国家都依赖进口,石油价格和供给变化直接影响国家经济 利益和国民福利。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各国一直在寻找可以替代石油的优质能源。人们首先想 到的是利用方便、资源丰富的光伏和风电。随着技术快速进步,风光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在很多地区已 经具备了与化石能源竞争的实力。但风光发电"看天吃饭",很多时候不可控,冶金、化工、重载交通等 领域也无法完全通过绿电替代来解决低碳发展问题。 当前,欧盟正加紧推动 ...
“新石油”有望改写能源版图
经济日报· 2025-08-06 21:58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完成 - 中石化中海燃供在大连完成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 [1] - 所用燃料来自远景能源内蒙古赤峰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 [1] - 验证绿氨燃料从风光发电到船舶加注的端到端可行性 [1] 新石油的定义与优势 - 新石油指可再生电力制取的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生物航油等绿色能源统称 [2] - 单位质量能量密度较高 可满足航空航运等行业燃料需求 [2] - 原料来源丰富且符合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要求 [2] 新石油对能源格局的影响 - 将成为航空航运和重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的关键 [2] - 未来成为关键大宗商品 重塑全球能源供应链和地缘政治版图 [2] - 各国可在本土或友好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 摆脱对特定地域化石能源依赖 [2] 中国在新石油领域的竞争地位 - 中国绿色氢氨醇项目数量和产能居全球第一梯队 [3] - 远景能源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风光能源预测和人工智能秒级运算 保障稳定生产 [3] -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优势成为中国领跑新石油时代的重要筹码 [3] 新石油发展面临的挑战 - 绿氢成本较高导致绿色氨醇与传统燃料存在成本竞争力差距 [3] -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3] - 国际标准尚未统一增加贸易和应用难度 [3]